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支配了四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

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课文中精确、显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

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细致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

复诵读,品尝语句,激发赏美情趣,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

积累美丽的词句。

本单元还支配了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觉”“日积月累”和

“宽带网

课题内容简说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明珠暗投而产

生的孤独孤独的心情。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抒发了作者

古诗词三首

对洞庭湖美景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通过回忆诗人曾经观光巡游江南春景时所留卜.的印象,抒发

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酷

桂林山水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记金华的双作者按巡游的先后依次,描写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

龙洞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奇异风光,表达了作

七月的天山

者对天山的宠爱之情。

工^学习目标

1.会写29个生字,会认24个生字,正确读写“洞庭、拥挤、汹涌澎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精彩的课文篇目或语段应让学生熟

读成诵。

3.培育酷爱祖国大好河山、酷爱大白然的感情。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按巡游依次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且在自己习作中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细致读书,揣摩、品尝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是怎样

用美丽语句表情达意的。

、、夕学习重点

1.正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确定依次生动表达的语言特点。

课时分配

1.《古诗词三首》...............................................3〜4课时

2.《桂林山水》.............................................2〜3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2〜3课时

4*.《七月的天山》.............................................1〜2课时

语文园地一4〜5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组课文语言美丽,易于朗读背诵。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

这些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抒

发的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宠爱之情。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学问和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

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和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

美。

教学重点:

品尝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诗意。

教学难点: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驾驭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一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一吟诵诗词、

体验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爱好,引入新课

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人诗人,他宠爱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人川,人

称‘游仙’;他还宠爱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宠爱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

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

2李白一生诗作多数,你会背诵哪些呢?

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

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

漫悠然的……

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n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

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踪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文学成就:唐代宏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

称。和杜甫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和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

是个特别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相识,也为学习李白的

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初识“孤独”

1读题,解题。

(1)老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

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

(2)老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当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

指导读出孤独。)

2读诗歌。

(1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质疑。

老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知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

山》。

(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

一步一步去深化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孤独之情。本环节,首先通过沟通或许了解敬亭山

的学问,接着让学生用“独”组词,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继而利用多种读的方式,

让学生读熟,进而质疑,激发阅读期盼。)

三、走进“孤独”

1找:诗句里描写李白一个人看敬亭山的场景,哪些词语告知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

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

2沟通: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抓,,飞尽,,“独去,,,体会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宽阔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

此时的孤独、死寂……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老师:此时在李白的眼里有什么?(敬亭山)

3体会孤独。

(1)学生齐读前两句。

老师:在自然界中,鸟飞云走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时候在李白眼里却更加让他感到

孤独了呢?学生沟通。

(2)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学著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

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

4配乐,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5写话练习:

(1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

(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

学生写,老师巡察,然后全班沟通。

(教学分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

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更加显出作者的“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

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老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了

学生和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此时进行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真正触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灵。)

四、拓展补充

出示《秋浦歌》。

1自由读,感受李白。

老师:这首诗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2沟通。

老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哀愁……)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劝

慰劝慰他吗?哪些人会想着他?

老师小结: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

再次吟诵《独坐敬亭山》。

(教学分析•:《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时,

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

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

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望洞庭》,驾驭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一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一吟诵诗词、

体验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学习《望洞庭》

1学生依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沟通体会。

3集体沟通,不够详细的地方相互进行补充。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曾任监

察御史,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

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

并称为“刘柳”和“刘白”。

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湖

上没有一点风,水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

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二、感悟诗境

1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反馈:第一、二句诗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安静无风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

铜镜〕

3老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L匕作口么?(比作白银盘)

4老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疑难探究,深化领悟

1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

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特别广袤

的胸怀。

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奇妙的想象、精确的比方,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

色比方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方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现了洞庭湖

山水和谐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详细说说运用这一修

辞手法的好处?

这一诗句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方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

中的君山比方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

巧玲珑,特别精致,又和月光覆盖下的湖水、山色相称,显得特别漂亮。

四、课堂练习

1老师范读,指导学生留意诗歌的节奏。

2学生采纳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沟通会。

,

设计

板书

湖山

月一

[湖、

和]

一相光行

宁静

和谐

秋色

洞庭秋水

镜1

—如

潭面月翠

庭j

望洞景出

翠]

一青

水一

[山色洞

相称

山水

山水

洞庭美庭

山一

[君

螺J

一如

第二课

目标

教学

区分

词的

诗和

道古

步知

1、初

情.

想感

的思

作者

,体会

词意

》的

江南

解《忆

2、理

词。

这首

默写

诵并

3、背

力。

维实

象思

和形

实力

想象

学生

培育

情景

绘的

中描

过词

4、通

重点

教学

情景

写的

中描

象词

,想

内容

词的

学习

难点

教学

来。

述出

能描

,并

想象

绽开

词句

结合

品。

的作

和他

居易

解白

料了

阅资

文杳

诵课

:背

准备

课前

过程

教学

题入

,释

意境

创设

一、

佳句

诗文

南的

赞江

有关

诵读

入:

1导

南》。

《忆江

----

章--

的文

有关

“春”

篇和

习一

来学

们再

课我

这节

题:

2揭

易。

白居

诗人

简介

(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担

当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奇妙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写

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

文学成就: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卖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等。

(2)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3)师生沟通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

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一一《忆江南》。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F1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2)红和绿的衬托之美,又该如何描绘?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艳丽的江花更红得刺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狗

丽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和绿相互衬托,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和“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一一好。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舍不得

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

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

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FI更直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三、回来生活,珍惜现在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很多好事,珍惜了在

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

惜,那么,离别也是高兴的挥手,回忆更是漂亮的华蜜。同学们,让我们珍惜和同学

的相识、珍惜和挚友的相知、珍惜和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苦痛

和懊悔远离过去,让华蜜和甜蜜水随回忆。

◎板书设上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