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
第一课时基础大闯关
飘S耐。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诃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整行字书写。
1.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学过森、
板块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
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把静态
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教材以分享和推荐的方式,
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本单元的学习走向生活实
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2.生齐读,明确单元主题。
3.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共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吧!
板块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自由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单元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认读词语,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练习整行字书写。
(3)再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三: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第一关:生字新词我会读
(1)出示本单元词语,多种方式检查认读。
稼风俗葡萄满意水稻成熟招待传说
天下奇观水天相接漫天卷地风号浪吼闷雷滚动
齐头并进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坑坑洼洼
(2)强调容易读错的字。
平古苜
后鼻音舌边音
多
音boangluanSUISU
字昂卵穗俗
zhuizhenshudchdozhansha
坠震烁巢占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翘舌音
谷穗(sul)薄雾(b6)昂(&ng)首恢(hui)复
睡眠(miGn)横贯(guGn)霎(shd)时鹅卵(ludn)石
坠(zhui)落风俗(sU)田填(g4ng)拾金不昧(m&)
鼎(ding)沸吃(yl)立昂(Gng肠盐(y&n)官镇
芦苇(w旬踮(didn)着脚鸟巢(ch&。)山崩(bQng)地裂
闪烁(shu6)睡眠(miGn)镀(加)亮霸占(bdzhan)
(3)学习多音字。
放假
jia假期
rl6ng鸡笼
暑假笼
假假如
long笼罩
jia真假
假装
men闷热"zai三年五载
载
men烦闷zai载歌载舞
r+iao号令
号
在名称和命令时,读
Lhao号叫ahao",做大声呼叫
或哭时,读“h&r。
b6薄利
薄bao薄片
bo薄荷
提示:“薄”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词语“薄雾”中读b6。表示“轻微,少”“不庄重”“看
不起、轻视”“迫近”时读b6,还可以组词:单薄、刻薄。表示“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
间的距离较小”时读bd。,如:薄纸、薄饼、薄饼。在“薄荷”中读b6,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
物,茎叶有清凉香味。
2.第二关:汉字书写我能行
(1)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示范重点生字:潮、震、卵、熟。
提示:
“潮”:左边三点的摆放略微形成竖着的弧形,中间部分最后一横比第一横稍长。
“震”:上面是“雨”的变体,四点均是从左上斜着往右下轻轻运笔;下面倒数第三笔是
竖提。
“卵”:左高右低。第一笔是短撇,稍微写平一点,第三笔是点,第六笔是悬针竖,最后
一笔是点C
“熟”:“子”横变提,“丸”稍窄,首笔撇的撇尖伸向“子”的下侧;四点要匀称。
“滚”中间是“公”,“渐”中“车”的横变成提,“牵”第三笔是点,“跃”右部第一
笔是撇。
(3)学生练习生字,展示所写成果。
3.第三关:课文朗读我最棒
(1)自由朗读练习。
(2)朗读重点语段,同学互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走月亮》
♦(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
¥各••••••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建。
♦走过月亮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用舒缓的语调,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朗读指导:朗读时,可读得轻快俏皮些,读出花牛的自由自在。要抓住“坐、眠、走、做
梦”四个不同的状态,读出层次,读出情感。
《繁星》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板块四:练习整行字书写
学习语文园地“书写提示”部分
1.你想把积累的优美的句子写下来吗?下面我们来练习整行字书写。好的书写姿势才能写
出端正的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书写姿势歌吧。
右手握笔背挺直,
眼睛离书约一寸C
手离笔端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好,
写字工整视力好。
2.出示书写内容。
[—那条白绮艮快地向初口移
朱,逐斯拉艮,变粗.横贯江
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浪.
花旗一塔两丈多高的水点.
3.书写句子时,不仅要把每个字写好,还要注意整体布局。书写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4.练一练,评一评。
(1)抄写示例或课文中的句段,抄写后自我检查,发现问题,第二次抄写。
(2)先同桌评、小组评,选出小组最漂亮的字。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
单元导读明要素
基础大闯关学习生字打基础
感情朗读趣读书
书写句子懂要领
….务....1作业事件
A类:
1.端正身体,用最工整的字迹来书写本单元词语。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3.积累本单元的四字词语。
B类:积累优美的词句,并试着想象画面。
C类:搜集查询关于“钱塘江大潮”“走月亮”的资料。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梳理
凌海标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画出优美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I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汆学U森、
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上课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
预设:
生1: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要求。
生2:梳理了本单元重点字词的读音。
2.复习本单元的生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单元是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四篇有趣
的课文,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自然,欣赏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魅力。
板块二:板块二: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1.自学提示
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以下资料:
(1)了解钱塘江大潮。
(2)什么是“走月亮”?
