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_第1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_第2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_第3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_第4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内容突发急性传染病概述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代表性传染病:鼠疫、SARS、人禽流感、各种出血热、肺炭疽、新型H1N1流感等。涉及多系统、多器官,表现复杂,病情重,易误诊,易传染,易爆发流行。近年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传播的速度加快、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国际间交往的不断增加,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这种趋势为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可能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兴旺使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已经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在最近的20多年时间里,新出现的各类传染病多达30余种传染病流行的后果严重近年传染病的特点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80%来自动物病毒性人畜共患病:自1973年以来的40年,出现了40多种新病原,其中大局部是新病毒,而且均为人畜共患或起源于动物的新病毒已从300多种脊椎动物中,别离到540多种虫媒病毒,其中多种病毒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疾病特点:病原变异快、致病力强、传播范围广、危害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新特点:耐药性提高、致病力增强、危害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按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红橙黄蓝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涉及2个以上县〔市〕。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10~29例。或涉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性食物中毒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响或不良反响。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那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响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高度不确定性发生时间、范围、强度等不可完全预测事件一旦发生,开展演变迅速情报及信息的及时获得非常重要传染病监测常用形式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26种〕〔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新增:手足口病〔11种〕〔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传染病信息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报告时限重点传染病监测点监测监测点设置地理位置发病高危监测内容病例宿主媒介健康人群目的:为传染病防治提供详细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媒介宿主变化信息

“病症〞监测911后病症监测在美国开展较快传统的公共卫生监测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临床和实验室〕“病症〞监测依靠非特异性的病症和/或相关的社会现象,比方感冒样病症,腹泻,止咳药销售量,人群中打噴嚏比例等.“病症〞监测和传统的监测的区别“病症〞监测资料可以主动收集,更多的是利用因其他原因常规收集的各种资料.多个“病症〞监测系统同时使用可以提高预警可靠性。充分利用信息科学的优点,结合临床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信息,可以是一种即时的公共卫生监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范围,传播情况和受影响人群/区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病症〞监测和传统的监测的区别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目前存在的问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预警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就是以监测为根底,以数据库为条件,采取综合评估手段,建立信息交换和发布机制,及时发现事件的苗头,发布预警,快速作出反响,到达控制事件蔓延的目的。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开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开展趋势,及时作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的预警。32重点传染病爆发探测预警系统33预警原理34时间预警模型——移动百分位数法P50P60P70P80P9029303238422122232435ABC发病人数<3人的乡发病人数≥3人的乡图例县界乡界热点区域空间预警模型——探测方法示意图36预警病种分析以下传染病爆发在空间上的聚集性特点,研究时空预警模型算法,反复测试、修正并优选出模型参数单病例预警病种〔10种〕:鼠疫、霍乱、传染型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白喉、急性感染血吸虫病、丝虫病及不明原因肺炎时空聚集性预警病种〔19种〕:甲型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7预警信号GIS展示〔全国〕38热点区域GIS展示〔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预警风险评估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性和脆弱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方式日常风险评估专题风险评估方法定性〔专家访谈,分析流程图法〕定量〔风险矩阵法〕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建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报告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开展、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根本信息和事件分类信息两局部。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根本信息报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息报表。首次报告尚未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可能存在隐患的事件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涉及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及拟采取的措施。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分布)、危害程度、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响应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传染源管理相关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切断传播途径疫点疫区确定和封锁保护易感人群免疫接种预防性服药健康教育其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开展明确病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

----现场标识和现场分区

根据引起突发事件的危害源性质、现场周边环境、气象条件及人口分布等等因素,事件现场危险区域一般可分为热区、温区和冷区三类。热区(hotzone,红区)是紧邻事件现场危害源的地域,一般用红色警示线将其与外界区域分隔开来,在该区域内从事救援工作的人员必须配备防护装置以免受污染或物理伤害。温区(warmzone,黄区)是紧挨热区外的地域。在该区域工作的人员应穿戴适宜的个体防护装置防止二次污染。一般以黄色警示线将其与外面的地域分隔开来,该警示线也称洗消线,所有离开此区域的人必须在该线处进行洗消处理。冷区(coldzone,绿区)是洗消线以外的地域。患者的抢救治疗、应急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

