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七年级生物试卷分值:50分;时间:3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1.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2.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3.沙漠中某些植物叶退化成刺,影响叶片形态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水分 B.空气 C.氧气 D.土壤4.早晨,小明陪着妈妈上街买菜,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台上,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使“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素是()A.温度 B.空气 C.阳光 D.水5.坡峰岭位于房山区境内,环境优美,是游人喜爱的休闲度假场所,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坡峰岭的鸟类 B.坡峰岭的枫树 C.坡峰岭森林公园 D.坡峰岭山上的土壤6.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图。此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生物()A.甲 B.乙 C.丙 D.丁7.下面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汉江河 B.牛头山 C.十堰市 D.一群牛8.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请你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活()A.有外骨骼的动物 B.长有羽毛的动物 C.四肢发达的动物 D.体外受精的动物9.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生态平衡是一种()A.相对稳定的状态B.绝对稳定的状态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稳定状态1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随着科技的发展,栖息地的破坏或改变已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1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乙瓶中各放5条蚯蚓比各放1条蚯蚓更加准确B.甲瓶中的蚯蚓运动能力会减弱,因为蚯蚓依靠湿润体表呼吸C.该实验研究的环境因素是水分D.做完实验可以将蚯蚓做为垃圾处理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的厚度约为10千米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14.海洋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这主要是受到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温度 B.水压 C.光照 D.氧气15.蝉在盛夏的中午鸣叫的最厉害,当气温降到24摄氏度以下的时候便停止了鸣叫,这说明哪种环境因素影响了蝉的这一习性()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1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鹰→蛇→鸟→草 B.草→蚱蜢→食虫鸟→蛇→鹰C.狐→草→食草籽鸟→鹰 D.蘑菇→野兔→狐17.连州特产之一“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关系是()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18.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瓶应该密封,并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B.瓶内动物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就越稳定C.瓶中放置的泥沙不利于小鱼生存D.该生态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1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食物网B.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狐C.在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该生态系统中,鹰处于第3营养级20.鸟类足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下列适于游泳的足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20分)21.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暗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___。(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实验用的鼠妇?______________。22.如图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生物请分析回答:(1)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2)生产者是A,B和C之间是______关系。(3)除图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非生物部分和______。(4)如果A吸收了有毒物质,______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5)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______。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球只是小星球,却是我们的家,也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地方。地球上有植物,也有动物。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形成错综复杂的世界,形成不同的生态环境。地球上的生物及其依存的环境,称为生物圈。这个范围包括水域、底层大气及部分地壳表面所组成的区域,也就是地球表面的陆地、水中及空中都有生物生存。而且在海底深处也有生物生存,概括地说,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各约一万米的范围内,都有生物。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生物圈的范围就像苹果的外皮而已。这一薄层的区域内,却供养着各种各样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在太空中,至今尚未发现其他有生物生存的星球,地球真可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具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面对这宇宙中目前所知的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加倍爱惜。(1)地球上的______及其依存的______,称为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的底部,______的大部和______的表面,总计______千米。(3)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______和______,还有______等微小生物。(4)资料中说,地球真可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具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这里所说的有利条件都包括哪些?______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七年级生物试卷分值:50分;时间:3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1.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详解】在地球上,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常见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及功能如下表:种类分布特点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少高大的植物,主要是以草本植物(草类)为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植物种类很多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海洋中,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全球每年产氧量的70%森林生态系统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由上表可知,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故选B。3.沙漠中某些植物叶退化成刺,影响叶片形态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水分 B.空气 C.氧气 D.土壤【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不仅可以贮存大量的水分;根非常发达,因此沙漠中某些植物叶特化成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早晨,小明陪着妈妈上街买菜,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台上,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使“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素是()A.温度 B.空气 C.阳光 D.水【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详解】黄豆芽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从而变成“绿豆芽”。阳光是使黄豆芽变成绿豆芽的主要因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坡峰岭位于房山区境内,环境优美,是游人喜爱的休闲度假场所,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坡峰岭的鸟类 B.坡峰岭的枫树 C.坡峰岭森林公园 D.坡峰岭山上的土壤【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详解】A.坡峰岭的鸟类,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B.坡峰岭的枫树,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C.坡峰岭森林公园,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D.坡峰岭的土壤,只有部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6.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图。此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生物()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解析】【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中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从低到高是丙、乙、甲、丁,所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丁,其中丙为生产者,甲、乙、丁为消费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下面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汉江河 B.牛头山 C.十堰市 D.一群牛【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详解】A.汉江河是在一定区域内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牛头山是在一定区域内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十堰市是在一定区域内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D.一群牛只包括消费者一种成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符合题意。故选D。8.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请你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活()A.有外骨骼的动物 B.长有羽毛的动物 C.四肢发达的动物 D.体外受精的动物【答案】D【解析】【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和一些呼吸器官,如肺等。【详解】A.由于陆生环境气候比较干燥,所以一般陆生动物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鳞、外骨骼等,以适应陆生环境,A不符合题意。