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_第1页
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_第2页
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_第3页
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_第4页
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计划TOC\o"1-2"\h\u28784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358571.1航空航天行业背景 3256071.2先进制造技术定义与分类 3237041.2.1信息技术 3119141.2.2自动化技术 3129761.2.3新材料技术 3290501.2.4绿色制造技术 3265891.2.5智能制造技术 428449第二章金属材料先进制造技术 4209882.1金属3D打印技术 4224352.2高效精密加工技术 4131762.3金属焊接与连接技术 413131第三章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 5114733.1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5318543.1.1原材料选择与制备 590793.1.2制备工艺 5198203.1.3制备设备 541773.2复合材料加工技术 5275263.2.1切割与裁剪技术 5316573.2.2成型技术 6321713.2.3连接技术 6228703.3复合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 6303153.3.1物理功能检测 6203173.3.2力学功能检测 6129673.3.3耐环境功能检测 66013.3.4微观结构分析 66852第四章航空航天零件加工技术 677894.1高精度加工技术 6169974.2复杂曲面加工技术 7185794.3高强度、高韧性零件加工技术 78950第五章先进成形技术 8172755.1超塑性成形技术 8121745.1.1技术原理 8113615.1.2技术优势 8135575.1.3技术应用 860115.2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 8201835.2.1技术原理 9207175.2.2技术优势 9172435.2.3技术应用 9282735.3微细加工技术 9247685.3.1技术原理 9325235.3.2技术优势 953035.3.3技术应用 920860第六章智能制造技术 10295696.1技术应用 10203216.1.1焊接技术 10217996.1.2装配技术 1066766.1.3打磨技术 1085136.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0163316.2.1传感器技术 10261536.2.2检测技术 10211366.3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 11323946.3.1数据采集与存储 11143346.3.2数据分析与挖掘 11247506.3.3优化技术 1132747第七章节能环保技术 11197067.1节能技术 11167477.1.1节能理念 11321127.1.2节能技术措施 11145357.1.3节能技术应用 12179797.2环保技术 12303107.2.1环保理念 12224067.2.2环保技术措施 12116987.2.3环保技术应用 1249177.3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 12277837.3.1循环经济理念 12156697.3.2绿色制造技术 1217057.3.3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应用 1217281第八章航空航天制造过程管理 1377608.1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管 137788.1.1质量控制策略 13148108.1.2安全监管措施 13228178.2生产计划与调度 1361618.2.1生产计划编制 1333658.2.2生产调度优化 13163028.3供应链管理 14154718.3.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14276578.3.2供应链协同与优化 14728第九章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14184399.1产学研合作模式 14113489.2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5127509.3国际合作与交流 1524689第十章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152170310.1发展战略规划 153244210.2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6535910.3产业协同与区域发展 16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概述1.1航空航天行业背景航空航天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航空航天产品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其研发和制造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航空航天行业涵盖了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卫星等多种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先进制造技术定义与分类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在现代制造业中,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为基础,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具有创新性、集成性、智能化、绿色化等特点的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2.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信息技术为航空航天行业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分析和制造能力,提高了产品的研发效率和制造质量。1.2.2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检测与控制等。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损失。1.2.3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高功能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新材料技术为航空航天行业提供了更轻、更强、更耐高温、更抗腐蚀的材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功能和可靠性。1.2.4绿色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包括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有助于降低航空航天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2.5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实现航空航天产品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检测等,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进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撑,而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为航空航天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第二章金属材料先进制造技术2.1金属3D打印技术金属3D打印技术,作为现代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短周期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该技术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直接从数字模型中制造出三维金属部件,大幅度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金属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激光选区熔化(SLM)、电子束熔化(EBM)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结构的精确制造,尤其适用于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以加工的高功能金属材料。金属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还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模具制造以及个性化定制等。2.2高效精密加工技术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该技术以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为特点,能够满足航空航天产品对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严格要求。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高速加工、硬质合金加工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质量。高效精密加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产品的结构件、叶片、齿轮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2.3金属焊接与连接技术金属焊接与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航空航天产品对轻量化、高强度的需求日益迫切,金属焊接与连接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金属焊接与连接技术主要包括摩擦搅拌焊接、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等。这些技术具有焊接质量高、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等优点,能够实现高功能金属材料的有效连接。金属焊接与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还包括飞机机身、发动机部件、卫星支架等关键部件的制造。第三章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3.1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航空航天行业的快速发展,复合材料在结构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是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3.1.1原材料选择与制备复合材料制备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基体材料主要有树脂、陶瓷、金属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纤维、颗粒等。在原材料选择与制备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材料的功能、成本、加工工艺等因素,保证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功能。3.1.2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手糊工艺、真空导入工艺、注射成型工艺、热压罐成型工艺等。各种制备工艺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自动化制备工艺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自动铺丝、自动缠绕等,有效提高了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3.1.3制备设备复合材料制备设备的发展趋势是高效、精确、自动化。