----现场标识和现场分区注意注意控制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及其他试图进入现场的无关人员。首先应设立冷线(绿线),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在温区边缘(黄线处)设立洗消区,洗消区分两种,一种是处理伤亡人员的,另一种是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的。在转运至医疗机构前,伤员应进行分类,以使不同情况的伤员能及时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流行病学调查是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效劳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而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控制疾病进一步开展,终止疾病爆发或流行;预测疾病爆发或流行的开展趋势;评价控制措施效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组织和准备核实诊断确定爆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三间分布建立并检验假设实施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评估措施效果调查结论及书面报告由于该幼稚园曾于2005年4月21日、22日和25日给儿童集体口服中药煎剂预防疾病〔所服用中药的组方是板蓝根、金银花和甘草〕,儿童家长因此疑心可能是服用中药煎剂所造成的中毒所致的“紫癜〞,另外正好此后相继有4个儿童因病住院,家长也认为是服用中药煎剂造成的。个别家长开始煽动集体闹事,由此引发纠纷。5月18日,JS区卫生防疫站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发现A幼稚园在园儿童中80%左右的儿童均有下肢瘀斑。通过对儿童居住环境调查,发现孩子们的床铺周边棱角锋利,疑为床边碰撞和挤压所致。为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消除家长们顾虑,专家建议患儿做血常规、血小板、尿常规等项检查。随后,JS区卫生局又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园食堂的卫生及儿童生活环境进行了放射性氡、甲醛、苯系物的监测,检验结果说明,食物中亚硝酸盐阴性,环境监测指标均正常。调查结果向儿童家长公布以后,家长对此结论不予认可,遂与该幼稚园发生冲突,矛盾激化,媒体也对此事件做了负面性质的报道,造成儿童家长集体上访事件,堵塞交通要道,导致事态迅速恶化。市政府责成ZZ市卫生局立即组成了由省、市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该园儿童下肢“瘀斑〞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处置。一、组织和准备-人员组成现场调查组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协商或明确职责当地和调查组能提供什么资源谁指导日常调查工作谁对调查进行监督和最终负责各种收据如何分头收集,谁负责分析谁来对外,统一口径谁写调查报告,向谁报告寻求合作实验室支持其他专业支持一、组织和准备-装备调查表、执法文书、宣传资料调查取证工具、调查取材的器材疫点疫区处理器械参考资料〔专业、法律等〕个人用品、电脑、打印机、照相机、钱、防护药物5月25日晚,ZZ市卫生局按照市领导的指示,迅速成立处理该事件的领导小组。并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组成了专家组,专业涉及儿内科、小儿外科、中药学、化学中毒、放射损伤和流行病学等。谁为主导?实施调查指导原那么:在现场是提供帮助,而非现场总管会见当地负责人,首次会议了解本次事件概况:“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响情况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确定当地资源:监测、应急、检测能力,存在问题提供最新进展的方式提供效劳者5月26日上午8:00,专家组在听取了JS区卫生局对该事件发生经过的汇报后,随即到A幼稚园现场查看了儿童生活、学习的环境和设施,对大局部儿童进行了认真的体格检查,并仔细观察了儿童学习、游戏、休息的情形。二、核实诊断目的在于排除误诊实验室过失方法检查病例查阅病历核实实验室检验内容:收集病人根本情况,简单描述流行;收集病人病症、体征和实验室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判断该幼稚园食堂情况:A幼稚园和A学校为同一食堂,厨师持有健康证,幼稚园儿童、教职员工、A学校的学生均在同一食堂就餐,饭菜品种统一,食堂一般卫生状况较好。先锋幼稚园和先锋学校教学楼分布图

三楼楼梯和办公区过道习德班(5~6岁)通世大才一班(4~7岁)二楼楼梯和办公区过道开慧二班(3~4岁)明智一班(4~5岁)明智二班(4~5岁)一楼楼梯和办公区过道启蒙一班(2~3岁)启蒙二班(2~3岁)开慧一班(3~4岁)

