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汇编(含24个教学设计)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汇编(含24个教学设计)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汇编(含24个教学设计)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汇编(含24个教学设计)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汇编(含24个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序号:课题:1.运动和位置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

置。

科学探究目标

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正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的位置科学态度目标

3.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展示运动的火车的图片,提问:这个图画里面哪些物体时运提出问题,

动的?引发学生思考,

师:如果老师说火车是运动的是对的,山和树是运动的也是对己有的认知

对的。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开始动摇,激发

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学生学习的兴

趣。

的?怎样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

新的课题《运动和位置》,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观察图片,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1.提问:甲、乙同学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我们把地面作为了解参照物的

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物,那么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者静止的),知识

甲和乙同学都从一个地点跑到了一个新的地点,因此甲和乙都是

运动的。

我们把乙同学作为参照物,乙同学是静止的,刚开始甲乙同

学的位置是在一起的,跑了一段距离,甲同学比乙同学跑的快,

跑在了乙同学前面相木于乙同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甲同学知道判断运

是运动的。动或静止的方

2.观察公共汽车站,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相对于站台的人法

来说,他们自己是静止的,车中的人是运动的,相对于车中的人

来说,它们自己是静止的,站台的人是运动的。

3.观察大草原的图片,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相对于空中的

老鹰来说,它是静止的,而白云是运动的。

相对于白云来说,它们是静止的,而老鹰是运动物体的运动是指

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就是静止。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必须先询定个物体作为

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静止的

物体观看图片,对图片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

运动的结果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两人静止不动,用卷八测量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米。描述女同学

的位置为:位于男同学的东北方向,1米处。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做一做,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图中男同学静止不动,女同学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

和描述女同学的位置。即位于男同学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三)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

观察图片,应如何告诉同学你的位置?

io确定图片中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生活中,

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

描述方向

2。对位置进行描述

①选择参照物:②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③确定物体与

参照物的距离

参照物:学校正门;方向:西北方;距离:50米学习准确描

描述方法: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述物体位置的

参照物:操场;方向:东南方;距离:50米方法

描述方法:我在操场东南方向50米处。

根据课件图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你的位置。

(四)问题研讨

研讨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想确定物体

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对这节课学

如果这一物体相电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

习的内容进行

体是运动的

加固,正确判断

如果这一物体相而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

物体是运动的

一物体是静止的。

还是静止的

研讨二: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

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高。

例:描述方法: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五)知识拓展拓宽自己的

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高车站1500认知,激发学习

米的地方,请用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科学的兴趣。

S000*

1000

*丰双1000米5030*

显日台华

5000*1000米

4000*

5000*

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

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

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

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

回顾本节课

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

内容,巩固学习

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知识。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科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点: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科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宝宝运动》视频。激趣导入,

师:生命离不开运动,你都知道哪些运动方式。

二、探究新知温故知新勒思

聚焦: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考,聚集焦点解新

疑。

1.课件出示动图,学生分别指出各种形式的运动。

探索■: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通过活动感知

课件出示:

不同的运动形式。

用多种方法让下面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

一样吗?

课件出示不同的运动形式小结。

播放视频《振动》

探索二: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

参与到教学

在物体上贴卜.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活动中,能够用语

运动形式并交流。言准确描述运动

的形式。

以直尺和手指陀螺为例。

课件出示观察方法及结果。

探索三: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探索求真

课件出示表格

知,教师点拨解疑

物体贴纸位置运动轨迹

难。

O外侧边缘O

•中心处II

今前端(口、大幅度

H中心处d小幅度

等。

课件出示小结: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形式,如弹

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或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进或

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

摆动。另外,发条青蛙和弹珠还有可能是竖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

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串联,每个弹簧的

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动。

相互交流共分

研讨探究

享,集体讨论达共

研讨1: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

识。

课件出示以汽车为例,

利用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解决问题。

完成同步训练题

四、课堂小结

建立知识体系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

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

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

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

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

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有效地将学生

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教案序号:课题: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目标解读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

种方式。这两种运动方式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汽车的直线行驶或是在弯道时的

曲线运动、球类运动中投篮、射门等球的运动路线。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目标解读

先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路线,再通过击球、推球这两个活动,从

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地对物体的两种运动路线进行描述和记录,逐步加旨对

直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最后观察和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

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验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更多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教学重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难点:

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

出示《体育运动》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体育运动的运动路线相同吗?

