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被动运输
号目标导航
1.通过对问题探讨的分析,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及原理。.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操作,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及应用。
3.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建构被动运输的概念。.
“知识精讲
生、知识点01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问题探讨”所展示的漏斗管内的液面之所以会上升,是水分子通过半
透膜向漏斗内扩散的结果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寸散,
称为渗透作用。渗透的方向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
低的一侧渗透。.
2.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完成下面的表格。
现象细胞形态变化发生条件
g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
度低
细胞形态不变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
度相同
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
度高
3.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壁的仲缩性
较小。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是指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
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通过该结构进出细
胞。.
【易错警示】.
①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行的是双向运动,而不是单向运动,观测到的现
象是由双向水分子运动的差别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②当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半透膜两侧仍有水分子进出,且进出速率相同。
而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一定相同,两侧的液面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③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
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
④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此处的浓度是指物
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中微粒的多少,不是质量分数。.
知识点0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实验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预期结果: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发
生质壁分离;加入清水后,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
液中的水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是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
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原生
质层和外界溶液共同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
浓度时,细胞就会吸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
会失水。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临时装片一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
置一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儿
次一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和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一在盖玻片
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一用低倍显
微镜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和原生质层位置的变化。.
(3)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
水和失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
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
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成
原来的状态,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如下图所示:,
.【拓展应用】
①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③比较不同植物成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④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
*'知识点03被动运输
1.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乂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
散两类。,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比较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物质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
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
转运蛋白的种类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影响运输速率的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和膜上转
因素运蛋白的数量
举例氧气、二氧化碳、水,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
甘油、乙醇、苯等脂萄糖、氨基酸等
溶性小分子
【易错提醒】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可以逆浓度梯
度进行(X)
提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
②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X).
提示:甘油是脂溶性的小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③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X)
提示: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
④协助扩散的速率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X).
提示:协助扩散的速率还受转运蛋白质数量的限制。,
能力拓展
考法01渗透系统和渗透现象
1,渗透系统的组成:①存在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这
里的浓度指的是无质量浓度而不是百分比浓度,相同百分比浓度的两种溶
液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10%的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约为10%麦芽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2倍。
2.教材问题探讨渗透现象分析:
发生渗透作用
二7
清水
蔗糖溶液
半透膜
①漏斗内液面上升的原因: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
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
②漏斗内液面停止上升的原因:随着液面的不断上升,漏斗内液体的压强
越来越大,从而使水分子从漏斗内移向烧杯的速度加快,水分子进出漏斗
的速率越来越接近,直至完全相等,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此时水分了的
进出达到相对平衡。
③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的原因是:渗透平衡后半
透膜两侧溶液仍存在浓度差,且浓度差就越大,液面差越大。液面高的一
侧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高。•
【典例1】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J和漏斗外溶
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
则不能。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m——Si溶液
/-一点S2溶液
半透膜
A.渗透平衡时Si溶液的浓度等于S2溶液的浓度.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
C.当漏斗内外的高度差达到平衡时,没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
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变小
【答案】D
【解析】渗透平衡时Si液面比%液面高,Si溶液的浓度大于S2溶液的浓
度,A错误;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增大,通过渗
透作用进入漏斗中的水分了增加,m增大,B错误;漏斗内外的高度差达
到平衡,说明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吸出漏斗中高
出烧杯液面的溶液,由于存在浓度差,水分子还会进入漏斗,水分将漏斗
中的溶液稀释,渗透压下降,再次平衡时m将变小,D正确。.
考法02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1.验证半透膜是渗透系统的必要条件
实验思路:设置A、B、C三组实验,A组长颈漏斗口外密封一层玻璃纸(半
透膜),B组长颈漏斗口外密封一层塑料薄膜(不透膜),C组长颈漏斗口
外密封一层纱布(全偷膜),向三个漏斗注入等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
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等量清水的等规格的三个烧杯A'、B'、C中,
观察三组漏斗管内的液面变化。.
