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职业素养》课件-地震勘探技术概述_第1页
《石油工程技术职业素养》课件-地震勘探技术概述_第2页
《石油工程技术职业素养》课件-地震勘探技术概述_第3页
《石油工程技术职业素养》课件-地震勘探技术概述_第4页
《石油工程技术职业素养》课件-地震勘探技术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观测岩层间波阻抗差异,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天然气资源、固体资源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概述一、地震波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勘探技术概述地震波按波的本质可分为横波和纵波;按波的传播区域分为面波(勒夫波

瑞利波)和体波。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二、地震勘探的发展历史萌芽:1845年,英国科学家马利特曾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测量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反射法地震勘探

反射法地震勘探最早起源于1913年前后R.费森登的工作,但当时的技术尚未达到能够实际应用的水平。1921年,J.C.卡彻将反射法地震勘探投入实际应用,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首次记录到人工地震产生的清晰的反射波。1930年,通过反射法地震勘探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3个油田。从此,反射法进入了工业应用的阶段。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折射法地震勘探

始于20世纪早期德国,20年代,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利用折射法地震勘探发现很多盐丘。30年代末,苏联甘布尔采夫等吸收了反射法的记录技术,对折射法作了相应的改进。50~60年代,反射法的光点照相记录方式被模拟磁带记录方式所代替。70年代,模拟磁带记录又为数字磁带记录所取代。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我国的石油物探技术是从1939年开始发展的,1951年,中国开始进行地震勘探,并将其逐渐将其应用于石油然气资源勘探、煤田勘查、工程地质勘查,以及某些金属矿产的勘探。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现代的地震勘探正由以构造勘探为主的阶段向着岩性勘探的方向发展。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二、地震勘探的原理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这就是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岩层: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的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检波器:从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用以完成这个任务的电路称为检波器。最简单的检波器仅需要一个二极管就可以完成,这种二极管就被称做检波二极管。检波器分为包络检波器和同步检波器。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三、地震勘探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分为反射法和折射法两大类,还有地震测井等。研究地壳内部结构和划分区域构造单元﹔寻找和勘探各种可能的含油气构造﹐通过钻探寻找构造﹐圈闭油气藏﹔还可以了解沉积岩层的岩性和岩相变化﹐与地质和钻探相结合﹐寻找岩性圈闭或岩性与构造复合圈闭油气藏﹔在条件有利的地区﹐还可能直接找矿。

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折射法是利用人工震源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满足下伏地层波速大于上伏地层波速的特定条件形成滑行波再折射回地面产生的折射波来研究地下的地质构造。适合研究地表浅层或深部地壳特征,故折射法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反射法是利用人工震源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地层),一部分能量形成反射波被地面接收,另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形成透射波继续往下传播。地震勘探就是利用记录到的反射信号来描述地下的地质构造等情况。所以,地震勘探中广泛采用的是反射法。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地震测井是利用钻井求取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称为地震测井,它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起重要作用。地震测井是记录直接穿透岩层的纵波,其方法有两种:①在地面上爆炸,检波器放在钻孔内不同深度接收;②在钻孔内不同深度上爆炸,检波器在地面上接收。地震测井使用普通的地震仪进行记录,只是检波器要适应钻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