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整合_第1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整合_第2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整合_第3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整合_第4页
《高中备考指南-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整合知识架构重难讲解知识架构重难讲解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1.经济与阶级基础: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及其关系1.几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示意图2.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1)清政府:镇压革命。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2)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3)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4)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目的是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三、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目标结果直接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挽救民族危亡直接结果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废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辛亥革命借鉴西方政治文明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2.政体方面:学习西方,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在政权组织方面借鉴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原则。3.思想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和以法治国的原则,这在本质上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一致的。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面评价1.政治上: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2.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民众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6.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有违资本主义的宪政原则。六、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1.积极影响(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2)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局限性(1)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巩固训练】1.学者费正清说:“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共和制度缺乏社会基础D

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知截然不同,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重要作用,即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故C正确;有无辫子纯属生活习俗,不能作为是否“革命”的标志,故A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A;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B错误;材料仅涉及“辫子”问题,不能以此说明所有的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故D错误。3.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是通过限制袁世凯大总统的权力,达到维护共和制度和革命成果的目的,故D正确;A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与获得列强支持无关,故B错误;保障宪法更好实施不是改革政治制度的原因,故C错误。4.1914年,无锡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略地。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A.壮大企业规模,实行实业救国

B.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C.善于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效益

D.利用政府支持,生产民生产品C[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1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提供机会,故C正确;材料不体现荣宗敬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救国,故A错误;“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属政府行为,主体不是企业,故B错误;“生产民生产品”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故D错误。5.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B[解析]

材料中针对钱玄同提出的“废孔学、废汉文、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