B.羽毛具有保温作用,陆生环境气候复杂多变,适于陆生,B不符合题意。C.发达的四肢可以起到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和跳跃等,以便觅食和避敌,C不符合题意。D.体外受精的动物不是适于陆地生存的特征,如鱼类和两栖类都是体外受精,D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B不符合题意。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C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生态平衡是一种()A.相对稳定的状态B.绝对稳定的状态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稳定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称之为生态平衡。【详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是在一定范围之内上下波动;一旦受到破坏,有的生态系统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是永久不变的,BCD错误,A正确。故选A。1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随着科技的发展,栖息地的破坏或改变已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与环境条件。【详解】A.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这些条件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A正确。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主要是对流层,因为这里有生物呼吸所需的空气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整个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为植物提供根系生长的空间和养分),B正确。C.尽管科技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栖息地的破坏或改变仍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失去生存的空间,影响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C错误。D.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微小的细菌还是庞大的鲸鱼)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壤等)。这些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C1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乙瓶中各放5条蚯蚓比各放1条蚯蚓更加准确B.甲瓶中的蚯蚓运动能力会减弱,因为蚯蚓依靠湿润体表呼吸C.该实验研究的环境因素是水分D.做完实验可以将蚯蚓做为垃圾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详解】A.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甲、乙瓶中各放5条蚯蚓比各放1条蚯蚓更加准确,A正确。B.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的。所以,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会导致蚯蚓呼吸困难,运动能力会减弱,甚至死亡,B正确。C.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两个瓶子不同的条件是水分,故该实验研究的环境因素是水分,C正确。D.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蚯蚓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的厚度约为10千米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A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C错误。B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D错误。故选A。14.海洋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这主要是受到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温度 B.水压 C.光照 D.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蝉在盛夏的中午鸣叫的最厉害,当气温降到24摄氏度以下的时候便停止了鸣叫,这说明哪种环境因素影响了蝉的这一习性()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C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A1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鹰→蛇→鸟→草 B.草→蚱蜢→食虫鸟→蛇→鹰C.狐→草→食草籽鸟→鹰 D.蘑菇→野兔→狐【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A.鹰是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蚱蜢、食虫鸟、蛇、鹰它们之间的关系,B正确。C.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C错误。D.蘑菇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故选B。17.连州特产之一“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互相竞争阳光、水肥资源,两者的关系是竞争。【详解】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②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所以,“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互相竞争阳光、水肥资源,两者的关系是竞争,故选C。【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瓶应该密封,并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B.瓶内动物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就越稳定C.瓶中放置的泥沙不利于小鱼生存D.该生态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答案】A【解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本身就越稳定。【详解】A.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该密封。且只有在光下,绿色植物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为生态瓶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瓶应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A正确。B.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该生态瓶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越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C.沙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以为水草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所以瓶中放置的泥沙利于小鱼生存,C错误。D.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小昆虫)外,在土壤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D错误。故选A。1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食物网B.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狐C.在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在该生态系统中,鹰处于第3营养级【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的写法:①起始环节是生产者;②箭头指向捕食者;③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详解】A.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所以,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A错误。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生产者最多,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最少的生物是处于最高营养级别的鹰,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鹰吃蛇,因此鹰和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相互争夺食物,因此鹰和蛇又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D.鹰所在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鹰处于第3、4营养级,D错误。故选C。20.鸟类足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下列适于游泳的足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鸟类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详解】A.该选项显示的足,锐利、具有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为猛禽类的足,如鹰,A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显示的足,趾短粗有力,适于奔走,为陆禽类的足,如鸵鸟,B不符合题意。C.该选项显示的足,三只朝前一只朝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便于在浅水区域活动,为涉禽类的足,如丹顶鹤,C不符合题意。D.适于游泳的鸟类足通常具有蹼状结构,以便在水中划动和推进。该选项显示的是带有蹼的足,适合游泳,为游禽类的足,如鸭子,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20分)21.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暗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___。(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实验用的鼠妇?______________。【答案】(1)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2)①.光②.有光(3)避免偶然性(4)将鼠妇放回适宜它生存的大自然中【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小问1详解】本实验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小问2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光”,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有光的一组。【小问3详解】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小问4详解】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实验结束后”,应该将鼠妇放回适宜它生存的大自然中。22.如图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生物。请分析回答:(1)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2)生产者A,B和C之间是______关系。(3)除图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非生物部分和______。(4)如果A吸收了有毒物质,______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5)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______。【答案】(1)3(2)捕食(3)分解者(4)G(5)能量流动【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小问1详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食物链有:A→B→C→F→G,A→E→F→G,A→D→E→F→G。因此,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小问2详解】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生产者是A。C吃B,B被C吃,因此,B和C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小问3详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