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同练乡初级中学-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课件】_第1页
融水同练乡初级中学-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课件】_第2页
融水同练乡初级中学-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课件】_第3页
融水同练乡初级中学-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课件】_第4页
融水同练乡初级中学-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识别与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心理讲座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这么“脆弱”?一识别孩子心理问题的五种“密码”二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三如何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四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做法五卫生部门近日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存在各种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1.6%至3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一、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这么“脆弱”?

都是这样长大的,为啥现在的孩子心理那么脆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平时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困惑。都是娇生惯养和没有吃过苦导致的!以前衣食短缺、信息资源匮乏.现在衣食无忧、信息资源海量社会环境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充足和分配的不均衡

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用成人的标准或心中的“完美小孩”来要求孩子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当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时,只有一个问题,当温饱问题解决后,就有成百上千个问题。社会环境在变化,孩子的需求和我们过去的需求不一样了。孩子成长的心理困境高焦虑的环境

父母过度关注/期望制造高焦虑环境孩子焦虑、不快乐缺少情绪的出口心理问题以前的孩子有情绪了有大自然、伙伴和游戏,现在的孩子有情绪了只有家人和网络。孩子成长的心理困境高控制的环境

以前的孩子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现在的孩子每一天在学校、在家里的时间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明明白白,缺乏自由支配、自主探索和成长的空间。二、识别孩子心理问题的五种“密码”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问题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考试焦虑、厌学2.情绪问题抑郁、焦虑、易激惹3.人际关系问题自卑、自我封闭,无法融入集体4.生活适应问题无法适应学校环境、网络成瘾5.自伤自残问题1.身体健康方面

主要指孩子在遇到心理困境时常常先表示出躯体化的反应,如经常性的头疼、头晕、胃痛、呕吐、胸闷等。有的孩子在考试前会反复出现发烧等状况,但到考试之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还有的孩子会在学习紧张时出现头疼头晕状况,但到医院检查后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2.行为表现方面

主要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多会采取出乎寻常的行为。

例子1:某个孩子在学校遇到霸凌时,会直接用哭闹不上学的方式来表达。

例子2:孩子在学习或交友方面遇到困难,从而选择了退缩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去寻找补偿。

例子3:孩子情绪低落时自伤自残。3.情绪表达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会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

当孩子表现出无故哭泣、恐惧,情绪异常低落、麻木,烦躁冲动、焦虑不安,情绪较以往反常或突然

变化等情况时,尤其值得进一步关注。4.功能影响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无法较好应对,从而已经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友。饮食:没有胃口、食欲不振、暴饮暴食、催吐等情况;睡眠:入睡困难、噩梦不断、极易惊醒等情况;交往:不愿意出门甚至没有较亲密的朋友等情况。5.时间长度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对心理困境时所受到困扰的时间长短程度。

不同的精神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是不同的,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Li,Cui,Lietal.,2021)显示,我国青少年最高发的精神障碍分别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焦虑障碍、对立违抗障碍、重性抑郁障碍等四种。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对四种障碍的诊断时间,除抑郁症为两周症状持续即可诊断外,其余全部为半年时间。所以当青少年出现情绪、行为、身体等异常情况的时候,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就需要引起成人的注意,探查他们是否遇到了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

高度重视

细致观察三、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1.理性接受。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

2.了解情况。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3.主动交流。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了解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4.提供帮助。可以引导孩子跟心理老师交流自己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5.积极治疗。如果是神经症类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要到正规的心理医院治疗,按医嘱吃药,并辅以心理辅导。

四、如何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到底什么样的家庭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心理韧劲的孩子?而什么样的家庭又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异常行为,如过分叛逆、行为不良、情绪暴躁、抑郁、甚至是自伤自残?一项跨越30年的研究揭示这个秘密

1964年,心理学博士西尔维娅·布洛迪招募了131组家庭条件各异的志愿者家庭,对其进行观察。研究者分别对孩子在孕晚期、刚出生6周、6个月、1岁、3岁、4岁、5岁、6岁、7岁、18岁、30岁进行评价和观察,并且定期跟孩子的母亲和父亲访谈。所有的访谈内容既有这些孩子的自我陈述,也有所有观察者对这些孩子的观察和记录,主观和客观的描述融汇在一起,形成对这些孩子的综合评价。

