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行业炼化一体化与节能减排方案TOC\o"1-2"\h\u6109第1章炼化一体化概述 3175751.1炼化一体化发展历程 3245711.2炼化一体化优势与挑战 4175591.3炼化一体化关键技术 424558第2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标准 5111552.1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 5174302.1.1国内政策 5191772.1.2国际政策 5156902.2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5107022.2.1国内标准体系 6206692.2.2国际标准体系 6123342.3政策与标准对炼化一体化影响 62060第3章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现状 612993.1炼化企业能耗与排放现状 627023.2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成果 795003.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712901第4章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技术 866224.1炼化过程优化与集成技术 87414.1.1过程模拟与优化 8166814.1.2工艺集成与节能 8213134.1.3流程创新与改进 8193274.2能源梯级利用技术 8224374.2.1热能梯级利用 849314.2.2气体资源梯级利用 8174474.2.3蒸汽梯级利用 8149574.3清洁生产与环保技术 9246294.3.1废水处理与回用 9109464.3.2废气处理与排放 9221134.3.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9135344.3.4环保监测与控制 911208第五章炼化企业能源管理 9114195.1能源管理体系构建 9254385.1.1组织结构 955245.1.2制度规范 9135385.1.3能源策划 9186465.1.4实施与运行 9154445.1.5检查与纠正 1012745.1.6管理评审 10281845.2能源消费分析与监控 1092825.2.1能源消费分析 10156575.2.2能源监控 10205915.3能源管理信息化 1030955.3.1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1026635.3.2能源数据共享 1016845.3.3能源管理决策支持 10194265.3.4能源管理可视化 10125195.3.5能源管理智能化 1031676第6章炼化装置节能措施 1090886.1炼油装置节能技术 10290876.1.1优化炼油工艺流程 11236656.1.2应用高效催化剂 11276746.1.3余热回收技术 1176016.1.4精馏塔节能技术 11134166.2化工装置节能技术 11179836.2.1优化化工工艺流程 11177776.2.2选用高效反应器 11178336.2.3强化传热技术 11142806.2.4蒸馏过程优化 1111566.3公用工程系统节能 116986.3.1优化蒸汽系统 11127496.3.2优化电力系统 11252526.3.3强化给排水系统 1293086.3.4废热利用技术 12305086.3.5能源管理系统 1214532第7章炼化企业环保措施 12197.1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1259727.1.1物理处理技术 1255557.1.2化学处理技术 12274247.1.3生物处理技术 12252007.1.4膜分离技术 1267017.1.5废水回用技术 12196147.2废气处理与排放技术 12205447.2.1吸收法 12155337.2.2吸附法 12309417.2.3冷凝法 13188397.2.4生物法 13272527.2.5焚烧法 1397057.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214637.3.1固废分类与预处理 13148097.3.2焚烧处理 13180197.3.3填埋处理 13315577.3.4资源化利用 13190847.3.5生物处理 1323197第8章炼化一体化案例分析 1365708.1国内外炼化一体化项目案例 1351088.1.1国内案例 13120828.1.2国际案例 14281178.2案例分析与启示 14135108.2.1国内案例分析 14316348.2.2国际案例分析 14101808.2.3启示 14263978.3炼化一体化发展前景 1519508第9章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分析 1599119.1投资与运行成本分析 15246509.1.1设备投资成本 15258399.1.2技术改造投资成本 15237669.1.3运行成本分析 15219639.2节能减排经济效益评价 15128909.2.1能源消耗评价 15189669.2.2污染物排放评价 16121859.2.3经济效益评价 1666849.3节能减排政策激励 16260799.3.1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1629179.3.2金融支持 16164699.3.3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 16125899.3.4技术创新与推广 1628441第10章炼化一体化与节能减排发展策略 16144810.1技术创新与研发 16306110.1.1加强基础研究 161083410.1.2开发新技术 171994110.1.3推广先进技术 172863510.2管理优化与提升 17251910.2.1完善管理体系 17268110.2.2强化过程监控 172924710.2.3提高员工素质 171577010.3产业协同与发展建议 172162210.3.1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172516310.3.2促进跨行业协同 171894910.3.3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8第1章炼化一体化概述1.1炼化一体化发展历程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炼化一体化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炼化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化一体化技术。以下是炼化一体化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炼化行业主要以炼油为主,化工产业相对落后。此阶段炼化一体化程度较低,以炼油装置副产化工产品为主要形式。(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炼化一体化逐渐受到重视。此阶段,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炼化一体化水平得到提升。(3)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炼化一体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1.2炼化一体化优势与挑战炼化一体化具有以下优势:(1)资源优化配置:炼化一体化能够实现炼油与化工产业的紧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原料利用率。(2)降低生产成本:炼化一体化有助于减少装置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提高产品附加值:炼化一体化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4)节能减排:炼化一体化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但是炼化一体化也面临以下挑战:(1)技术挑战:炼化一体化技术要求高,需不断研发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管理挑战: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大、复杂度高,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3)市场竞争:炼化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1.3炼化一体化关键技术炼化一体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催化裂化技术:催化裂化技术是炼化一体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可提高原油加工深度,优化产品结构。(2)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产品收率高、质量好等特点,是炼化一体化的重要技术手段。(3)芳烃抽提技术:芳烃抽提技术用于生产高附加值芳烃产品,对提高炼化一体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4)环保技术:环保技术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等,是实现炼化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关键。