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明理学
[单项选择题]
1、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
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
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
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木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从材料“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
理”体现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但“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
范围之内”则说明理学束缚了人们的视野,带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答案选
Do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一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单项选择题]
2、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O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史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
和“为天下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思想具
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四个选项中只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
避趋之”体现了为国为民而不以个人福祸进行选择的社会责任感。C符合题
意;A强调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B强调格物致知;D强调儒家的义利
观。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木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单项选择题]
3、《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
A.良知即天理
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
C.格物以求理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
“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
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道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
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
考查的知识点是,陆王心学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分明是你心动!心
动才有幡动!”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的核心意思
是,陆王心学也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明理.”的境界,强调“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即是真理”以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的主
张。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是失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与题干
材料的主旨“陆王心学”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
学一一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单项选择题]
5、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
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
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
现。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摧残人性
[单项选择题]
6、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
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
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上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
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
欲,服从天理。从这个角度看与斯宾诺莎的思想有相同之处。所以应选限考
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朱熹的思想
[单项选择题]
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
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宋明理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
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
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A不对,研究天
人关系为核心内容对应汉朝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CD与题干的内容不符。考
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伦理纲常
[单项选择题]
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
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
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由材料“朱熹……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
活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翼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故应选
Co考点:古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来循着
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既然如此,我们
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
主'。”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
B.欧洲启蒙运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
C.莱布尼茨根本否定基督教,否定人文主义
D.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封建主义宗教神学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材料中
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把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即封建伦理纲常)视作最高神,
视作造物主,说明其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造物主,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考
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核心
[单项选择题]
13、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
子。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流。依据所学,“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
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也吸收佛教、
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说明这一时期思想家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
势。隋朝时候,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唐朝时
候,采取三教并行的政策,尊儒道、礼佛、崇儒。山西省著名的悬空寺有“三
教殿”主殿的塑像,体现了上述特点。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
科技•诸子思想的发展-三教合流
[单项选择题]
14、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
“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
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0.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5、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
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
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材料中的王守仁是宋明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核心
“理”,A项中的李贽与C项中的王夫之是明清时代批判儒学的代表人物,所
以排除A项。张载的思想反映的是儒学的“仁”学说,与王阳明的理学实质是
不相同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
思想-宋明理学
[单项选择题]
16、“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
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以上思想及活
动()
A.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B.使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C.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穷理以致其
知,反躬以践其实”反映的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结合”《大学中庸章
句》、《论语孟子集注》”的信息,可判断考查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吸收了
佛道思想,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A项正确。儒学取得正统地位是在西汉,B
项错误;儒家学派基础的奠定是在先秦,C项错误;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
实学风先河,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一儒
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单项选择题]
17、《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鹦
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
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楮得《叠山集》记载:“当时
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
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O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士无如仕之阶,或
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一官、
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可以得出文人地
位低下。从材料“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C项只体
现了第二则材料的意思;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元代儒家地位
[单项选择题]
18、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
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
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
公明分别是佛教、儒学、道教的代表人物。三者同时在年画中呈现,反映出三
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
之际的儒学思想-三教合一
[单项选择题]
19、“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
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
“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
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
B.②③④
C.@<3)
D.②④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0、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
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
者争执的关键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1、以下历史人物在思想上不具有继承性的是()
A.孔子一一朱熹
B.孟子一一董仲舒
C.墨子——二程
D.陆九渊一一王阳明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所学,二程是儒家的发展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二者没联系。
朱熹、孟子、董仲舒均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单项选择题]
22、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41)曾提出“百姓口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
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A.程颠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分析材料,明朝思想家王艮认为“道”不是先天存在,也不是深不
