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支配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制定支配
2大海啊家乡观赏歌曲《我的中国心》2
3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观赏歌曲《七子之歌一澳门》2
4音乐观赏《东方之珠》音乐观赏《东方之珠》2
5《雪绒花》观赏《天路》2
6国庆放假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72
观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8学习《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2
9期中考试复习
10期中考试
11黄鹤的故事(节选)黄鹤的故事2
12观赏《黄鹤的故事》《彩云追月》2
13《小放驴》《春江花月夜》2
14《快乐颂》广东音乐2
15江南丝竹一教学设计绛州鼓乐2
16五声调式图解六声调式图解2
七声调式图解
172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182
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
19期末考试复习
20期末考试
第1课时大海啊家乡
一、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
唱心情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软、充溢激情的声音精确
演唱歌曲《大海啊,家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看法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谢发
他们酷爱大海,酷爱家乡,酷爱祖国,酷爱生活的奇妙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家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家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
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
(大海)
提问2:提起大海,大家都特别兴奋,刚才大家沟通的都很好,
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敞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安静的:一帆风顺、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概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沟通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
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家乡》。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索两
个问题:《大海啊家乡》这首歌曲的音乐心情是怎样变更的、力
度又是怎么变更的?
(二)歌曲观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相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闻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
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
清爽,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建背景:
沟通探讨刚才的问题
1、音乐心情是怎样变更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更的?
沟通探讨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心情:由深情到激烈
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
师:美丽的画面、好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老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
达心情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
力度强表达心情激烈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加
1让学倾听音乐力度变更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更。
2得出结论:力度变更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
六.课外拓展
1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
同学们共享。
第2课时观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心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
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多数炎黄子
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剧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简洁流于概
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慧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
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
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
从而折服了全部人。
4我的中国心黄苏词
王福龄由
(张明敏演唱)
6.323176-036532J3--3J
・・》・・■・一I丁•
河山只在我岁需祖国巳多年未亲近,可是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6.76J3J£123-2.37656——0'
-"--•・斗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祖同早巳把我的一切.烙上中R
印。江,长城,黄山,黄礼在我心中・千
6--0
6・.3_2----3----1--7r6--0-36-5---3---2----1---2
亲.流在心里的■,1%;*湃*中华的声
♦fr》黑.
3--356.765321123-2.3765
・I・・・・•,^―■―
・1、,
音,就算生在信多也改变不T.我的中国
n-----------
6..0
心。
第3课时歌曲《七子之歌一澳门》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
国统一、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理解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
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限制。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一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
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来的爱国之心。歌
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
《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全曲分为三部分:
1、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
曲高潮。
3,最终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的迫
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引:自我介绍,立规则。
一、通过地理、历史学问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澳门,能简洁的告知大家澳门的地理位
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状况么?
生:澳门位于麦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
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旁边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
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
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
城市。
2、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
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
能说说?
生:因为清朝在鸦片斗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
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
别出去。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
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
第4课时观赏歌曲《七子之歌一澳门》
师:同学们相互沟通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
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
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抒发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
回来之情。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
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请同学们把书
打开。
一、学唱歌曲:
要求:轻声,但有主动的状态,,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留意: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更。
二、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学问
师: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一澳门》这首作品,我
请一位同学读下第四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
之歌》组诗。“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丢失
领土主权的一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
旅顺。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终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
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哀思,写下组诗《七子之歌》,
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庆祝澳门回来的时候,李
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
唱的一《七子之歌一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探讨、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建)
1、思索: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作
口□口O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
区迂回回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其次段(11小节以后)以急迫的呼喊为基调,向高
音区发展,剧烈而坚决地表达了迫切回来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来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歆一一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索用
哪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更),能更好体现游子渴
望回来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实践与创建)
依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沟通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
选择、应用。
第5课时:音乐观赏《东方之珠》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
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加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宠
爱音乐,驾驭音乐基本学问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
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学必需营造宽松
愉悦的氛围,老师要擅长为学生营造宽松、开心的成长环境,这
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
计,以围绕“祖国统一”为主题教化思想,以“回来”、
“盼归”为情感主线,以“离愁”、“思乡”、
“同根”等情感谢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本单元的教化主
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
课时包含“回来”和“盼归”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
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
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来”的思想
内涵;在师生同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唱曲的
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得与
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
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索、沟通、探讨的过程
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学问,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
统一,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加学习,进而
获得学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来”和
“盼归”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
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
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
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
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其次乐句,起先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
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顺的呼喊起
先,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持续。歌曲的其次部分有转向下属调
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调产生显明的变更。在这个乐段中,其
次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更重复。“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
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
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殊是“让海潮伴我天保佑
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
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其次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
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一请别遗忘我恒久不变黄
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奉献
给敬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盼
归”,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我”
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
面对大海,思念家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
团聚的一片真情,不行遏制地迸发出来。
第6课时音乐观赏《东方之珠》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美丽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打算。
导入新课: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
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
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
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
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
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则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
将接着来观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
3、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师:我们先来观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观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
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
关的历史学问。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
半岛、新界以及四周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
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5、观赏录音《东方之珠》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观赏这首东方之珠,留意边观赏边体会,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和意境?
