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凡尔赛会议上杀机弥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战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从而播下了仇恨和冲突的新种子。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帕尔默《世界现代史》凡~华体系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弊端为二战埋下隐患“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在今天是独裁、暴政、恶行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墨索里尼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希特勒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近卫文麿“生存空间论”“征服世界”“极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实质)。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中央集权形式下的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兴起,极端民族主义泛滥1919墨索里尼建立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1920纳粹党形成,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1921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1922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全球通史》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日]矢部贞治《近卫文磨》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经济实力差异历史传统差异统治者素养差异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激化矛盾,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扩军备战1935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德意结成轴心国1936日本建军事法西斯专政,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轴心)1938德国吞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慕尼黑阴谋下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绥靖政策: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所采取的姑息、妥协、纵容的政策。其目的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企图将祸水东引到苏联。时间绥靖政策的表现1931年9月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1935-1936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非军事区。1936-1939年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年增长指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1913年1001001001001001920年122.21765992.670.41925年148221.894.986.3114.31929年180.8324117.3100.3142.7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倒挂”现象比一战前更加严重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小结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本原因)2.凡~华体系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弊端为二战埋下隐患3.德意日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法西斯势力的兴起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激化矛盾,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英法绥靖政策、美国中立法案、苏联避战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份秘密文件的内容为:“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会,……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据此判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A.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不利经济发展B.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缓和阶级矛盾C.利用了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时机D.灭亡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国策如图是选自中国新闻网的国际时政漫画(注:TARIFFS为英文“关税”)。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多极化的趋势遭遇挫折B.高关税使美国陷于孤立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瓦解D.贸易保护政策损人害己巩固练习BD1938年11月,罗斯福私下告诉他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世界滑入战争泥潭这件事情,总体而言可能对美国很有利。海外军火订单将为这个国家带来繁荣。这表明美国(

)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推行新政干预经济运行C.竭力避免卷入世界大战 D.利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给下图提炼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B.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C.二战爆发的经济因素

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巩固练习DC漫画可以拓宽学习历史的途径,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能够更直接鲜明地感受历史。图片为二战时期的漫画,漫画盘子上的馅饼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左边戴礼帽的是英法领导人。此漫画意在(

)A.揭露法西斯国家罪行,讽刺国际联盟形同虚设B.讽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C.谴责捷克斯洛伐克的亲德立场D.指明《凡尔赛和约》的虚伪性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有必然性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巩固练习AB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亚太战场1931九一八事变,拉开二战序幕1937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中国成东方主战场1939.9德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6德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成抗德主战场欧洲战场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发展到全球1942.1《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途岛海战1942.6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1943.9意大利投降1945.81945.5德国投降日本投降局部战争阶段全面爆发、发展阶段二战转折、结束阶段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4.6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过程。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一年。在这一年(

)①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侵略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③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④德国遭遇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最大失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美、苏、英、中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美国宣布立即对日宣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练习CB如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事年表。它整体上反映了(

)A.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重大转折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而全面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C.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巩固练习CA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6月美日中途岛海战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0月北非阿拉曼战役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权垮台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这一事件用以印证(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B.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协同作战C.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中国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1942年1月1日,以大西洋宪章为宗旨,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宣言的签署(

)A.消除了各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B.造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正面对抗C.促使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巩固练习BD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事件,作战范围涉及世界七大洲中的六洲,以及所有大洋。这场战争杀死5000万人,使无数人的心灵或者肉体受到创伤,就物质方面而言,这场战争破坏了大部分文明核心地区。

——【英】约翰·基根《二战史》1.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2.沉重打击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3.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5.原有的世界体系被打破,世界需要新的体系来维持秩序。1943年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反映了(

)A.二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 B.美苏冷战初露端倪C.英美苏三国共同主宰世界 D.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以下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的是(

)①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与心灵创伤

②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③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④建立了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巩固练习AC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1943.11.开罗会议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943.11.德黑兰会议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1945.2.雅尔塔会议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安排;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45.7.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概念解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背景: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虽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美国则凭借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苏联是经历了战火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另一个大国。在战争中,苏联不仅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且由于它违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大地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与地位。——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二战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①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②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③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由于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威望。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旧金山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宪章》签字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⑤成立联合国,调节国际争端、维护战后和平纽伦堡审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联合国(1)时间:1945年10月24日(2)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4)决议原则:大国一致①原因: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②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探究:如何评价联合国“大国一致”的原则?①有利于维护弱小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②一些大国可能滥用否决权,阻碍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实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探究:完成表格,相比于凡~华体系,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比较项凡~华体系雅尔塔体系不同点体现意志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协调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建立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机构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相同点体现了美苏两个国家的意志资义大国同社义大国的暂时妥协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评价①积极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

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②局限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

家的利益,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③历史影响: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

进入新阶段。实质:美苏两分天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多次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史称(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如图为1945年2月发表的漫画《碎片的麻烦》。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巨头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正在玩着一场拼图游戏。该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

)A.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D.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巩固练习CCC下列图片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共同特征是(

)A.大国合作共赢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大国强权政治D.美国居于主导地位《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做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这体现了联合国的(

)A.“全体一致”原则 B.“大国一致”原则C.强权政治 D.公平公正巩固练习B巴黎和会三巨头,从左到右为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1945年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中明确提出:“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这体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