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
第一章引论
1.微观经济学
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
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
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
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
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
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其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
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
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
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
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
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
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
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
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
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
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
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
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
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
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
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
移动。
图2-1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2-1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
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A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
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
4到2),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4到2)。
2.需求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
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嬖^
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
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
巾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如图2-2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5,均衡数量为
<2.0玲为限制价格当价格为"时,需求量为0,供给量为。,(。「。)
为实行限制价格后的产品短缺的数量。
产品的短缺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可能引发黑市交易。为了维持产品的
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产品配给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黑市交易。
5.支持价格
答:支持价格也称为最低限价。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
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如图2-3所示,原先均衡点为£,即均衡价格为乙,均衡数量为。,。玲为支
持价格当价格为4时,需求量为Qi,供给量为a,(a-Q)为实行
支持价格后的产品过剩的数量。为了解决过剩的数量,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
的产品。
图2-3支持价格
6.封闭型蛛网
答:蛛网模型可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其中,封闭型
蛛网是指一种随着时间的变化既不收敛也不发散的蛛网模型,如图2-4所示。
图2-4封闭型蛛网
如图2-4所示,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
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由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
陡峭或平坦的程度,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司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
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第三章效用论
1.效用
答: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
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
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
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
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
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
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
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
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4),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MU⑷/dg<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
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
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
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
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
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3.消费者剩余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
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
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
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
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
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3-1来表示。
2。Q
图3-1消费者剩余
如图3-1所示,反需求函数/=/(Q)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
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
表示,即图3-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4.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
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
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3-2所示。
片
图3-2无差异曲线
图3-2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1和商品2的数量X?。图3-2
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
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X,匕)=4。其中,%、X2分别为商品1
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4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
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
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预算约束线
答:预算约束线又称为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
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
合。假定以/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和鸟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
以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相应的预算式为:
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由该预
算式作出的预算约束线为图3-3中的线段48。
图3-3预算约束线
图3-3中,预算线的横截距。8和纵截距04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
1和商品2的数量。预算线A8把平面坐标图划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8以外的
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
预算线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
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AB上的任意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
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6.收入一消费曲线
答: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
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一消费曲线
的形成如图3-4所示。
(1)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2)商品I由正常品变成劣等品
图3-4收入一消费曲线
在图3-4(1)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48移至49,再移
至*B”,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g、E2
和乙。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
这便是图3-4(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图3-4(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右
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
都是上升的,所以,图3-4(1)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3-1(2)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
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
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
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7.恩格尔曲线
答:由消费者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
线表明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
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
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图3-5所示。
(1)商品1是正常品(2)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劣等品
图3-5恩格尔曲线
图3-5(1)中,商品1是正常品,其需求量%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加。
图3-5(2)中,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
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在较高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
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8.替代效应
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
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
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之一,还有一个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般在
程度上比收入效应大,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
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力口。
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
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9.吉芬物品
答: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
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需求量与价格同
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为“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
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
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
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
殊形状的原因。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3-6所示。
Xi
(A•芬品)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
83-6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生产论
1.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答: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
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
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LK
(C2=m-in'\—,—\•
1〃vJ
式中,。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v>0,分别为
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
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取决于工和
U
△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
V
产量Q。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可用图4-1予以描述。
图4-1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图4-1中,从原点出发经过八。和。点的射线OR表示了这一固定投入比例
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水平的最小要素投入量的组合。
2.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答: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世纪
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新古典模型的典型代表函数,
其一般形式为:
Q=AL°Kfl
式中,。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和/?为三个参数,
Ova、fl<\o
参数。和〃的经济含义是:当a+夕=1时,a和夕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
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a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夕为资本所得在总
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a与尸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
情况。若a+/>l,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a+/=l,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a+/Rl,
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
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
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
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
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
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
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
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4.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
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MR75。用AK
和以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为边
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MRTSIK=--或MRTS*=
LKAL3dL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
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