(3)什么是现代诗?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
2.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1)了解钱塘江大潮
①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见过大潮的壮观场面吗?苏轼曾赞美钱塘江大潮:“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壮美的奇观。播放视频。
②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预设:壮美、震撼、奇观……
③资料袋。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
西面海宁市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只有两千余米。同时,江底泥沙淤积,形成庞大的沙坎,从东
往西逐渐升高,最高处在盐官镇上游。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约束,
以及水下沙坎的影响,潮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壮观的钱塘江涌潮。
(2)了解“走月亮”
在中国南方,不少地方曾经有中秋“走月亮”的习俗。在河水悠悠的水乡,妇女们在月光
下散步、嬉戏,为的是在中秋之夜沐浴月光,求得今后日子平安顺遂。
课文的题目是《走月亮》,意思就是“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
(3)了解现代诗
你知道什么是现代诗吗?现代诗也叫“白诗”话,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
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看,这两首诗分别是现代白话诗和古体文言诗.你更喜欢什么诗
呢?
(4)走近作者
《走月亮》的作者是吴然,原名吴兴然,云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
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秋江的晚上》的作者是刘大白(1880T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
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1925
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
至今。
《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一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
家。原名章好,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
《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繁星》的作者是匕金C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
家、散文家。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
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有
《家》《春》《秋》《雾》《雨》《电》等。
1927年1月,巴金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赴法国留学,目的是学习经济学,考
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这次旅程,从1月15日出发,2月19日到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三十八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写于1927年
1月。
板块三: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一)观潮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小组交流。
3.课堂展示。
(1)课文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其中“天下奇观”这个词语能
概括钱塘汀大潮的特点c
(2)思考:“观潮”“天下奇观”中的两个“观”意思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
“观潮”中的“观”是“观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指“看到的景象”。
(3)根据文中“江潮还没有来”“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这几个词语可知,课文是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4)理清课文思路。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顺序可以把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的人。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4.总结归纳。
《观潮》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
钱塘江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壮,表达了作者对大潮奇观的惊叹
与热爱。
(二)《走月亮》
1.自由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交流:
(1)“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呢?
(2)“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
3.课堂展示。
(1)“我”和阿妈走月亮,来到了泗满月光的小路,溪边、村道、田坡上。
(2)“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了四次,将文章串联起来,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抒发
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兴奋、快乐、喜悦的感情,饱含着对朦胧月色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3)理清课文思路。
根据“我”阿妈走月亮的地点变化以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一行为线索,可以把文章分
层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一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坡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总结全文,抒发“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美好感受。
4.总结归纳。
《走月亮》是••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
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
的民族特色。
(三)《现代诗二首》
1.反复朗读《秋江的晚上》《花牛歌》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
成了怎样的画面。
2.讨论交流。
3.课堂展示。
(1)《秋江的晚上》这首诗描写了飞鸟、斜阳、江面、芦苇这些景物,勾勒出一幅秋天口
暮时分静谧、绚丽、和谐的的江景图。诗歌第一节描绘了一幅倦鸟归巢图,诗歌第二节描绘了
一幅苇妆红颜图。
(2)《花牛歌》诗歌描写了花牛、草地、剪秋罗、蓝天白云、小尾巴、太阳、西山等景物。
这首诗由四个小节组成了四幅画面:花牛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飘悠悠;
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青峰之上。四幅画面动与
静交替,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
4.总结归纳。
《秋晚的江上》通过写江边秋天的黄昏,倦鸟归巢。夕阳点染江面和芦苇的景象,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花牛歌》写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坐着、走着、甩着尾巴,有时还睡觉和做梦,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四)《繁星》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怎样的繁星?有怎样的感受?
繁星特点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作者三次看繁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3)借助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先独立朗读,想象画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明确要点:
(1)作者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怎样的繁星?有怎样的感受?
时间地点繁星的样子感受
我戢麦看天上密密麻
从前家乡庭院密密麻麻
第一次1麻的繁星.