预期结果:A漏斗管内液面上升,R、C漏斗管内液面不发生改变。得出的
结论:半透膜是渗透系统的必要条件。
2.验证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是发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
实验思路:设置A、B两组实验,两组长颈漏斗口外均密封一层玻璃纸(半
透膜),向两个漏斗注入等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将A组漏斗浸
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B组漏斗浸入盛有等量盛有与漏斗内等物质的量蔗
糖溶液的烧杯中,观察两组漏斗管内的液面变化。
预期结果:A漏斗管内液面上升,B漏斗管内液面不发生改变。得出的结
论: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是发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
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方法(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淀粉漏斗内盛碘
结论
溶液液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
变蓝不变蓝
能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
不变蓝变蓝
能
变蓝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不变蓝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典例2]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
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现的淀粉溶液、
稀碘溶液和细棉线。
(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
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O
②O
③O
④。,
【答案】(1)
U=一|
一棉线
虞:碘溶液
遢一淀粉溶液
/•二2」、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一段时间后,
①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通过
②袋内外液体均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通过
③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表明碘能通过,淀粉不能通过
④袋外液体变蓝,袋内液体不变蓝,表明碘不能通过,淀粉能通过
【解析】(1)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预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
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应把淀粉溶液和稀碘溶液分别置于膜的两侧,观察
两侧溶液变蓝的情况。可以是上图所示的设计,也可以是袋内装淀粉溶液,
袋外烧杯内盛稀碘溶液。
(2)若只有淀粉溶液一侧变蓝色,稀碘溶液一侧不变蓝,说明碘能通过
该膜、淀粉不能通过该膜;若只有稀碘溶液一侧变蓝色,淀粉溶液一侧不
变蓝,说明淀粉能通过该膜、碘不能通过该膜;若淀粉溶液一侧和稀碘溶
液一侧都变蓝色,说明碘和淀粉都能通过该膜;若淀粉溶液一侧和稀碘溶
液一侧都不变蓝色,说明碘和淀粉都不能通过该膜。
考法0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探究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细胞液和
外界溶液是位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
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的收缩程度比原生质体小,
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
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
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原生质层就会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2.操作步骤分析:
①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细胞有大型紫色液泡,便于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变化。.
②本实验遵循对照原则,所进行的对照是自身对照。第一次对照是新制洋
葱鳞片叶上皮细胞和浸润在质量浓度0.3g/mL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上
皮细胞的对照;第一次对照是浸润在质量浓度0.3g/ml.蔗糖溶液中洋葱鳞
片叶上皮细胞和浸润在清水中洋葱鳞片叶上皮细胞的对照;两次对照的自
变量都是浸润洋葱鳞片叶上皮细胞溶液浓度。.
③此实验选择的换浸润洋葱表皮细胞液体环境的方法是引流法。
④此实验没有使用高倍镜观察,是教材中唯一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的实
验。一
3.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和不能自动复原的问题
①如果溶液的溶质不能进入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成熟植物只会发生质壁
分离现象,不能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只有把分离的细胞转移到清水或低浓
度溶液才能复原,如果因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即使把分离的细胞转移到
清水或低浓度溶液也不能复原。
②如果溶液的溶质能进入细胞,在一定浓度的溶液(如KN03>甘油、尿素、
乙二醇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原因是K\NO;、尿素、
乙二醇等可转运到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导致细胞进行渗透吸水而
发生自动复原。如:将成熟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
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5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即植物细
胞中细胞壁以内部分)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
原生质体的体积相对值
120L------------A
B
叶-------c
60卜
------------►
-时间.
A曲线表示细胞在蒸储水中:细胞略膨胀,但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原生
质体的体积不能无限膨胀。.
B曲线表示细胞在0.5mol/L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
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
原;细胞在KNO:,、廿油、乙二醇等溶液中也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
象。
C曲线表示细胞在0.3mol/L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
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典例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
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0.3g/mL的蔗糖
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
核和细胞液
【答案】D
【解析】三次观察均为低倍镜观察,A错误;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
0.3g/mL的蔗糖溶液,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B错误;若将紫色洋葱
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因内表皮细胞也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所以也
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
的细胞质,据此可推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
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D正确。•
考法0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类型
方式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1匕;;。••士
Hu1111!!」?!
图示II而i
!•♦-•.・•flUtg•
———水分子•••BE••
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特点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进出
出细胞
细胞的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水分子
实例0八C02、甘油、乙醇、苯等
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2.影响因素.
(1)被动运输的速率直接受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大小的影响。.
(2)协助扩散的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典例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由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
输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介导的快一千倍。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甲乙
A.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这两种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可能均具有专一性
C.通道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其消耗的能量较多
D.载体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可知,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
具有•定的流动性,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也不例外,A正确;载体蛋白和
通道蛋白均具有专一性,B正确;通道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与其结构特点
有关,但通道蛋白转运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C错误;
载体介导和通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速率都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
正确。•
4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人成熟的红细胞在下列哪种环境中能够保持形态不发生变化().
A.30%的蔗糖溶液
B.严格灭菌的蒸储水.
C.0.9%的食盐水溶液
D.高浓度的甘油溶液
1.【答案】C.
【解析】0.9%的食盐水溶液与人成熟红细胞细胞质浓度相同,细胞形态不
变。.
2.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显微镜下
观察的主要目标是().
A.中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
B.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
C.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D.中央液泡的颜色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2.【答案】C.
