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工程、给水处理习题_第1页
取水工程、给水处理习题_第2页
取水工程、给水处理习题_第3页
取水工程、给水处理习题_第4页
取水工程、给水处理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取水工程、给水处理习题一、取水工程习题

(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水源不属于地表水()A.江河B.湖泊C.海洋D.地下水答案:D解析:地下水属于地下水水源,而江河、湖泊、海洋都属于地表水水源。

2.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确定。A.历年最高水位B.设计枯水位C.设计频率的最高水位D.最枯月平均水位答案:C解析: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设计频率的最高水位确定,以保证在高水位时取水构筑物能正常运行。

3.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A.水位变化幅度大的河流B.水位变化幅度小的河流C.任何河流D.山区河流答案:B解析: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位变化幅度小的河流,当水位变化幅度大时,宜采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4.斗槽式取水构筑物中,顺流式斗槽适用于()A.含沙量较高的河流B.冰凌情况严重的河流C.漂浮物较多的河流D.任何河流答案:B解析: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的河流,能减少冰凌对取水的影响。

5.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中,管井适用于()A.含水层厚度大、埋深大的情况B.含水层厚度小、埋深大的情况C.含水层厚度大、埋深小的情况D.任何情况答案:A解析: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埋深大的情况,能有效地抽取深层地下水。

(二)填空题1.取水工程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并送至()进行处理。答案:给水处理构筑物解析:取水工程获取水源后,要将水输送到给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后续处理。

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位置可分为()、()和()。答案: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解析:这是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常见的三种位置分类形式。

3.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由()、()、()和()等部分组成。答案: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泵房解析: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完成取水和输水功能。

4.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在()m以内,底板埋深小于()m的情况。答案:58、15解析:这是大口井适用的含水层厚度和底板埋深范围。

5.渗渠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m,渠底距不透水层的距离大于()m的情况。答案:2、1解析:规定了渗渠适用的含水层厚度和渠底与不透水层的距离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取水工程的分类及各类取水工程的适用条件。答案:取水工程按水源可分为地表水取水工程和地下水取水工程。地表水取水工程又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岸边式适用于水位变化幅度小的河流;河床式适用于水位变化幅度大、主流近岸且岸边水深足够的河流;斗槽式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或含沙量高、漂浮物多的河流。地下水取水工程包括管井、大口井、渗渠等。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埋深大的情况;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在58m以内,底板埋深小于15m的情况;渗渠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2m,渠底距不透水层的距离大于1m的情况。

2.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哪些优缺点?答案:优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不影响河道水流,对航运干扰小。能充分利用岸边水流条件,取水量大。易于维护管理。

缺点:受岸边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较大。适用于水位变化幅度小的河流,适应性相对较差。

3.简述管井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答案:管井一般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组成。井室:安装抽水设备和保护设备,便于操作管理和维护。井壁管:保持井壁稳定,防止塌孔,隔绝不良水质。过滤器:允许地下水进入井内,同时阻止砂粒进入。沉淀管:沉淀进入井内的砂粒,防止砂粒堵塞过滤器。

4.影响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出水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含水层的富水性:含水层渗透系数大、厚度大、补给充足,则出水量大。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和尺寸:合理的构造和较大的尺寸有利于增加出水量。抽水设备的性能:抽水设备流量大、扬程高,则能保证较大的出水量。水位降深:适当的水位降深能增加出水量,但过大可能导致出水量减少。水质:水质好,不易堵塞取水设备,有利于出水量稳定。

5.如何选择合适的取水构筑物形式?答案:首先要考虑水源类型,如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对于地表水,根据水位变化幅度,水位变化幅度小可选岸边式,变化幅度大可选河床式。考虑含沙量、冰凌、漂浮物等情况,含沙量高或漂浮物多可选斗槽式等合适形式。对于地下水,根据含水层厚度、埋深等条件选择管井、大口井或渗渠等。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如岸边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大时要综合考虑对取水构筑物形式的影响。还要考虑投资、运行管理等因素,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形式。

(四)计算题1.某管井含水层厚度为10m,渗透系数为20m/d,管井半径为0.2m,影响半径为200m,抽水时水位降深为5m,求管井的出水量。答案:根据裘布依公式:$Q=1.366K\frac{H^2h^2}{\lgR\lgr}$其中,$K=20m/d$,$H=10m$,$h=105=5m$,$R=200m$,$r=0.2m$$Q=1.366×20×\frac{10^25^2}{\lg200\lg0.2}$$=1.366×20×\frac{10025}{\lg\frac{200}{0.2}}$$=1.366×20×\frac{75}{\lg1000}$$=1.366×20×\frac{75}{3}$$=683m^3/d$

