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陕晋青宁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陕晋青宁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陕晋青宁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陕晋青宁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陕晋青宁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陕晋青宁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国进攻邻国,遭到晋国干预,于是鲁昭公前往晋国解释,在边界被拒,碰壁而返。孔子编撰《春秋》将此事记成国君因病而返。由此可知,孔子此举意在()A.实录历史事实 B.维护周朝礼制C.强调为政以德 D.反对统一战争2.西汉时,南阳地区冶铁作坊众多,其中瓦房庄铸造作坊占据着中心地位。周边的冶炼作坊提供铁材,瓦房庄铸造作坊则利用鼓风机械来铸造各式生活用具、农具以及兵器,生产的部分铁器由朝廷调拨给南方新设边郡。这反映出,南阳冶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铁犁耕作方式形成 B.水力鼓风工具的出现C.冶铁官营政策实施 D.作坊式劳作开始推行3.面对军事实力不及东魏高氏政权、文化号召力不及南朝萧梁政权的困境,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规定:进入关陇地区的汉人官员按功劳改为鲜卑姓氏;在国号选取和官僚体制建构方面,仿《周礼》而设六官,崇尚儒学;等等。西魏政府的上述规定()A.开启了南北对峙的战争局面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阶段性特征C.改变了北方流民的南迁进程 D.废除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成果4.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高宗时期,唐朝军队攻陷高句丽一百余座城市,共获居民近七十万户。唐朝政府将以上居民迁入内地,归于江淮以南及山南等区域安置,随户而行的还有大量的家畜和生产用具。以上举措()A.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B.推动了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D.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宋初政府制定商税税则,专设商税务负责征收。宋代商税的课征范围很广,要求各税务局将税则、应税货物名称在税务机构门口张榜揭示,税则要求“梯度市价增损,务令适中”。上述措施反映了宋朝()A.商税繁多影响经济发展 B.经济管理制度的法治化C.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D.财政严重依赖商业税收6.清代小说《镜花缘》中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论及经学,涉及版本、文字校订、读音等问题,也谈到释义。如书中第52回若花论完《春秋》,亭亭突然提出“三礼”问题,于是唐闺臣用了很长的一段篇幅谈“三礼”。作品还借唐闺臣之口,将《宋书·傅隆传》对于“礼”的阐释加以复述。可见,《镜花缘》()A.促进了文学体裁创新 B.体现了文人雅趣和市井风情C.有利于儒学的世俗化 D.迎合了工商业者的价值追求7.按咸丰皇帝的设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只是一个随时可能被裁撤的临时性机构。但之后,总理衙门大臣的人数却由5人增加到7—11人,他们大多由各部院的尚书、侍郎兼任,甚至出现“办夷之臣,即秉政之臣”的格局。这表明当时清政府()A.统筹规划地方洋务新政 B.协同政见寻求自强之道C.机构设置注重相互制衡 D.提升对涉外事务的重视8.20世纪20年代,中国城市婚姻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一项针对单身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达273人,占比约为87%。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开展 B.旧婚姻观念已经瓦解C.五四运动的爆发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9.抗战后期,陕甘宁边区公营经济的物资供给量不断增加,已超过了当地群众交给边区政府的租税,私营工商业的资本总额也比抗战初期大幅增加。这反映了()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B.工农联盟理念的贯彻C.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0.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旨在()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推动人民政权的巩固C.促进新政协的筹备 D.庆祝战略决战的胜利11.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然而,1979年4月,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中国政府立即向美国政府递交了抗议照会,强烈抨击《台湾关系法》对中美关系发展带来的伤害。这表明()A.中美关系体现出斗争与合作的特点 B.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C.美国外交政策具有摇摆与不确定性 D.中国外交选择体现独立自主特点12.埃及古王国末期保留的一件房屋买卖契约显示:买卖双方都需要宣誓,还需要当地许多祭司做见证人与法庭盖章,买方共支付价值十个沙图(一种货币单位)的物品(如图)。这表明在埃及古王国时()一块四肘尺宽十肘尺长的布料:三沙图一张床:四沙图一块二肘尺宽十肘尺长的布料:三沙图A.平民占有大量土地 B.祭司掌控商品交换C.商业发展水平不高 D.契约保障商品质量13.在12世纪以前的欧洲,非理性的举证方式——乞求神灵,广泛流传,其中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罪与非罪的“非理性或泛神论式”的断案方式,被称为“神判法”。神判法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A.司法深受罗马法学的影响 B.教权与王权的权力平衡C.庄园法庭是基层治理主体 D.司法实践带有宗教色彩14.1492年,意大利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重新点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它也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A.开启了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C.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 D.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15.2022年8月,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GCG)发出警告:受地缘冲突影响,飙升的能源价格正在加剧数亿人的生活成本,建议各国政府多管齐下,支持最弱势群体,以避免能源贫困程度不断恶化。由此可知()A.能源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根本障碍 B.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现代战争中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化趋势16.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类型都可以通过网络冲破国家疆域限制而走向世界,各样的古典文化和流行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都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展示的舞台。这反映出信息化()A.促进世界文化一体化 B.推动了不同文明包容共生C.对国家主权造成冲击 D.