(5)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炼化一体化装置的操作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6)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包括热能回收、动力系统优化等,对降低炼化一体化装置能耗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标准2.1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2.1.1国内政策我国高度重视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炼化一体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和污染物排放减少。主要包括:(1)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污染物排放治理等要求。(2)《关于加强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炼化一体化、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措施。(3)《石油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炼化一体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2.1.2国际政策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相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要求各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球气候治理。(2)国际能源署(IEA)提出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如加强能源政策、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3)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通过立法、税收、补贴等手段,鼓励石油化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2.2节能减排标准体系2.2.1国内标准体系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炼化一体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设备功能等方面,为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1)国家标准:如《石油化工企业能源消耗限额》、《石油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行业标准:包括石油化工行业的相关标准,如《炼油厂节能技术规范》等。(3)地方标准:根据地方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标准。2.2.2国际标准体系国际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以及发达国家相关标准。(1)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IEC62291标准《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能源效率》,为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3)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等,其节能减排标准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影响力,对炼化一体化具有指导意义。2.3政策与标准对炼化一体化影响政策与标准对炼化一体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3)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4)加强国内外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炼化一体化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5)有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3章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现状3.1炼化企业能耗与排放现状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炼化一体化过程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炼化企业在能耗与排放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1)能源消耗较大。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燃料油、电力、蒸汽等,其中燃料油消耗占比最高。炼化一体化技术的进步,虽然单位产品能耗有所下降,但总体能源消耗量仍然较大。(2)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炼化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国炼化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能耗和排放水平差异较大。3.2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成果我国炼化一体化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优化。通过调整炼化一体化产业结构,加大炼油、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节能技术应用。炼化企业广泛应用余热回收、热电联产、变频调速等节能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3)污染物治理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污染物治理技术,降低了污染物排放。(4)清洁生产水平提升。炼化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3.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尽管我国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能源消耗水平较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炼化企业能源消耗仍有较大差距,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2)污染物排放标准不统一。我国炼化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排放标准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炼化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关键技术依赖进口。(4)环境监管力度不够。部分炼化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较低,环境监管制度不健全,导致污染物排放问题突出。(5)清洁生产推进力度不足。部分炼化企业清洁生产意识薄弱,清洁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节能减排效果。第4章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技术4.1炼化过程优化与集成技术炼化一体化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关键环节,其过程优化与集成技术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1.1过程模拟与优化通过对炼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各单元操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实现整个炼化系统的优化。采用现代过程控制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失误,实现节能减排。4.1.2工艺集成与节能通过炼化工艺的集成,降低能耗和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的换热网络优化技术,提高热能回收效率,降低能源消耗。4.1.3流程创新与改进针对现有炼化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开展流程创新与改进,提高炼化装置的操作稳定性和产品品质,降低能耗和排放。