二、探究新知

聚焦: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温故知新勤思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分别指出A车和B车的运动路线。引出课题,考,聚集焦点解新

对直线运动和曲线形成初步认识。疑。

探索一:观察并描述下面这此物体的运动路线。

科学探索求真

知,教师点拨解疑

难。

课件出示结论:结论:过山车、老鹰的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台

球、电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探索二:击球感知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探索求真

知,教师点拨解疑

难。

实验结论:小球先是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变为(曲

线)运动。

科学探索求真

探索三:观察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知,教师点拨解疑

鲁脚W难。

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步骤。

实险结论:小球先是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变为(曲

线)运动。

研讨交流: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分为哪两种形相互交流共分

式?享,集体讨论达共

科学词汇: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识。

播放视频《曲线运动》

拓展延伸

拓宽领域探新

1.运动轨迹之美

知,知识运用巧迁

播放视频《运动轨迹之美》

移。

2.找一找生活中更多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工0

*

3.光盘陀螺的运动轨迹

播放视频《光盘陀螺的运动轨迹》

三、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知识

完成同步练习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建立知识体

板书设计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教案序号:课题: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不同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5.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点: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教学难点:

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

出示图片并提问,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趣,引出课题。

斜面。

二、探究新知

聚焦: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斜坡是一端

斜坡一•般是指在原始地貌中,地面线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地貌区,也就

高,一端低。

是一端高,一端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斜坡有山坡、滑梯、楼梯等。回忆

生活中的场景,想一想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物体会像滑滑梯那样滑下

①静止不动

去;物体会像轮椅在斜坡上不动。(观看视频资料)

②滑下来(滑

还有像开足马力上坡的小轿车、传送带上的快递包裹、游乐场里的“滑

动)

沙”、利用斜面往上搬运货物等等。

③滚下来(滚

探索:制作斜面。

动)

用右边的材料模仿斜坡,做一个斜坡较小的斜面。

制作材料:一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几块相同的小木块。

制作方法:(1)将几块小木块竖着搭起来,形成一个类似桥墩的立柱。

(2)在立.柱上轻轻搭上木板,形成斜坡,斜面就搭建好了。预设:滚动或

(3)可以通过增减小木块的数量来调整斜面的坡度,木块数量越多,滑动.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没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

同一个物体,

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滚动比滑动的速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度更快。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

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

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正方体静止不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动,六棱柱滑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球形滚动,十二面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体不动,圆柱形滚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松开物体,观察物体的

动.....

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

物体运动状态

正十二面体滑动或滚动

电池滚动

小玻璃瓶滚动

铅笔滚动物体的形状与

文具盒滑动

它在斜面上的运

实验结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有滑动,也有滚动。

动情况有关系

研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吗?有关系。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三种情况:

123

原来静止的物

1.滑动:像立方体木块一样从斜面上滑落卜.来。

体变成滑动,滚

2.滚动:像小球一样从斜面上滚下来。

动。

3.有滚动,有滑动: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滚动,有滑动。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有所不同,接近立方体、长方

体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滑动的运动状态。越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

在斜面上容易产生滚动的运动状态。

拓展:如果将斜面一湍逐渐垫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

原来滑动的物

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怎样运动?

体变成滚动。

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小球的运动状态:小球滚动的速度变快了。当斜

面一端变高时,六棱柱的运动状态:当斜面一端低时,六棱柱滑动,或者

先滑动后滚动;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六棱柱直接滚动。当斜面升高时,球

斜面越高、物

体和圆柱体的物体滚动速度加快,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也会直接滚动

体运动越快。

下来,而正方体、多面体的物体滑动变快,有时也会滚动下来。

结论: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大,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运动的方式

状态会有改变,角度越大,物体运动也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

快。(观看视频资料)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相传,鲁班上山的时侯,无意中抓了一下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细心观

察,发现叶子两边长有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

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

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捉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

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

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

大启发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杷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细齿状,

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丁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

条带有许多小细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儿下

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

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这时鲁班想到了

铁片。他和徒弟们立即下L,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细齿的铁片,然后到

山上继续实验。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

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拉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鲁班根据叶子两边的小细齿和蝗虫牙齿的结构特点,引发思考,他决

定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细齿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明了锯。

三、课堂练习

完成同步练习题

利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斜面有很多,比如山坡、滑

梯、斜坡道路等。观察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主要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

建立知识体

情况。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筲况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有时摩擦力会阻碍向下系。

