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针对学生研学《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产生的治世思想理解不清的问题,首先从儒、道核心思想辨析、“以民为本”的本质揭示的角度进行分析求证,并联系唐朝儒、道、释三教并立的时代背景知世解文,接着简单概述儒学的发展和儒、道思想的融合与互鉴,最后以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所体现的治世思想为佐证,不难看出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所体现的治世思想正是儒、道思想交流、互鉴、融合后发展了的儒家的“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学中生疑,疑后探究,究中提升”的学研方法确实是一种定向阅读、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谏太宗十思疏》;治世思想;儒道融合在学习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阶段提出一个问题:“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怎样理解文末此句所体现的治世思想?作为政治家的魏征,其主体思想为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但他的用世思想里是否还含有道家思想的成分?这个疑问笔者在以前就曾产生过,只是当时惯性地认为这是作者建议唐太宗在做到“十思”后会达到的较佳社会治理效果,是君王实行“仁政”的理想状态,自然属于儒家思想,至于作者为什么用到“在君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可以养松、乔之寿”“无为之大道”这些标志道家思想的词句,及这些词句背后蕴藏的深层哲思就没有再去进一步探究,但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便感到不能再回避了,需要探究一番,既是给学生一个交代,也是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疑问。对于作者魏征毋庸多说,他本人主体上显然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儒家学者。且细读文本还会发现魏征无论是从历史经验(创业、守成)出发阐述,还是运用比喻论证——“臣闻求木之长者……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或是以提出具体的“十思”建议作答等,都是在提醒、告诫唐太宗作为天子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都是在积极践行自己的用世思想。同时,这自然还使人想到亚圣孟子一贯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总之,无论是从大家对魏征的惯常认识还是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来看,该文的儒家用世思想是显而易见的。但文末使用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可以养松、乔之寿”“无为之大道”这些词句,也似乎蕴含着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这该如何理解,需进一步探究。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分析“道法自然”的“自然”一词,在《道德经》一文中根据不同的语境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多被解释为“顺其自然”“自然而然”“遵循自然”的意思,更多的是强调杜绝人为干涉,任凭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运行和发展,即强调万物的“自化”“自定”。如“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1]句中的“自然”就可理解为“自然而然”。“法”,有的理解为“效法”,有的理解为“法则”,有的理解为“服从,遵从”等。“道法自然”,王弼解释为人、天、地都要遵循大道自然规律;南怀瑾先生解释说,“道法”是“自”“然”,即自己当然如此,所强调的是“道”的“自己当然如此”,“本身必然一定是如此”。道法自然,就是指按照自己本来如此的样子,自我演化,自我发展,不主宰,不违背,不妄为,不干涉,达到“无为而不为”的境界。“无为而治”的概念出自《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中老子对“无为”的解释是:“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1]28意思是,创造了万物但不主宰,生养了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但不要求回报,有了功劳但不居功自傲。“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要过多地干预、占有民众的东西,要尊道贵德,按照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而然、顺势而为地处理事情。做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无为而治”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198可见,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统一的,强调的是杜绝人为干涉,遵从万物的自化、自定。作为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治国思想,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道家也似乎主张以民为本,但它所强调的是君自为君,民自为民,君民各有其道,“君民之间如同万物等同而生一样,为官为吏者自有职分,为民为百姓者也自有所施”[2],它所强调的是复民性。至于由道家思想引发的养生、炼丹、成仙等学说则是另外的结果。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政王道”“保民而王”“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强调以民为本,但“儒家的以民为本,其目的还是牧民、畜民以用民,虽有民贵君轻之说,但从来都没有增民之一分,也没有减君之半厘,最终还是要建立君上民下的社会关系。”[2]其实质是通过养民而实现更好的统治人民。由此看来,儒、道虽然都强调以民为本,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儒家强调通过养民来实现“仁政”的政治理想;道家则强调复民性而顺应自然,实现无为而治。结合《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内容来看,魏征反复论说的目的在于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通过自身生活上崇尚节俭,慎用民力,游乐有度;做人上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政治上慎始敬终,赏罚公正;用人上知人善任,简能任善而达到积其德义,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魏征在文中提出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要适时而为,恰当作为,不是要把百姓当成国家的主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畜民、牧民、用民,为了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文中得出的“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结果,更像是《论语》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政治状态。