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课时2)学问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曹刿() 小惠未遍() 小信未孚()又何间()焉 公与之乘() 长勺()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鄙: (2)弗敢加也: (3)必以信: (4)小信未孚: (5)神弗福也: (6)公将鼓之: (7)既克: (8)望其旗靡: 3.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牺牲玉帛( )(2)小大之狱( )(3)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又何间焉( )(6)可以一战( )(7)肉食者鄙( )(8)再而衰( )4.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5.理解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曹刿)乃入(宫)见(庄公)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6.主旨归纳。本文通过描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斗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阐明白作战必需以取信于民为先决条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7.成语积累。(1)一鼓作气:比方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做完。(2)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3)彼竭我盈:他们的志气已丢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参考答案1.ɡ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2.(1)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3)信,实情。(4)孚,为人所信服。(5)福,赐福、保佑。(6)鼓,动词,击鼓进军。(7)克,战胜。(8)靡,倒下。3.(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2)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古义:(以)实情推断。今义:感情。(4)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5)古义:参加。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6)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7)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8)古义:其次次。今义:又一次。4.(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重点1.跳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绽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个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打算。其次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缘由。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务发展的线索(将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释疑)。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争论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第一段记叙论战前政治打算的内容;其次段记叙战斗经过;第三段通过“叙”来“论”斗争成功的缘由。4.“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肯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斗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斗争。5.作战地点选在哪里?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6.“何以战”这三个字引起下文分析斗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打算。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个方面的打算呢?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对于这三方面的打算,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打算“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前两个方面的打算,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打算,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确定斗争输赢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气的政治远见。8.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战斗刚起先,不等齐军疲乏,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挡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需把握有利的时机,要依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改变作出正确推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斗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9.曹刿对斗争能获胜的缘由分析,可以用哪几个成语来概括?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10.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显明生动。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思熟虑。基础训练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B.故克之 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D.何以战 可以一战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B.这本小说完备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忱。4.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你应当怎样回答你的同学呢?()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假如你诚意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C.感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D.感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共享,实在缺憾。5.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6.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实力测试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志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B.小大之狱/公将鼓之C.又何间焉/惧有伏焉D.曹刿请见/战则请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来宾。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注】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积财物。4.说明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①景公使使者至_________②分食食之__________③使者反__________④子辞之何也_________5.下列句中的“之”与“是寡人之过”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辱之B.齐之习辞者也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至之市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7.选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真题练习【2024年中考湖北宜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汉阴老父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今日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注】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乱:混乱。④理:治理。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⑥役:役使。⑦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⑧逸:放纵,放任。1.请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阴(_____)(2)异(_____)(3)斯(_____)(4)奉(_____)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精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A.不知何许人(______)B.我野人(_______)C.子何忍欲人观之(______)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今日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皇帝(幸),百姓(_____)—►老父(耕),张温(______)—►张温(言),老父(______)—►张温(惭),老父(______)[来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见?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学问分子大都秉持主动入世的人生看法。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看法的句子。参考答案1.(1)参加中间(2)目光短浅卑鄙(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4)案件监狱【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结合详细语句理解其古今义,并加以识记。2.D【解析】A项,代指曹刿;代指成功。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C项,表修饰;表顺承。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3.D【解析】A项,“品德”与“出现”不搭配。B项,“塑造”与“事迹”不搭配。C项,不合逻辑。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4.D【解析】A、B、C三项表述均不得体。5.B【解析】“小大之狱”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B项,意思与例句相同。A项,代词。C项,代词。D项,代词。6.D【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D项中的“其”是加强反问语气。1.A【解析】A项,两个“谋”都是动词,“谋划”。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其次个“之”是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C项,第一个“焉”是语气助词,表疑问;其次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D项,第一个“请”是动词,“恳求”;其次个“请”是动词,“请允许我”。2.(1)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晰,也肯定要按实情来推断。【解析】留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依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常训练时留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孚”“福”“狱”等词语的翻译,同时留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神弗福也”推断句的翻译。还要留意翻译完之后肯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论战前的政治打算:取信于民;论起先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起先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获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精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要紧紧抓住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曹刿“论”的那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战前的“取信于民”。4.①派给……②吃③同“返”,返回④你【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始终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依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留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留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留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反”:同“返”,返回。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5.B【解析】B项,“齐之习辞者也”中的“之”与题干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C项,主谓之间的助词。D项,动词“到、往”。6.我听说,从君主那里拿来丰厚的赏赐然后施舍给百姓,这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解析】翻译留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依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留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厚取”“是”“君君”等词语的翻译,同时留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省略句的翻译。还要留意翻译完之后肯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7.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机灵善辩。【解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分析详细事务,事务反映人物的品行;分析各种描写,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来宾。晏子辞”等情节可概括出晏子廉洁奉公的性格特征。1.(1)南岸:水的南岸(2)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异(3)这;这个(4)侍奉;奉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驾驭来推断字词义。说明时要留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改变,依据语境推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异”:认为……奇异。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奉”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1)A.也(2)B.耳(3)C.乎【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驾驭了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题就简单了。A项,“也”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B项,“耳”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C项,“乎”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3.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要留意一些常见的标记性的虚词,留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留意一个事务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裂,相反两个事务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简单,依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译为:汉桓帝在延熹年中,巡至竟陵,过了云梦泽,到达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没有不放下手上的事务而去围观的。此题要留意句式结构的对称。4.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实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殊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依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留意“劳”“逸游”“羞”等字词的翻译。5.(1)观(2)异(问)(3)曰(对)(4)去【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要求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在精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清包工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农业生产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约定离婚赔偿协议
- 2025合作合同 电子产品收益分配协议书
- 2025灯光设备安装合同样本
- 不尽赡养义务协议书
- 西安邮电大学《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土木工程理论新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神奇的普洱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bilibili十五大特色人群白皮书
- 2025湖南新华书店集团秋季校园招聘9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309T 86-2021 晚稻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 旅游险培训课件
- 谷雨节气与养生知识
- 2025年全屋定制家居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 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2024-2025真题及答案(02325-历年试题全带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试题及答案
- 【MOOC】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5040习概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2024年10月自考00158资产评估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