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
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5.等成本线
答: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
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
即工资率为卬,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
成本方程为:
C=wL+rK
成本方程相对应的等成本线如图4-2所示。
图4-2等成本线
图4-2中,横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
W
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
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各种组合。
6.扩展线
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
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
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
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如图4-3所示。
图4-3扩展线
图4-3中的曲线GV是一条扩展线。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两要素
的价格比例是固定的,又由于生产均衡的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
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
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
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
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第五章成本论
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
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
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
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
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
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
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
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2.隐性成本
答: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历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
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
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
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
已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
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3.规模不经济
答:规模不经济是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
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规模经济是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
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
平均成本上升。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
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
均成本曲线表现出U形特征。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
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
答: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价格控制的程度以及厂商进出一个
行业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按照竞争激烈程度,市场和市场中的厂商可分为四类: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完全垄断。其中,完全竞争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其市场效率也是最高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
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
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
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虽然这种理想
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
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
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停止营业点
答: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
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该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
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
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
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
否大于固定成本,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
停止营业点可用图6-1说明:图中E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
业点。
图6-1停止营业点
3.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
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曲线以上的面
积来表示,如图6-2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图6-2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S=〃Q),且市场均衡
价格为瓜,厂商的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
PS=4Q「J:/(Q)dQ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
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自然垄断
答: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
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
的垄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是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
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
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
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
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
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
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②资本回报率管制。
这些政府管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自然垄断带来的低
效率。
2.价格歧视
答: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
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垄断厂商
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
(1)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
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
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
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
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吩格。
3.寡头市场
答: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
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这少数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供给中占有
很大比重,由此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供给,对市场,介格也有一定的控制。
寡头市场基本特点是:①厂商数极少,新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②产品
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③厂商之间也相互依存,
在作出决策时必须考虑该决策对对手的影响和对手的反应;④厂商行为具有不确
定性,这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是独立的,很难预测。
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又更接近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
结构。
4.古诺模型
答:古诺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
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其
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
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
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在这样的假发下,A、B的均衡产量都等于
市场需求量的1/3,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的2/3。将该模型的结
论推广到〃?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总产量则
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
M+1
5.斯塔克伯格模型
答:斯塔克伯格模型是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伯格在1934年一篇论文中提出
的分析范式。
与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不一样的是,竞争厂商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对称的,
市场地位的不对称引起了决策次序的不对称,通常,小企业先观察到大企业的行
为,再决定自己的对策。斯塔克伯格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
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除此之外,该产业中还有若干小企业,那些小企业经常
是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再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因此,斯塔克伯
格模型也被称之为“领导者一追随者”模型。
6.折弯的需求曲发
答: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也被称为斯威齐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
1939年提出,被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
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
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
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图7-1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如图7-1所示,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8点出发,
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市/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如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是。。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8。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
线为曲。。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8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
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引致需求
答:引致需求指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
需求来自厂商。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为直接需求。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
自消费者,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自己的消费,从中获得满足,一次购买过程
到此为止。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企业,而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
从中获得利润。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一次经济行为的终结。
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并不取决于其自身,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要看
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产品支付足够的价格。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
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
或者说,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引致和派生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边际产品价值
答: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
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产品(MP)与价格(尸)的乘积,
即:
VMP二MPP
因为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
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死仍)曲线与边际收益产品(MRP)曲
线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司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
怵、AP、夕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
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
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边际收益产品
答: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
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它等于边际产品(MP)与边际收益(MR)的
乘积,即:
MRP=MRMP
边际收益产品是以收益表示的边际生产力,它受边际产品和边际收益两个因
素的影响。由于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
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要视不同的市场曲线而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两条曲
线按同一速度下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
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
重合,前者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反映了厂商增加一单位这种生产要素给它带来的收益。厂
商正是根据这一收益大小来决定它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因此,边际收益产
品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它与要素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生
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在这一点上,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该生产要
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在这一条件下,厂商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4.准租金
答: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一般来说,准租金是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
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如图8-1所示。其中MC、AC、
AVC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4,
则厂商将生产。。。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伙汨0,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所
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夕怒3。
这就是准租金。
图8-1准租金