可测,高不可攀的神秘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
也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能感悟到的,这样就把“道”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
“道”从天上拉回人间,并赋予“道”以“百姓日用”的新内容。这一思想的
产生与当时封建社会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社会生产力、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产生有密切关系。根据所学,与这一思想有传承关系的思想家应是李
贽。故选C。王艮师承王守仁(王阳明),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他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匠心独具地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
妇”都“能知能行”。这种“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思
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考
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单项选择题]
23、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
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
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评价。
[单项选择题]
2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
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己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
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
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既是天
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
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儒学具有盲目自大和具有一定封闭的特性,当
然儒学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所以综合来看B项说
法最为准确全面,A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C项说明材料中并未
直接体现,最佳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
学-理学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
25、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
中认为,《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
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
了。由此可知朱熹所倡导的“格物致知”()
A.强调探讨人类认识的现象与结构
B.突出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C.充分探求事物外在联系及具规律性
D.强调人们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参考答窠:B
[单项选择题]
2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
面,中国的文化节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
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
“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介导“自由、平等”思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材料认为的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指的是有悖于程朱理
学的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
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
彻底否定,由此A、B、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
27、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
熹和陆九渊曾在此进行过激烈的辩论的焦点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朱熹属于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探究理;
陆九渊属于陆王心学的开创者,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来探究理。故本题应选A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的思想观点
[单项选择题]
28、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
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
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④
B.③④
C.③
D.②③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很多学生容易认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说法正确。严格
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天理”所在,即“格物致知”,所
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考点:中国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单项选择题]
2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
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O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注意关键信息“心存良知”,可知与心学家王阳明有关。王阳明认
为人性是不能泯灭的,重要的是通过‘良知'让人分清善恶,让人的心变得向
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一儒学新发展•陆王心
学。
[单项选择题]
3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
寻。”这首诗反映了O
A.孟子的“仁政”
B.王阳明的“心学”
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从“万化根源总在心”可知从哲学角度分析,此诗反映的是“心”
是万物的本源,陆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张“宇
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所以答案为及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题干诗的哲学含义,知道其在
论述“心是万物的本源”,从而得出答案。
[单项选择题]
31、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
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
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
之所共怨。”明代以来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A.受唐朝灭亡的教训的影响
B.儒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加强
C.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
D.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以来,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唐的灭亡与武则
天无关,A排除;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个男尊女卑的时代,C排除;D项时间与
材料不符;依据所学,宋明时期,儒学不断发展加强,形成理学,强化了封建
的纲常伦纪,扼杀人性,维护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故选B。考点:宋明理学
一儒学新发展-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
32、某古代学者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也就体悟“天地生
物之心”,并借此明白仁的道理。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
()
A.汉代经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代理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魏晋玄学强调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关系,材料阐释的则是从自然界探
求出发,直到明白“仁”的道理,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故选择B。考点:从
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单项选择题]
3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乂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
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治通
透。”这段话提倡O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依据材料中“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律历、刑法、天
文…都要理会,,,由此可以看出这段话主张通过不断的学习以识得道理。故选
AoB项是陆九渊的,认为万物起源与本心;C项是王阳明的,要致良知,知行
合一;D项是明清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主张朴实的学风。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一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单项选择题]
34、《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
“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
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用纲常名教等伦理道德与行为
规范来压抑、扼杀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自然需求和欲望,束缚、摧残了
人性。因此选C。考点:程朱理学点评:关于失明理学,要列举宋明理学的
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有了新的发展,程
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中华民族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考命题很有可能从孔子的思想进一
步结合宋明理学家代表人物的言论,联系现实,思考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所应
采取的态度入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单项选择题]
35、“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
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O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一佛
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是强调内心的修炼,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
张的的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强调内心的修炼,故此题应选C项。考
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特点: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
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丁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
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第二,儒学更加强调伦理道
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就其
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
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第三,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单项选择题]
3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活,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知和行都产
生于心以上是心学的观点;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这是程
朱理学的主张;氏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这是两派共有的主张。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
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二”“礼”的思想;②都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理”,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③都重视主观
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
影响;④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
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点: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只不
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