星先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
第二次三年前南京住处星群密布缎小.然而它使我们觉用
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海上我觉那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半明半昧
第三次1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作者三次看繁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作者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也在逐步加深。作者三次写繁星。
第一次是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带着童年的稚气和天真;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的菜园里,
作者当时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
亲切,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有对未来的设想和淡淡的乡愁。
(3)借助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三年前”及“如今”三个不同时段观赏繁星的情
景和感受。
A类: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并把每课的主要内容整理到课本上。
B类: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挑选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分析其写作手法(如比喻、拟
人、排比等),并仿写一段。
C类:(二选一)
1.为本单元的课文绘制插画集,每篇课文至少一幅,并在旁边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2.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制作一张手抄报,包括大潮的形成原因、历史传说等。
第三课时重点讲练(一)
《观潮》
标
1.行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
大潮的壮美。
2.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钱塘江大
潮的壮美。
1.边读边想象,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
板块一:复习导入,走近钱塘江大潮
L复习回顾:《观潮》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一说。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顺序
描写了钱塘江大潮雄奇壮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欣赏钱唐
江大潮的壮美景观。
板块二:聚焦画面,感受雄伟壮观
学习提示一:圈画景物,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2自然段,思考: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把相关事物圈画
出来,边读边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课堂交流。
预设: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
“观潮台”“小山”“人山人海”等景物。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次写出了江面的
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儿分神秘的美感;镇海
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乂高又稳的力量感。这些景物我们描绘了一幅潮来前江面平
静、宽阔静态画面。
(2)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
示例:我仿佛看到在宽阔的钱塘江边屹立着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平静的江面上笼
罩着薄雾,小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一幅宁静而朦胧的静态画面。
学习提示二:梳理潮来的过程,想象画而
4.大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大潮到来时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景。
5.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6.课堂交流。
预设:
(1)表示声音的词句: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2)江面的变化:风平浪静一一出现了一条白线一一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一白
浪翻滚,形成两丈多高的水墙一一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3)你知道作者是按照叶么顺序写的吗?
根据“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等词语可知,作者按
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样子及声音,这一段描写得绘声绘色,读来让人如临其
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而。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提示:“两丈”有过高?
一丈=10尺一米=3尺两丈=20尺20+3x6.67米。
一层楼房两米多高,两丈有三层楼房那么高……这堵三层楼房高的水墙在不断移动,排山
倒海地扑面而来,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示例:读了“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一堵有三层楼房那样高的银白色的水墙翻
滚着,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这堵墙扑面而来。我深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
排山倒海的气势,世间少有。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提示:读这句话,可以想象“马”的矫健之姿,再想象“战”马的不知疲倦、四蹄生风,
接着想象一排“白色”战马的视觉之美,然后想象“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最后想象万马奔腾、齐头并进、不可阻挡之势。同时想象千万匹战马踏地生风,呼啸而来的巨
大声威。
示例: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浪潮翻腾着,奔涌着,好像T万匹白色战马呼啸而来,声
势浩大,不可阻挡。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提示: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本文指潮声很大。
想象一下,“山崩地裂”是怎样的响声呢?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山崩地裂”的声
音?
示例: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
上飞过时发出的声音一样,震耳欲聋!
学习提示三:品读重点词句,想象潮去后的画面。
8.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试着找出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预设:
(1)“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
“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依旧”写出了“潮前静一潮来动一潮过静”的变化。
“两丈来高”说明水量之大,突出钱唐江大潮的壮观。
9通过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通过这些词语,我眼前浮现出潮去后浪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久久
才恢复平静的画面.
板块三:方法归纳,学会想象技巧
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把作者笔下静态的文字通过想象转化成动态的画面,从而感受景物
之美,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怎样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呢?
(1)圈画相关事物,想象画面。
(2)根据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想象画面。
(3)品读重点词句,想象阳i面。
板块四: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课文
1.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后,我们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
(1)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2)朗读时语调要随着大潮从来到走的顺序读出变化。
潮来前:要想象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声音不要高。
潮来时:想象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脑海中浮现大潮的壮观场面。语调急促,语速要快,
读出波涛汹涌的感觉。
潮来后:可以依据“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语调渐缓,
读出对钱塘江大潮的留恋与赞美。
2.背诵指导。
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第3—4自然段,怎样背诵既快又好呢?
