《摄影摄像技术》课件-第八章 光学镜头_第1页
《摄影摄像技术》课件-第八章 光学镜头_第2页
《摄影摄像技术》课件-第八章 光学镜头_第3页
《摄影摄像技术》课件-第八章 光学镜头_第4页
《摄影摄像技术》课件-第八章 光学镜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V第八章光学特性摄影机的光学镜头是人的视觉器官的延伸,与人眼的功能及其相似,其主要构件是聚焦成像的玻璃透镜。光学镜头及其附件的功能不仅仅是聚焦成像,同时也是一种艺术造型手段。光学镜头的特性由焦距、视场角、光圈组成,它们都对画面造型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光学镜头的理解只是简单的技术概念是不够的,在画面的艺术表现上,光学镜头的艺术表现潜能有待我们继续发掘。对摄影机拍摄而言,镜头按类型分:有定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按功能分:有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中焦距镜头之分。按效果分:有变形镜头、非变形镜头;现代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机镜头的技术尺寸不同,规格系统不同,成像质量差异巨大,各项技术指标完全不一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头的性能,

了解使用镜头的技术标准,保证自己使用镜头技术性能的稳定性。我们常见的光学镜头有德国生产的卡尔·蔡司(CarlZeiss)、莱卡(Leica);美国生产的潘纳维申(Panavision);日本生产的佳能(Canon)、富士(Fujifilm)等品牌。第一节

镜头的光学特性

镜头的光学特性是指它的光学结构所形成的物理特性,包括焦距、视场角及光圈等几个方面。摄影机的镜头也就是所谓光学镜头,是摄影机的重要部件,一般是由一个透镜组与相应的金属部件组合而成的。镜头的基本作用是把被摄物体成像于摄影机内的感光元器件上。任何一种光学镜头都可以由这三种光学特性的技术参数来表示和区分。对影视摄影人员来说,镜头焦距、视角和光圈对画面拍摄都会产生影响,它的技术性能及组配关系直接决定了影视摄影所能达到的技术可能性和艺术可行性。一、焦距摄影机的镜头可以看作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光线穿过凸透镜会汇聚成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focus),从透镜中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focallength),单位是毫米(mm),一般用f表示,如果某一镜头标有f=50或者f=50mm,则表示该镜头焦距是50毫米。所谓透镜原理,就是当物体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它可以在相对方向上成倒立的实像。所谓实像也就是清晰的像,它是相对模糊的虚像而言,而且,在我们拍摄实践中还会发现,呈清晰实像不仅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在一定的物距范围中,都可以呈清晰实像。于是,我们就把这个能够呈清晰实像的物距范围,称作景深。在景深范围之内,景物都是清晰的,是实像;而在景深范围之外,景物则都是模糊的,是虚像。所以我们在拍摄过程中,需要经常为达到呈清晰实像而调整焦距,这个寻找清晰实像范围,也就是寻找景深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聚焦。焦距是衡量光学镜头物理性能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相机一般配备有3-4倍的变焦距镜头。电视摄像机一般配备一个变焦倍数为10-15倍的变焦距镜头。电影机一般使用定焦距镜头比较多。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影机感光元器件上的成像面积成正比。如果在同一物距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焦距越长,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焦距越短,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通常,我们把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相近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不同画幅尺寸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像机,其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不同。