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技法教案_第1页
行书技法教案_第2页
行书技法教案_第3页
行书技法教案_第4页
行书技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书技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行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对行书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使学生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结构和章法,能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简单的行书书写创作。3.通过行书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节奏感和表现力,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行书基本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和变化规律,如点画的呼应、连贯。行书结构的特点和组合规律,包括重心平稳、比例协调、疏密得当等。行书章法的布局原则,如字距、行距的把握,整体行气的贯通。2.教学难点如何使行书笔画自然流畅又富有节奏感,避免出现笔画拖沓、生硬的问题。在结构处理上,如何灵活运用行书的特点,使字既具动态美又不失端庄稳重,克服结构松散或过于紧凑的毛病。引导学生在章法布局中体现个性与风格,同时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避免作品显得杂乱无章或单调乏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行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笔画、结构和章法等知识,使学生对行书有初步的理性认识。2.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向学生展示行书笔画的书写动作、结构的安排和章法的布局,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行书技法。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行书练习,通过实践掌握行书技法,提高书写能力。4.欣赏法:展示优秀的行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5.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行书学习中的问题、作品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课件、行书作品图片和视频等。2.毛笔、宣纸、墨汁、毛毡、字帖(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米芾《蜀素帖》等)、示范用的黑板和粉笔等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的代表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对这三种字体的直观感受和认识。2.引导学生讨论三种字体的特点,从而引出行书这一字体,提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行书的独特魅力和书写技法。

(二)行书概述(10分钟)1.运用讲授法,介绍行书的基本概念: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楷书那样规整,也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而是兼具楷书的规整性和草书的流畅性,书写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2.讲解行书的特点笔画简化:行书对楷书的笔画进行了简化,许多笔画之间出现了连笔,使书写更加流畅快捷。例如,"言"字旁在行书中常常简化为两点一横。笔画呼应:笔画之间注重呼应关系,前一笔画的收笔与后一笔画的起笔之间往往有微妙的连带关系,形成一种连贯的气势。如写"之"字时,笔画之间的连带自然流畅。结构灵动:行书的结构不像楷书那样严谨刻板,而是更加灵活多变,通过笔画的伸缩、移位等方式来营造动态美感。比如"日"字在行书中可以写成扁方形或略带倾斜的形状。3.简述行书的发展历程:行书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颜真卿、李邕等书法家为行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是行书的鼎盛时期,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家将行书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行书基本笔画讲解与示范(20分钟)1.点画讲解行书点画的形态特点,如侧点、竖点、撇点等,它们的形状比楷书点更加灵动多变。教师示范不同点画的书写方法,强调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例如侧点,起笔轻入,顺势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上回锋收笔,注意点的大小、角度和方向变化。让学生练习点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如点画过于生硬、大小不一等问题。2.横画行书横画有长短之分,长横较为舒展,短横则相对紧凑。示范长横的写法:起笔稍顿,然后向右行笔,速度逐渐加快,收笔时略向右上提笔,形成一个向上的小尖。短横起笔轻顿,向右稍快行笔,收笔轻顿回锋。学生练习横画,体会横画在行书里的节奏感,注意横画的粗细变化和与其他笔画的呼应关系。3.竖画行书竖画有垂露竖和悬针竖等形态。垂露竖起笔稍重,向下行笔,收笔时回锋向上;悬针竖起笔略顿,向下逐渐提笔出锋。教师示范竖画的书写,强调竖画的挺拔和力度感,以及在不同字中的变化。学生进行竖画练习,注意竖画的垂直和书写速度的把握,避免出现弯曲或软弱无力的情况。4.撇画行书撇画形态多样,有长撇、短撇、竖撇等。示范长撇的写法:起笔稍重,向左下方快速撇出,收笔时轻快出锋。短撇起笔重,向左下迅速撇出,角度较陡。竖撇先写竖,然后向左下撇出。学生练习撇画,感受撇画的不同形态和书写时的力度变化,注意撇画与其他笔画的搭配协调。5.捺画行书捺画通常写成反捺或长点等形式,比楷书捺画更加简洁流畅。示范反捺的写法:起笔轻入,向右下逐渐加重,然后向右上提笔出锋。长点起笔稍重,向右下行笔,收笔轻顿回锋。学生练习捺画,掌握捺画在行书里的变形和书写技巧,注意捺画的长度和角度与整个字的协调性。6.钩画讲解行书钩画的种类,如竖钩、弯钩、戈钩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教师示范钩画的书写,强调钩画的出钩方向和力度。例如竖钩,先写竖,至末端向左上方提笔,然后快速出钩。学生练习钩画,注意钩画的尖锐度和与其他笔画的衔接自然,避免出现生硬或脱节的现象。