(1)巧搭支架。
那条白线o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那
声音o
(2)提取关键词背诵
第3段:隆隆的响声一潮来了一踮着脚风平浪静一一条白线
第4段:很快地一水墙一白色战马一山崩地裂
板块五:借助诗歌,加深课文理解
1.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描写过钱唐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这首诗写的是潮水滚滚到来时的情景。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出大潮巨大的响声,突日潮来的气势。对应文中“那声音如同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彳导颤动起来”。
诗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出大潮的形态,体现了大潮的壮观。对应文中“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诗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写潮头过后的情形,对应文中的“霎时,潮头
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3.人文素养。
钱塘江大潮甲天下,海宁大潮冠钱塘。江潮来,变化万千,气势磅礴;江潮去,余波汹涌,
漫天卷地。在南宋文学家周密的笔下,“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天
际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真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千百年来,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壮美、生动多姿的画
卷,令人惊叹、震撼,更令人沉醉、热爱。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
江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壮,表达了作者对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
爱。
类文阅读
钱塘江观潮
邸延生
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一一去到钱塘泞岸看大潮C
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多少年来,钱塘江潮作为一种独
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来看大潮的人一一潮水作为地球上出
现的一种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是靠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产生的潮
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所以,人们观潮也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
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然而我还是来晚了一一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即便这样,看那滚
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游的样子,像是一道竖立起的洪峰,乂像是一道横截大江的水坝,
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
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风云、雷霆万钧之能势!
啊,钱塘潮!过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慑,又有多少游人墨客曾为你写
下了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来描绘你磅礴的气势,
但我确实为你的来势汹汹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叹服!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超
越大自然的力量吗?海啸或是地震?抑或是龙卷风或者是火山爆发?我想,凡是属于大自然的
产物,人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的。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赞美大自然所产生的
这伟大的力量,赞美钱塘江大潮所带来的这极为壮观的一幕……
拓展延伸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杜甫《美陂行》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一一王在晋《望江台》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一一李廓《忆钱塘》
/-钱唐江大潮一一天下奇观
「风平浪静
潮来前[江面开阔
i薄雾笼罩
观潮《「万马奔腾
潮来时<
l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l潮来后,余波汹涌
l风号浪吼
A类: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例如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B类:仿照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一次自己观察到的
自然景象,如雷雨、日出等。
例如:日出前,天空还是一片灰蒙蒙的,周围安静极了。日出时,太阳慢慢从地平线升
起,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日出后,天空湛蓝湛蓝的,云朵洁白如雪。千
百年来,钱塘江以可称“奇观”的江潮,吸引了无数看客,许多文人也在此留下了流传千古
的诗篇。
c类: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比较它们在描写手法上的异
同。
第四课时重点讲练(二)
《走月亮》
W过,®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3.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的某个月下情景。
/集0.比通
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2.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停戒
板块一:复习导入,走进美丽月夜
1.复习回顾:《走月亮》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一说。
课文以“我”和阿妈走月亮为行文线索,介绍了“我”和阿妈在小路上、溪边、_
村道、田道上走月亮的情景,画面温馨,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恃色。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跟随作者
走月亮。
3.资料袋。
《走月亮》所讲述的情景在我国云南大理。大理坐拥“风花雪月”四大美景,即下关风、
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其中本文作者重点描写了“洱海月”,并且以其作为开启全文的
引子。
《走月亮》重点描写了“洱海月”,并以其作为开启全文的引子。洱海因形状像人的耳
朵而得名。洱海虽然被称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是云南的第二大湖。
板块二:想象“月亮升起”图,感受月夜的明亮柔和
1.学习提示: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想一想:
(1)“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想象画面,感受月友的美好。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课堂交流。
明确:
(1)作者看到月亮从洱海边升起来了,看到了月光下高高的点苍山,看到了村头的大青
树,看到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好一幅美丽的月亮升起图。
(2)秋高气爽,秋夜月明。月亮从哪儿升起来了?洱海。洱海因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
洱海虽然被称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是云南的第二大湖。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淘洗”是什么意思?洗去杂质,清洗灰尘。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
(2)四个“照亮了”构成了排比的句式,犹如一组特写镜头,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慢