提升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138年骞以郎(君主待从之官)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公元前126年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公元前123年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21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公元前119年拜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出使乌孙)公元前115年骞还(出使乌孙归来),拜为大行——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材料二明珠(1635—17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贵族,康熙朝权臣。顺治时期,明珠先后担任侍卫、治仪正、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大臣。康熙五年任内弘文院学士,参与国政。此后仕途顺利,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明珠在参与朝政期间,在协助康熙帝清除鳌拜、平定“三藩”、抗击沙俄、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治理黄河、接受汉族影响建立清朝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朝中,明珠与索额图不和,相互倾轧。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明珠因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等被佥都御史郭琇参劾。康熙皇帝决意打击明珠一党,随即罢黜明珠大学士之位。——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履历变化所体现的时代特征。(6分)(2)材料二中康熙朝权臣明珠仕途的起伏与时代紧密相连,请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说明。(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注:清代科举取士实行以行省为基础的“分省名额制”,即各省进士、举人的名额数量要以该省的经济文化乃至人口规模等条件为基础进行配置;奉天原为盛京将军管辖,1907年才改设行省。材料二注:上图基本按当时的省级区划来分类和统计学生家庭地址;以全国抗战为节点,战前指1912—1937年、战时指1938—1945年、战后指1946—1952年。数据来源于民国大学生量化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已涵盖民国至新中国初期34所专科以上学校136220名学生的个人信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晨等《民国大学生地理来源量化考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清朝和民国至新中国初期全国人才地域分布的不同特点并阐述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对全国人才地域分布局面的影响及其作用。(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问题。美国的交通革命从“税路(即收税或收费的大道)时代”开始。从1790年开始,各州纷纷修筑自己的税路,部分解决了各州内部的运输问题。1800年美国开始修筑“国道”,1833年修成坎布兰至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坎布兰大道,成为移民西部的要道。1807年蒸汽机成功运用于商业航行后,“汽船时代”逐渐到来,投资修建运河成为主流。各运河与天然河道形成密集的航运网,为东西部连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交通运输业进入最具革命性的时代——铁路时代。铁路速度快、承载量大、受地理限制小,因而很快就超过公路和运河运输。——摘编自陆宾《美国西进中的交通建设》材料二民国时期以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为中心的干线公路基本已建成通车,形成较为稠密的干线公路网。尽管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路基仍然存在。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除了川藏、青藏等公路外,新建设的干线公路较少,主要是加强对干线公路的维修、养护,以提高干线公路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西部交通运输网络基本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和形成的。改革开放后,西部交通进行了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运输不断发展,这促进了公路网的形成,在公路、铁路和水运等主要运输方式中,公路线路里程占比最大。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含氧量少、气候复杂著称于世。2001年6月,国家总投资330多亿元,动工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摘编自胥江《西部交通运输与西部大开发》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近代交通建设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美国近代交通建设相比,现代中国西部交通建设的不同之处。(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资本逻辑宰制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交往的恶性发展,给世界文明交往带来巨大阻碍。当代中国,在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同时,对世界文明交往范式进行历史性重构。层面重构主要内涵世界文明交往主体以“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确立文明交往主体,即“人”在文明交往中的主体样态世界文明交往方式以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世界文明交往目标以“真正的共同体”超越“虚假的共同体”文明交往应该是和平的交往、自愿的交往,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李包庚等《世界文明交往的时代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交往范式”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材料中孔子编撰《春秋》时将晋国干预鲁国进攻邻国,鲁昭公前往晋国解释,在边界被拒而返,记成国君因病而返,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此举可能是在维护鲁国的尊严,同时也是在极力维护西周礼制,尽量避免直接揭露诸侯国之间的冲突与纷争,B项正确。材料中孔子把国君被拒而返写成因病而返,并非“实录”,排除A项;为政以德是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与材料中孔子修改历史事件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鲁国进攻邻国”不属于统一战争,且孔子的意图是维护西周礼制而不是反对统一战争,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对西汉南阳地区冶铁业发展的描述可知,西汉南阳地区的铁器生产是有组织的,冶铁业能够集中资源进行生产,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可得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政策推动了西汉冶铁业的发展,C项正确。铁犁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且铁犁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而非冶铁业,排除A项;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出现于东汉,是杜诗发明的水排,排除B项;作坊式劳作的推行对南阳冶铁业的发展作用有限,且“开始推行”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3.答案:B解析:西魏面对军事实力和文化号召力的困境,采取让汉人官员改为鲜卑姓氏、仿《周礼》设六官和崇尚儒学等措施,既体现了对鲜卑文化一定程度上的保留,又有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推崇,体现了民族交融的阶段性特征,B项正确。