当前市场上主要有各种类型的复合材料制备设备,如热压罐、真空泵、铺丝机等。设备的选择应结合制备工艺、生产规模等因素,以满足航空航天行业对复合材料制备的高要求。3.2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复合材料加工技术:3.2.1切割与裁剪技术复合材料切割与裁剪技术包括激光切割、数控裁剪等。这些技术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损耗低等优点,适用于航空航天行业对复合材料的高精度加工要求。3.2.2成型技术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包括热压成型、真空成型、液压成型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复合材料的大型化、复杂化、轻量化,满足航空航天行业对高功能复合材料构件的需求。3.2.3连接技术复合材料连接技术包括粘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旨在提高复合材料构件的连接强度、可靠性和寿命,降低制造成本。3.3复合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复合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是保证航空航天行业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复合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3.3.1物理功能检测物理功能检测主要包括密度、孔隙率、吸水性、热膨胀系数等指标的测试。这些指标反映了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对航空航天行业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3.2力学功能检测力学功能检测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冲击强度等指标的测试。这些指标反映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功能,对航空航天行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3.3耐环境功能检测耐环境功能检测主要包括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耐低温等指标的测试。这些指标反映了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对航空航天行业的产品寿命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3.3.4微观结构分析微观结构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通过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内部缺陷、界面结合情况等,为改进制备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第四章航空航天零件加工技术4.1高精度加工技术高精度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的地位。航空航天行业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精度加工技术在零件制造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高精度加工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加工设备的发展。我国在高精度加工设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激光加工设备等。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为航空航天零件的高精度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高精度加工工艺的研究。在高精度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的研究。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改进加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度。例如,采用微细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等,可以实现对微小结构、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加工。高精度加工检测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加工检测技术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已研发出多种高精度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仪、激光干涉仪等,为航空航天零件的高精度加工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手段。4.2复杂曲面加工技术航空航天零件中,复杂曲面零件占有很大比例。复杂曲面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复杂曲面加工技术发展的几个方面。曲面建模与优化设计。在航空航天零件设计过程中,曲面建模与优化设计是关键环节。采用现代曲面建模方法,如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建模,可以实现对复杂曲面的精确描述。同时通过曲面优化设计,可以提高零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曲面加工方法的研究。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研究人员已提出了多种加工方法,如数控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等。这些方法在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可根据零件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曲面加工精度与效率的提升。在曲面加工过程中,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是关键。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改进加工路径规划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复杂曲面零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4.3高强度、高韧性零件加工技术航空航天零件在强度、韧性方面具有较高要求。高强度、高韧性零件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下是高强度、高韧性零件加工技术发展的几个方面。高强度、高韧性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高强度、高韧性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功能,为航空航天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高强度、高韧性零件加工工艺的研究。针对高强度、高韧性材料的加工特点,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多种加工工艺,如高速切削、干切削、超塑性加工等。这些工艺在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高强度、高韧性零件加工设备的研发。为了适应高强度、高韧性材料的加工需求,我国已研发出多种高功能加工设备,如高速数控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这些设备为航空航天零件的高强度、高韧性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五章先进成形技术5.1超塑性成形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复杂形状部件精确制造的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超塑性成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满足高精度、高强度、轻量化等要求。5.1.1技术原理超塑性成形技术基于材料的超塑性特性,即在特定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控制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应变速率,使材料在成形过程中保持超塑性状态,从而实现复杂形状部件的精确制造。5.1.2技术优势(1)成形精度高: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形状部件的高精度成形,满足航空航天行业对部件尺寸和形状的严格要求。(2)材料利用率高: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减少材料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3)成形力小:超塑性成形技术采用较低的成形力,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和能耗。5.1.3技术应用超塑性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等材料的叶片、曲面结构件、异形件等。5.2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是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5.2.1技术原理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机床和刀具,实现零件的高精度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控制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保证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5.2.2技术优势(1)加工精度高: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可以实现零件的高精度加工,满足航空航天行业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严格要求。(2)表面质量好: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能够获得光滑、平整的表面,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3)加工效率高: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采用高效率的机床和刀具,提高加工效率。5.2.3技术应用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发动机叶片、涡轮盘、结构件等零件的加工。5.3微细加工技术微细加工技术是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实现微小尺寸零件的精确制造。5.3.1技术原理微细加工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机床和微细加工刀具,实现对微小尺寸零件的精确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控制加工参数,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5.3.2技术优势(1)加工精度高:微细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微小尺寸零件的高精度加工,满足航空航天行业对零件尺寸的严格要求。(2)加工范围广泛:微细加工技术适用于各种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包括微型发动机叶片、微型涡轮盘等。(3)加工效率较高:微细加工技术采用高效率的机床和刀具,提高加工效率。5.3.3技术应用微细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型发动机叶片、微型涡轮盘、微型传感器等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第六章智能制造技术6.1技术应用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航空航天产品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6.1.1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焊接是一道关键工序。