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_第1页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_第2页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_第3页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_第4页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简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梳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阶段特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体会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发展历程。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各阶段的特点及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这一历史过程有清晰的认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各阶段的特点及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背景和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反映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国家主权丧失,人民生活困苦的视频片段,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等场景。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怎样的探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洋务运动(10分钟)背景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图,讲解内忧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指列强侵略加剧。强调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起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介绍中央的奕䜣,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展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图片,讲解这些军事工业的特点和作用。创办民用工业:展示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图片,说明民用工业的创办目的和意义。筹建海军:介绍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的建立情况。兴办新式学堂:讲解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设立,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影响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积极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消极方面: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戊戌变法(8分钟)背景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说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代表人物重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展示他们的图片及简介。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影响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辛亥革命(8分钟)背景展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相关资料,强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介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代表人物重点介绍孙中山,展示他的生平事迹图片。主要内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接着又攻占汉口和汉阳。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新文化运动(4分钟)背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代表人物介绍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独裁专制、迷信盲从。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课堂小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阶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3.强调中国近代化探索虽然历经挫折,但先辈们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如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强化。

(五)布置作业(5分钟)1.书面作业:让学生以"我眼中的中国近代化探索"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短文,阐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特点及自己的感悟。2.拓展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对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下节课进行小组汇报。

五、教学资源1.教材相关内容。2.收集的图片、视频资料,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戊戌变法人物、辛亥革命场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等图片和相关历史视频片段。3.制作的PPT课件,包含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图表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及时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加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