慢扫过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描摹出一幅皎洁的月光图。
板块三:想象“月下溪边”图,感受月夜的祥和
1.学习提示: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
(2)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给这些画面起个名字。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课堂交流。
明确:
(1)作者听到了潺潺的溪水声,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了灰白色的鹅卵石和小
水塘抱月的景象,想到了白天阿妈在溪里洗衣裳,“我”采野花、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花瓣。好
一嗝迷人的月下溪边图。
(2)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给这些画面起个名字。
预设一: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这是溪水流香图。“溪水流香”的画面让我仿佛看到了流动的溪水,仿佛闻到了山草和野
花的香味,从而感受到溪水、花草的香、月光相互交融的和谐画面。
预设二: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呀,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是水塘抱月图。“水塘抱月”的画面让我仿佛想到:卵石间布满了一个个清澈、可爱的
小水塘,小水塘里倒映着一个个明亮、皎洁的月亮。
预设三: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这是洗衣做船图。“洗衣做船”的画面让我仿佛看到:阿妈在溪里洗衣裳,“我”在溪边
用树叶做小船,并用小船运载花瓣……
我们体会到了阿妈和“我”只间的浓浓亲情。
板块四:想象“月下丰收”图,感受月夜下的丰收景象
1.学习提示: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
(1)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一个名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或描述,或朗读,或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仿,坦课文写一
写。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课堂交流。
预设:
(1)这一段描写了“修补村道图”“虫唱鱼跃图”“果园飘香图”“种菜栽稻图”儿个
画面。
(2)交流自己喜欢的画面。
预设一:这一段描绘了“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四幅画面;
构成了“月下田园”图。这些画面让我感受到人们辛勤劳作、丰收在望的景象。读这一段时我
要读出丰收的喜悦。
预设二:我最喜欢“虫唱鱼跃”图,我仿佛听到了秋虫歌唱、夜尿拍打翅膀、鱼儿跃出水
面的声音。
预设三:“果园飘香”图使我仿佛闻到了雪梨、火芒梨、紫葡萄甜香的味道。
(3)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示例:中秋节的夜晚,我和爸爸妈妈去护城河边看月亮。深蓝的天上挂着一个银白的月亮,
滚圆滚圆,晶亮晶亮。清澈的水中也荡漾着一个银白的月亮,水淋淋,颤悠悠。一条鱼儿游过,
水中的月亮突然碎了,一块,两块,东摇,西晃。
板块五:想象“月亮牵星”图,感受浓浓的亲情
L有时候,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
地走着,走着。
“讲月亮的故事”“静静地走着”,写出了“我”和阿妈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
温暖、幸福。
2.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四个“走过”构成排比句式,加上后面的省略号,说明“我”和阿妈走过很多地方。
提示:朗读时,四个“走过”,语速不要太快,要留有想象、回味的空间,读出画面感。
3.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
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这是作者的想象,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自然新颖,天上人间,月亮、星星与阿妈和
“我”,已经融为一体,这画面温馨而和谐,幸福而美好。
4.多么美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为什么说是“多美妙的夜晚”呢?
明确:
夜晚的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我”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我”和阿妈走过溪边、田坡,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5.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月下漫步的感受?
预设:愉悦、浪漫、甜蜜、静谧、惊喜……
板块六:品读美句,探究写法
1.品读下面的句子。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预设:一个“抱”字勾画出水塘、月亮相互融合的和谐画面,传达出温暖的情感。
(2)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预设:一个“垂”字,既表现了丰收时稻谷沉甸甸的样子,又充满了灵气。把稻田比作镀
亮的银毯,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美丽。
2.你还从课文中积累到哪些优美生动的句子呢?跟同学分享一下吧!
自由交流。
3.探究写法。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
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
子洋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这段话分别从声音和味道上描写了“我们”欣赏到的风光。设问句不仅让人感受到丰收的
景象,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拟人句中的“满意”写出了丰收在即,“我”心头的
喜悦之情。
把情和景融合在一起,这种写法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把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相融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的情
感。
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也可以先写景再抒情,还可以把情寄托于景物中。情与景自然交
融,才能打动读者。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
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仝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
类文阅读
月迹(节选)
贾平凹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葡叶儿上,凭
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灿地闪
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
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
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
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选自《童心》)
拓展延伸
有关月亮的诗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一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塘》
点融节谀W
板书设计:
r月亮升起)
「溪水流香
月下溪边\水塘抱月
1■洗衣做船月色如画
走月亮〈「修补村道图>浓浓亲情
月下丰收J虫唱鱼跃图
y
果园飘香图
种菜栽稻图
月亮牵星
A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月光和景色的优美语句,抄写下来。
B类: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和景色的句子,写一写自己在月光下看到的景象。
例如:月光下,池塘里的荷花宛如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子,微风拂过,轻轻摇曳。
C类:(二选一)
1.趣集与月亮有关的诗词,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并在班级里分享。
2.以“月亮下的故事”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小作文。
第五课时略读提升课
《现代诗二首》《花牛歌》
