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1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2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3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4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孤信(503年~557年),出身鲜卑化的匈奴族。西魏、北周名将。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据《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独孤信北周·明敬皇后(宇文毓妻)唐·元贞皇后(李渊母)隋·文献皇后(杨坚妻)大女儿七女儿四女儿关陇集团:魏晋以来,世家大族不断发展壮大,关陇集团是关中、陇西地区鲜卑贵族和关陇地方豪族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导入:《独孤天下》历史一轮复习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知道隋唐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对隋朝迅速兴起又迅速灭亡的过程的学习,理解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时空观念:通过对安史之乱示意图、五代十国形势图等的解读,理解唐朝时期多民族共存交往的局面和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混乱的局面。史料实证:通过对杜甫诗词的解读,了解唐玄宗时期唐朝国家实力的消长。历史解释:

通过对唐朝衰亡原因的学习,能够解读有关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史料并展开阐述。家国情怀:通过对唐朝繁盛时期表现与民族交往的学习,培养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唐朝的民族关系、藩镇割据难点:隋朝灭亡、唐朝中后期动荡的原因明晰时空:整体把握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总体特征:隋唐(581~907年)经历了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唐朝的统一繁荣阶段,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1.政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思想: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4.经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贡固和发展;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755年618年907年朱温废唐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755-763)藩镇割据黄巢起义581年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统一开皇之治初唐盛唐960年北宋建立五代十国907—979明晰考向:有的放矢高考命题点: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甲卷】唐代商品经济江西、天津·中央行政体制

北京·科举制;古代法治海南·隋朝灭亡,唐朝统一

浙江·民族关系

湖北、湖南、福建、贵州·藩镇割据

重庆·安史之乱

广东·两税法,赋役制度

湖南·唐朝社会经济(农业)

安徽、甘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外文化交流2023【乙卷】唐后期稳定政治、唐诗北京·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重庆·科举制

广东·藩镇割据

天津·安史之乱山东·大运河与政治中心的关系浙江、湖北·唐代民族关系江苏·唐代商品经济的借贷关系

福建·唐代商品经济2022【乙卷】唐代书法浙江·三省六部制

湖南·隋唐世家大族的没落

北京·唐朝民族关系

海南·长安城辽宁·唐代磁窑与大运河

河北·唐代私营手工艺自主学习:

1、梳理隋朝兴亡的概况?

2、思考如何看待大运河?

3、思考隋朝与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相似,有哪些相同点?

4、梳理唐朝前期皇帝的统治概况?

5、探究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哪些?采取了哪些举措并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6、思考唐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历史一轮复习一、隋朝兴亡建立统一建设灭亡原因灭亡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次子杨广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自学:梳理隋朝兴亡的概况?①炀帝暴政:大兴土木,修建驰道,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徭役+刑罚②各地起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隋能够完成统一?

材料2:“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范文澜

材料1:割据关陇一隅的西魏(北周),……政治上用儒家经典《周礼》来改造中央官制;经济上积极劝课农桑,恢复均田制;军事上推行府兵制,胡汉一体,寓兵于农;同时赐予一些汉族军将鲜卑姓氏,推动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以达成杂糅胡汉的目的。这样,一个胡汉势力相结合的政治同盟——关陇集团登上了历史舞台。——摘编自《中国通史》①继承北周西魏的制度创新,内政修明;②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以及南陈在南北对峙中处于劣势;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国力日强④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一、隋朝兴亡1.统一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隋朝粮仓的特点及其原因?材料:(隋代)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栗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唐)杜佑《通典·食货典》隋朝仓库分布图含嘉仓160号仓遗址特点:①数量多,储量大;既有国家粮仓又有义仓;

②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集中在长安、洛阳附近的北方地区;原因:①隋朝农耕经济发展,国力日强;②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③政府重视社会保障救济;④河流沿岸,便于水路运输粮食;

⑤集中在都城附近,便于加强管理;

⑥长安、洛阳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一、隋朝兴亡2.建设:广设仓库材料1:“(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八月辛未,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隋书·帝纪·卷二》材料2:隋炀帝营东都诏

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隋书·帝纪·卷三》原因:①长安人口众多,粮食供应紧张;

②洛阳地势险要,水陆交通便利;

③加强对关东、江南地区控制的需要。思考: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原因?一、隋朝兴亡2.建设:营建东都洛阳温故:大运河有何特点?隋开凿大运河原因?又产生了哪些影响?思考:隋朝以后,为何历代统治者都重视运河的疏通?特点: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

