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①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
以宝剑斫柱令折。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强,乘暗突围而出,贼必
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帝不便走马,曰:“事必无成,只增辱耳!''答仁
求自扶,帝以问王褒,褒日:“答仁,侯景之党,岂足可信!”答仁又请守子城②,
收兵可得五千人,帝然之。既而召王褒谋之,以为不可。答仁请入不得,欧血而
去。于谨③征太子为质,帝使王褒送之。谨子以褒善书,给之纸笔,褒乃书曰:
“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遂去羽仪文物,白马索
衣出东门。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鸳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
扼其背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梁王(萧)使铁骑拥帝入营,甚为所诘辱。乙卯,
于谨令长孙俭入据金城。帝给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
帝因述见辱之状,谓俭曰:“向聊相绐,欲言此耳,岂有天子自埋金乎!’’
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因且数千
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拾杀之,事未成而城陷。
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
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梁元帝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一555年在位),死后追
尊为元帝,庙号世祖。②子城:指月城、瓮城等附着于大城的小城。③于谨:时
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故焚之。'‘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
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宗社
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
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
(选白王夫之《读通鉴论•梁元帝》)
10.卜.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驾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
扼其背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
B.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弩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
扼其背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
C.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鸳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
扼其背/以行逢于i革/胡人牵帝使拜/
D.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驾马代之/逍长壮胡人手
扼其背/以行逢于i革/胡人牵帝使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门郎,官名,即黄门侍郎,指给事于宫门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
可传达诏令。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如"授之于有司”的
“有司”。
C.骈丽,亦作“骈俪”,对偶文句;也指骈体文,形式要求严格,多用偶句,讲
求对仗。
D.训典,上古典籍晦涩难懂,专门有人对其字义、用典等进行注释训诂,故
称之为训典。
12.下列对《资治通鉴》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面对危机,斗志全无。魏军围城,他首先乱了心神,焚烧藏书,砍折
宝剑;面对谢答仁的积极请战,表现得没有主见。
B.元帝用人失察,偏信王褒。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之子要求王
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生性残忍,为政严苛。他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
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因。
D.元帝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常命左右昼夜不停地在身边读书,即使在熟睡
中,若有人读错或欺骗他,他也会马上惊醒过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因述餐见辱之状,谓俭曰:“向聊相绐,欲言此耳,岂有天子自埋金乎!''
(4分)
(2)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4分)
14.王夫之认为梁元帝读书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
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
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司隶、刺史,或上书告之。众庶知其易
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
以守、相威权索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故纵,遣使者赐金,
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孝宣
皇帝爱其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
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
忘过,容忍臣子,勿货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
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
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蠡匡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
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
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咸、薛修,皆故二千石有名
称者,天子纳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
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B.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
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C.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
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D.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
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酉,干支纪年法,干,即十天干,支,即十二地支。在文中指丁酉这一
年。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以万石为最高,“二千石”又为郡守的通称。
C.顾,此处意为反省,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义不相同。
D.名称,文中意为名声、声望,现用来指识别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专门称
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时,官员多无苟且之心,但随着政治逐渐严苛,稍有不慎就会被罢免,
这使他们开始为自己打算。
B.孝成皇帝鉴于苏令造反时,吏士无人以死尽节的教训,派遣使者安抚郡守
的情绪,重树他们的威权。
C.孝宣皇帝爱护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就留在宫中不予批复,之后的弹劾
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
D.苏令造反时,朝廷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征召尹逢,尊授他为谏大夫,派遣
他去驱逐叛贼并调查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4分)
(2)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4
分)
14.王嘉对"皇帝任用贤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
10.(3分)D
11.(3分)A(在这里“丁酉”是干支纪日)
12.(3分)C(“弹劾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的不是孝宣皇帝,且他爱护
的是“善治之吏”)
13.(8分)(1)(4分)广大百姓发现二千石官吏容易地位不稳,稍不如意
就产生背叛之心。
(评分标准:“众庶”“危”“小失意”“离畔”各1分,共4分)
(2)(4分)如今众位大夫中有才能的非常少,应该预先培养可造就的人才,
才能使他们面对危难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评分标准:“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畜养成就”“爱”各1分,共4分)
14.(3分)①选才不能求全责备;②要对尽力做事的人才给予鼓励;③在关
键时期可以破格
提拔人才。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宗颇好田猎。谷那律为谏议大夫,尝从太宗出猎。在途遇雨,太宗问曰:
“油衣若为得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意欲太宗弗数游猎,大被
嘉纳。赐帛五十段,加以金带。贞观十四年,太宗幸同州沙苑,亲格猛兽,复晨
出夜还。特进魏征奏言:”臣闻《书》美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传》述《虞箴》称
夷羿以为戒。昔汉文临峻坂欲驰卜,袁盎揽辔日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
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卜纵欲白轻奈高庙何孝武好格猛兽,相如进谏:’力
称乌获,捷言庆忌,人诚有之,兽亦宜然。猝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虽乌获、
逢蒙之伎不得用矣。虽万全而无患,然而本非天子所宜。‘孝元帝郊泰畴,因留
