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方法》_第1页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方法》_第2页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方法》_第3页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方法》_第4页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120

CCST47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DCBXXXX—XXXX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方法

Calculationmethodofscrapamountforwasteandusedtractionbattery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发布

T/DCBXXXX—XXXX

单击或点击此处输入文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总体要求和测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地方、企业对目标年度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包含动力电池退役量与过程料报

废量)的测算,并通过一定折算系数折算为动力电池标准工艺包,可用于对产能及占地面积的规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4695-2017废弃电池化学品处理处置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scrapamountofwasteandusedtractionbattery

包含研发、生产、使用、维修、车辆报废、梯次利用等过程中报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动力电池

单体、模组及电池包的数量。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penetrationrateofnewenergyvehicles

同一区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licenseamountofnewenergyvehicles

在车管所申请车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

动力电池装机量loadingamountoftractionbattery

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数量。

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on-boardretiredtractionbatteryamount

新能源汽车车辆报废时搭载的动力电池数量。

动力电池维保量tractionbatterymaintenanceamount

使用、维修过程中报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及电池包的数量。

动力电池过程料powerbatteryprocessmaterial

动力电池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电池、残次品电池、不合格的正负极片、电芯、浆料、粉末

以及金属边角料等。

[来源:GB/T34695-2017,2.2.2,有修改]

标准工艺包standardprocesspackage

通过一定的折算系数,将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量、再生利用量、综合利用量折算为可用于国家、

地方、企业规划产能及占地面积的单位。

2

T/DCBXXXX—XXXX

4总体要求

测算边界

在对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测算之前,应先确认测算边界,包括目标区域、目标年度。

方法概述

动力电池报废量测算步骤如下:

a)根据目标区域、目标年度的千人汽车拥有量,人口数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测得到目标区

域、目标年度的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b)根据目标区域、目标年度的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全国新能源汽车装机量相对全国新能源汽车

销量的占比预测得到目标区域、目标年度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

c)根据目标区域动力电池装机量及退役概率,维保概率预测得到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及动力电

池维保量,进而获得目标区域、目标年度的动力电池退役量;

d)根据目标区域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率,梯次利用后报废率预测得到目标区域、

目标年度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后的报废量;

e)根据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动力电池退役量,梯次利用量,梯次利用后报废量预测得到目标区

域、目标年度的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量;

f)根据目标区域电池厂的历史生产产能,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率,生产过程中废次率预测得到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的动力电池过程料报废量;

g)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再生利用量,可梯次利用率,过程料报废量,结合动

力电池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过程料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梯次利用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获

得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工艺包、再生利用标准工艺包、梯次利用标准工艺包数量。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测算过程如图1所示。

千人汽车区域人口新能源汽

拥有量数量车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电池厂的项产能规划

动力电池装机量目备案情况

车载退役量维保量动力电池生产产能

动力电池退役量过程料报废量

电池标准工艺包

图1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过程

获取数据

3

T/DCBXXXX—XXXX

废旧动力电池报废量的测算包含数据收集阶段,数据包含:

——目标区域历史千人汽车拥有量及历史人均GDP;

——目标年度近两次历史人口普查数据;

——目标区域涉及年度新能源汽车历史销量与汽车历史销量;

——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历史装机量及全国新能源汽车历史产量;

——目标区域大型电池厂的项目备案情况以及公布的产能扩展规划等。

数据应来源于权威性官方网站或第三方网站。

5测算方法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预测

5.1.1区域千人汽车拥有量预测

5.1.1.1方法提要

根据目标区域目标年度过去三年的人均GDP年度增长率测算出该区域目标年度千人汽车拥有量。

5.1.1.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千人汽车拥有量计算公式如下:

···········································(1)

�𝑘−1𝑘−1𝑘−2𝑘−3

式中:�𝑘=3×𝑘−2+𝑘−3+𝑘−4

Oki——某区域第i年千人汽车拥有量,单位为万辆;

Oki-1——某区域第i-1年千人汽车拥有量,单位为万辆;

Gi-1——某区域第i-1年的人均GDP;

Gi-2——某区域第i-2年的人均GDP;

Gi-3——某区域第i-3年的人均GDP;