与道家的不干涉,不影响,去欲望,复民性,以求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治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说,《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在君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可以养松、乔之寿”“无为之大道”的思想还应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只不过此时的儒、道思想已有了明显的融合特点。二、时代背景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的学说虽然众多,但主要还是儒、道、墨、法几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墨家学说的式微,社会上主要流行的思想变成了儒、道、释三家,且融合的趋势在加强。到了唐代,儒、道、释三教并立,儒家的用世思想虽然还是文人的主流思想,但由于李氏王朝的推重,道家思想却得以大行其道。唐朝皇帝以老子为先祖,所以道教被朝廷列为三教之首。唐高祖李渊强调“令老先,孔后,末后释宗”;唐太宗李世民强调君清静,民才能安乐,认为“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更是秉承家训国政,倡导“三教无类”“会三归一”,主张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可见,注重养身治国是李唐王朝治国的一个基本思想。唐代时随着儒、道、释三教的并立,交流、互鉴、融合在所难免。儒家思想由最初孔子的“仁爱”“仁义”“诚恕”“孝悌”“礼乐”等,发展到孟子的“仁政”“王道”“利义”“天命”“与民同乐”“民贵君轻”等,再到荀子的不再相信天命,“相信天只不过是永恒的自然法则,宇宙的所有变化都是自然法则运行的表现。”[3]荀子自觉地把他认为是好的和有用的东西(包括道家思想)都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儒、道之间又有了一定的互鉴、融合。西汉时的董仲舒将道家的阴阳、五行等概念引入了儒家哲学,特别是他在“天人感应说”中指出,人类任何重大的善行或恶行都有奇特的自然现象与之呼应,警告君主要顺从天意,此学说带有明显的道家色彩。魏晋时期许多道家学者,如何晏、王弼等开始用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如对《易经》《论语》的解释等,原本是儒家经典的《易经》,后来甚至作为卜筮之书成为沟通儒、道两家学说的桥梁,这些都促成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交汇与调和。唐朝时的柳宗元、李翱、宗密等一批人,他们开始寻求儒、道、释在哲学上的妥协和融合,即借鉴所有的思想资源来构建新的人性论和宇宙论,这也为宋明时代新儒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宋时周敦颐的“宇宙论”,邵雍的“象数论”,张载的“气本论”和“天人合一”思想,二程、朱熹的程朱理学等使新儒学思想更是达到了儒、道、释交汇、借鉴与融合的新高度。另外,唐代融合儒、道思想的政治家、文人也不乏其人,如发起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的柳宗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寓言类传记文《种树郭橐驼传》,对于该文体现的作者的治世思想也曾引起学生的争议和讨论。该文明显是借畸形人郭橐驼的种树之法来讲统治者的为官之理,问题是作者所阐述的种树之理和为官之道到底是属于儒家思想还是属于道家思想,需要辨析。文中橐驼明确指出他种树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详述其种树之理。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将种树之道移之官理,借此阐述为官之道,但无论从种树之道还是为官之理来看,其观点显然更近似于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其实,不仅此内容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设计的橐驼的形名特征也相符于《庄子》中的许多畸形人的特征。设计这样的人物形象,看似无奇,实有深意,正如杨保春先生所说的那样,“庄子所用的这些人,意在其神而不在其形,以其形残而显其神全,并显示出超以形名之外的价值及意义。”[2]这些都体现出庄子的以身全德、立象尽意、得意而忘象的道家思想。其实,联系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来看,他的主流治世思想仍然是儒家的用世思想。就是从《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创作目的上来看也显现出柳宗元更多的现实针对性,而不像庄子那样带有更多的理想化追求,只不过是在事理方面他自觉不自觉地把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909-2025棉本色帆布
- GB/T 28029.13-2025轨道交通电子设备列车通信网络(TCN)第4-1部分:基于绞线式列车总线(WTB)的列车通信网络试验方法
- 2025届山东郯城实验中学初三下第一次阶段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手机短视频拍摄与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一(2.15)生物试题含解析
- 教育画卷展开
- 安全生产开展情况
- 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劳动中感悟美在劳动中长技能课件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3讲 思维导图让你高效复习:知识结构化
- 数字孪生行业发展分析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油田公司校园招聘231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同步训练)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一册-统编版-2024-2025学年
-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课件自考版
- DB34T4829-2024公路工程泡沫轻质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 蒸汽使用管理制度
- 2024年区(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 国开2024年秋《经济法学》计分作业1-4答案形考任务
- 废蓄电池回收管理制度
- 护理查房法洛四联症
- 浅析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研究-以永辉超市为例 工商管理专业
-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数学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