的“心”,认为本心是“理。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
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③哲学范畴的不同:程朱理
学主张向外追逐客观认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张内心反省,恢复
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单项选择题]
37、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
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联系史实,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
生活各个领域,该图反映了这一特征。B、C两项不是实质;画面主体是佛教的
释迦牟尼,但并不能说明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D项错误。
答案为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
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
38、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
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
文主义精神
A.@@③④
B.©@
C.②④
D.©©③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重大发展有①完成了理
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题干中的②倡导“经世致
用”学说,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内容;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先秦
儒学的特点。故选B项考点:木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的特点。(•)思辨
化的儒学,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三)融合佛老的儒学
[单项选择题]
39、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
A.“齐物我”
B.“致良知”
C.“正君心”
D.“存天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齐物我”是庄子“齐物论”的延伸思想,故A项不正确;“正君
心”“存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故C、D项不正确;“心中
贼”是指人民不能忍受压迫而萌发的反抗念头,王守仁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
在于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为此,他提出了修养
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木题考查宋明理学。点
评;关于宋明理学,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
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二者的异同是高考考
查的重点内容。(2)有的高考试题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
展进程中考查,认识二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塑
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重要作用,高考试题站在这一高度要求认识二者的相似
点,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单项选择题]
40、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
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该是()
A.穷理的方法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
在于双方对探究理的方法的异同,理学强调向外探求,心学强调向内探究。人
为“心就是理”。所以答案为A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本题难度不
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比较能力,宋明理学还可考查其影响等。
[单项选择题]
41、“鹅湖之会”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
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
开了激烈的辩论。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论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C.“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ABD都出自朱熹,AB体现了“理”的观点,D是指以君子的言行约
束自己,强调道德规范;C表述错误,出自陆九渊《子规》,强调内心的作
用。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
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
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
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
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单项选择题]
4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日:
“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
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先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材料“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
动才有幡动!”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这与心学观点相吻合。陆王心学把“心”作
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
得天理。ABD都属于程朱理学的观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
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
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
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
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
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
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单项选择题]
43、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
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
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故选C。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考点:三教合一点评:三教
合一是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在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儒家学者创立了理学,是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
握。
[单项选择题]
44、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
引用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自己的信念。此
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老子
B.韩非子
C.朱熹
D.李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朱熹思想的理解。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得知这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A是错误的;他主张
无为而治。B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选项中C项符合题
意。朱;兽的思想也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考点:宋明理学的影响点评:宋明理学是宋明之际儒学新的发展。理学强调人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在塑造民族性
格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单项选择题]
4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
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
B.张载
C.李贽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材料大意:心向善,存良知,凡人也可成为圣贤。故属于心学
的思想体系,顾炎武和李贽不是心学派别,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
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是其名言。心学在明清时期产生。故选D考点:陆王心学点评:本
题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心存良知”理解材料的大意,也要求学生对选项中四个
人物有所了解和掌握。本题既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对有效
信息的提取能力。还可考查“发明本心”等心学内容。
[单项选择题]
4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7、宋代出现的新儒学是哪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A.儒、道、佛
B.儒、道、法
C.佛、道、法
D.儒、道、墨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48、如图,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十百年绝侍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
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D.王阳明―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9、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
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
为“诗佛”,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
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佳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
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适应社
会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
[单项选择题]
50、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1、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是唯物主义
B.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
C.强调本心体悟
D.认识事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B
[判断题]
52、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的思想。
参考答案:错
[单项选择题]
53、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颖、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监利一中2025届高三数学试题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拓展大学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调查技术与技能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银川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二模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北省市巨鹿县二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三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水源九一贯制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三月份声屏障降噪板材风荷载安全系数协议书
- 湖北武汉汉阳区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西安石油大学《检验诊断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科版必修二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同步测试题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 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犬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
-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PPT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课件
- 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课件
- 高三二轮复习:产业转移以富士康的企业转移为例课件
- 矿井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试题(高级工)
- 高中语文《祝福》“谁是凶手”系列之祥林嫂死亡事件《祝福》探究式学习(教学课件) 课件
-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
- 水平泵房水泵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 《蚂蚁和西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