4.2能源梯级利用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2.1热能梯级利用通过优化热能回收系统,实现高温热能向低温热能的逐级传递,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如:利用炼化装置余热发电、供暖等。4.2.2气体资源梯级利用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富氢气体、合成气等进行梯级利用,提高气体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4.2.3蒸汽梯级利用优化蒸汽系统,实现不同压力等级蒸汽的合理利用,降低蒸汽消耗。4.3清洁生产与环保技术清洁生产与环保技术是实现炼化一体化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4.3.1废水处理与回用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回用,降低新鲜水消耗。4.3.2废气处理与排放针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气,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实现废气的达标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3.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固废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4.3.4环保监测与控制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对炼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实现清洁生产。第五章炼化企业能源管理5.1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炼化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大户,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本节主要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能源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方面构建能源管理体系。5.1.1组织结构明确能源管理组织架构,设立能源管理领导机构、能源管理部门和能源管理岗位,形成自上而下的能源管理责任体系。5.1.2制度规范制定能源管理相关制度,包括能源管理制度、能源消耗定额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等,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5.1.3能源策划对企业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计划,明确节能减排措施。5.1.4实施与运行落实能源管理措施,加强能源消耗设备的运行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1.5检查与纠正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纠正,持续改进能源管理水平。5.1.6管理评审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保证其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5.2能源消费分析与监控5.2.1能源消费分析对炼化企业的能源消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能源消耗特点和规律,为能源管理提供依据。5.2.2能源监控建立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关键能源消费环节和设备,发觉异常及时处理。5.3能源管理信息化5.3.1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提高能源管理效率。5.3.2能源数据共享建立能源数据共享平台,促进能源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3.3能源管理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能源消费预测和优化,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3.4能源管理可视化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实现能源消费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便于管理人员直观了解能源消费状况。5.3.5能源管理智能化摸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能源管理智能化水平,助力炼化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第6章炼化装置节能措施6.1炼油装置节能技术6.1.1优化炼油工艺流程针对炼油装置的特点,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通过模拟计算,调整反应条件、操作参数,实现装置内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6.1.2应用高效催化剂选择高效催化剂,提高反应转化率,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减少能源消耗。6.1.3余热回收技术利用余热回收装置,将炼油装置产生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用于预热原料、加热工艺介质等,降低装置能耗。6.1.4精馏塔节能技术优化精馏塔的操作参数,采用高效塔板和填料,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回流比,降低能耗。6.2化工装置节能技术6.2.1优化化工工艺流程根据化工装置的特点,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操作参数,实现装置内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6.2.2选用高效反应器采用高效反应器,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减少能源消耗。6.2.3强化传热技术通过强化传热技术,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传热温差,减少热量损失。6.2.4蒸馏过程优化对化工装置中的蒸馏过程进行优化,采用高效塔板和填料,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6.3公用工程系统节能6.3.1优化蒸汽系统通过蒸汽管网优化、降低蒸汽消耗、提高蒸汽利用率等措施,降低公用工程系统能耗。6.3.2优化电力系统采用高效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电力消耗。6.3.3强化给排水系统对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降低泵类设备能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3.4废热利用技术利用废热发电、热泵等技术,回收和利用废热资源,降低公用工程系统能耗。6.3.5能源管理系统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对炼化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7章炼化企业环保措施7.1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7.1.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浮选、过滤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类等污染物。通过这些技术,可初步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7.1.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通过调整废水的pH值、添加化学试剂等方法,实现废水的净化。7.1.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可根据废水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7.1.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实现废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废水回用。7.1.5废水回用技术废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冷却水回用、工艺水回用等。通过深度处理和反渗透等技术,将废水处理至满足回用要求,实现废水资源化。7.2废气处理与排放技术7.2.1吸收法吸收法利用吸收剂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适用于处理气体中浓度较高的污染物。常用的吸收剂有硫酸、氢氧化钠等。