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运河。原因:①为加强对南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治;

②适应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保障中央政府的物资供应;

③隋朝的统一,使开通运河成为可能;材料:尤其是政治中心在北方,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与经济富庶地区的联系沟通,及粮食物资等的供给,更使隋朝政府意识到开凿和贯通南北大运河的必要性。——杨芳重视原因:政治动机:加强对南方政治势力的控制,巩固大一统。经济动机:南方经济实力上升,日益成为经济重心,经济地位提高。一、隋朝兴亡2.建设:修大运河积极影响: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消极影响: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一、隋朝兴亡思考:隋朝因何而亡?亡于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3.灭亡

同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思考:隋朝与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相似,有哪些相同点?有何启示?相似朝代:秦朝相同点:

①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制定了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③都兴建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④都经历了二世而亡。都亡于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一、隋朝兴亡2.建设:大兴土木汉以秦鉴: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减少支出唐以隋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思考: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影响深远”体现在?有人说隋炀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你怎么看?材料1: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而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隋的创制是围绕着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的重建而展开的。——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2:“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范文澜影响:①结束魏晋以来的分裂局面;②重建大一统促进民族交融;③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

④大运河促进后世经济发展;

⑤隋末暴政为后朝提供教训。评价:隋炀帝在位的短短十余年间,一方面营造了宏伟华丽的东都洛阳,沟通了千里大运河,完成了一系列的浩大工程;他还开创了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另一方面隋炀帝用民过重、急功近利,给百姓带来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给人民带来灾难,这是罪。作为一位统治者,有理想,想干大事出发点是好的,其在位只有十四年,真正干事的时间不过八年,在这期间如果能够量力而行,砍掉一半的项目,很可能会彪炳千秋。政绩工程绝不能好大喜功,一定要考虑人民的承受力,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要着眼千秋,也要考虑当代,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隋炀帝给后代所有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3.灭亡一、隋朝兴亡

杨侗追谥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周书·谥法》:“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日炀。肆行劳神曰炀。"1.评价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尊重规律。2.评价原则:1)消除英雄史观。2)把历史人物放到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3)评价标准:历史潮流;人民和国家发展;生产力和社会进步。4)辩证看待,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阶级性和时代性。功参与灭陈,统一有功广设仓库,救济有功修建运河,功在千秋过大兴土木,好大喜功;营建东都,穷奢极欲修筑运河,劳工者众;三征高丽,穷兵黩武矛盾尖锐,起义频发;隋虽富裕,二世而亡

隋朝虽然短暂,但对唐大统一、大繁荣、大交融作出突出贡献。授人以渔: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3.灭亡一、隋朝兴亡(2024·海南·高考真题)隋末起义的领导者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乡民,贵胄大族、豪族官吏三类,起自民间者不占优势。起义从当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为演变为推翻隋朝的政治斗争。《唐会要》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这说明(

)A.隋唐的选官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B.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了新阶段

D.唐初统治仍以士族地主为政治基础D(2023·山东·高考真题)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D链接高考二、唐朝前期的繁荣鼎盛自学:唐朝前期皇帝的统治概况?皇帝措施统治局面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①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③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③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①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精简机构,严格选拔官吏。②发展生产、抑制国内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③大兴文治④改革兵制“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探究:中国古代治世的一般表现?归纳促成隋唐盛世的主要因素?如何认识?1.盛世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国力强盛。2.盛世出现的一般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吏治清明

③注重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制度

④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⑤对外用兵有度

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⑦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的对外政策3.认识:封建盛世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都注重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注重民生,积极发展生产是古代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借鉴。①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十分重要。②唐朝的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经历几代皇帝执行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艰苦努力的结果③所谓的“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是相对于社会动乱时期而言的。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缓和,并未完全消除。④唐朝的盛世局面隐藏着动荡的危机。如“开元盛世”之后出现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唐朝由盛转衰。二、唐朝前期的繁荣鼎盛三、唐朝的民族交融突厥回纥吐蕃靺鞨自学:找出唐朝前期边疆的主要少数民族?唐太宗灭东突厥,被尊奉“天可汗”唐高宗灭西突厥,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唐太宗与吐蕃和亲(7世纪)唐中宗与其会盟(9世纪)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探究: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民族政策的特点?回纥人牵引图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①军事打击;②设立机构;③册封首领;④政治和亲;⑤会盟通好;民族政策特点: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恩威并施三、唐朝的民族交融