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推动民族交融的一系列措施,并未改变北方流民的南迁进程,排除C项;西魏政府仿照《周礼》设置官员的规定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果,而不是废除,排除D项。4.答案:A解析:唐朝将攻陷的高句丽城市中的居民迁入内地,安置在江淮以南及山南等区域,这些居民带来了大量的家畜和生产用具,能够为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安置从被攻陷的高句丽的城市迁入的居民,与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关系不大,外重内轻是一种政治格局或权力分配状态,排除B项;安史之乱爆发是在唐玄宗时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政府安置被攻陷的高句丽城市的居民,而农民起义多是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排除D项。5.答案:B解析:从材料“制定商税税则”到设立“商税务”再到“张榜揭示”税则、应税货物名称,均反映了宋朝经济管理制度的法治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管理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商税繁多无法全面解释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税收管理,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关于商业税收的税则制定和执行,未体现商业税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小说《镜花缘》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谈及儒学内容,并对相关史籍中对于“礼”的通俗阐释加以复述,使原本高深的学术内容进入大众视野,有利于儒学的世俗化,C项正确。小说在清代之前就已出现,且材料也没有相关文学体裁创新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市井风情,也无法反映工商业者的价值追求,排除B、D两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只是一个随时可能被裁撤的临时性机构”“总理衙门大臣的人数却由5人增加到7—11人”“办夷之臣,即秉政之臣”可知,总理衙门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固定机构,且总理衙门大臣的人数增加,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的官员也被认为是“秉政之臣”,反映了清政府对涉外事务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总理衙门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总理衙门重要性的提升,且其主要涉及涉外事务,并非“协同政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制衡总理衙门的机构,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达273人,占比约为8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国民思想的解放,促使城市青年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发生变化,逐渐摆脱了旧有的婚姻观念,推崇新的、自由的婚姻观念,A项正确。“已经瓦解”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主要影响的是青年政治方面的思想,而非婚姻观念,排除C、D两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抗战后期,陕甘宁边区公营经济的物资供给量不断增加,边区私营工商业的资本总额较抗战初期大幅增加,结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可知,这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工农联盟理念在1925年中共四大时首次提出,且材料没有涉及工农联盟,排除B项;当时革命的重心还是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开始转移”说法错误,排除C项;抗战后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是“双减双交”政策,并未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号召“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促进了新政协的筹备,C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初步确立的,排除A项;1948年新中国尚未成立,未建立人民政权,因此不能说明此举旨在巩固人民政权,排除B项;战略决战指的是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体现了中美之间的合作;“1979年4月,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中国政府……抗议,强烈抨击《台湾关系法》对中美关系发展带来的伤害”体现了中美之间的分歧与斗争,A项正确。影响国家关系的根源是国家利益,台湾问题是国家利益的表现而不是根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特点,美国外交政策有其战略意图,而不只是简单的摇摆与不确定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双方的行为和反应,中国外交选择体现独立自主特点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买方支付价值十个沙图的物品来购买房屋,属于以物易物的形式,这表明当时的商业发展水平不高,C项正确。古埃及王室与神庙占有主要土地,排除A项;材料显示祭司只是作为买卖的见证人,并非掌控商品交换,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商品质量,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判法是基于神的意志来作出裁决的,并且与教会联系较为密切,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司法实践带有宗教色彩,D项正确。虽然罗马法学对欧洲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神判法主要反映了宗教对司法的影响,排除A项;仅由材料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无法得出教权与王权的权力平衡的结论,排除B项;国王的庄园只是进行神判法的场合之一,据此得不出“庄园法庭是基层治理主体”的结论,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492年”并结合意大利哲学家费奇诺的观点可知,这个世纪冲破了黑暗,迎来了古典文化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的意大利正在进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指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的作用,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受到地缘冲突的影响,世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成为全球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这说明地缘冲突导致的现代战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化趋势,D项正确。