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单元提升练(九)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24·河南郑州模拟)下图为新中国1950~1952年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A.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C.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复原发展解析依据上面的饼形图,1950~1952年的投资比重侧重于工业、运输邮电。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复原和发展,巩固政权建设,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答案A2.(2024·吉林长春模拟)第一个“五年安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救济B.保障国家经济平安的须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解析材料是把中部区域企业和沿海企业分布对比,与苏联救济中国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我国“一五”安排期间正是冷战时期,故B项正确;建国初期,东南沿海地区虽较内地经济发达,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仍旧特别落后,工业体系特别不完善,故C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一五”安排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现包围封锁,所以加强国家工业实力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B3.(2024·豫晋冀三省二调)毛泽东于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新经济政策”:“可以歼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新中国()A.曾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探究B.已成功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产生怀疑D.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索,故A项正确。答案A4.(2024·河北唐山模拟)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更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成功D.“一五”安排的任务提前完成解析据材料“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更,故A项正确。答案A5.(2024·广东广州模拟)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夫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找寻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夫工。这一规定()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安排调控解析国家禁止农夫随意流入城市找寻工作和禁止城市公私企业自行招雇农夫工,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安排调控的战略,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安徽六校联考)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度无影无踪。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订正D.安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解析集市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它只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不是主要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初期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集市贸易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能促进农村经济的旺盛,不属于“左”的范畴,故C项错误;集市贸易的取消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安排管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答案D7.(2024·四川绵阳三模)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安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安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全部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方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A.订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B.总结了“一五”安排的建设阅历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正确的探究,故A项错误;“一五”安排于1957年完成,与题干所描述的时间1956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将有安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可以看出其允许市场经济的存在,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的反思,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与题干所描述的时间1956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24·安徽合肥质检)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见。该主见()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须要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答案B9.(2024·重庆调研)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更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一五”安排期间集中力气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夫生产主动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解析“一五”安排时间是1953~195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从1958年职工人数突然上升,与“大跃进”有关,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镇职工人数的增长没有干脆联系,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精简城市职工,与图表增长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右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B.作者相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解析时政漫画反映肯定的现实。材料中“污蔑”“诽谤”其实反映了有所怀疑,故A项正确。答案A11.(2024·广西柳州模拟)城市化是一个困难的历史现象,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导致其中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缘由是()A.“一五”安排超额完成,农村大发展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削减C.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解析依据题干中图表所示,“一五”安排超额完成的时间段城市化率正处于上升阶段,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图表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处于1959~1961年,故B项错误;题干中图表所示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而1960~1962年正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的阶段,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是1958年起先大跃进所造成的,故D项错误。答案C12.(2024·福建宁德质检)20世纪六七十年头,国家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核心是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A.应对国际形势的变更B.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C.实行“八字方针”D.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头,国家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大规模调整,其核心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与当时中苏关系的变更以及两极格局的世界形势相关的,故A项正确。答案A13.(2024·江西宜春模拟)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状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更的主要缘由是()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原油100万吨160万吨180万吨210万吨发电量8.7亿千瓦15.3亿千瓦17.5亿千瓦20.8亿千瓦铁路货运量250万吨410万吨474万吨481万吨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B.“调整、巩固、充溢、提高”方针的实施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D.周恩来着手复原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解析“大办工业、农业运动”处于“大跃进”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60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起先全面整顿,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与表格相符,故C项正确;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心日常工作,着手复原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复苏,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4.(2024·广东梅州模拟)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夫面对一张契约神情惊慌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B.满意了农夫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定途径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安排中的平均主义弊端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个体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相悖,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夫获得了土地的运用权,土地的全部权仍归国家,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平均主义盛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15.(202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全部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夫获得了土地全部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安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夫获得了生产与安排的自主权解析由所学可知,包产到户改革使农夫获得生产与安排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D16.(2024·河南焦作模拟)下表是依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运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是()机械类型世界亚洲中国拖拉机19.113.95.4收割机3.13.80.9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D.