射猎,薛广德称:’窃见关东闲极,百姓离灾。今日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
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欲安宗庙社稷,何凭河暴虎,未之戒也?’臣窃思此数帝,
心岂木石,独不好驰骋之乐?而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
臣伏闻车驾近出,亲格猛兽,晨往夜还。以万乘之尊,喑行荒野,践深林,涉丰
草,甚非万全之计。愿陛下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察
兆庶。"太宗曰:“昨日之事偶属尘昏,非故然也,自今深用为诚。“贞观十四年,
冬十月,太宗将幸栋阳游田,县丞刘仁轨以收获未毕,非人君顺动之时,诣行所,
上表切谏。太宗遂罢猎,擢拜仁轨新安令。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田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
/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B.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
陛卜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C.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卜•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
陛卜7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D.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
陛卜7纵欲白轻/奈高庙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油衣,是从蓑衣发展而来的,古人把油脂涂在蓑衣或布帛等材料上制作而
成的一种“高级雨衣”。
B.特进,古代官职名,西汉后期才设置,本不是正式官名,是奖励功臣的勋
官,地位略同三公。
C.《书》,即《书经》《肖书》,《师说》“六艺经传旨通习之”中的“六艺”就包
含这部作品。D.关东,在明清以前多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如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外出打猎遇雨,谏议大夫谷那律作出的防雨回答颇耐人寻味,意在
说明瓦比油防水效果好,太宗听后大加赞赏。
B.唐太宗到同州沙苑打猎,魏征进谏,借助古书记载,用周文王和后羿一正
一反两个事例,旁敲侧击,来警示太宗。
C.汉文帝也有像普通人一样寻求刺激、喜欢冒险、放飞自我的一面,大臣袁
盎直言劝谏,理智地阐明了这种行为的危害。
D.魏征通过文帝、武帝和元帝的典故,委婉劝谏唐太宗放弃驰骋游猎、搏击
猛兽的个人爱好,要关爱百姓,一心为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I)而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
(2)昨日之事偶属尘昏,非故然也,白今深用为诚。
14.司马相如、薛广德和刘仁轨三人谏阻君主游猎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
概括。(3分)
10.B
11.D解析:“山海关”错。
12.A解析:”意在说明瓦比油防水效果好”错。
13.(1)(他们)割舍私情,委屈自己,听从臣下意见的原因,是一心为国,
不为自己啊。
(本题共4分,“割“、“屈“、”从"各I分,整体大意1分)
(2)昨天的事是偶然的一时糊涂,不是有心那样做的,从今以后我会深深
地把它当作警诫。
(本题共4分,“偶”“故”“诫”各1分,整体大意】分)
14.(I)司马相如主要从担忧君主安全的角度,兼及天子木分;
(2)薛广德是从关心民间疾苦,体恤卜.属的角度;
(3)刘仁轨从具体的不违农时的角度。(本题共3分,每点I分。意思对即
可)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
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
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
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
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李煜。长困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
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
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
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
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
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
贺。彬日:“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
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太祖谓曰:“本授
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彩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
敢隐遂以熨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
文本二:
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
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诚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
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
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
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
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李煜还汴。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注】觌(di):相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
赐彬钱二十万/
B.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
蜴彬钱二十万/
C.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
赐彬钱二十万/
D.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诂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
赐彬钱二十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也泛指各种礼器。
B.顿首,最隆重的九拜之礼,因头触地时间较长,所以叫顿首。
C.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常用词如“忝列门墙
D.知制诰,古代官名,唐宋两朝专掌内命,典司诏诰的官吏的官职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彬出使吴越,既坚持原则拒绝借公务谋取私利,为人处事也讲完变通,
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在宫门外等候李煜回宫整理行装时,部下提醒曹彬李煜可能会有阴谋,曹
彬不认为李煜还有叛乱的决心。
C.曹彬认为自己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打败李煜,况且太原还没
有平定,自己不会被封为宰相。
D.太祖严词拒绝了徐铉暂缓进兵的请求,认为李煜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
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臣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I)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c(4分)
(2)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
则自愈矣。(4分)
14.为了实现太祖“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的战略主张,曹彬
在讨伐李煜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A11.B12.B
13.(8分)
(1)吴越人乘小船追来给曹彬送礼,三番五次,曹彬还是不接受。。(4分)
(2)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
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4分)
14.长围中,曹彬经常放缓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城将被攻克时,曹
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城破之时,曹彬安慰并用用贵宾
礼接待李煜。(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
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
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
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
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
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
为人臣者,其晏子是耶!”
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
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
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
海内归之若流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
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
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
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
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惟据尽力以爱君,何爱
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惟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
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
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