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分)香蕉叶饭(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南方印度菜,如同绚烂的纱丽服一样,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手抓吃饭。据说是因为具上位者很忌讳接触到较低阶级所碰过的器皿()A.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印度的环保意识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印度的种族歧视2.(1分)如图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搜集的一组世界古代建筑的图片,这些古代建筑所蕴含的共同的历史价值是()A.能佐证当时社会等级界限分明 B.体现最高的建筑与雕刻艺术水平 C.见证欧亚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D.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第一手史料3.(1分)古希腊思想家人才济济、思想光芒万丈。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他们的思想共同体现了()A.自由平等的诉求 B.个人主义的哲学 C.真理至上的观念 D.保持探索的精神4.(1分)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如图所示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A.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B.西欧市民阶层的形成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5.(1分)“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A.实行分科教学 B.满足世俗需要 C.培养基督教士 D.拥有自治权利6.(1分)“阿拉伯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A.固步自封、呆板僵化 B.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兼容并蓄、独具特色 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7.(1分)在探讨英国历史上某一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时,有学者指出:“这一事件不仅重塑了英国的政治格局,更深远地影响了全球政治文明的走向。”该学者所指的“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一项?()A.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 B.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8.(1分)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9.(1分)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宣布实现农民的人身自由,但必须从地主那里赎买至少一块份地。然而,农民在赎买土地时并没有选择权()A.农民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和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部分自由和土地使用权 C.农民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剥削 D.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10.(1分)如表内容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后的经济发展概况,据此可知两次战争都()独立战争后18世纪末,美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是仅次于英国、法国和德意志,这一地区的资本主义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19世纪中叶,生产力水平很高。南北战争后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工业迅猛发展,并从北部向南部和西部扩展。“大企业时代”取代了“小企业时代”。1865﹣1900年,20世纪初的增长率更高。A.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B.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保留了浓厚的奴隶制残余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发展11.(1分)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A.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 C.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12.(1分)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13.(1分)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14.(1分)《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一文中写道:“当人与观念或制度发生冲突时,罗斯福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加以考虑。”罗斯福甚至以政府大量财政赤字为代价来推进就业政策的实施,并颁布新税法以缩小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材料表明新政()A.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宗旨 B.遵循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C.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意 D.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15.(1分)如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年份事件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A.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 C.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16.(1分)“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这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B.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C.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17.(1分)二战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取得的成果 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C.直接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快速进步 D.完全消除了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异18.(1分)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各洲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A.联合国成员大大增加 B.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19.(1分)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环境问题的解决()A.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 B.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C.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20.(1分)有研究报告称,美国从1776年建国至今,在不到250年的历史中,美国对战争的热情丝毫不减。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更是不断拱火浇油,唯恐战火熄灭,其“坐收渔利”之心昭然若揭。这些事件昭示我们()A.冷战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改变 B.恐怖主义是人类的主要敌人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是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此外,战争还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材料二科技的进步让战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还带动了新式武器的发明。战场上的毒气、机关枪、坦克、潜艇、航空母舰等新式装备,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战争也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一战期间,为了满足战争需求,推动了飞艇、飞机等军事设施的战后实用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对战争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与战争之间的相互关系。(3)有人认为“科技是战争的催化剂,但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进行简要说明。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然而,由于小农经济在农业中长期占据优势,法国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但1848年后,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如修筑铁路、疏浚运河和加强城市建设。政府还制订了统一的铁路发展规划,并将铁路修建权转让给有关公司,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材料二二战后,法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法国政府对煤炭、电力等6个基础部门实行了国有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法国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第四经济大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工业革命在1848年前后的发展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从1801年到1851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伦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迅速崛起。然而,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落后,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中弥漫着烟雾,垃圾堆积如山,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危机,英国政府开始着手改善城市环境。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政府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政府还推动了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改革,采用了焚烧和填埋等方式处理垃圾,推动了城市卫生系统的现代化。——摘自《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1)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英国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举措中得到的启示。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美国媒体对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也进行了报道和赞扬。然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掌握了政权,反对共产主义的运动成了美国媒体报道的主题。通过夸大“极权主义”的威胁,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和存在的威胁。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在美苏两极之外,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及这一变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25.下表中内容选自初中历史教材译名对照表,请你根据它们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译名对照表万隆会议BandungConference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七十七国集团Groupof77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DDDDCAABBC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BDABDC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分)香蕉叶饭(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南方印度菜,如同绚烂的纱丽服一样,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手抓吃饭。据说是因为具上位者很忌讳接触到较低阶级所碰过的器皿()A.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印度的环保意识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印度的种族歧视【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解答】由“上位者很忌讳接触到较低阶级所碰过的器皿”可知反映的是种姓制度。