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结课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5年天津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结课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5年天津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结课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5年天津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结课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5年天津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结课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学科结课考试一、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红山遗址D.大汶口遗址2.在百度中输入“斩竹漂塘”和“透火培干”,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哪项技术()A.纺织技术B.造纸技术C.制瓷技术D.印刷技术3.与成语“草木皆兵”相关的重要战役是()A.牧野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淝水之战4.大运河开通后,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主要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B.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C.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D.直接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5.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官员素质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D.稳固国家政权6.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戚继光抗倭B.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C.推行文字狱D.设“广州十三行”7.“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出现的最重要前提是()A.统治者适时调整统治政策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C.统治者善于纳谏、任用贤臣D.国家统一、社会稳定8.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其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9.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毁圆明园。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DO洋务运动提司盟国经历史台纲领阐发近为代化运动。“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A.自强求富B.救亡图存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12.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A.秋收起义B.三湾改编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13.《东京审判法庭证据》记载:“在华北是要使这五省脱离南京政府,建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同‘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域。”,与上述记载联系最为紧密的是()A.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B.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C.爱国官兵组建抗日义勇军D.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14.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与哪一战役有关()A.千里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辽沈战役15.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A.荣氏兄弟--创办大生纱厂B.严复--创办南通博物院C.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D.侯德榜--发明青蒿素16.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践“人民来制定宪法”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7.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②③18.《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一国两制”构想19.“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战败,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这段话的描述与()有关?A.拜占庭帝国的扩张B.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C.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D.查理曼帝国的扩张20.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它带来的影响是()A.给欧洲带来大量的劳动力B.给美洲带来了巨额的利润C.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D.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21.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A.《共产党宣言》B.《最后的晚餐》C.《医典》D.《查士丁尼法典》22.《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规定()A.废除了英国君主制B.推崇“君权神授”理论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D.以人人生而平等为原则23.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示意图可得出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是()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都推翻了封建制度C.都推动了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D.都是民族解放运动24.下面的史料节选自19世纪的一个著名文件,该文件是()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A.《独立宣言》B.《共产党宣言》C.《联合国家宣言》D.《北大西洋公约》25.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A.封建时代的世界B.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C.走向整体的世界D.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二、本部分3个大题,共50分。2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请根据所学完成探究性学习(16分)[思想之光]材料一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3分)[制度先河]材料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汪洙《神童诗》材料四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至正集》(2)指出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进行制度创新的历史条件?(3分)(3)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及其重大创新是什么?写出材料四的行政制度及其影响?(5分)[技术创新]《齐民要术》书影曲辕犁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李时珍像(4)从上面技术创新的表格中,任选一幅图片(示例除外),写一段解说词,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3分)示例:《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撰写,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5)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2分)27.同学们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党史宣讲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18分)任务一【寻新路】材料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经过了走西方的路、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探索。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摘编自王开玺《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等(1)根据上面的材料及所学回答:走西方的路都有哪些探索?走俄国的路指什么?“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这条道路的结果如何?(5分)任务二【新征程】(2)上面四幅图片的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按照参考示例简述图二、图三、图四分别“新”在哪里?(6分)示例:图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一无产阶级。任务三【担使命】(3)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为了实现工业强国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努力探索及其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实现民族团结梦和祖国统一梦方面进行了哪些努力?请举例说明为实现科技强军梦进行的探索。(5分)(4)综上,学习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8.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材料一中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4分)材料二观察如图1,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