Gi-4——某区域第i-4年的人均GDP。

5.1.2区域人口数量预测

5.1.2.1方法提要

根据目标区域目标年度近两次历史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出人口增长速率,进一步测算该区域目标年度

人口数量。

5.1.2.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人口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2)

�×𝑘−1−𝑘−2

式中:�𝑘=𝑘−1×10×𝑘−2+1

Ppi——某区域第i年人口数量,单位为千人;

Pi-1——某区域距离第i年最近的倒数第1次的人口普查人口量,单位为千人;

Pi-2——某区域距离第i年最近的倒数第2次的人口普查人口量,单位为千人;

n——第i年年份末尾数字。

5.1.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测

5.1.3.1方法提要

根据目标区域新能源汽车历史渗透率增长率预测该区域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5.1.3.2计算公式

4

T/DCBXXXX—XXXX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3)

�𝑘−1�𝑘−1�𝑘−2�𝑘−3

式中:�𝑘=3×�𝑘−2+�𝑘−3+�𝑘−4

rE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rEi-1——某区域第i-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rEi-2——某区域第i-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rEi-3——某区域第i-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rEi-4——某区域第i-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5.1.4新能源汽车上牌量预测

5.1.4.1方法提要

根据目标区域千人汽车拥有量预测与人数预测人口量测算出该区域汽车保有量,结合连续两年的汽

车保有量差值测算出汽车增量,考虑该区域汽车报废量后测算出该区域汽车上牌量,再结合新能源汽车

渗透率测算出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上牌量。

5.1.4.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上牌量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𝑘=�𝑘×�𝑘−�𝑘−1×�𝑘−1+�𝑘×�𝑘×��×�𝑘

RE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单位为万辆;

Oki——某区域第i年千人汽车拥有量,单位为万辆;

Ppi——某区域第i年人口数量,单位为千人;

rs——汽车报废率;

rE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装机量预测

5.2.1方法提要

根据过去三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装机量相对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增长率以及目标区域新能源汽车上牌

量测算出该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

5.2.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5)

�𝑘−1�𝑘−1�𝑘−2�𝑘−2�𝑘−3�𝑘−3�𝑘−4

式中:�𝑘=�𝑘×3�𝑘−1×�𝑘−1/�𝑘−2+�𝑘−2/�𝑘−3+�𝑘−3/�𝑘−4

IE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单位为吨;

RE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单位为万辆;

INi-1——第i-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单位为吨;

YNi-1——第i-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单位为万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预测

5.3.1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预测

5.3.1.1方法提要

5

T/DCBXXXX—XXXX

根据新能源汽车装机量与基于Stanford报废量测算模型估算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车载退役量,动力电池在某年出货以后,经n1,n2,…,nm年后,其报废或被淘汰的概率分别为PL1,PL2,…,

PLm,其中nm≥电池寿命LV,且PL1+PL2+…+PLm=1。

5.3.1.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6)

��

式中:�𝑘=�=1���×���

RV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单位为吨;

IEj——某区域从该年算起j年前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单位为吨;

PLj——j年前生产的动力电池工作j年后报废的概率;

LV——动力电池在汽车上使用的寿命,单位为年。

5.3.2动力电池维保量预测

5.3.2.1方法提要

根据新能源汽车上牌量维保测算模型估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保量,动力电池在某年出货以后,

经n1,n2,…,nm年后,其维保更换的概率分别为Pr1,Pr2,…,Prm,其中nm≤电池寿命LV。

5.3.2.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保量计算公式如下:

··················································(7)

��

式中:�𝑘=�=1���×���

Rr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保退役量,单位为吨;

IEj——某区域从该年算起j年前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单位为吨;

Prj——j年前生产的动力电池工作j年后维保更换的概率。

5.3.3动力电池退役量预测

5.3.3.1方法提要

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保量求得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

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

5.3.3.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计算公式如下:

·····················································(8)

式中:

�𝑘=�𝑘+�𝑘

RB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单位为吨;

RV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载退役量,单位为吨;

Rr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保退役量,单位为吨。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后的报废量预测

5.4.1方法提要

根据新能源汽车退役量测算模型估算目标区域目标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经梯次利用后的报废

