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静夜思》教案6篇_第1页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6篇_第2页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6篇_第3页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6篇_第4页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6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过程中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抒

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月亮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2.谈话导入: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月亮,他们还把月亮

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一一《静夜

思》。(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简单介绍李白: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

一生写了很多的诗,在他的诗里,经常会出现月亮。)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思”,后鼻音

“床、光、望”和整体认读音节“疑、夜”。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思、前、低、乡”时,可以用

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床、光、故”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谜语示例:

村庄大变样,寸土已出让。睡觉或休息.,只管往上躺。(谜底:

床)

小字一上放,儿字底藏。太阳出来啦,世界多明亮。(谜底:光)

有一古书,文字难梳。若问缘由,从前事物。(谜底:故)

形近字歌示例:

思:师恩难忘,总记心上。自强不息,常常思量。

乡:外公起得早,幺妹跟着吵。问她为什么,说是回乡好。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思”的“田”写扁一点,收笔在横中线上。

“床”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木”撇捺伸展。

“前”的第三画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写窄点。

“光”要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伸展。

“低”右边的撒要平而短,斜钩要有一定的弧度。

易错提示:

“思”的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或“目”。

“光”的上面是一竖、一点、一短撒,不要写成三点;末笔是

竖弯钩,不要写成长点。

“低”的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有一点,不要

忘写了。

“故”的右边是反文旁,第二笔是横,不是横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前一剪(剪刀)一箭(火箭)一煎(煎饼)

氐一低(低头)一底(水底)一诋(诋毁)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播放《静夜思》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感受诗

歌的韵律节奏。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和诗中的生字。

3.再次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指导:朗读时,总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速度要慢。要把

字音读准。注意停顿,要按照一定的节奏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在屋内抬头望月的感想,表

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初步学习了他写

的《静夜思》,还在诗中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下节课,我们将

继续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思故乡床前月光低头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李白这位大诗人,知道他喜欢写月

亮。那么,在这首《静夜思》中,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又

在“思”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朗读第一句。结合插图想一想: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

猜一猜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

明确:写的是有月亮的晚上。作者在睡觉的床前看月亮。

⑵朗读第二句,理解“疑”和“霜”的意思。(“疑”的意思

是“好像”,“霜”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辅以多媒体图片帮助

学生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明确:床前那一片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铺着的一层白霜。

(4)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当作是地上的霜呢?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霜,形象贴切,

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洁白,也说明天气转凉,烘托了诗人漂泊他

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5)过渡: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又在做什么呢?请

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诗的第三、四两句。

2.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理解“举头”“思”和“故乡”的意思。

明确:“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在此处是“思念”

的意思。“故乡”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明确:诗人抬超头,望着天上高高挂着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

下了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3)思考:最后一句中的“低头”和“思”好在哪里?

明确:“低头”这一动作描写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

“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望着天上的明月,诗人想到自己远游在外,远离亲人,不由得思念

起家乡来。

(4)拓展想象:诗人一个人身在外地,此刻,他会思念故乡的什

么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思念小时候和自

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思念家乡的小河、草地……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6)过渡:作者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了天上的一轮明月,

想到明月此时此刻也照着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久久难以入睡,就写

下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回顾: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静夜思》的作者是,朝诗人。“举头望

明月”中“举头”的意思是,“低头思故乡”中“思”

的意思是o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的感情。

明确:李白唐抬头思念思念家乡(思乡)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这首诗写得浅近易懂,表达的感情也是人们所共有的。

家,总是被每个游子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一抹月光、一句乡音、

一行雁阵都能勾起或浓或淡的忧伤,那就是乡愁。

2.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感受到

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课后,请同学们自行背诵这首古诗,还

可以搜集其他一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篇2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

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

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

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

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蹴带,多媒体课件,书中

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

上有感情她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

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c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

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

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

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

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

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

(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

古诗。

四、巩固练习C

I、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

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

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

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

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C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

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

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

(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一一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

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

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

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

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

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

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c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

会。

五、教学步骤C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

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一一静

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

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

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

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C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谛。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篇4

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

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

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

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

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

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

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

“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

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

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一一”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

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静、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

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

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

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

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

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

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

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床、光、望、乡”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

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

“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耍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

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

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L(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

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

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

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

每一个中国人的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

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

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

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

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

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

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

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

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

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

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

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

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C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

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

馈与矫正。]

六、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C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C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

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C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

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

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

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

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齐读生字、正音。

③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小老师领读C

⑤开火车检查C

⑶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同桌互读。

⑵男女生分读C

5、指导背诵:

⑴自己试背。

⑵指名背诵。

⑶齐背。

⑷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她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

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耳头米

2、学习书写:

⑴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描红、临写c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力

静夜思

目耳头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

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读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1、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

己的家乡)

⑵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

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⑵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

“思”等字。

(4)解题:

①“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②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③串词义。用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