比如,135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为f=50mm,而16mm电影摄影机把f=25mm作为标准镜头,35mm电影摄影机的标准镜头值是40mm,2/3inchCCD电视摄像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为f=17.5mm。焦距值大于画幅对角线尺寸的摄影镜头为长焦距镜头(也称远摄镜头),焦距值小于画幅对角线尺寸的摄影镜头称为短焦距镜头(也称广角镜头)。根据上面的图所示,我们还可以看到,透镜中心与像平面所构成的夹角称为视角或视场角。视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面积成反比。视角与视野成正比。视角越大,被摄对象成像越小,视野越大;视角越小,被摄对象成像越大,视野越小。另外,视角与焦距成反比,焦距越长,视角越窄;焦距越短,视角越大。通常,我们把45°的视角,称为标准视角;24°-60°的视角称为人眼视角;视角>60°称为广角镜头;视角<24°称为窄角镜头,也叫长焦镜头。光圈系数与相对孔径镜头的相对孔径是表示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相对孔径是决定镜头透光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大家在照相机或专业的摄像机镜头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记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等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摄影机的光圈系数,光圈所表现和决定的照度也是影响摄影机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我们仔细观看摄像机或照相机的镜头,会发现镜头内部都有一个通光孔,像人眼的瞳孔一样,这个通光孔是可以收缩和扩大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调节,使它缩小或者扩大,当然在我们使其处于自动状态时它可以自动根据光线强弱进行扩大和收缩。当它处于一个合适的大小时,我们把它此时的直径叫做有效光孔直径(D)。有效光孔直径(D)越大,通光量就越大;有效光孔直径(D)越小,通光量越小。这就是说,有效光孔直径影响镜头的通光量,而镜头的通光量不仅受直径的影响,还受焦距的影响,即焦距越大,通光量越小;焦距越小,通光量越大。可见,通光量和光孔直径成正比,而和焦距成反比。

我们调整光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根据不同的拍摄现场的光线情况调整曝光量,也就是实现曝光控制。实现曝光控制有2个途径,自动曝光控制和手动曝光控制。常用的摄像机都设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可以通过镜头内的测光系统,根据拍摄现场的平均亮度值,光圈或大或小,进行自动曝光控制。自动曝光控制优点很多。在被摄景物照度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通常可以使用自动光圈。然而,自动光圈在照度不均匀时,往往要根据环境的两级照度来调整光圈。在相当一部分的节目的镜头中,自动光圈又往往造成不良效果,例如,我们在拍摄某一景物时,一位穿浅色衣服的人物进入画面时,由于此人物的亮度在画面中最强,自动光圈马上根据他的亮度来调节光圈(缩小),这一缩小反映在镜头上的效果,就是突然一暗,好像环境暗下来,影响镜头画面的效果。此外,所有技术性镜头,在推、拉、摇、移等拍摄过程中,都会遇到景物平均亮度不一的情况,由此而产生的光圈自动变化而使画面忽明忽暗。在这种情况下,就最好用手动光圈不断调整,或者固定在一个适中的光圈位置上,以保持光线的一致。另外,在光比偏大的情况下,例如,在楼房的走廊上,拍摄一个面对摄像机的人物,人物的背后是一扇玻璃窗,人脸和背景之间的光比非常大,如果没有人工光做辅助照明,还用自动光圈拍摄,在很亮的背景下,人脸几乎暗得没有层次,这时,我们就必须使用手动光圈来控制曝光。四、覆膜我们知道摄影用的摄影镜头都是由若干片透镜经过粘合而成的。起初的镜头只是简单的粘合,但那时镜头的成像质量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影像质量,减少各镜头之间介质表面的不必要的杂乱的反光,在镜头玻璃表面涂有一层蓝色或黄色的镀膜,叫覆膜。镜头覆膜能够减少光线损失,提高镜头的纳光能力,消除眩光,加大画面反差,提高影像的清晰度。早期的镜头覆膜是单层单色镀膜,膜层是蓝色的,对彩色的再现有一定的影响。现代高质量的摄影镜头都采用多层镀膜,增加黄色镀膜层,这样不仅平衡了画面色彩,减少了紫外线的影响,而且提高了色彩饱和度和表现能力。从画面效果来看,镀膜的镜头和未镀膜的镜头的主要区别在于画面的强光部分:镀膜的镜头所拍摄的画面强光部分有层次,清晰度高。