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4 4 免疫学的应用_第1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4 4 免疫学的应用_第2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4 4 免疫学的应用_第3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4 4 免疫学的应用_第4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件:4 4 免疫学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学习目标1.科学思维:分析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批判性思考

免疫缺陷病儿童能否接种疫苗。2.社会责任:认识到供体器官短缺问题,认同器官捐献。素养要求一、疫苗二、器官移植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一、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目的: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3.实例(1)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2)HPV疫苗是世界上

预防癌症的疫苗。(3)DNA疫苗。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灭活的或减毒抗体第一个4.特点(1)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反应具有

。(2)记忆性:免疫系统具有

。特异性记忆性(1)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

)(2)注射过流感疫苗后,就不会再患感冒(

)(3)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判断正误√1.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只要具有抗原特性即可。2.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为何对天花病毒具有终身免疫力?提示接种天花疫苗后,体内经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对该病毒具有终生记忆能力。核心探讨突破重难强化素养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和新型疫苗,各有优缺点。1.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2.灭活的死疫苗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核心归纳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和新型疫苗,各有优缺点。1.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使人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2.灭活的死疫苗这类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强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核心归纳3.新型疫苗新型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1)DNA疫苗①DNA疫苗的机理DNA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如质粒)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②DNA疫苗的特点a.DNA疫苗更稳定、更经济、更容易生产,可用于预防,也可用于治疗。b.DNA疫苗使用一次,即能产生长期免疫力,无需增加剂量。(2)RNA疫苗①RNA疫苗的机理RNA疫苗的机理是将编码抗原决定簇的mRNA通过一定的设计和修饰,导入细胞,以细胞为“工厂”,生产相应的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②RNA疫苗的特点RNA疫苗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不会整合到被免疫宿主的基因组中;可以在细胞质中直接翻译,无须运输到核内;免疫后抗原表达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又立刻衰减。1.当人体注射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解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细胞会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A不符合题意;注射疫苗后,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D不符合题意;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没有感染性,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2.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解析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表达出抗原,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错误。2.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解析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表达出抗原,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错误。二、器官移植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2.面临问题(1)免疫排斥①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

,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

。生理功能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HLA蛋白质②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

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③移植条件: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

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2)供体器官短缺。3.其他应用(1)免疫预防。(2)

。(3)免疫治疗。供者与受者一半以上免疫诊断(1)器官移植时供者与受者主要HLA要完全一致才可以(

)(2)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

)(3)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4)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异反应是细胞免疫(

)××√判断正误√根据课本P83~84的“思考·讨论”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最初进行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提示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呢?提示在进行器官移植或者骨髓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大,就不适合移植。核心探讨突破重难强化素养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提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1)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核心归纳(2)除了存在免疫排斥问题,供体器官短缺也是器官移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3.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应考虑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的白细胞抗原简称为HLA,属于抗原的一种B.人类中不存在HLA完全相同的个体C.为保证移植后的肾脏成活,应增大免疫抑制剂的用量D.器官移植,只要供体和受体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

移植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4.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A.器官移植的目的是重建其生理功能B.只有当供体和受体的HLA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器官移植C.皮肤移植时,最好使用自身的皮肤进行移植D.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因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疫苗1.给人体注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A.疫苗可直接杀死病原体B.疫苗促使人体产生毒素,杀死病原体C.疫苗促使人体产生与病原体对应的记忆细胞D.疫苗可固定病原体,有利于白细胞的胞吞作用12345678910√对点训练1112131415161718解析疫苗为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针对抗原的记忆细胞并长期存在。2.春秋季流感大暴发时期,老人和体弱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这是因为接种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将A.产生抗原,获得免疫力B.由B细胞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C.产生大量的巨噬细胞,消灭流感病毒D.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0·江苏南京高二上期中考试)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引发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B.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抗原),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抗体不能与宿主细胞内的抗原结合,C错误;“百白破”三联体疫苗能引起体内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致病菌的抗体,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1·山东济南模拟)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疫苗具有广谱预防的功能,例如接种牛痘疫苗能预防天花病毒B.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C.疫苗可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可以用来预防疾病D.疫苗一般是一类接种后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

制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不具有广谱预防的功能,A错误。5.(2020·辽宁高二期中)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记忆T细胞B.结核杆菌再次侵入机体时,巨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会启动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记忆T细胞,A正确;当结核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等)会摄取、处理结核杆菌,B正确;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结核杆菌疫苗,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二器官移植6.器官移植成功率较低,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A.淋巴细胞 B.疫苗C.抗体 D.抗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移植的器官细胞和受体细胞的HLA不同,移入受体后,受体的免疫系统会把移植的器官当作抗原,产生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7.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解析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可能相同,A错误;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不完全相同,B错误;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有的相同,C错误;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控制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基因相同的概率较大,所以相差较小,D正确。11121314151617188.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环孢霉素A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免疫能力,从而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有助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9.下列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根除了天花这种传染病B.注射一定量的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C.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相关器官,可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

问题D.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可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天花的根除是天花疫苗发明和使用的结果,A正确;注射一定量的细胞因子可增强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B正确;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的相关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时,可避免出现免疫排斥现象,C正确;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但不可能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C.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D.“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2021·陕西质检)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该疫苗分三次接种完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B.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综合强化√解析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B错误;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C正确;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下列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属于抗原,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B.“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能与“新冠肺炎”病毒

结合的浆细胞C.“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可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D.“新冠肺炎”病毒疫苗能刺激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合成特定mRNA分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刺激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而浆细胞不能与“新冠肺炎”病毒结合,B错误。13.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14.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科研人员开发出全新的DNA寨卡疫苗,这种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寨卡病毒核酸合成的DNA片段,注射到动物体内后,有的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粒子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些粒子就是疫苗在动物体内表达后产生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B.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是抗原,不直接引起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C.寨卡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属于免疫缺

陷病D.实验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标志是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据题干信息分析,注射的疫苗是根据寨卡病毒核酸合成的DNA片段,说明这些粒子就是疫苗(DNA)在动物体内控制合成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A正确;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是抗原,不直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而其控制合成的粒子是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寨卡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没有引起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不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抗原侵入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

白有关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患者本人的干细胞C.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

胞有杀伤作用D.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所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A正确;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患者本人的干细胞,这样不会发生排异反应,B正确;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细胞毒性T细胞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C错误;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所致,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A.注射胸腺激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细胞因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抗体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项错误;注射卡介苗属于免疫预防,输入抗体属于免疫治疗,B项正确;球蛋白不能口服,C项错误;移植胸腺属于免疫治疗,D项错误。17.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右图是疫苗制剂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是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细胞因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抗体解析分析图示: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①表示抗原呈递细胞,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③表示B细胞,④表示记忆B细胞,⑤表示浆细胞。物质A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故为细胞因子;物质B是由浆细胞分泌的物质,为抗体。(2)细胞①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是__________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以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细胞②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解析禽流感病毒制备疫苗时需经减毒处理,目的是破坏病毒的遗传物质,以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减少对细胞的伤害,但要保留病毒的抗原特性以激发免疫反应。(3)禽流感病毒经减毒处理,主要是破坏遗传物质,阻止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细胞伤害。病毒在细胞内增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物质B(抗体)只能消灭细胞外的病毒,对于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则需要借助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释放出抗原,再通过物质B及其他免疫细胞的作用彻底清除。(4)已免疫的家鸡,只通过物质B也不能彻底清除入侵的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通过______免疫的协助。细胞病毒可能寄生在细胞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预测:因第1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故若第1组死亡率明显小于第2组,说明注射疫苗是有效的。(5)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