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1页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2页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3页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4页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阴虚热盛证:心烦怕热,急躁易怒,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浸赤便

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二)气阴两虚证: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胸闷憋气,脱腹胀满,腰

膝酸软,虚浮便潺,舌淡体胖,脉虚细无力

(三)阴阳两虚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酸阳痿,脱腹胀

满,食纳不香,小便频数,余沥不尽,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脉沉细。

(四)肝郁气滞证:情志抑郁或忧虑,胸胁和/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

喜太息,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女性经前乳房胀痛或痛经,大便不调,舌

苔薄白,脉弦。

(五)瘀血阻络证:胸痛,或助痛,或腰痛,或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

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朋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

眠,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或沉而涩。

(六)痰湿困脾证:形体肥胖,胸膈痞满,肢体困倦,腹胀,便酒,或

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苔白润或腻,脉滑。

(七)肠胃积热证:口渴心烦,大便不通,胃中胀满,或口臭,或咽痛,

或牙龈出血,或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舌苔黄,脉

滑数。

(八)寒热错杂证:心烦,心下脾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或

手足欠温,或腹痛,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英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英实瘦

肉汤。

(二)口干多饮

L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涧耕飨物,如百合、西葫芦等;饮用玉米须茶、菊花茶、苦丁茶

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

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

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维隹的摄入,如燕麦、煤、蟒等,以增力而腹感延缓食

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

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

2

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

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鳞、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鳍。

2.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涌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胄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足

等穴位。

(六)视物模糊

1.注意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减少用眼,宜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或

银杞明目汤等。

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通络明目。

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中药眼部雾化、中药眼部湿敷以改善症状。

4.评估跌倒高危因素,落实防跌倒措施。

(七)皮肤瘙痒

1.指导患者洗澡忌用刺激性强的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穿棉质内衣,

避免搔抓、热水烫洗。

2.修剪指(趾)甲。

3

3.瘙痒甚者,遵医嘱予以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黄柏、白花蛇草、

连翘等煎汤外洗或熏蒸治疗,亦可涂尿素乳膏防止皮肤干燥。

4.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

(八)腰膝酸软

1,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食疗方:韭菜炒虾仁,山药为卖瘦肉

饮c

2.操练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

3.指导患者按摩腰背部及气海、关元穴、涌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肾、胰

等穴位。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6.遵医嘱拔罐,根据病情取阿是穴,必要时行游走罐治疗。

7.遵医嘱艾灸治疗,取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三、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证型予温服或温凉服;中

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以上。

1.汤剂类:肝郁气滞证、肠胃积热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者宜温凉服;阴

阳两虚证者宜温服。

2.口服降糖药注意服用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

(二)注射用药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

4

液体过渡。

2.滴速不宜过快,孕妇及哺乳期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用I:注射液、苦碟子

注射液。

3.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胰岛素治疗者注射方法、部位正确,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三)中药枕:遵医嘱招菊花、决明子、养麦皮、绿豆皮、葛根碎片、白术等

装成药枕,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四)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足浴)

2.耳穴贴压(耳穴压豆)

3.穴位贴敷

4.艾灸

5.穴位按摩

6.中药保留灌肠

7.刮箱(虎符铜硬刮箱)

四、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达到平衡膳食。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

55%〜65%、脂肪占25%〜3。%、蛋白质占15%,主副合埋,粗细搭配,营

养均衡;限制饮酒,特别是月明半、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每天食

盐限量在6g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妊娠的DM患者瞬意叶酸的补充以

防止新生儿缺陷;钙的摄人量应保证每天1000〜

5

1500mg,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1.阴虚热盛证:宜食滋阴降火之品,如老鸭、莲子、百合、银耳、枸杞

子等。食疗方: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

2.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品,如瘦肉、蛋类、鱼肉、山药等。食

疗方:皮蛋瘦肉粥等。

3.阴阳两虚证:宜食温益肾阳、补肾滋阴之品,如牛羊肉、虾仁、韭菜、

黑豆、黑芝麻等。食疗方:韭菜炒虾仁、香菇木耳汤等。

4.肝郁气滞证: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丝瓜、莲子、银

耳等。食疗方:苦瓜山药烧豆腐、凉拌黄瓜等。

5.瘀血阻络证:宜食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黑木耳、三七粉等。食

疗方:当归排骨汤等。

6.痰湿困脾证:宜食补脾清胃热之品,如杂粮类(小米、高粱、赤小豆),

菠菜、山药、鱼肉等。食疗方:山药英实瘦肉汤等。

7.肠胃积热证:宜食清利胃肠实热之品,如苦瓜、冬瓜、养麦、燕麦片等。

食疗方:凉拌马齿览、冬瓜炒竹笋、苦丁茶等。

8.寒热错杂证:宜食清上温下之品。如白萝卜、狗肉、党参、鲜芦根等。

食疗方:白萝卜汁等。

(二)运动指导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固本降糖操、八段锦、散步等;

运动项目的选择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经济、文化背景及体质相适应。

2.运动选择在饭后1d时(第一口饭记时)左右,运动频率和时间为

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运动后脉搏宜控制

6

在170-年龄(次/分钟)左右,以周身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

3.血糖>16.7mni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

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血糖V5.5mmol/L运动前需适量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面包等。

(四)生活起居

1.环境温、湿度适宜,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

2.起居有常,戒烟限酒。

3.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

4.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通过糖尿病健康大讲堂、小组式

教育或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

体化指导。

5.体重指数(BMI)测定

BMI二实际体重/身高2(kg/m2)o2001年提出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

推荐意见,BMI在24.0〜27.9时为超重,228时为月酬。

6.腰围与腰围臀围比率(WHR)测定

中国人腰围:男性285cm、女性280cm为腹型肥胖。WHR二腰围♦臀围,

WHR是区分体脂分布类型的指标,正常人:男性<0.90、女性<0.85。若男

性>0.90为中心性肥胖,女性》0.85为中心性肥胖。

(五)情志调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保持乐观心态。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7

3.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介绍成功的

病例,鼓励参与社会活动。

4.改变其不良习性。

(六)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1.向患者讲解低1111糖、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应急救护措施。

2.生活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擅自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3.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和糖果、饼干。

4.遇心慌、头晕、大汗、手抖、面色苍白、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意识清楚

者立即口服含糖15〜20克糖类食物,15分钟后监测血糖;意识障碍者立即静

脉注射50%葡萄糖20mlo

5.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及

时报告医师,给予氧气吸入,针刺人中、十宣等穴,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七)糖尿病足的预防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骈月氐、溃疡、皮肤颜色

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有否感觉异常等。

2.预防关键点:定期检查、识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教育患者

及其家属重视足的保护;穿合适鞋袜,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避

免引起破溃感染。

3.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卜列教育:注意足部_11生,洗足水温在37〜

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