如果从准租金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时CE。可见,
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
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
5.经济租金
答: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类似
于租金,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部分收入并不影响要素的供给,则将
这一部分要素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如图8-2所示。图8-2中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素
价格凡以下的阴影区域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EQ。但按照要
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3EQ,。
因此,阴影部分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图8-2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大小显然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形状。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
金部分就越是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
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由此可见,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
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它不仅适用于
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
曲线成为水平的,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
总之,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
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
部分。简而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6.洛伦兹曲线
答:洛伦兹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因此得名。它是用以描述社会
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
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
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线。如图8-3所示,Q”为该图的洛伦
兹曲线。
图8-3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
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如果所有收入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
获,则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3"。如果任意人口百分
比都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干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
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线OL。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
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帆,也不是45°线磔,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且凸向横轴的曲线(如O")。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越凸向横轴,越
接近折线反之,就越靠近45,线OL°
7.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断收入
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
重要分析指标。
图8-4洛伦兹曲线
在图8-4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以与45°线之间的面积A)与完全
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8)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
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WGW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三角形之间的
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若8=0,基尼系数等于
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与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
答: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
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
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
究。
局部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
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
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如在研究某产品市场的均衡时,
就可假设其他各产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不变,而只考虑该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
如何由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以达到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发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
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
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校好的效果。
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
法O
2.一般均衡
答: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
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
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
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
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
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3.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相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
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它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
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
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
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
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③交换和生产的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
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
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
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
福利最大。
4.交换的契约曲设
答:交换的契约曲线也称为合同曲线,是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
轨迹。该曲线上的任意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用埃奇渥斯盒状图
来说明交换的契约曲线,如图9-1所示。
图9-1交换的契约曲线的形成
图9-1中,画出了消费者A、B消费两种商品X、丫的无差异曲线。两横轴
分别表示A、B消费X的数量,两纵轴分别表示A、B消费丫的数量。凸向原点q
的实曲线IA、DA,IIIA为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0&的虚曲线IB、DB、
DIB是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分别相切于点,、P-P、,
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布线CC。
A、B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CC曲线上的任何
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
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效用的交换。
在契约曲线外的点如D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
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A、B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
少A(或B)的效用情况下,提高B(或A)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11人进行,
则到达6点时没有改变A的效用,而B的效用从IB水平提高到UB;如果重新
分配沿着DB进行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5.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
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
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教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
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
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
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
资源用于X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那么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9-2表示。
图9-2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9-2中曲线PP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
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X商品和丫商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
点是不能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位于曲线左边的点可以实现,但没有利
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
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
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的生产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
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朱着
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
6.效用可能性曲战
答: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
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
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图9-3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消费者A、B两个
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9-3中,横轴上表示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纵轴4表示消费者B的效用
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
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
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只能以降低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为
代价。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
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
能”区域;在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
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U
XA
图9-3效用可能性曲线
由于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化,故对应的
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由于效用水平的高低本来就是一个序数概
念,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及凹凸性等无法得知。
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1.占优策略均衡
答: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
选择。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
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如表10-1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
如果A、B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
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厂商都会选择做广告。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
均衡。
表10-1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
厂商B
做广告不做广告
做广告10,515,0
厂商A--------------------------------------------------------------
不做广告6,810,2
2.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
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
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
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
去打破这个均衡。
3.混合策略
答: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博弈方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
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别的策略。混合策略情况下的决策原则有以
下两个:
(1)博弈参与者互相不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
利用随机性来选择策略,避免任何有规律性的选择。
(2)博弈参与者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
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倾向的某一种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
4.以牙还牙策略
答:以牙还牙策略的内容是:所有的成员一开始是合作的。对于每一个成员
来说,只要其他成员是合作的,则他就把合作继续下去。但只要有一个成员一旦
背弃合作协议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则其他成员便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惩罚和报
复策略,即其他成员都采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并将这种不合作的策略在重复博
弈中一直进行下去,以示对首先破坏协议者的惩罚和报复。
博弈论分析中,寡头厂商的合作是不稳定的,易陷入“囚徒困境”。在具有
以牙还牙”策略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所有的寡头厂商则都会遵守协议,采取
合作的策略。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
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售私有住房合同标准文本
- 出口酒水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买宅子合同标准文本
- 书法购销合同样本
- 人工挖孔桩合同样本
- 公司整体转让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乡镇化粪池清理合同样本
- bt项目施工合同范例
- 出口包装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中天置地合同标准文本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课件
- 《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
- DB11-T 1832.13-2022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3部分:给水与排水工程
- 机场现场运行指挥员(教材章节)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互认共认实施方案
- 路遥《人生》(课堂PPT)
- 仁爱初中英语单词汇总按字母顺序排页
- 2019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二课文翻译
-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粮食----(22张)ppt
-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 观察叶(3) l 教科版 (共14张PPT)
- 课间操评分办法及评分表(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