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刹帝利、首陀罗四个等级、二等级是统治阶级、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故选:D。2.(1分)如图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搜集的一组世界古代建筑的图片,这些古代建筑所蕴含的共同的历史价值是()A.能佐证当时社会等级界限分明 B.体现最高的建筑与雕刻艺术水平 C.见证欧亚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D.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第一手史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字塔、帕特农神庙遗址、罗马大竞技场遗址所蕴含的共同历史价值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金字塔、罗马大竞技场遗址作为历史遗址,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第一手史料;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罗马的建筑艺术;“最高的建筑与雕刻艺术水平”在题干图文中不能体现;金字塔是非洲的文明成就;帕特农神庙遗址,不能见证亚洲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故选:D。3.(1分)古希腊思想家人才济济、思想光芒万丈。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他们的思想共同体现了()A.自由平等的诉求 B.个人主义的哲学 C.真理至上的观念 D.保持探索的精神【分析】本题考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从所学知识可知,据题干“原子论,从德谟克利特探索世界本质提出“原子论”,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共同体现了保持探索的精神;从所学知识可知,均未涉及自由平等相关内容;从所学知识可知,两人的思想主要是在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明确体现出他们追求真理至上这一观念,排除C项。故选:D。4.(1分)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如图所示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A.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B.西欧市民阶层的形成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材料中的图片反映的是西欧封君封臣制和封建庄园,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的出现。故选:D。5.(1分)“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A.实行分科教学 B.满足世俗需要 C.培养基督教士 D.拥有自治权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大学的特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12世纪。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选举会长管理学校,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教皇支持大学。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司法特权。据“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使用什么课本,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拥有自治权利。故选:D。6.(1分)“阿拉伯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A.固步自封、呆板僵化 B.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兼容并蓄、独具特色 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据题干“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说明阿拉伯文化不是故步自封,排除。B.据题干“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说明阿拉伯文化不是全盘照搬,排除。C.由材料“阿拉伯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波斯、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可知、独具特色。D.据题干“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说明阿拉伯文化不是保守狭隘,排除。故选:C。7.(1分)在探讨英国历史上某一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时,有学者指出:“这一事件不仅重塑了英国的政治格局,更深远地影响了全球政治文明的走向。”该学者所指的“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一项?()A.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 B.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分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识记《权利法案》相关知识。【解答】A.根据题干“英国历史上某一重大政治事件”“这一事件不仅重塑了英国的政治格局,更深远地影响了全球政治文明的走向”及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议会主权,结束了君主专制,它开创了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对全球政治文明的发展(如美国独立战争,A项正确。B.工业革命主要影响经济和社会结构,排除B项。C.第一次世界大战未直接涉及英国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排除C项。D.英国加入欧共体未直接涉及英国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排除D项。故选:A。8.(1分)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过渡,【解答】据题干“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9.(1分)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宣布实现农民的人身自由,但必须从地主那里赎买至少一块份地。然而,农民在赎买土地时并没有选择权()A.农民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和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部分自由和土地使用权 C.农民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剥削 D.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分析】本题考查了俄国农奴制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但他们必须出钱买这块份地。农民在获得土地时,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在改革期间,“完全”表达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在改革期间,但“农民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剥削”的说法不够确切;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在改革期间,并没有涉及农民的生活条件。故选:B。10.(1分)如表内容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后的经济发展概况,据此可知两次战争都()独立战争后18世纪末,美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是仅次于英国、法国和德意志,这一地区的资本主义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19世纪中叶,生产力水平很高。南北战争后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工业迅猛发展,并从北部向南部和西部扩展。“大企业时代”取代了“小企业时代”。1865﹣1900年,20世纪初的增长率更高。A.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B.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保留了浓厚的奴隶制残余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中“(独立战争后)18世纪末,美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是仅次于英国,名列世界第四”“(南北战争后)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独立战争之后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解放黑人奴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独立战争实现国家独立,排除A项,排除C项,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11.(1分)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A.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 C.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前后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态度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1分)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华盛顿体系与《九国公约》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题干的“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仇国公约》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九国公约》实质上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排除A项,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选:D。13.(1分)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分析】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解答】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汽车、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1928~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故选:B。14.(1分)《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一文中写道:“当人与观念或制度发生冲突时,罗斯福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加以考虑。”罗斯福甚至以政府大量财政赤字为代价来推进就业政策的实施,并颁布新税法以缩小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材料表明新政()A.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宗旨 B.遵循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C.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民意 D.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分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缓解经济危机。虽然采取了一些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但这只是手段,A错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遵循自由主义原则。材料中提到罗斯福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加以考虑,还颁布新税法缩小贫富差距,顺应了民意。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在解决失业等与民众相关问题上的举措,D错误。故选:C。15.(1分)如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年份事件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A.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 C.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开始局部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发展到全球阶段”等信息可知,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没有比较信息,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B。16.(1分)“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这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B.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C.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干“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莫斯科保卫战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轴心国集团的瓦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17.