农夫对运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解析“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是现象,而不是缘由,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复原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阻碍了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故B项正确;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家庭联产的实行是农夫对机械生产动力不足的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答案B17.(202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原委好不好,有没有危急,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订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解析材料信息实质上说明改革没有阅历可循,因此要“摸着石头过河”,即边视察边实践,故B项正确。答案B18.(2024·贵州贵阳模拟)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全部制和集体全部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汲取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是为九十年头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答案B19.(2024·湖南六校联考)《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夫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全部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A.都从根本上变更了农村生产关系B.都出现了严峻的“左”倾错误C.都打击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全部制为农夫土地全部制,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变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答案A20.(2024·广东珠海调研)1984年中心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激励农夫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答案D21.(2024·广东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头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头经济体制改革供应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是指()A.调整全部制结构 B.实行改革开放C.扩大经营自主权 D.发展乡镇企业解析20世纪60年头上半期“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主要调整了经济结构,而不涉及全部制结构,80年头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全部制结构的改革,故A项错误;60年头的经济调整不涉及改革,更不涉及开放,故B项错误;60年头上半期为了解决三年经济困难,扩大经营自主权,80年头的改革同样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C项正确;60年头的改革不涉及发展乡镇企业,故D项错误。答案C22.(2024·福建厦门质检)20世纪七八十年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开展。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全部制结构 B.安排原则C.经营管理方式 D.市场导向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变更全部制结构,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全部制结构,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更了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安排原则,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安排原则,因此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更了集体经营方式,而城市改革同样变更了集体经营管理方式,因此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市场导向是20世纪90年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3.(2024·云南检测)“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殊行政区 B.民族自治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浦东新区解析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24.(2024·辽宁沈阳质检)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心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赐予一系列特殊政策,赐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并非对内改革,故A项错误;中国最早开放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B项错误;中国完全融入全球化大潮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过于肯定,故C项错误;题干以浦东为例强调了“先后”“3次”“赐予特权”,这体现了先行先试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25.(2024·甘肃调研)20世纪80年头,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安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安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整价的制度。这反映了我国()A.劳动安排制度的重大变革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D.生产资料全部制结构的调整解析劳动安排制度指的是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中“同一产品安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安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整价”体现出了经济体制的有安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趋势,故C项正确;题干中“同一产品安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安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整价的制度”不能体现生产资料全部制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计50分)26.(2024·全国名校联盟联考)(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头,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起先,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验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特别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头在天津调查探讨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安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复原的基础上起先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气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述评》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更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34.5(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的缘由。(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解析第(1)问,据“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头”“虽然经验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特别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概括。第(2)问,从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周边国际环境的角度分析缘由。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的数据变更分析;其次小问,从国民经济农轻重各项经济指标不断调整日趋合理的角度分析影响。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限制;行业发展不平衡。(2)缘由: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峻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3)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阔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27.(2024·广东百校高三联考)(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城镇人口数的变更反映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1)依据图1和所学学问,分别指出A~B、B~C两个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产生该趋势的缘由。(8分)(2)指出图2中20世纪90年头初两种城镇化率差距拉大的缘由。我国政府为变更这种状态,实行了哪些应对措施?(10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学问的实力。第(1)问,“趋势”依据图1中曲线发展态势概括即可;“缘由”可以依据时间信息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2)问,“缘由”可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济全球化等归纳;“措施”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回答即可。答案(1)A~B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缘由:“一五”安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大改造的推动和完成,高动了人民生产的主动性,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B~C阶段:20世纪60年头至70年头末,城市化发展趋缓甚至出现倒退。缘由:“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大批干部和学问青年“上山下乡”。(2)缘由: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措施:主动稳妥推动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言之有理且答出三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材料供应合作合同
- 2025企业劳动派遣合同范本
- 2025塔吊租赁和维护的合同书
- 2025建筑外墙仿石漆施工合同 安全施工协议
- 2025适宜用于商业注册的办公室租赁合同
- 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
- 装饰画制作合同范本
- 起重机转让合同范本
- 宠物美容洗澡协议书
- 共享商圈协议书范本
- 《肌力训练》课件
- 全媒体运营师-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 招标投标法培训课件
- GLB-2防孤岛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 中铁员工内退管理办法
- 皮肤科玫瑰痤疮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学习培训课件
- 高考日语复习:日语形容词用法专项课件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课件)
-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 2023年国家药监局直属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JGT116-2012 聚碳酸酯(PC)中空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