大门

大门

先锋幼稚园教学楼平面图注:大才二班〔4~7岁〕在小学部教学楼二楼儿童生活环境:幼稚园的床铺为上、下两层,其中下铺较多,床为2004年下半年购置的新床,床边棱角比较锋利,高出床内约10cm;儿童所用卧具定期更换,比较整洁;宿舍卫生状况良好,所有窗子都有防蚊、蝇的纱窗。是否是一起关联的事件时空的相对聚集性临床表现病程的雷同性人群特征的关联性三、确定流行的存在建立基线资料〔baseline〕将目前的数量与以往基线进行比照观察到的数量超过了预计的数量有什么可能导致报告增多的任何因素可能的人为原因当地医疗机构的快速调查访谈报告程序、病例定义以及人口数量发生了改变制定现场调查方案与方案明确现场调查目的及调查目标调查目标结果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形式目标:调查结果用什么形式来反映

社会作用目标:调查要起到何种社会作用

现场调查的两个根本目的:一是搞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即事件诊断。二是提出干预措施,即事件处理。确定调查方案与方案确定调查的对象病人:疾病定义确定高危人群或易感人群确定调查的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现场调查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大致分为两类:描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法:即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法:即分析流行病学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绘制标点地图人群分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制定现场调查方案表1调查方案表四、建立病例定义4项要素 患者的特征〔临床和/或实验室信息〕 地点/位置的信息 具体时间注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有机结合病例定义的应用原那么:简单、易用、客观分层次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现场调查的不同阶段早期-“宽松〞敏感性高-发现更多的病例-控制中期-严格、特异性高-病因研究后期-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按照把握度划分病例确诊病例〔Confirmedcase〕2021年5月1-30日住在**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某学龄儿童麻疹IgM+血清可能病例〔Probablecase〕2021年5月1-30日住在**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case〕2021年5月1-30日住在**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五、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目的努力找到所有可能的病例排除非病例方法系统地进行搜索利用多种信息来源列出病例清单仅有病例数并不能对后续工作提供太大帮助,还需开展详细个案调查。六、描述三间分布时间什么时候受到感染?地点在哪里受到感染?人受感染的是谁?如何?暴露为什么?控制}关键事件时间病例及接触者中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潜伏期,观察期〕危险性因素或致病因子暴露的时间或时期何时给予治疗何时采取控制措施或干预措施〔评估〕潜在相关事件或异常情况出现的事件流行曲线按发病时间的病例频率分布图为不同的病例组分别制作曲线隔离收治病例学校放假

X

地点常见于居住地点工作地点活动〔学校、娱乐、旅行等〕地点

标点地图:特殊居住地和/或暴露建筑物内部街道或邻居县/省分布

人群详细描述病例组识别病例的共同暴露因子获得分母计算发病率比较不同人群组的发病率〔分层〕七、建立并检验假设目的是描述并解释相关问题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暴露因素,找出致病危险因素设立比较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考虑因果关系七、建立并检验假设假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危险因素来源传播方式和载体与疾病有关的特殊暴露因素高危人群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资料)所支持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病因调查的思路〔一〕从临床特征入手、寻找病因线索根据发热、皮疹等,结合靶器官受损表现确定感染性非感染性假设感染性,根据流行病学初步判断传染性非传染性致病因子判断,先常见病、多发病,再少见病、罕见病,后新发或不明原因;对不明原因疾病要明确是新发还是先前就有;是仅局限于病例的局部还是本地区都有;是仅有住院发现的病人还是周围人群有轻型病人;是该地区仅有的还是其他地区曾经发生的。不明原因疾病的命名

〔二〕从流行病学特征入手,建立病因假设1、从三间分布分析入手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2、归纳分布特点、提出病因假设1、时间分布从曲线形状可以做出多种推断利用潜伏期后推可能的暴露时间区分暴露的类型确定事件的时期、预测病例数量极端值的意义流行曲线的类型:点源传播人-人传播流行曲线的类型:连续源传播间隔源传播隔离收治病例学校放假

X1984年3月13-14日伦敦到美国某航班乘客中的沙门氏菌病发病时间分布图12PM12PM12AM12AM12AMMarch13March14Onset(3-hourperiods)Supper4a.m.Snack10a.m.2a.m.1p.m.Flighttime估算传染病、食物中毒的潜伏期2、地区分布特征分布特征可以提示流行因素、病因的假设锁定危险因素的来源Distributionofcholeracasesandimplicatedwaterwell--GoldenSquareareaofLondon,August--September,1848

