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1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2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3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4页
2024-2025年高中历史学习笔记(部编版)选必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近代外交☛中国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负有抚驭、开化四夷的责任。是以大一统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以中国为宗主,以四夷为附庸的华夷一统。……古代中国之所以将先秦诸侯与天子之间的朝聘制度用于对外关系,形成历代相沿的朝贡制度,便是大一统理念在外交制度上的折射。——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朝贡外交强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屈辱外交弱小!

当代中国的外交第十四课目标导航课程标准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学习聚焦1.分析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深远影响。2.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认识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突破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成就。重要概念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海合作组织、多边主义新生

崛起

特色

时空坐标一、新生之路——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崛起之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三、特色之路——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录COMPANY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掀开了新的篇章。新生之路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壹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提出的三条方针,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基础落实三条方针对象含义意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地建立外交关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典型特点:革命外交——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解决内部历史问题解决内部现实问题解决外部问题高潮:1950与苏联等19国建交为何“客人”迟迟不来?辩证看待:“一边倒”利弊兼有,在当时是必要的。

利: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弊:①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长远发展;②不利于进一步打破外交僵局,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一边倒”方针的利与弊思维点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问题思考材料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不矛盾。理由:“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进一步升级,在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的同时,于1950年12月8日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并胁迫英、法等西方国家共同制裁中国。这种敌对措施,不仅使西方私人投资者不敢再来中国投资,也使原有在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资产的97.1%为英、美、法三国私人投资)陷入困境。材料二两大阵营对峙图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你认为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请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加以分析说明。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VS材料三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具有历史必然性。说明:(1)国际:二战后,出现两大阵营对峙局面。①苏联:中苏意识形态相同;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苏联有能力也愿意帮助中国。②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和封锁政策。(2)中国:要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利益的需要)。阅读教材,梳理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完成下面时间轴线。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和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的特点。1949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64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6年

建交国达到111“一边倒”与亚非国家建交与西方国家建交与苏联建交①③④②⑤与挪威等建交与希腊等建交参加万隆会议中法正式建交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缓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落实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特征: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意义:①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和意义?问题思考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新的建交高潮。(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第二次建交高潮亚非国家)历史档案“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图解历史问题思考材料一

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

——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材料二

宣传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进行合理解读?解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内“左倾”错误逐渐发展,国际上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与美苏关系均不好,国际环境空前恶劣,被迫采取两个拳头出击(既打美又打苏)的外交策略;为打开外交局面,中国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材料一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接触中国。

——《中国外交史》材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答案美国:①长期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失败;②自身经济实力下降,霸权地位相对衰落;③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战泥潭。中国:①中苏关系恶化;②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总之,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的需要。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中国:提高了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僵局,迎来了建交高潮,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2)美国: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3)世界: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日本: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1971年“小球推动大球”1972年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70年代中美关系崛起之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贰阅读教材及学习聚焦,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及其背景。基础落实答案

调整: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和平环境。背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与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1.16)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博鳌亚洲论坛G20集团国2016杭州峰会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1997年

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论坛1979年中美建交看图说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成就与政策进入21世纪19791989世纪之交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周边关系新进展①大国关系②与发展中国家合作③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④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大国关系基础落实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1985年)①两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追求和平。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③多极化进程、广大发展中国家壮大对抑制霸权主义,维护和平有积极作用。④核武器“恐怖平衡”。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问题思考中国的不结盟政策(1)不结盟的必要性: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不结盟,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战略,不树敌、广交友。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也不被任何国家所牵绊。所以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国外交才能游刃有余。(2)不结盟的时间: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有效期是30年,1980年之后,中国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思维点拨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外交阶段性变化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末——“独立自主”“不结盟”。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总结拓展特色之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叁结合课本第三子目内容,分析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及成就。(提示:与大国、与周边、与非洲)基础落实时空背景国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外交成就大国关系周边国家非洲国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十八大以来外交理论交往新路中国方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以来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出席会议践行多边主义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一带一路”基础落实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外交新路。阅读教材,说说表现。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正确义利观,中国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动因: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问题思考领导人的智慧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社会制度问题思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