(观赏过后,学生探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观赏后的感受。)
6、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
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遗忘我恒久不变黄色
的脸。”
7、老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
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
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7课时:《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观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
热忱,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教学活动。
2、学问目标: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3、实力目标:培育学生音乐审美实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
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和概括实力。
教学重点
了解和驾驭歌曲《雪绒花》的演唱心情的变更及合唱的美丽
和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
电影音乐。
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心情的变更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洁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5分钟)
师生:观赏歌曲
老师:播放歌曲《多来咪》。提出问题:谁听过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多来味》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课题名称。
二、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状况
老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
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65年变更成同名影片,
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解并描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
片及音乐。
老师:老师讲解并描述《音乐之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
世纪30年头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
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酷爱生活、善弹吉他、
宠爱唱歌。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当家庭老师,玛利亚
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
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蜜、和谐的歌声
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颂的兴致。上
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酷爱之
情。
三、新课
老师:播放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
展示课件
老师: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
想?
学生:学生说音乐甜蜜、人物美丽、家庭华蜜、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老师:演唱《雪绒花》(中文版、英文版)
4、学生学唱其次声部,老师唱第一声部,合作练习。
5、师生共同演唱,同时把两种不同风格演唱《雪绒花》的
感情表现出来,唱出对祖国的爱意。
三、结束部分
老师提问与学生之间探讨相互学习
1、音乐对电影电影艺术本身有什么作用,音乐的魅力在哪?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影音乐?(引导学生探讨)
老师小结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为电影创
作、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一一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突出主题,抒发感情、背景气氛,推动
剧情发展结构统一的作用。
第8课时观赏《天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
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驾驭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唱
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建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哈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
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二)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目的:
创设良好的音乐
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三)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一)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
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
乐形式。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
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奇妙生活的憧憬和志向。少
数民族民歌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今E,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
族歌曲一一《天路》(多媒体显示)
(二)请学生措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老师补充。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
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三)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风光画面。
三、新课教学:
(一)教唱歌曲。
1、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视频,整体把握藏族民歌的音
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分两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
曲式结构(二段体);
4、观赏合唱曲《天路》(右手挥拍),让学生分析比较,
更宠爱哪种形式的演唱,为什么?(韩红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
歌颂技巧刚好代特点完备地融为一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特殊强。
而巴桑的演唱声音纯净,藏族风格比较显明。)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颂,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
《天路》?”
7、依据学生的建议,采纳朗诵、舞蹈、器乐、歌颂相结合
的形式,有表情地演唱。
(二)歌曲观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颂》。(歌颂家才旦卓玛超群
的演唱技巧及独特的音色,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
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凄
惨历史,入情、入境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心情,理解歌曲的主题
思想。)
2、观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解并描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
森的感人故事。
四、拓展学习:
五声调式:我国古代将1(do)、2(re)、3(mi).5(sol)、
6(la)叫做“宫、商、角(jue)、徵(zhi)、羽。”分别以这五个
音为主音构成的五种调式。(详见P55)
五、老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
亲,那就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是一家。最终,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第9课时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
蹈特点;
2、实力目标:
能够辨别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
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敬
重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化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
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假如学生
不会唱,先带他们唱一遍谱,再叫他们唱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
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
《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
珠庙会》等
第10课时
观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倾听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1、倾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留意其三个明显的艺
术特征。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
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
歌曲含义;说明囊玛。
2、倾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说明
推谢是什么意思,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心情上、音乐风
格上(特殊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玛勒
火》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
深化的相识。与此同时,应当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
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学问。
3、观赏完两首歌曲;
老师问:《阿马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
么不
同?
学生答:略
二、观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
老师问: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洁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三、总结:
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忱奔放也从它的旋
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主要通过《正月十五那一天》
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观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第11课时学习《我的祖国》
..,42我的祖国乔羽词
44一电影《上甘岭》插曲刘炽曲
(领唱混声合唱)
优美、亲切地精懵
(55653-5231612-12|36132356|7227675-)||12655-6
一条大河一
Io01265
K1—r
一条大
35165-565323|53612-006-156316
波黑宽,一风吹稻花香而岸,噢--.-.—.
1•236123-176|3-5756253165626563-2
河/雨宽,风皮力M无春南鹿,或豪薪走—岸上住,
66|56321-|10|12655-6
112355165|56124------1~r
而惯了稍公布号子,若‘惯,船白帆.一条大河
姑娘好像
———.好山好水
555111312|3・51212776561-I10II
许砥了脑公函号子,噢君神亍丽壬的百力帆.
((
2565626562
bb
•一
35165-6532353612-3-缶
•31就
家
在
上
香
岸
我
吹
稻
花
两
风
o岸
黑
波浪宽,开
天
多
广
了
为
伙
胸
心
宽
小
辟
新
O
外
来
好
都
畅
朋
条
花一样,路
友
大
宽
有
条r
好地方,0
於R
副力宏闾壮丽推
24.一.
-o554
12235516556124-6615二6321一411
2-丽
的
是
听惯了艄公十号子.看•惯了船访丁帆。这美
雄
是
英
唤醒了沉睡的高变了模样.法的
让那河流改是
ill.大
强
法的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2o55435
4f4一5--
2o555一7-7
4----
5-・
一
-2O5555
4.._.»
1
<
*
•.
.
•
1
2
1
2
-
3-
5612
31
<
T
生上
祖是d我长
<
土地
阔的
片辽
在这
祖是二我生长地上
土地
老的
片古
在这
地
是««我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窗帘窗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磁性实验室搅拌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病人模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Module 10 Unit 1 Did you fall off your bik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11 我是一张纸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8《 比尾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钳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金属成形工艺试题汇编
- 2025年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项目管理跨专业优化)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高压线路运行维护实操技巧
- (二模)济宁市2025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配电室运行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 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方案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范本)
-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Word版
-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测试卷(附答案)
-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