(四)行书结构分析与示范(20分钟)1.独体字结构展示一些独体字,如"人""口""日""月"等,分析它们在行书中的结构特点。独体字在行书里要注意重心平稳,笔画分布均匀。以"人"字为例进行示范,讲解撇捺的长短、角度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使整个字看起来既舒展又稳健。让学生练习独体字,注意观察字帖中独体字的结构规律,体会行书结构的灵动性。2.上下结构列举"思""星""花"等上下结构的字,分析其结构特点:上下部分要注意重心对正,比例协调。有的字上宽下窄,有的字上窄下宽,有的字上下大致相等。示范"思"字的写法,讲解上面"田"字的简化和与下面"心"字的呼应关系,以及整个字的重心把握。学生练习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部分的紧凑与连贯,通过练习掌握不同上下结构字的处理方法。3.左右结构展示"好""明""语"等左右结构的字,分析其结构要点:左右部分要相互避让、穿插,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有的字左窄右宽,有的字左宽右窄,有的字左右大致相等。以"明"字为例示范书写,讲解日字旁和月字旁的大小、位置关系以及笔画的呼应,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学生练习左右结构的字,体会左右结构字在行书里的组合规律,提高对结构的把握能力。4.包围结构举例"同""凶""区"等包围结构的字,讲解包围结构的特点:包围部分要注意大小适中,被包围部分要分布合理,不能过于松散或拥挤。示范"同"字的写法,强调外框的形状和内部笔画的安排,以及整体的空间感。学生练习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围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通过练习掌握包围结构字的书写技巧。

(五)行书章法讲解与示范(15分钟)1.章法概述运用讲授法,介绍行书章法的概念: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连贯、疏密、虚实等关系的处理方法,它是书法作品整体美的重要体现。2.字距与行距讲解字距和行距的重要性,合适的字距和行距能使作品行气贯通、疏密得当。示范不同字距和行距的处理方式,如字距较窄、行距较宽,可营造出紧凑而大气的感觉;字距较宽、行距适中,则给人一种疏朗开阔的印象。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不同的字距和行距组合,观察效果,感受其对作品整体风格的影响。3.行气贯通强调行气在行书章法中的关键作用,一行字要形成一种连贯的气势,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教师通过示范书写几行字,展示如何通过笔画的呼应、大小变化等手段使行气贯通。例如,将一些字的笔画适当拉长或缩短,调整字的重心位置,使整行字有起伏变化,又不失连贯性。学生练习书写多行字,注意行气的贯通,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行气不连贯的问题。4.疏密与虚实讲解疏密和虚实的概念:疏密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分布,有疏有密才能产生节奏感;虚实是指书法作品中笔画的轻重、黑白的对比,通过虚实变化可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示范如何在作品中运用疏密和虚实关系,如将一些笔画较多的字写得紧凑一些,笔画较少的字适当放开,形成疏密对比;通过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来体现虚实变化。学生在创作练习中尝试运用疏密和虚实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分析疏密和虚实处理是否得当,不断改进。

(六)课堂练习与指导(25分钟)1.布置练习内容: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行书字体书写在宣纸上。要求运用所学的笔画、结构和章法知识,注意笔画的流畅性、结构的合理性和章法的协调性。2.学生开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笔画的书写规范、结构的调整、章法的布局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讲解示范。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介绍创作思路和体会。2.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对作品中的亮点给予表扬,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行书书写水平。

(八)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行书的基本概念、特点、笔画、结构和章法等知识。2.强调行书练习需要长期坚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逐渐提高书写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行书,欣赏优秀的行书作品,培养对行书艺术的热爱。

六、课后作业1.选择一到两篇古代行书作品进行临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行书技法。2.用行书书写一篇短文或一首现代诗,要求书写规范、美观,注意章法布局。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行书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掌握了行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