而未镀膜的镜头所拍摄的画面强光部分白茫茫一片,画面没有层次和质感,出现曝光过度和产生光渗现象。高质量的有镀膜的镜头固然有用,但有时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那些质量较差的无镀膜的镜头同样有用,如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有多处使用无镀膜的镜头拍摄。该片摄影师凯明斯吉为了追求纪实效果,让影片看上去像一帮随军登陆的战地摄影师拍摄的,特意与PANAVISION公司订做了一些去掉镀膜保护层的大光孔镜头,以便与40年代的摄影镜头相仿。去掉了镀膜保护层,光线进入镜头后四处反射,于是反差和色彩变得很糟,影像看上去雾蒙蒙的,反而有一种“旧”的感觉,使影片看上去更像资料片了。《拯救大兵瑞恩》罗丹1984年拍摄的国产经典老电影《寒夜》在创作中也是有意选用老式的未覆膜镜头拍摄,这是一部描写解放前旧社会小职员的悲惨命运的影片,色彩暗淡,不够清晰的影像更能表现出这个时代的意味。对摄影师来说更多的是关心银幕上的视觉效果,能拍摄出摄影师需要的影像的镜头就是好镜头。充分了解镜头的性能,真实的记录影像,是摄影师创作的需要。同样的运用摄影的某些属性,改变物象的某些形态,创作出物体的各种不同的表象,甚至夸张变形,使影像失去常态,也是摄影师对光学镜头性能的更高运用。《寒夜》第二节

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与应用标准镜头是参照人眼视场角确定的,它在视觉感受方面跟人眼视觉感受相差无几,因此它所传递的影像情况与客观实际最为接近。标准镜头的这一物理特性,使它具有了客观、真实的表现特点,给人以纪实性的视觉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拍摄中,它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由于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与人眼视觉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又是很普通的视觉效果,会显得“平淡”,它很难像广角镜头一样表现宽广的画面效果,也不易表现长焦镜头的细致效果,戏剧性不强。随着对标准镜头了解的深入,人们又会用标准镜头表现广角镜头的“势”,长焦镜头所能表现的“神”,所以标准镜头使用有很广泛。更是因为标准镜头所表现视觉效果的自然与亲近感。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一般的场景导演多是随心所欲的而使用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及长焦镜头进行拍摄,然后在这些镜头之间进行恰到的剪辑。在很多电影或电视中,常常用广角镜头拍摄确定的场景,然后用标准镜头拍摄人物交流,再用长焦镜头拍摄特写画面。这是一种被实践证明最常用的做法,会大大的提高拍摄的效率。一、标准镜头当导演需要展示身处环境中的演员时,标准镜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导演所创造的场景既兼顾了空间或房间与演员,又不会过分强调两者之中的某一个。在《辛德勒的名单》的画面里,我们既能看到演员的表情,同时也非常清楚地看到他们所处的房间。为了让这个镜头更加有趣,导演从低角度机位开始拍摄,转动摄影机跟拍演员。当演员暂时站住时,摄影机也停住,接着摄影机往前推,直至演员走到最终位置。只需要一个摇摄和短推轨,我们就有效地得到了三个有趣的构图。在《黑天鹅》的最后一个画面中,运用标准镜头展示大量的视觉信息。焦点在前景的娜塔丽·波特曼,背景的填充一直延伸至远处,因此我们能够知道房间的大小、房间里有多少人以及钢琴的存在。广角镜头无法让我们看清楚空间中的演员,长焦镜头会切掉太多的房间部分。标准镜头在这个范例中让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和她的表情,同时又知晓场景的规模。二、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又叫窄角镜头,是相对于标准镜头区段说的,一般指视角小于30°以下,焦距值50mm以上(相对于电视摄像机)。对于长焦镜头的概念,没有准确的数字,大致焦距比标准镜头长的镜头都叫长焦镜头。1、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1)画面包容的景物范围小,物体成像的面积较大由于长焦镜头视角比较窄,场景中的背景、前景和陪体都被切出框架以外,只有被摄主体的细部呈现在框架中。这一方面,淡化了镜头的环境特征和方位感,另一方面又使观众的注意力大部集中在被摄主体上。在《天堂电影院》中,大量的小景深画面突出强调了一次次被剪掉的胶片,为结尾处老年托托看着老放映员给留下的胶片,泪流满面做好铺垫。(2)景深范围小,聚焦难画面中只有较短的的纵向范围能成实像,主体的前景和背景容易虚化。