7.2.2吸附法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适用于处理气体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活性炭和分子筛是常用的吸附剂。7.2.3冷凝法冷凝法通过降低废气温度,使其中污染物冷凝为液态,从而实现分离。适用于处理气体中含有易冷凝成分的污染物。7.2.4生物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适用于处理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等处理设施。7.2.5焚烧法焚烧法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实现无害化处理。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毒性较大的有机废气。7.3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3.1固废分类与预处理对固废进行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预处理,如破碎、筛分、稳定化等,为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7.3.2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将固废在高温下燃烧,实现减量化、无害化。适用于处理有机固废、污泥等。7.3.3填埋处理填埋处理将固废进行安全填埋,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适用于处理无机固废、稳定化后的有机固废等。7.3.4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包括金属回收、废渣制砖、废渣制备建筑材料等。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将固废转化为可用资源,实现循环利用。7.3.5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废进行分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如堆肥技术,将有机固废转化为有机肥料。第8章炼化一体化案例分析8.1国内外炼化一体化项目案例8.1.1国内案例(1)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我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主要特点是以炼油为基础,发展乙烯、丙烯等下游化工产品,实现炼化一体化。(2)中化泉州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以炼油为基础,发展下游化工产品,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8.1.2国际案例(1)俄罗斯萨哈林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天然气为原料,实现炼化一体化,生产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2)沙特阿拉伯朱拜勒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沿海地区,以原油为原料,发展炼化一体化,生产下游化工产品。8.2案例分析与启示8.2.1国内案例分析(1)技术创新:国内炼化一体化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炼化一体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2)产业链延伸:国内项目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8.2.2国际案例分析(1)资源优势:国际炼化一体化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环保理念:国际项目注重环保,遵循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8.2.3启示(1)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高我国炼化一体化程度,优化产业布局。(2)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炼化一体化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3)延伸产业链:发展下游化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4)注重环保:遵循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实现炼化一体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3炼化一体化发展前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石油化工行业对炼化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炼化一体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炼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2)技术创新推动炼化一体化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3)产业链不断延伸,下游化工产品种类丰富,附加值提高。(4)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炼化一体化项目需遵循绿色低碳发展原则。(5)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我国炼化一体化企业需提升国际竞争力。第9章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分析9.1投资与运行成本分析本节主要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节能减排投资与运行成本进行分析。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进行评估,为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依据。9.1.1设备投资成本炼化一体化项目实施节能减排所需的设备投资成本主要包括:新型炼化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废气处理设备等。通过对设备投资成本的估算,分析项目在设备投资方面的经济效益。9.1.2技术改造投资成本针对现有炼化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技术改造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工艺优化、设备更新、控制系统升级等。分析技术改造投资成本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9.1.3运行成本分析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设备维护、人工费用、环保设施运行费用等。通过对运行成本的详细分析,评估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济效益。9.2节能减排经济效益评价本节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价。9.2.1能源消耗评价分析炼化一体化项目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后,能源消耗的降低情况。主要包括:炼化过程中燃料、电力等能源消耗的减少,以及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的提高。9.2.2污染物排放评价对项目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降低。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 VII 策划实施合同
- 个人银行转贷合同标准文本
- 人事商业合同标准文本
- 健身课程合同范例
- 修长城项目合同标准文本
- 快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休闲农庄合同标准文本
- 传媒文化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板材合同标准文本
- 代收购产品合同标准文本
- 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 含答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法学》形考任务(记分作业)1-4参考答案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移动家客等级技能认证考试题含答案
- 电力线路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4地铁从业人员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
- 公务手机使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