焊接技术具有焊接质量稳定、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器的结构件焊接。当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焊接系统,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1.2装配技术装配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实现复杂零部件的自动化装配,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多款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装配系统,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果。6.1.3打磨技术航空航天产品表面质量要求极高,打磨技术可保证产品表面光滑、平整。打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等产品的表面处理。6.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质量检测提供数据支持。6.2.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为生产过程提供数据支持。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成功研发出多种高功能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6.2.2检测技术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通过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估,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当前,我国已具备先进的检测技术,如三维扫描检测、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6.3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6.3.1数据采集与存储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采集与存储。通过构建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为后续数据分析与优化提供数据基础。6.3.2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过程提供决策支持。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成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6.3.3优化技术优化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当前,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成功应用多种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七章节能环保技术7.1节能技术航空航天行业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重要任务。本章将重点介绍航空航天行业中的节能技术。7.1.1节能理念航空航天行业节能技术应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工艺改进,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7.1.2节能技术措施(1)优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节能功能,降低能源消耗。(2)提高设备效率:采用高效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3)余热回收: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降低能源浪费。(4)绿色能源应用: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7.1.3节能技术应用航空航天行业应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力度,如高效电机、变频调速、热泵技术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7.2环保技术环保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环保技术。7.2.1环保理念航空航天行业环保技术应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实现绿色生产。7.2.2环保技术措施(1)污染物治理: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2)清洁生产: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产生。(3)绿色包装:推广环保包装材料,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4)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自然生态。7.2.3环保技术应用航空航天行业应广泛应用环保技术,如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废处理等,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7.3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是航空航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7.3.1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7.3.2绿色制造技术(1)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2)绿色生产:采用环保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3)绿色回收: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7.3.3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应用航空航天行业应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八章航空航天制造过程管理8.1质量控制与安全监管8.1.1质量控制策略在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关键环节。为提高产品质量,本计划将采取以下策略:(1)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交付,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2)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ISO/TS16949等,规范企业质量管理。(3)强化质量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设备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8.1.2安全监管措施安全监管是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生产安全,本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4)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如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预警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8.2生产计划与调度8.2.1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计划是保证生产任务顺利进行的基础。本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合理制定生产计划。(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提高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3)充分考虑生产资源、人力、设备等因素,保证生产计划的可行性。8.2.2生产调度优化生产调度是保证生产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本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体系,明确调度流程和责任。(2)采用先进的生产调度算法,提高调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8.3供应链管理8.3.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供应链管理是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供应商选择标准,保证供应商具备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2)采用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8.3.2供应链协同与优化为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本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2)采用先进的供应链优化算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3)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产业链共赢。第九章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9.1产学研合作模式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以企业为核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企业负责项目实施、资金投入和市场推广,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2)高校主导型合作模式:以高校为核心,企业参与,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高校负责项目策划、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企业负责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3)科研院所主导型合作模式:以科研院所为核心,整合企业和高校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科研院所负责项目实施、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企业和高校负责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4)产学研联盟:由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的合作平台,通过共享资源、协同创新,推动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9.2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个关键环节:(1)技术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2)成果转化:将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实现技术产业化,提升航空航天行业整体竞争力。(3)人才培养: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政策支持: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航空航天行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提供政策支持。9.3国际合作与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