在《别让我走》里,一个相对长的长焦镜头对准了画面中的情侣,然后一个更长的长焦镜头对准了采访者。当摄影机切回到情侣时,我们发现摄影机稍稍移动了,但这次使用了比前两个镜头焦段还长的长焦镜头,因此我们会更直接地注视着演员。在场景张力提升的同时,这有助于我们更直接地注视演员的眼睛。在这个时刻切换到焦段更长的长焦镜头,令背景虚化,与演员所处的空间相比,焦点更为强烈地落在演员身上。焦距越长,视角越小,景深越小。长焦镜头的特点则正是焦距长,视角小,所以它的景深小。利用长焦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可以在众多的人物群体中,把所谓的焦点对准主要人物,利用主要人物身后的人群虚化而模糊的效果,来突出人群之中的主要人物;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列表:25mm焦距视角45°景深从3米至于11米50mm焦距视角24°景深从5米至于8米100mm焦距视角10°景深从10至于10.5米

(3)长焦镜头畸变小,透视弱长焦镜头不像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曲像畸变现象,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客观地还原出物体的水平线条和垂直线条。这一点,对于广角镜头,特别是视角在100°以上的广角镜头来说是很难实现的。(4)拍摄范围小,易抖动由于长焦镜头视角窄、景深小,画面中呈现的景物范围受到前后景深范围、左右视场角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景物可以被拍摄下来,因此不宜准确捕捉运动中的被摄体,并且镜头略微的晃动,对画面的影响都很大,拍摄运动镜头时应多加注意。(5)现实的纵向空间被压缩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纵深方向的景物,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减弱,使得镜头前纵深方向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减小,多层次景物有远近相聚、前后重叠在一起的感觉。在《拯救大兵瑞恩》开场画面中,安静的音乐衬托着静静的镜头使用方法,在一个复杂的点线面场面调度后,一组长焦距的固定画面,延续着强调着战争死亡人数的众多。通过长焦距镜头压缩处于纵深空间上的十字架墓碑,让观众感受到的是密不通风的数量。(6)长焦距镜头对于横向运动的运动感表现力加强和对纵向运动的表现力减弱长焦距镜头表现运动物体横向运动时,具有“加速”的效果。并且镜头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其“加速”效果越明显。在《我的父亲母亲》中,表现招娣追赶先生的马车时,导演和摄影师选择长焦距镜头表现招娣的焦急心情,加强了奔跑的效果。长焦距镜头在表现纵向运动时,具有“减速”的效果。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空间,减弱了透视,在表现纵向运动的物体时,就具有了“减速”的效果。并且镜头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远,其减速的效果越明显。在《毕业生》结尾,本杰明开车去往爱人结婚的教堂,汽车出问题,弃车奔跑。导演为了表现主人公心急如焚的心情,故意使用长焦距镜头纵向调度,让主人公的奔跑减弱,使得观众的心理都能感受到技术手段对于艺术表达的影响。观众希望主人公快跑,但导演让他“跑不动”,用画面讲故事的境界一下子由技术的层面(焦距的合理使用)提升到艺术的表现中(观众的感受时间)。2、长焦镜头的表现作用1)适合拍摄不便于接近的事物长焦镜头有一种将远处的主体向观众推近的感觉,就好像用望远镜去观察远处的人物或景物,因此,方便我们拍摄难于接近却又需要细致表现的事物。在拍摄实践中,摄像人员常常遇到被摄对象由于客观障碍不能接近,或者被摄对象不肯、不便于接近,这时,就可以采用长焦镜头远距离偷拍,从而获得真实自然的效果。另外,拍摄远处的事物,又追求细致表现,只有主体成像面积最大的长焦镜头方能担此重任。(2)镜头具有特指性由于长焦镜头视角窄小,景深范围小,不仅陪体被切出框架之外,而且前景、背景也被虚化,只有较小的范围内的景物能成清晰像。因此,画面信息量小,意义集中,指意性强,具有特指性,容易集中观众注意力,表意准确。(3)适合于拍摄虚焦点和变焦点画面由于长焦镜头景深范围小,所以稍稍转动聚焦环,就可以使画面由实变虚或由虚变实。先虚后实的画面,主体由朦胧柔和而逐渐清晰,有欲扬先抑,朦胧中渐显“庐山真面目”的艺术效果。先虚后实的画面可以做转场后段落的第一个镜头,使转场产生自然、流畅的效果。先实后虚的画面,主体由清晰而逐渐进入朦胧状态,有飘然隐去、含蓄深远的艺术效果。先实后虚的画面,可以作为转场前段落的最后一个镜头,也同样可以使转场产生自然流畅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焦点,利用两个以上主体相互之间的“虚焦点”和“清晰点”的转换,使观众的视觉注意中心从人物甲转到人物乙。