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地震来了我会躲_第1页
二年级教案地震来了我会躲_第2页
二年级教案地震来了我会躲_第3页
二年级教案地震来了我会躲_第4页
二年级教案地震来了我会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教案地震来了我会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常见的地震预兆。学生掌握在不同场景下躲避地震的正确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演示。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组织地震避险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地震灾害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勇敢应对的品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预兆。教授学生在室内、室外等不同场景下正确的地震躲避方法。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复杂的地震避险知识,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地震来临时的紧张感,从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避险方法等内容,使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2.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地震相关的视频、图片,展示正确的躲避动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地震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实践演练法:开展地震避险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收集资料:准备有关地震成因、危害、预兆以及避险方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制作教具: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准备模拟地震场景的道具,如桌椅等。3.场地安排:选择一个较为空旷、安全的场地作为演练场地,并确保场地周围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人们惊慌失措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里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是地震。2.紧接着提问:"那你们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呢?当时心里害怕吗?"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震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震来了我会躲。

(二)认识地震(10分钟)1.地震的成因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鸡蛋",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拼接而成。这些板块就像拼图一样,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会缓慢地移动。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或者发生错动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发地震。展示地球板块构造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2.地震的危害播放一些地震造成严重破坏的图片和视频,如倒塌的建筑物、断裂的道路、受灾群众痛苦的表情等,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危害。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讲解地震可能会导致房屋倒塌,使人们失去住所;会造成人员伤亡,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还会破坏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例如,在某次地震中,一座城市的许多高楼大厦瞬间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在废墟下,交通瘫痪,水电供应中断,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

(三)地震的预兆(10分钟)1.动物异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在地震前会出现的异常行为。比如,狗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停地狂吠;猫会到处乱跑,甚至会躲到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老鼠会成群结队地搬家;鱼会在水里不停地跳跃等。提问学生:"如果你们看到这些动物出现了异常行为,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异常与地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2.其他预兆除了动物异常,地震前还可能出现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比如,井水会突然上涨或下降,水质变得浑浊;天空中可能会出现奇怪的云彩;有时还能听到地下传来低沉的轰鸣声等。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地震预兆。同时提醒学生,虽然这些现象可能是地震的预兆,但出现这些现象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定会发生地震,不过当这些现象同时出现或者频繁出现时,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四)室内躲避方法(15分钟)1.讲解正确的室内躲避姿势当在室内感觉到地震时,要迅速躲在坚固家具的下面,如桌子、椅子等。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老师现场模拟正确的躲避姿势,让学生观察并学习。同时强调躲避时要尽量靠近承重墙,因为承重墙相对更坚固,能提供更好的保护。2.强调不能做的危险行为告诉学生在室内躲避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跑,不要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可能会导致电梯故障,使人被困在里面。也不要靠近窗户、吊灯等容易掉落或破碎的物品,防止被玻璃碎片划伤。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果在教室里发生地震,应该如何快速、安全地找到躲避的位置。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老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室内躲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五)室外躲避方法(15分钟)1.在空旷场地的躲避方法当在室外时,如果周围比较空旷,没有建筑物等障碍物,要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老师带领学生到教室外的空旷场地,模拟在室外空旷场地躲避地震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正确的躲避动作。2.在街道上的躲避方法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要尽快远离路灯、电线杆、围墙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跑到街道中间空旷的地方。如果附近有商店、餐馆等建筑物,可以躲在门口,但要注意避免被门口的招牌或玻璃碎片砸伤。播放一段在街道上发生地震时人们正确躲避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学习。同时提问学生:"如果你们在街道上,还可以往哪些比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3.在汽车内的躲避方法讲解如果在汽车内遇到地震,不要立即下车,要尽快将车停靠在路边安全的地方,然后躲在车内,用手护住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再观察周围的情况,确保安全后再下车。通过图片展示在汽车内躲避地震的正确姿势,让学生加深印象。并提醒学生,如果车停在桥梁、隧道等危险区域附近,要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

(六)地震避险演练(15分钟)1.演练前的准备再次向学生强调演练的注意事项,如要听从指挥、动作要迅速、不要惊慌等。将学生带到事先选定的演练场地,按照教室座位的排列方式,摆放好桌椅等模拟道具,营造出相对真实的室内场景。2.演练过程假设发生地震,老师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如播放警报声),同时模拟地震晃动的场景(轻微晃动桌椅)。学生们按照之前所学的室内躲避方法,迅速躲到桌子下面,用手保护好头部和颈部。老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正确的躲避姿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要领。当晃动停止后,老师发出解除警报信号,学生们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室外空旷的安全地带。在撤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拥挤、推搡,要保持冷静,按照顺序前进。到达室外安全地带后,老师对学生进行集合点名,确保所有学生都已安全撤离。然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表扬学生们在演练中的表现,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动作不够迅速、在撤离过程中有说话现象等,并再次强调正确的做法。3.演练后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演练中的感受和体会。每个小组可以讨论在演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地震避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七)课堂总结(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震的成因、危害、预兆以及在室内、室外不同场景下的躲避方法。2.强调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我们虽然无法阻止它的发生,但通过学习正确的避险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地震来临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并将它们告诉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提高地震防范意识。

(八)课后作业1.回家后,将今天学到的地震避险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如果家里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2.制作一张关于地震避险的手抄报,下节课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地震局科普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知识和地震监测、预防等方面的内容。2.在班级设立"地震安全角",张贴地震避险知识的海报、摆放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随时学习和查阅。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更多关于自然灾害防范的知识,并定期组织交流分享活动。

七、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应,避免因讲解地震的危害等内容而给学生带来过度的心理压力。对于一些较为恐怖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处理,如剪辑掉过于血腥的部分。2.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