“根本障碍”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的信息,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类型都可以通过网络冲破国家疆域限制而走向世界……在网络中寻找到展示的舞台”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呈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的特征,推动了不同文明包容共生,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多样性,而非一体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文明的包容共生,未涉及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排除C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特征:统治者重视人才;匈奴袭扰,战争频繁;重视经营西域。(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2)示例一主题:康熙朝权臣明珠的历史功绩值得肯定。(2分)说明:康熙朝前期,在分裂与统一的激烈斗争中,明珠参与朝政,在协助康熙帝清除内忧外患、治理黄河、接受汉族影响建立清朝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珠的这些历史活动在清朝国家疆域版图的奠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明珠在康熙朝多个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6分)示例二主题:明珠政治地位的起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朝前期的时代特征。(2分)说明:首先,清王朝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政权,体现了满洲贵族专制的特征,作为满洲贵族的明珠并非科举出身却仕途通达;其次,作为“康乾盛世”开创者的康熙皇帝,具有传统贤明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的品质,富有才华的明珠因此得到重用,成为权倾一时的重臣;再次,清朝前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皇帝独断朝纲,大小官员都要服从于皇帝个人意志,明珠贪财纳贿、结党营私必然会危及君主专制,因而最终遭康熙皇帝弃用。(6分)解析:第(1)问特征,第一步,审设问,明思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履历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第二步,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组织答案。材料依据和所学知识答案要点汉武帝采用招募的方式选拔人才、多次对有功的人员进行封赏统治者重视人才张骞官职变化与抗击匈奴有关匈奴袭扰,战争频繁;重视经营西域第(2)问,第一步,审设问,明思路。本问属于开放型设问,要求自拟主题并进行说明。第二步,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明珠因个人功绩卓著受到重用,也因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等被弃用。第三步,联所学,确定主题,阐释说明。可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历史人物明珠进行客观评价,也可以从明珠的仕途起伏角度观察和评价清朝人才任用方面的一些特征。不论是哪一个角度,一定要把握清朝历史的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18.答案:(1)特点:清朝时各地分布相对均衡,差距总体平缓;民国至新中国初期各地分布不平衡,差异很大,向少数地区集中。(4分)原因:清朝国家控制力强,能够在全国实行“分省名额制”的科举取士模式;民国至新中国初期,国家控制能力较弱,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人才选拔制度;近代新式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2)影响:地区差异大,向少数地区集中的局面依然延续;广东、浙江、江苏下降明显,上海、湖南、江西、北平、四川、辽宁增加明显。(2分)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国人才地域分布局面;促进大后方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抗战和建设所需人才;为抗战胜利奠定精神基础;为战后现代化建设保存了大量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图中数据可得,清朝时各地分布相对均衡,差距总体平缓;民国至新中国初期各地分布不平衡,差异很大,向少数地区集中。第二小问题原因,根据材料一“清代科举取士实行以行省为基础的‘分省名额制’”可得,清朝国家控制力强,能够在全国实行“分省名额制”的科举取士模式;根据材料二时间跨度1912—1952年并结合所学可得,民国至新中国初期,国家控制能力较弱,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人才选拔制度;根据材料二图中大学生分布较多的区域“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并结合所学可得,近代新式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图中数据并结合所学可得,地区差异大,向少数地区集中的局面依然延续;根据材料二图中各地区战前与战时、战后数据的对比可得,广东、浙江、江苏下降明显,上海、湖南、江西、北平、四川、辽宁增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增加明显)。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从人才分布、人才培养、地区发展、抗战胜利和战后现代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作用即可。19.答案:(1)特点: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伴随领土扩张而发展;与工业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从地方各自发展到国家统筹发展;多种交通方式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2)不同之处:着眼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公路占主导地位;注重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由国家主导;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从1790年开始……1800年美国开始修筑‘国道’”“1807年……‘汽船时代’到来”“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交通运输业进入最具革命性的时代——铁路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伴随领土扩张而发展,与工业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一中“各州纷纷修筑自己的税路,部分解决了各州内部的运输问题。1800年美国开始修筑‘国道’”可知,从地方各自发展到国家统筹发展;根据材料一中“坎布兰大道”“各运河与天然河道形成密集的航运网,为东西部连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铁路时代”可知,多种交通方式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西部交通运输网络基本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和形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着眼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中“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公路网的形成……公路线路里程占比最大”可知,公路占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二中“2001年6月,国家总投资330多亿元,动工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通车运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重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由国家主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充分利用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