量,梯次利用电池在某年出货以后,经n1,n2,…,nm年后,其报废的概率分别为PE1,PE2,…,PEm,

其中nm≤电池寿命LE。

6

T/DCBXXXX—XXXX

5.4.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后的报废量计算公式如下:

··············································(9)

式中:��

�𝑘=�=1���×���×���

RE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经梯次利用后的报废量,单位为吨;

RBj——某区域从该年算起j年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单位为吨;

PCj——退役动力电池可梯次利用率;

PEj——j年前生产的梯次利用电池工作j年后报废的概率;

LE——梯次利用电池的寿命,单位为年。

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量预测

5.5.1方法提要

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与动力电池经梯次利用后的报废量求得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动力电

池再生利用量。

5.5.2计算公式

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量计算公式如下:

···········································(10)

𝑘𝑘𝑘𝑘𝑘

式中:�=�−�×�+�

RG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需进行再生利用的量,单位为吨;

RB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单位为吨;

PCi——退役动力电池可梯次利用率;

RE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经梯次利用后的报废量,单位为吨。

动力电池过程料报废量预测

5.6.1方法提要

5.6.1.1根据目标区域电池厂建设项目备案信息获得每一家电池厂的动力电池规划生产产能,测算出

该区域动力电池实际历史产能,将历史产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关联测算出该区域未来动力电

池生产产能。

5.6.1.2根据目标区域电池厂生产产能与动力电池生产过程料废次率求得该区域目标年度动力电池过

程料报废量。

5.6.2计算公式

5.6.2.1目标区域目标年度第n家电池企业历史生产产能计算公式如下:

,···········································(11)

��i≥a

g�𝑘=��×�1i=a−1

�2

式中:�×�i=a−2

gBni——某区域第i年第n家动力电池厂动力电池实际生产产能,单位为吨;

bn——某区域第n家电池厂规划电池生产产能,单位为吨;

k1——某区域第n家电池厂全部投产年份的前1年投产率;

k2——某区域第n家电池厂全部投产年份的前2年投产率;

m——某区域动力电池厂数量。

7

T/DCBXXXX—XXXX

5.6.2.2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历史电池生产产能计算公式如下:

···················································(12)

式中:𝑘�𝑘

G=�=1�

GB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生产产能,单位为吨;

m——某区域动力电池厂的数量。

5.6.2.3目标区域未来电池生产产能计算公式如下:

·················································(13)

I𝑘+1

式中:G𝑘+1=G𝑘×I𝑘

GBi+1——某区域第i+1年动力电池生产产能,单位为吨;

IEi+1——某区域第i+1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单位为吨;

IE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单位为吨。

5.6.2.4目标区域目标年度动力电池过程料报废量计算公式如下:

····················································(14)

式中:J𝑘=�𝑘×��

JB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过程料的报废量,单位为吨;

rB——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废次率。

动力电池标准工艺包测算

5.7.1方法提要

5.7.1.1通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与过程料报废量,结合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与过程料标

准工艺包折算系数,求得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工艺包数量。

5.7.1.2通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量与过程料报废量,结合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与过程料标

准工艺包折算系数,求得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标准工艺包数量。

5.7.1.3通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与可梯次利用率,结合梯次利用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

求得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标准工艺包数量。

5.7.2计算公式

5.7.2.1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工艺包计算公式如下:

·······································(15)

�𝑘��𝑘��

式中:S=0m≤a�≤x��×�+�×�

SC——某区域第i年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工艺包数量,单位为个;

RBi——某区域第i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单位为吨;

kSB——废旧动力电池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单位为个/吨;

JB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过程料报废量,单位为吨;

kSJ——废旧动力电池生产过程料标准工艺包折算系数,单位为个/吨;

t——规划在t年内规划处理产能满足实际报废量。

5.7.2.2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标准工艺包计算公式如下:

·······································(16)

式中:�𝑘��𝑘��

S=0m≤a�≤x��×�+�×�

SG——某区域第i年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标准工艺包数量,单位为个;

RGi——某区域第i年动力电池需进行再生利用的量,单位为吨。

5.7.2.3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标准工艺包计算公式如下:

···········································(17)

�𝑘𝑘��8

S=0m≤a�≤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