在《辛特勒名单》中,有大量经典焦点转换技巧的运用。4)透视感弱,便于呈现拥挤稠密。压缩纵向空间是长焦距镜头的一个重要造型功能。在视觉上,不同远近的景物好像有被挤压、重叠在一起的感觉。利用这个特点拍摄群体形象可以使原来在纵深上稀疏的群体变得稠密、拥挤而饱满。在《英雄》结尾处,秦军士兵保护秦王这场戏中,导演也是选择长焦距镜头压缩空间,让观众感受到密密麻麻的秦军,营造一种压迫感。(5)善于表现横向动感。长焦镜头取景范围较小,在画面中,横向运动的人物很快就可以横穿过画框而出画,人物从中通过时,在画面上位移的时间十分短暂,使观众觉得人物的运动速度很快。(6)纵向动感表现力差。对于迎着摄像机而来,或者背对摄像机而去的运动物体,动感和速度效果会被削弱。主要原因是,长焦镜头压缩了景物的纵向空间,一段漫长的道路被挤压在一起,位移的幅度被弱化,因此,观众感到主体运动缓慢。当然,有时我们在表现主体运动时,也可能正是需要这种造型效果,所以,它也不失为一种新的造型手段。(7)长焦镜头容易造成焦点不实和长焦摇晃的现象。由于长焦镜头景深范围小,稍有疏忽就会产生主体焦点不实的问题,因此,要求摄像人员一方面密切注意寻像器中图像的清晰度,准确调整聚焦;另一方面,要注意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谨防被摄主体脱离景深。三、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又称为短焦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场角大于人眼视场角的镜头。根据视场角,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普通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在50°-85°,超广角的视场角在95°-118°,鱼眼镜头的视场角可达到180°。1、广角镜头的成像特点(1)视角宽敞镜头包容的景物范围大,视野开阔,但每一个物体占据的画幅面积比较小。广角镜头适合于拍摄广阔的空间和层次丰富的场景全貌、人物的活动。广阔的原野或者城市高大的建筑用标准镜头只能拍摄场景的一部分,无法表现出景物的宽阔或高大。在这一点上,是长焦镜头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广角镜头与长焦镜头相比,在表现空间方面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展现环境的镜头,多用广角镜头拍摄。(2)景深范围大广角镜头不仅能包容视域更宽的景物,而且能够展现纵深方向上更深远的景物。也就是、在纵深方向上呈清晰实像的范围大焦距越短,视角越大,景深越大。广角镜头的特点则正是焦距小,视角大,所以它的景深大。在《英雄》结尾处中,残剑飞雪打斗结束后,通过广角镜头的表现,把最前端的剑和最远端的场景都表现的清清楚楚。。3)广角镜头还有一个画面线条曲像畸变的现象焦距很短,视角很大的广角镜头,距离相对较近的拍摄,由于镜头曲像畸变的原因,透视效果强烈,线条容易发生倾斜、变形,具有某种夸张效果。摄像机离被摄主体距离越近,这种变形和夸张效果越明显。超近距离拍摄人物时,脸部曲像变形,对人物有丑化的特殊效果,让观众感到嘴脸的丑恶。在电影《寻枪》中,变现马山丢枪后的状态,摄影师选择广角镜头表现脸部的变形,更好的表现出丢枪后的马山的精神状态。张艺谋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也是运用大量广角镜头的典范。1930年,爱森斯塔特在摄影采访中率先使用35毫米小相机,并专门利用现场光抓拍新闻,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客观直击性和新闻时效性,这一点使他的照片具有特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照片也颇受报刊编辑们的欢迎。4)透视效果强广角镜头能强调前景和突出远近对比,这是广角镜头应用的一个重要特性。所谓强调前景和突出远近对比,是指广角镜头能比其他镜头更加强调近大远小的对比度。用广角镜头拍出来的画面,近的物体更大,远的物体更小,从而在视觉上拉开距离,在纵深方向上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特别是用超短焦距拍摄,近大远小的效果更加显著。5)肩扛或手持拍摄平稳广角镜头与长焦镜头相比较,广角镜头在相同情况下,还具有稳定画面清晰度的作用。同样的一个景别,用广角镜头比用长焦镜头肩扛或手持拍摄画面表现更稳定。居美国,第二年成为《生活》杂志的专职摄影师。他一生都用小型相机进行拍摄,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风尘仆仆地从事新闻摄影报道,一生共完成过一千八百余次的摄影报导,被后人誉为“新闻摄影之父”。