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1∕T 21-2019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_第1页
DB5301∕T 21-2019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_第2页
DB5301∕T 21-2019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_第3页
DB5301∕T 21-2019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_第4页
DB5301∕T 21-2019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40P53DB5301代替DG5301/T21-2017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301/T21—2019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14.1设计要求 24.2绿化指标 24.3绿地 24.4集雨型绿地 35竖向设计 35.1地形设计 35.2游路设计 36绿化种植设计 36.1设计要求 36.2树种选择 36.3种植间距 47硬质景观设计 47.1铺装及道路 47.2健身运动场地 57.3休闲广场 57.4建(构)筑物 58水体 59无障碍设计 59.1无障碍设计 59.2游步道及休憩设施设计 610照明及绿化灌溉设计 610.1照明 610.2绿化灌溉 611经济指标测算 61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611.2各项指标计算规则 6DB5301/T21—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盛澍培、朱云鸼、何嫣、陆开林、孙扬、李浩。本标准代替了DG5301/T21-2017。1DB5301/T21—2019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本标准对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集雨型绿地、竖向设计、绿化种植景观、硬质设施、景观水体、无障碍设计及经济指标测算作出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建及改造的居住区绿地设计,非城市地区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GB/T50085灌溉工程技术规范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净用地面积的比率。3.2居住区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的集中式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共绿地等。3.3集中式绿地具有一定休憩、活动等功能的块状或条状绿地。3.4宅旁绿地在居住用地内,建筑周边的绿化用地。4一般规定2DB5301/T21—20194.1设计要求4.1.1应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4.1.2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1.3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件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4.1.4步行道路应形成环路,满足居民健身、散步的要求,并应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4.1.5绿地应具有雨水渗透、收纳的功能。4.1.6屋顶绿化覆土厚度不宜<50.0cm,架空层及地下建筑物顶板绿化覆土厚度不宜<2.0m.4.1.7居住区内的绿地设计应有良好的四季景观,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树径≥30.0cm的大树应进行原址保留。4.1.8居住区绿地内应考虑加入相应的休息设施(坐凳、亭、廊等)。4.2绿化指标4.2.1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应<40%;老旧居住区绿地率不应<25%。4.2.2公共绿地的比例根据居住人口规模确定,应分别达到:组团≥0.5㎡/人,小区(含组团)≥1.0㎡/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1.5㎡/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老旧小区改建不低于相应指标的70%。4.2.3绿化用地中乔灌木覆盖率应≥60%。4.2.4草坪种植面积应≤20%。4.2.5常绿乔木应占乔木总数量的60%以上。4.3绿地4.3.1集中式绿地集中式绿地应:a)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b)布置休闲场地,为老人休息、儿童游戏及运动健身提供场所,并满足≥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游乐场的选址还应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产生的嘈杂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其边缘距最近的建筑外窗宜≥8.0m;c)绿化面积不应小于集中式绿地总面积的65%。4.3.2宅旁绿地宅旁绿地应满足下列要求:a)阴影区内宜种植耐阴植物;b)近窗不宜种植高大乔灌木。4.3.3配套设施绿化配套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a)居住区的垃圾站、变电站、变电箱等配套设施宜用乔木或灌木加以围合;b)地下车库出入口应进行适当、合理的绿化设计。3DB5301/T21—20194.3.4车行道绿化有条件的车行道两侧应乔、灌、草合理配置绿化。4.4集雨型绿地集雨型绿地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对雨水的收集与排放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坑塘、沟渠、水面,设计为适宜居住区的景观水体;b)下凹式绿地、浅草沟、渗透塘、湿塘等应选择抗涝、耐旱的植物;c)小区道路两侧的绿地应下凹10.0cm,满足周边道路雨水流入和渗透。5竖向设计5.1地形设计地形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a)地形设计应满足小区总体规划,可结合自然地形或做微地形处理,微地形面积大小和相对高程,应根据绿地的周边环境、规模和土方平衡的原则加以控制;b)地形设计应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的排放,地表的排水坡度宜与小区道路、小广场及室外排水相衔接;c)小区内部环境应与外部环境相协调。5.2游路设计5.2.1主游路纵坡应<8%。主游路不宜设置梯道,当必须设置梯道时,其纵坡宜<36%。5.2.2支路和小路纵坡应<18%。纵坡>15%的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且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6绿化种植设计6.1设计要求6.1.1应根据不同季节种植观花观叶的植物。6.1.2儿童活动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良好的通视性,便于成人监护。6.1.3停车场地应设计为林荫式停车。树木种植应满足车位尺寸、通道宽度及转弯半径的要求,乔木分枝点高度应≥2.5m。6.1.4围墙、构筑物、公共建筑等有条件的地方宜做垂直绿化。6.1.5古树名木应原地予以保护。6.2树种选择6.2.1因地制宜,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乔木应选择全冠,不应选用截干苗。