运动的物体,让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不动。

板书设计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运.静止

W滚动

教案序号:课题: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运动相同的距高,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

时长,运动慢。

2.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4.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5.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6.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

长,运动慢。

教学难点:

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看博尔特夺冠视频资料。激发兴趣,感

二、探究新知受新知。

聚焦: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相同距离内比

我们回忆运动会和电视上百米赛跑的情景。我们发现,在相同的距离(100

较运动的快慢。

米)内,用时最少的人速变最快。

现在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由牙买加著名短跑健将博尔特创造的,他

于2009年8月17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记录是9秒58o

观察下面的图片,有汽车、自行车、行人在大桥上行进,它们运动的2.相同时间内比

较运动的快慢。

快慢不一样,怎样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探索:动物王国进行赛跑。请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排列

名次,并记录下来。(活现手册)

根据课文图表,将下列动物按照运动的快慢,将其编号和奔跑时间排

列名次。

①猎豹(5秒)②兔干(9秒)③羚羊(6秒)④斑马(8秒)⑤大象

(12秒)⑥黑熊(10秒)

六种动物都奔跑

名称记录表

100米(相同距

离),所需时间短

名次动物编号1奔跑100米所需时间(秒)

的运动的快;所需

第一名5

»

第二名1时间长的运动的

③6:

1

»

第三名④8»

>慢。

1

»

第四名②9»

•>

第五名⑥10»

■一一T

*

⑤1•

第六名12»

六种动物在相同距离(都奔跑100米)内,猎豹用时最短,是第一名。

大象用时最长,是最后一名。

按奔跑的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名:猎豹一羚羊一斑马一兔子一黑熊

f大象。

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两条长度一样长的轨道,红、黄两个颜色的小球。

实验步骤:(1)准备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红球

的轨道要高于黄球的轨道坡度。

(2)将两个小球在轨道较高的一端同时释放。

(3)观察两个小球运力的快慢。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

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后确定实验结论。实验记录:

运动相同的距离,

小球红球黄球

同时开始运动,先

用时1.681.88

到终点的,运动所

实验分析:轨道长度一样,同时释放,先到达终点的说明运动的快。

需的时间短,运动

实验结论:在相同的比离内,红球用时短,所以红球运动得快。

的快;后到终点

在同一条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秒表测量不

的,运动所需的时

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并记录下来。至少3次。

间长,运动的慢。

实验材料: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实验步骤:(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各一名。

(2)操作员从轨道一端先将红色小球或黄色小球放入轨道,发令员发出

口令,计时员记录小球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

(3)再将另一个小球放人轨道,重复上述过程。

⑷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

(5)记录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整理实验器材。

(6)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

实验分析: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黄球用时2秒,红球用时3秒,用

时少的说明运动得快。

实验结论: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观看视频资料:怎样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研讨:怎样在相同距圈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让所有的物体同时出发;比较它们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让所有的物

体从同•起点出发;用时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

的数据,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数据呢?

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数据呢?

测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可以

继续多测量几次,取同一数据出现频率较高的,比如连续测量10次,出

现的数据分别是2,2.5,2.5,3,2.5,2,3,2,2.5,2.5。这里2.5出现

的次数较多,可以作为实验数据。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采取计算平均数的形式来处理数据,比如测

量3次的数据分别是3,2.5,2.5,取平均值为(3+2.5+15)子3=2.7。

实验数据的选择有取众数(选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取中位数(选按

大小排位居中的数)、取平均数(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个数)等三种方

法。

拓展提高:

猎豹

猎豹躯干长1~1.5米,尾长0.6〜0.8米,肩高0.7~0.9米,体重50~80

公斤,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背部的颜色是淡黄色,腹部的颜色

比较浅,通常是白色的。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啮角到眼角有一道

黑色的条纹,这个特征可以用来区别猎豹与豹,这两条黑纹有利于吸收阳

光,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猎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

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它的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