V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3.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会比埴
L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2.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雄学?戒&
新课导入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把握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技巧。这节课,我们继续用
学到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习《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课文。
板块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味
i.自由诵读。
2.教师指导,小组展示。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用舒缓的语调,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朗读指导:朗读时,可读得轻快俏皮些,读出花牛的自由自在。要抓住“坐、眠、走、做
梦”四个不同的状态,读出层次,读出情感。
板块二:抓住技巧,边读边想象画面
1.阅读诗歌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景物想象成色彩丰富的动静交替
的画面,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具体方法及技巧有两点:
(1)品读颜色词,让想象画面有色彩感。
例如阅读《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抓住诗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
了,,中,,头白,,“红颜”想象画面。头白是指开了白花的芦苇,红颜则是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这两个词语将开了白花的芦苇在夕阳的照耀卜‘泛着红光,就像化了妆的美女一样动人的画面呈
现出来了。
(2)品读动作词,让想象画面有动态感。
例如阅读《花牛歌》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坐”“眠”“走”“做梦”“甩”想
象花牛草草地上的动作,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便出现在脑海中。花牛在草地里或坐或走或卧,
悠闲散漫,自由自在。
板块三:想象归鸟、日落画面,感受秋江晚上的美景
1.自由朗读《秋江的晚上》,结合诗歌中描绘的景象,边读边想象的画面。
2.先独立朗读,想象画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明确要点:
(1)诗歌描写了飞鸟、斜阳、江面、芦苇这些景物,勾勒出一幅秋天日暮时分静谧、绚
丽、和谐的的江景图。
(2)诗歌第一节描绘了一幅倦鸟归巢图。天色渐晚,疲倦的鸟儿向巢中飞去,斜阳给他
们的翅膀镶上了一层金边。
(3)“驮着夕阳”改成“背着夕阳”好吗?
明确:不好。“驮”字生动地写出了鸟儿负重的状态,“背”字则太平淡,体现不出这些
内容。“驮着”一词既赋予画面动感,乂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4)诗歌第二节描绘了一幅苇妆红颜图。慢慢地,斜阳从鸟儿的翅膀上跌落,掉入了江
水中。江岸的芦苇一瞬间,被装扮成红色的了。
(5)鸟儿的双翅能把夕阳抖落到江上吗?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红颜”是什么意思?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这里形容芦苇头上的白毛在夕阳的照射下非常好看。把芦苇人格
化,使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和生气。
4.总结归纳。
《秋晚的江上》通过写江边秋天的黄昏,倦鸟归巢。夕阳点染江面和芦苇的景象,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板块四:想象花牛的生活场面,感受花牛的自由、悠闲
1.自由朗读《花牛歌》,结合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和对花牛的印象。
2.先独立朗读,想象画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明确要点:
(1)诗歌描写了花牛、草地、剪秋罗、蓝天白云、小尾巴、太阳、西山等景物。
(2)这首诗由四个小节组成了四幅画面:花牛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
云飘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青峰之上。四
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
(3)讨论:这是一头怎样的花牛?
预设:
花牛坐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还压扁了剪秋罗,这真是一头俏皮可爱的花牛。
花牛在草地里边走边甩小尾巴,真是一头悠闲自在的花牛!
(4)花牛可爱俏皮,本文的语言也十分的活泼。
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空。
“霸占”原指倚仗权势占为己有。这里指白云占满了半个天空,像据为己有一样。“霸
占”一词表现了白云的调皮、可爱。
②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偷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落山的活泼感。
4.主题归纳。
《花牛歌》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
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5.想象一下,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写一写,然后想象画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跳,花草在周围翩翩起舞。
花牛在草地里跑,草地被画上了一根横线。
花牛在草地里阵咋叫,顽皮的小鸟也跟着喳喳叫。
类文阅读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嗯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C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这首诗歌中,阳光是嫩绿的,“打着呼哨”的风,甜蜜柔和的空气,小鸟的歌,一切都是
甜蜜美好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板块五:抓住修辞,边读边想象海上星空
1.读《繁星》第三自然段,抓住修辞,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先独立朗读,想象画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明确要点: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学原理人物
- 学校兴趣班培训
- 全麻病人术前准备
-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11.扩音机小信号放大器的制作(方案二)
- 健康皮肤科普与管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学前班寒假安全须知
- 心理健康教育:做开心的自己
- 农村土地概述课件
- 英语-安徽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安庆二模)试题和答案
- 2025届江苏省七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物理+答案
- 阳光心理 健康人生-2025年春季学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一、二单元试卷含答案
-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课件-项目三 微景观制作
- 202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节能中心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人员3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衍纸简介课件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测试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5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上海青浦新城发展(集团)限公司自主招聘9名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玉盘二部合唱正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