2、广角镜头的表现作用(1)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全景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利用长焦拍摄全景和远景画面,不仅摄像机要退到一定远的距离之外,而且长焦距压缩空间的特性使其所呈现的远景画面缺少纵深感和空间感。广角镜头视角宽、景深大,具有表现开阔空间和宏大场面的有利条件。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远景景别时,容易获得视野开阔、空间纵深感强的画面效果。电影《英雄》中的广角镜头对大场景的表现。广角镜头呈现的画面不仅视野开阔,直观画面造型有拉开镜头前景物之间距离的感觉。广角镜头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梯度变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深度效果,并且这种梯度变化速度大于人眼正常情况下对类似空间景物感知的梯度变化。因此,对一组同等距离上相同数量的物体,用广角镜头表现时,从视觉上不仅觉得这短距离较长些,而且觉得物体之间的距离也较大些。(2)广角镜头有利于展现主体及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由于广角镜头景深大,可以使镜头中纵深空间远近不同层次上的景物全部清晰的表现出来,因此,广角镜头的信息量是最丰富的,它可以在表现主体人物的同时,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使观众明了主体人物的身份,以及画面的附加含义,这种信息量的丰富可以体现在广角镜头画面的宽广度上(包容景物范围大)也可以体现在画面的纵深度上(景深范围大)。如果摄像人员珍惜广角镜头这一造型特点的话,他在经营他的画面时就不再把画面看成是一个单层次意义的单一的画面,而是充分利用镜头前的景物空间(前景、中景、背景)在画面上呈现立体的、多层次的、多意义的造型效果。而长焦镜头只能表现出人物身后一个狭长的空间,人物所处环境特征不明显,甚至于长焦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性,人物与背景空间形成新的组合,使观众从画面上无法判断人物所处的实际位置。(3)有利于清晰稳定的拍摄。广角镜头成像清晰范围大(景深范围大),最近成像点很近,1-2米左右以外的景物均可以清晰成像,而最远的成像点可以视为无限,因而可以无须精心调整焦点,适合偷拍、抢拍。在情况紧急时省却调焦点的麻烦,而且不必担心焦点不实,图像不清。在拍摄现场混乱的情况下,有时甚至可以不看寻像器,按照所估计的方位直接拍摄,一般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4)广角镜头透视感强广角镜头的透视感具有夸张的效果,画面所包容的纵向空间中,远处的物体成像面积变小,显得比实际距离更加遥远,而近处的物体成像面积大,甚至超过了人眼在现实空间中实际观察的面积感和重量感。从而强调了画面的深度空间。第三节

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距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是由多组正、负透镜组成,除固定镜头组外,尚有可移动的镜头组。通过镜筒的变焦环,移动活动镜片组,改变物镜镜片之间的距离,可以连续变动镜头的焦距。摄像机上所用的变焦镜头一般都是跨区变焦镜头,包括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三个部分,一个镜头可以替代三种镜头,并分别表现出这三种镜头的造型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连续变化焦距使画面景别出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形成一种变焦距推拉镜头的效果。变焦距镜头具有长焦至广角各种镜头的功能,给电影电视拍摄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摄像机和镜头焦距的改变,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形成一种变化合一的效果,产生一种人们生活中视觉经验以外的更为流畅多变的画面运动样式。然而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一样,变焦距镜头在造型表现上的优势也给电视摄像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无目的的推推拉拉随处可见。有目的的推拉才是艺术表达的需要,不是为运动而推拉,而是为主题的表达需要在运动推拉镜头。