耳朵短,瞳孔是圆形。因为猎豹具有这种流线型的体型,所以跑起步来显

得十分轻盈。加上猎豹的脊椎骨十分柔软,它无论是站立的时候,还是奔

跑的时候,它的身体的轮廓都像是一座青铜作品。猎豹的牙很锋利,但是

比较起其他的大型猫科动物,猎豹的牙比较小。

长跑最快的动物一一叉角羚

叉角羚,中国大陆学术界称其为叉角羚,又名“美国羚羊二叉角羚

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是特别善于奔跑,是西半球跑得最快的动物,也是地

球卜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的动物(耐久力远强于猎豹r出生4天的羊羔

就能比人跑得快。其最高速度可达95km/时,而且有着惊人的耐力。能以

72公里的时速维持奔跑达11公里之久,远远超于现存任何北美食肉动物

的奔跑速度。其他同等体形的食草动物的奔跑速度只及义角羚的一半。义

角羚惊人的奔跑能力跟已经灭绝的史前分布在北美洲的同样善于奔跑的

北美猎豹有关。在北美猎豹的捕食压力下叉角羚进化出了杰出的奔跑能

力。

三、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知识

完成同步练习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通常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建立知识体

系。

慢;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

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遥动

慢。

五、板书设计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相同距离内

用时短今运动快

用时长沙运动慢

教案序号:课题: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

短,运动慢。

2.了解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他围。

3.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

测量时间。

4.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

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5.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

短,运动慢。

教学难点:

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感

观看猎豹追击羚羊视频资料。受新知。

二、探究新知

聚焦具有承上

聚焦: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我们知道,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启下的作月。

它们的快慢。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这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可以分别测出两个物体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的越

快。比如上图中的羚羊和猎豹,在相同时间内,只有羚羊跑得足够远,才

能避免被猎豹捕杀。

运动的距离不同:猎豹在追捕启动前,肯定和羚羊有一段距离。运动

的时间相同:羚羊很机敏,会随着猎豹追捕的启动而立刻逃跑,直至被捕

到。

探索: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下面6种交通工具排序。(活动手册)

6种交通工

具都运动1个小

时(相同时间),

我们发现:6种交通二具都运动1小时(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运运动距离长的运

动的快。动得快,运动距离

根据课文图表中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将其编号和通过的距离排列名短的运动得慢。

次。

①喷气式客机(900千米)②汽车(120千米)③快艇(100千

米)④轮船(45千米)⑤自行车(15千米)⑥高速列车(300千米)

名次记录表:

名次碰融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千米)

第一名①900

第二名©300

第三名②120

第四名③100

痢名④45

第六名⑤15

相同时间内(1小时内),喷气式客机通过的距离最近,是第一名。自

行车通过的距离最近,是最后一名。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名:喷气式客机不用秒表计时

f高速列车f汽车f快艇f轮船f自行车。的情况下,可以用

两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听到第2次口令时停止两名同学听指令

走动。用软尺分别测量他们的运动距离,记录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时开始和同时

(两名同学要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停止来保证运动

实验准备:两名同学、一名计时员兼测距员、软尺、秒表。的时间相同,用软

实验步骤:(1)两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行走时尺测量他们行,走

要用一只脚的脚跟接另一只脚的脚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的距离,通过比较

(2)听到第2次口令时停止行走。距离比较他们运

(3)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动的快慢。

断物体运动快慢依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

甲乙

行走距离2米10秒

用时2.2米10秒

实验分析: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相同,运动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快。

同学甲的行走距离是2米,同学乙的行走距离是2.2米,所以同学乙运动

的较快。

实验结论: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

速度越快。播放视频资料,

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能

比较出他们运动的快慢吗?应该怎样比较?

实验准备:两名同学、两名计时员兼测距员、软尺、秒表。

实验步骤:(I)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同学、一名计时员兼测距员。

各组分别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

(2)各组同学按自己所在位置进行直线行走,计时员发令、计时10秒,

最终分别记录同学10秒后行走的距高。同学依然采取脚跟接脚尖的方法

来行走。

(3)测距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

结论。

实验记录:

肃甲乙

行走也离2.5米3米

运动的快慢慢快

实验分析:虽然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但是他们

运动的时间都是10秒。测量他们的行走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同学甲的行走

距离是2.5米,同学乙的行走距离是3米。在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

说明运动得越快。

实险结论: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

远,速度越快。播放视频资料。

研讨: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让所有的物体运动时同相同;比较它们到达终点时运动的距离;不一

定要让所有的物体从同一起点出发;运动距离越远说明运动得越快。运动

的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也泛指快慢的程度(速

度)。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与距离和时间两个变量有关。

拓展提高:做“追及抱”游戏。

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听口令起跑和停止,其余同学

测量并记录运动距离,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根据我们这节课研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快慢的方法,到操场上亲自

试一试,看看谁跑得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