材料1: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材料2:“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影响:①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②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羁縻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④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繁荣,丰富了中华文明。

⑤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探究:唐代民族政策的影响?链接选必:羁縻州政策皇帝配偶女婿隋文帝汉族独孤氏鲜卑族女婿宇文赟

鲜卑人唐高祖汉族窦氏鲜卑族19女中7位嫁胡族唐太宗汉族长孙氏鲜卑族21女中8位异族驸马三、唐朝的民族交融“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思考: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

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这就构成唐的“一国两制”。启示: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会导致落后。②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③加强民族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唐朝的民族交融

材料1: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富。

—《新唐书》卷50《兵志》

材料2: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四、唐朝的衰亡材料3:①设节度使,地方割据,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②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③地方起义频发④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唐朝朝政腐败愈演愈烈。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思考:唐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探究:唐玄宗因何而设节度使?节度使有何权力?其影响如何?2.权力:①政治:拥有自主权,可任免官吏,职位世袭②经济:不向中央交税,拥有财政权;③军事:拥有武装,军队不听中央调动。1.原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由盛转衰影响:①中央集权削弱,边防空虚,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②藩镇之间相互制约,对唐朝的统治起到一定的维系作用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藩是保卫,镇指军镇。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四、唐朝的衰亡〔概念释义〕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指官僚派系之间的斗争。唐代中叶以后,官僚派系之间的斗争是非常激烈,从宪宗以后的四十年间,几乎没有停息过。其中牛李党争(牛僧孺、李德裕),两派党争延续了几十年之久。

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后宦官逐渐掌握神策军,又以宦官为监军使,驻扎各个藩镇。宪宗时,宦官出任枢密使,正式参与机要。

政治上,他们分帮结派,营私舞弊,以至废立皇帝,使政治更加黑暗混乱。军事上,各镇和出征军队中,都有宦官监军,破坏了军队的统一指挥,大大削弱军队战斗力。经济上,宦官大肆掠夺百姓的田产,又通过“官市”,强买货物,敲诈勒索。

宦官集团互相攻杀,废立皇帝。唐后期有两位皇帝被宦官所杀,七位皇帝为宦官拥立。总之,宦官专权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使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024·浙江·高考真题)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据此可知(

)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 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A(2023·湖北·高考真题)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B链接高考(2024·天津·高考真题)中国古代新建王朝前期的统治者,面对经济残破、民不聊生,大多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等顺应民意的措施,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治世”,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上述措施与“治世”之间的关系,概括最准确的是(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024·贵州·高考真题)唐代中后期,统治者面临“方镇之兵盛”“强臣悍将兵布天下”的现实问题。此后,历代统治者为避免出现该问题,可能遵循的原则是(

)A.右武抑文,姑息藩镇 B.山川形便,因俗而治C.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D.画野分州,任土作贡BC(2024·福建·高考真题)唐代河朔地区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一度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并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朝廷丧失权威 B.儒家理念深入人心C.崇文抑武风气渐显 D.一统秩序受到挑战D链接高考(2024·重庆·高考真题)唐朝为边疆防御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

)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 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 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A(2024·湖南·高考真题)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A(2024·湖北·高考真题)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这说明此时(

)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 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A链接高考

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北方)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称为“五代”。

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五、五代十国后唐:李存勖后梁:朱全忠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五、五代十国链接选必: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是?思考:隋唐商业繁盛的原因农业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耕作工具、犁耕技术的成熟);筒车(灌溉工具)手工业

丝织业:定州、益州、扬州都以织造特种花纹的绫锦闻名;

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陶瓷业:邢州白瓷,越州青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还有著名的“唐三彩”(陶器)、秘色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造纸业:宣州、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商业货币:唐初铸行“开元通宝”。货币逐渐由文书重量向元宝、通宝演变。金融:当铺——合法化,成为独立金融机构;我国最早银行雏形—柜坊;城市发展:隋兴建东都洛阳;唐商业都会兴起,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扬一益二”;出现夜市(唐后期);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外贸:海陆丝绸之路繁荣(广州设市舶使)交通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沟通南北;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丝绸之路:唐中后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海陆联系日益活跃,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逐渐下降。经济格局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六、隋唐经济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