(1分)二战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取得的成果 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C.直接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快速进步 D.完全消除了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异【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方福利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二战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养老保险和教育等多个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工人阶级的斗争争取来的,A项正确,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能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排除C项,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能完全消除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异。故选:A。18.(1分)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各洲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A.联合国成员大大增加 B.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的成立,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从材料“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各洲比例的变化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1975年、非洲的成员国增加,亚、非许多国家赢得独立,掀起了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B项正确,不属于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排除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而联合国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故选:B。19.(1分)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环境问题的解决()A.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 B.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C.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据材料“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现在人类面临气候变化的重大环境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20.(1分)有研究报告称,美国从1776年建国至今,在不到250年的历史中,美国对战争的热情丝毫不减。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更是不断拱火浇油,唯恐战火熄灭,其“坐收渔利”之心昭然若揭。这些事件昭示我们()A.冷战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改变 B.恐怖主义是人类的主要敌人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有研究报告称,美国从1776年建国至今,发动了近400起军事冲突,美国对战争的热情丝毫不减,美国更是不断拱火浇油。”可知美国通过发动战争、挑动制裁等形式制造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霸权主义,而美国的表现恰恰是霸权主义,C项正确,排除A项,没有体现恐怖主义;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是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此外,战争还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材料二科技的进步让战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还带动了新式武器的发明。战场上的毒气、机关枪、坦克、潜艇、航空母舰等新式装备,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战争也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一战期间,为了满足战争需求,推动了飞艇、飞机等军事设施的战后实用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对战争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与战争之间的相互关系。(3)有人认为“科技是战争的催化剂,但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进行简要说明。【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战争模式”的信息可知;依据材料一“毒气。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是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的信息可知、坦克。(2)相互关系:根据材料二“科技的进步让战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还带动了新式武器的发明”“战争也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为了满足战争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先进武器。(3)观点及说明: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学生可依据材料的内容,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但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许多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战争密切相关,火药、飞机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同时,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应该看到战争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人才的损失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技,而是应该将其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答案为:(1)一战中科技影响了战争模式,新式武器如毒气、飞行器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2)科技创新与战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先进武器。(3)我认为“科技是战争的催化剂,但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许多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战争密切相关,火药、飞机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同时,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应该看到战争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人才的损失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技,而是应该将其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然而,由于小农经济在农业中长期占据优势,法国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但1848年后,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如修筑铁路、疏浚运河和加强城市建设。政府还制订了统一的铁路发展规划,并将铁路修建权转让给有关公司,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材料二二战后,法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法国政府对煤炭、电力等6个基础部门实行了国有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法国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第四经济大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工业革命在1848年前后的发展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发展变化:根据材料“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由于小农经济在农业中长期占据优势。到1848年前夕。”可知,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可知,成效较大。(2)新变化:根据材料“二战后,法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电力等6个基础部门实行了国有化,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战后,如对基础部门实行国有化和制定经济计划等。(3)角色: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言之成理即可,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法国工业革命在1848年前发展缓慢,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成效较大。(2)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从1801年到1851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伦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迅速崛起。然而,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落后,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中弥漫着烟雾,垃圾堆积如山,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危机,英国政府开始着手改善城市环境。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政府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政府还推动了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改革,采用了焚烧和填埋等方式处理垃圾,推动了城市卫生系统的现代化。——摘自《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1)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英国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举措中得到的启示。【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从1801年到1851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伦敦。”可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空气中弥漫着烟雾,垃圾堆积如山。”可知,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2)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从1801年到1851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伦敦。”可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可知,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和卫生法规,供水,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进程中,无法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需求。(3)启示: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至知识分享
- 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 少儿美术教育机构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骨折操作技巧
- 口腔保健培训讲课
- 小学生电梯安全知识讲座
- 2025年金属材精整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心理咨询师的家庭婚姻关系与冲突解决课程
- 大学介绍爱因斯坦
- 工业互联网基础 课件 3.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 智慧酒店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 2025年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中建三局工程管理实习报告》2000字
- 家庭牧场申请书
- 军队文职考试(会计学)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2025年辽宁医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模块综合试卷-2024版化学高三总复习
- 福建省宁德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 第3课 珍惜水资源(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 《肺功能测定及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