2.已知某大口井直径为6m,含水层厚度为6m,渗透系数为15m/d,抽水时水位降深为3m,影响半径为150m,求大口井的出水量。答案:对于大口井,出水量公式可近似为:$Q=2.73K\frac{(2Hs)s}{\lgR\lgr}$这里,$K=15m/d$,$H=6m$,$s=3m$,$R=150m$,大口井半径$r=3m$$Q=2.73×15×\frac{(2×63)×3}{\lg150\lg3}$$=2.73×15×\frac{9×3}{\lg\frac{150}{3}}$$=2.73×15×\frac{27}{\lg50}$$\approx2.73×15×\frac{27}{1.699}$$\approx635m^3/d$

二、给水处理习题

(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不属于给水处理的基本流程()A.沉淀B.过滤C.消毒D.软化答案:D解析:沉淀、过滤、消毒是给水处理的基本流程,软化不是基本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

2.混凝剂的作用是()A.使水中杂质沉淀B.使水中杂质分解C.使水中杂质凝聚D.使水中杂质挥发答案:C解析:混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等作用使水中杂质凝聚成较大颗粒。

3.常用的过滤池形式不包括()A.普通快滤池B.虹吸滤池C.重力滤池D.无阀滤池答案:C解析:重力滤池不属于常用的过滤池形式,常用的有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无阀滤池等。

4.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去除水中的悬浮物B.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C.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D.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答案:C解析:消毒主要是为了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5.当原水浊度较低时,适合采用的混凝剂是()A.硫酸铝B.聚合氯化铝C.硫酸亚铁D.三氯化铁答案:A解析:硫酸铝在原水浊度较低时效果较好,其他几种混凝剂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适用性。

(二)填空题1.给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或降低原水中的()、()、()和()等杂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用户要求。答案: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微生物解析:这些杂质会影响水的质量,给水处理需针对这些进行去除或降低。

2.混凝过程包括()、()、()和()等几个阶段。答案:凝聚、絮凝、形成矾花、沉淀分离解析:这是混凝过程的主要阶段,逐步实现杂质的凝聚和分离。

3.过滤的作用是()、()和()。答案: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去除水中部分细菌和病毒、降低水的浊度解析:通过过滤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质,去除多种杂质。

4.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和()等。答案: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解析:这些是给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式。

5.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和()等因素综合考虑。答案: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处理规模、经济技术条件解析: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合适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三)简答题1.简述混凝的基本原理。答案: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凝聚是指胶体颗粒脱稳并聚合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主要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等作用使胶体颗粒表面电荷减少,从而失去稳定性。絮凝是指微小聚集体进一步聚合成较大絮凝体的过程,主要依靠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吸附架桥将胶体颗粒和微小悬浮物连接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矾花,便于后续沉淀分离。

2.过滤池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答案:过滤池工作时,原水由进水管进入滤池,首先经过滤料层。在滤料层中,水中的悬浮杂质被截留在滤料颗粒表面和滤层孔隙中。随着过滤的进行,滤层孔隙逐渐被杂质堵塞,过滤阻力增大,水流速度逐渐降低。当水头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时,关闭进水阀门,打开排水阀门和反冲洗阀门,水流从下向上通过滤层,将滤层中的杂质冲走,使滤层恢复过滤能力。反冲洗结束后,关闭反冲洗阀门,重新开启进水阀门,过滤池恢复正常过滤工作。

3.消毒的作用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案:消毒的作用主要是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消毒剂杀菌能力不同,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但过高浓度可能产生副作用。水的pH值:pH值会影响消毒剂的存在形态和杀菌能力。水温:水温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接触时间: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足够长才能保证消毒效果。水中杂质:水中杂质可能消耗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

4.简述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答案:原水水质:根据原水的浑浊度、溶解性物质、微生物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如原水浊度高,需加强沉淀、过滤等预处理。处理后水质要求:不同用户对水质有不同要求,如饮用水、工业用水等,应根据要求选择能满足水质标准的工艺。处理规模:规模大小影响工艺的选择,大规模处理可采用较为复杂、高效的工艺,小规模处理可选择简单灵活的工艺。经济技术条件: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技术可行性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工艺流程。要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混凝剂的优缺点。答案:硫酸铝:优点:价格较低,腐蚀性小,使用方便,形成的矾花较大且沉降性能较好,对低浊度水效果较好。缺点:水温低时水解速度慢,混凝效果受影响;适用的pH值范围较窄(5.58.0);对高浊度水效果不如某些其他混凝剂。聚合氯化铝:优点:适应性强,适用的pH值范围广(59);对高浊度水、低浊度水都有较好效果;形成的矾花密实,沉淀速度快;用量少,成本相对较低。缺点:价格相对硫酸铝略高;储存时间过长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解。硫酸亚铁:优点:价格便宜,具有一定的脱色和除重金属能力。缺点:腐蚀性强;形成的矾花小,沉降性能不如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易被氧化,储存和使用时需注意。三氯化铁:优点:混凝效果好,形成的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对低温、低浊水也有较好效果;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611)。缺点:腐蚀性强,对设备要求高;价格较高;易潮解,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