【解析】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显
微镜下观察的主要目标是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3.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有浓度差
B.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细胞壁是全透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3.【答案】B.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是因为原生质层,A错误;原生质层
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中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是发生渗透作
用的一个必备条件,B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与发生渗透作用没有关系,
C错误;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不是形成渗透体系的主要原因,D错误。
4.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
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
A.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
B.该细胞是死细胞
C.蔗糖溶液浓度太低
D.实验操作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因为是同一个学生在同一次实验时的结果,所以C、D选项可以
排除。而正发育中的细胞也可能与其他细胞一样发生质壁分离。只有原生
质层已破坏的死细胞,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发生渗透失水,因此也就观
察不到质壁分离的现象。・
5.观察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现
)
A.大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变深
B.大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变浅.
C.大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深
D.大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
5.【答案】A.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大液泡
逐渐变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所以紫色逐渐变深。
6.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种转运方式为易化扩散
B.转运时载体蛋白形状会发生改变
C.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D.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6.【答案】C.
【解析】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易化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转运葡萄糖时,载体蛋白形状会发生改变,B正确;由于载体具有
专一性,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不能运输氨基酸,C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是易化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故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
浓度差,D正确。.
题组B能力提升练.
7.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渗透实验,下列有
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D.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不影响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7.【答案】
【解析】将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根据细胞是否发
生质壁分离可探究细胞液浓度,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逐渐失
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
C错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细胞不会发
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8.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
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8.【答案】A.
【解析】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物质,
不是细胞质,应该充满蔗糖溶液,故A错误;发生质壁分离后,将细胞放
在清水中,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故B正确;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可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但不
透过细胞膜,说明二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故C正确;洋葱根
尖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故D正确.
9.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的蔗糖溶液
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
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原
生A2mol-L-'的乙二醉溶液
政00
体
相
对、工molL-1的蔗椎溶液
体
枳B一…D
O60120180240300时间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
9.【答案】B
【解析】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之外的部分。根尖分生区细胞
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AB段原生质体体积变小,液泡内
失去水分,故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只有活细胞才会发生质壁
分离复原,BC段因细胞吸水使原生质体体积增大,C错误;用一定浓度的
KN。:,溶液,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3错误。•
10.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
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
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
溶液和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10.【答案】D
【解析】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
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
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
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故A错误;f组细胞失水,b组
细胞吸水,故B错误;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C
错误;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
之间,故D正确。.
11.如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假设三个
细胞的初始细胞液浓度相等),请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A、B、C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
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的浓度是>o
(2)图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3)假设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浓度较高的溶
液中,用显微镜观察其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变化的顺序为:
(4)C图中标号①所指的物质是
11.【答案】(1)A3(2)CAB(3)BAC(4)外界溶液.
【解析】(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将发生质壁分
离现象,内外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故图中外界溶液的浓度
OA>Bo.
(2)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不再分离时,细胞
液浓度达到最大,因此,图中细胞液的浓度也为C>A>B。.
(3)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
细胞壁分离越来越大,用显微镜观察该细胞形态变化的顺序为B-A-C。
(4)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着外界溶液。
12.现有A、13、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属于质
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
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
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
左例I--右
弋羊2,半透膜
u形讪5管
实验I: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
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H:同时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
间后,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再过一段时间后,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o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是
(3)在用紫色洋葱鳞片口|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
用上述A、B、C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12.【答案】(1)渗透作用.
(2)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
液.
(3)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解析】(1)装置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低主要与水分子的丁散方
向和数量有关,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2)根据实验I和实验H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C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溶液,A液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B液是质
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应选用质量浓度
为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
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题组C培优拔尖练.
13.(课标H)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
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
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
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
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13.【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
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
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
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
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
正确: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
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
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D错误。故选D。•
14.(海南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C.液泡中含有糖和无机盐,不含有蛋白质
D.一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14.【答案】C
【解析】液泡是植物细胞的•种单层膜包围的细胞器,A项正确;质壁分
离或复原过程中液泡会随细胞失水或吸水而变化,B项正确;液泡中含有
蛋白质,C项错误;花瓣液泡中的色素种类和颜色影响花色,D项正确。.
15.(海南卷)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容运营转正述职报告
- 八上农业课件教案
- 幼儿园五大领域知识讲座
- 阿瓦提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演化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激光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计量分析方法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值计算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25年高三寒假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年产量14万吨氯乙烯精制工段高沸塔的设计
- 工程情况说明表
- 联锁投运、切除申请表
- 正反平衡供电煤耗计算方法介绍
- 330KV代席线29301不停电跨越铁路施工方案1解析
-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可打印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plc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 员工通用请假条Excel模板
- 现金支票样(标准-附图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