结论是,绝大部分人都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畴,有些人表现非常出色,但也有一些人在情感上存在很大困难和痛苦,所以研究者开始分析,这种差异跟早期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关系?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孩子的特征

生活愉悦,没有情绪上的痛苦,工作成功,关心他人的生活,婚姻幸福。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1.父母的乐观和信心

研究者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是有效养育孩子的必要条件,因为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信心。

不是孩子做得好,父母才对孩子有信心,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做得好。

父母对孩子及未来的乐观也能传递给孩子信心,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2.父母的爱和共情

父母能够在生活中体贴地照顾孩子,让孩子感到到自己是可以依赖的,并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父母能够投入到孩子的体验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受世界,也就是说能和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共情。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3.父母的镇静和纪律

这种镇静,能够让孩子遇事平静下来,并且缓解孩子遇到事情时候的紧张和焦虑。

与此同时,父母也会强调纪律,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孩子出现的行为偏差给予很多的示范和节制,做好解释规劝,并倾听孩子,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边界感。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4.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反应

孩子出现一些良好行为和品质时,并且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任务时,父母能够通过表情、语言和行动等及时强化,作出积极的反应。最重要的是,父母会为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感到骄傲,对孩子表现出欣赏。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5.快乐母亲的感染力

只要这个母亲发自内心的很快乐,很有感染力,就能带动整个家庭氛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您是一个快乐的母亲还是一个焦虑的母亲?心理状态不佳的孩子的特征

非常反叛、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抑郁、茫然等,而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着情感和教养风格的问题。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1.父母不能与孩子建立联结

这是这组痛苦成长的孩子比较明显的家庭缺失,在这组家庭里,父母自孩子婴儿期就不能与孩子建立联结,这个联结是指父母不能很好地看到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可依靠的有安全感的,并且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2.父母不能与孩子一起玩耍

这类的父母表现为太习惯指手划脚,过度控制,根本不相信玩耍的价值。其实父母和孩子共同玩耍,是与孩子一同存在和一同思考的早期形式,没有共同玩耍,孩子就失去了和父母联结的机会。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3.父母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时常否认孩子的情绪

父母经常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行事,这样做会使父母变得过度控制,妨碍父母准确地理解孩子。这类父母也经常否认自己和孩子的情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世界,会给孩子一些不太好的评价。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4.父母的知行不能合一

父母对于行为的自我认识和实际行为存在分裂,就是说父母想的和说的是一回事,然而实际上他们的表现却刚好相反。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5.家庭体罚比较普遍

体罚能够偶尔驯服孩子的冲动行为,但是这种驯服只能制止表面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把表面的行为转向内心的想法,继而导致孩子对不好的想法感到内疚、自责,以至于抑郁和自尊减退,情绪不稳定。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父母的做法1.父母平时忙着赚钱,孩子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与孩子相处时间少,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2.孩子感觉不被重视,多见于重男轻女或刚生二胎的家庭。3.过早地让孩子玩手机玩很长时间,或者过早地拥有自己的手机。4.父母过分看重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的关心较少。5.父母关系破裂后,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和告知孩子,影响孩子的安全感。6.父母管教方式粗暴,经常体罚,不尊重孩子的意见。五、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做法(一)及时关注和疏导孩子的情绪

关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状况,情绪往往是识别心理问题的重要信号,长期不良情绪的积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5成抑郁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有86%患者认为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绪压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莉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说:“感情上的理解绝对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发生了这件事,我想你可能会很难受/伤心/生气/郁闷”--描述孩子的情绪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这么难受/伤心/生气/郁闷吗?”--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做忠实的倾听者。学会和孩子共情(二)把孩子的事当事

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想当然,认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是小事,过一段时间或者长大就会好了,要及时处理困扰孩子成长当中的事件或者孩子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1.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好好说话开始“你应该/一定/必须这么做”

“我理解你的感受”“一看你就没多大出息”“看着你为目标而努力,觉得你长大了,我很欣慰”“做得好不好、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

“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完成”“你同学好厉害,你像他一样就好了”“你比上次有进步,努力有了收获”

2.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

关心孩子的交友情况,是否有比较好的同学和朋友。在孩子遇到人际交往上的困惑时,可以寻找恰当的时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