6.2.2不宜种植有毒或带刺的植物,活动场地内部及周边所种植的乔木分支点应≥2.2m。6.2.3居住区车行道两侧宜选择冠大荫浓、树干通直、方便管理的乔木,其株行距应控制在5.0m~7.0m之间。4DB5301/T21—20196.3种植间距6.3.1植物与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详见表1,管线、其他设施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间距详见表2。表1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表2管线、其他设施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间距7硬质景观设计7.1铺装及道路7.1.1主要道路和出入口应采用无障碍设计,且应符合本标准第9章的要求。7.1.2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除机动车道及消防车道外,所有道路及铺装应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材料,栽植树木的铺装场地应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材料;景观铺装中透水性铺装应占到总铺装面积的50%以上。7.1.3景观游路应采用平路沿石,并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确保雨水顺畅流入绿地;透水铺装地面应设透水面层、透水找平层和透水垫层。5DB5301/T21—20197.2健身运动场地7.2.1健身运动场应分散在居住区内,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又不扰民的区域。不应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越运动场地,且应设置运动通道。7.2.2运动区域应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地面宜选用平整防滑适于运动的铺装材料,且应满足易清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7.2.3室外健身器材应考虑老年人的使用特点,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7.2.4休息区应布置在运动区周围,宜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休闲广场。7.3休闲广场7.3.1宜设置于居住区的人流集散地(如中心区、主入口处等),或与集中式绿地一并布置,应保证其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通风条件。7.3.2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并设置休息座椅,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7.3.3铺装应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广场出入口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7.4建(构)筑物7.4.1景观构筑物的踏步数应≥2级;高差≥0.7m的场地,应设防护设施。7.4.2游览、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2.2m。7.4.3绿地照明满足功能要求,不宜做植物亮化设计。8水体8.1小区内可设计多样化的人工水体,水体面积不宜超过小区绿地面积的8%。水体应设计为循环水,水源选择中水、雨水,并保证水质清洁卫生。8.2小区水体设计应考虑后期管理因素,做到合理设计。8.3水体应具备雨水收纳功能。8.4水体安全防护措施应满足GB51192的要求。9无障碍设计9.1无障碍设计9.1.1应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及建筑类型包括:出入口、游步道、休憩设施、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健身运动场、公共厕所等。9.1.2基地地坪坡度≤5%的居住区绿地均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地坪坡度>5%的居住区,应至少设置1个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的绿地。9.1.3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居住绿地,宜靠近设有无障碍住房和宿舍的居住建筑设置,并通过无障碍通道到达。9.1.4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有3个以上出入口时,无障碍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9.1.5主要活动广场与相接的地面或路面高差<300.0mm时,所有出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高差>300.0mm时,当出入口少于3个,所有出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当出入口为3个或3个以上,应至少设置2个无障碍出入口;9.1.6组团绿地、开放式宅间绿地、儿童活动场、健身运动场的出入口处应设提示盲道。6DB5301/T21—20199.2游步道及休憩设施设计9.2.1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轮椅园路纵坡不应>4轮椅专用道不应>8%;9.2.2游步道及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如亭、廊、花架等休憩设施的基础不宜设置高于450.0mm的台阶;必须设置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并在休憩设施入口处设提示盲道。9.2.3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10照明及绿化灌溉设计10.1照明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系统,一般不设置仅用于景观的夜景照明。10.2绿化灌溉居住区绿地内的浇灌用水应为中水或雨水,浇灌系统应采用喷灌等节水技术,喷灌设计应符合GB/T50085的规定。11经济指标测算1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统计表1()㎡2()㎡3()㎡4()%5()株6()株7()%8()%9()㎡()㎡11.2各项指标计算规则11.2.1绿地率计算公式如式(1):绿地率(%)=居住区用EQ\*jc3\*hps22\o\al(\s\up5(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积的总和×100%..................................(1)11.2.2常绿占乔比计算公式如式(2):常绿占乔比(%)=居EQ\*jc3\*hps22\o\al(\s\up6(住区用地范围内常绿乔木种植数),居住区用地范围内乔木种植总数)量×100%.................................(2)11.2.3可计入绿地率的各类绿地面积,按下列规定计算:7DB5301/T21—2019——绿地中的小路、汀步、景观小品以及景观水体均纳入绿地指标计算;——集中式绿地中扣除小区附属设施占地面积外,绿化面积>65%的,其硬质铺装面积均可纳入绿地率指标计算;——园林建筑用地面积按≤绿地总面积的3%计入;——人工景观水体满足本标准8.1中规定的可按全面积计入绿地率指标计算,超出部分不予计算。小区内既有自然水体又有人工水体的,按绿地总面积的8%计入;——乔木、灌木覆盖面积按图纸设计乔、灌木正投影外缘线计算;——屋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