变焦距镜头给摄制人员的拍摄实践带来很多便利条件,同时给编导人员提供了更为充分地实现创作意图的技术保障。1、一个变焦镜头可以代替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完成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变化。在一个位置上即可拍到场面的全景和事物的特写等。2、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机位移动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画面造型。3、可以形成定焦镜头所不能营造的画面节奏。如使用电动变焦可以使画面景别变化平稳而均匀;如使用手动变焦,可以完成急拉或急推,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形成新的画面节奏。4、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机位运动和焦距变化的合一效果,产生一种人们视觉经验以外的更为流畅多变的画面运动样式。一、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的优势二、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的不足和局限1、运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有着一种接近或远离被摄主体的感觉,但实质上它是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的视角变化,这种画面效果不符合人眼观看物体的视觉习惯,人们在生活中没有这种对应的视觉感受。因此,从这方面讲,它所表现出的画面运动形式是不真实的。这种真实与否的标准不是画面表现的内容,而是画面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人对物体的视觉规律。2、变焦距推拉镜头的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它是通过技术手段强行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一种人们在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视觉印象,观众所面对的画面形象是一个被技术手段加工过的形象,特别是这种推拉镜头的运动与画面内容相脱离时,画面中更是露出一种技术表现的痕迹和人为表现的痕迹。五、变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作用1、在固定的摄影地点上,可以由远景渐变为近景,或反之变焦距镜头可以在摄像机位不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推向被拍摄物体或从被拍摄物体拉出,由此来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因此可以在一个位置上拍到场面从全景到特写的各个景别。2、利用变焦距镜头跟拍运动物体时,可以保持画面的相对稳定3、利用变焦距镜头可以实现镜头内部蒙太奇4、改变焦距镜头变焦的速度,可以产生新的运动节奏EIGHT专题摄影摄影家尤金·史密斯六、变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1、慎用变焦距2、注意对动点、动向和运动的控制3、变焦距推拉的起停要果断4、变焦距推拉景别不宜变化宜大不宜小第四节特殊功能附加镜一、星光镜(Stars)星光镜也叫光芒镜,镜片上有规律的刻画了很多条横竖或斜的细纹。生活中的光源和较强点状反射线,再通过细纹交叉点时,会因为细纹的形状,散发出不同的光芒。由于与星星的闪光接近,故称星光镜。二、偏振滤光镜(Polarizer)偏振滤光镜也称偏光镜,简称偏振镜,主要作用是消除偏振光的影响。偏振光是一种只向某个方向传输的光线,一般产生于非金属表面,如瓷器、玻璃、漆器、水面等的不规则反光,都属于非常明显的偏振光。偏振镜能够消除这些反光和炫光,而被摄对象的其余光线并不受太大影响。电视摄像中经常会用到偏振滤光镜,比如拍摄戴眼镜的人时,有时会因为镜片的反光而看不见眼睛;拍摄球形漆器,通常会形成比较明亮的反射光斑,影响画面的效果;拍摄风光时可以通过偏振滤光镜调节天空的影调和色调,能够加深天空的蓝色,但又不影响画面中其他景物的正常色调等等。事件中,实用偏振滤光镜可以产生很多特殊效果,具体有:1、改变蓝天的影调和色调2、模拟夜景效果3、改善废金属物体表面耀斑部位的影像清晰度、质感和色彩饱和度4、改善透明物体内部或后面之景物的影像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5、一对偏振镜可组成可调减光镜三、柔光镜(Softnet或Diffusers)三、柔光镜(Softnet或Diffusers)柔光镜又称柔化镜,柔和镜,由透明玻璃做成,玻璃的表面被腐蚀得凹凸不平,当光线经过镜片表面时就会被反射,从而使被摄物体的轮廓柔化、反差降低,产生一种“柔光”效果。柔光镜最主要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