WORKHOUSECARNABYSTREETMARSHALLSTREETREGENTSTREETGREATPULTENEYSTREETBREWERYBERWICKSTREETBROADSTREETSILVERSTREETXXXXXPOLANDSTREETGOLDENSQUARENSEWPUMPBPUMPPUMPCPUMPAPUMPILLINOISSewageTreatmentPlantChannelCampingParkCasesWatercontactsiteisbeyondthemarginofthemapCulture-positivecasesofshigellosis,bysitesalongtheMississippiRiverwhereeachcaseswamwithinthreedaysofonsetofillness---Dubuque,Iowa,September,1974NineMileIslandetal.Source:Rosenberg1976.IOWAMississippiRiver3、人群分布详细描述病例组鉴别病例的共同暴露因子获得分母计算发病率比较不同人群组的发病率恰当的运用排除法、共变法、求同法〔异中求同法〕和求异法〔同中求异法〕来建立假设与检验假设

评价因果关系的标准关联的强度:RR和OR关联的时间顺序:暴露在前,发病在后关联的可重复性:与其他研究的一致性关联的合理性:生物学上言之有理因子去除后发病率下降因子与疾病的分布相一致剂量-反响关系关联的特异性如何判断病原?实际工作中,要确定一起突发事件的致病原:从一定量的病人中别离到该种病原体大多数病人感染发病后能产生针对该病原的抗体用该病原作为病因能较好的解释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特点〔合理性〕,可以解释大局部病例分析检测结果:综合临床、流行病、检验对照比较病原学病因与流行病学病因用事实验证假设事实必须符合逻辑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的特征是否符合八、实施控制措施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易感/高危人群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与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即在现场调查时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索科学规律,而且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单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使现场调查更系统完善补充调查进一步研究方案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复访十、报告交流简单、明了、有序初步报告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流调和实验室〕下一步工作建议致谢最终报告完整和最终的数据:专业、行政报告,经验总结讨论交流调查成果:发表、会议交流、媒体资料归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以疾病监测为重点,采取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疾病监测疾病监测是指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反响,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疾病的流行动态,能为制订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信息。异常事件或重大灾害发生时,原有的传染病监测机制可能已被破坏,此时必须迅速建立机构、专人负责、事件发生期间的传染病报告应实行一日一报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对病人的措施: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只有做到“五早〞才能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传染病病人一经确诊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实行分级管理。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肺炭疽病人,必须隔离治疗。乙类传染病病人,可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直到治愈。丙类传染病的活动性肺结核,瘤型麻风病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方可恢复工作。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乙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治疗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提供预防知识,及时登记,定期检查。在饮食行业、效劳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携带者不得从事效劳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对密切接触者的措施:密切接触者是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检疫期限。同时根据病种及接触者的免疫状态,采取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应每日诊视、测量体温等〕、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格隔离〕。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人类危害大又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予以消灭,如灭鼠;危害性较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以捕杀、燃烧、深埋,如患疯牛病和炭疽病的家畜,患狂犬病的狗等;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应予以隔离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畜及宠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疫点疫区处理要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传染病防治法?针对疫点给出的定义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传染病防治法?针对疫区给出的定义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爆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涉及的地区。

切断传播途径不同的传染病由于病原体、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等因素有所不同,因而在疫点、疫区的具体划定上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举例如下:切断传播途径霍乱疫点、疫区的划定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的地方。一般指同门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及带菌者,有生活密切接触的假设干户为范围。切断传播途径疫区:为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等特点,来划分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镇或毗邻乡镇;城镇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切断传播途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紧急措施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传染病爆发流行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反响的终止与善后处理终止应急反响的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反响的终止与善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反响的终止与善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响结束后,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参与事件处置的医疗卫生应急机构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完成责任追究、奖励、抚恤和补助、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等善后处理工作。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霍乱的监测医院:开设肠道门诊各地常规监测食品监测:海产品、淡水产品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病例标本的采集、检测、上送发现与报告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1.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2.确定疫点、疫区3.水体的管理4.食品的管理5.做好三管一灭,切断传播途径6.密切接触者的管理7.开展应急监测工作8.健康教育出发前的准备霍乱病人1.判定带菌者疑似病例 临床病例 确诊病例2.霍乱病人要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