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目标展示课程标准:了解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与日本、新罗、东罗马帝国、大食等交流的基本史事,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事,认识这一时期交流的特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对外文化交流为什么如此频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事及特点,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遣隋使和遣唐使◎目标导学一新课学习学生阅读“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图片,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什么是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中的杰出人物是谁?2.日本为什么要派“遣隋使”“遣唐使”来华?3.遣唐使有何特点?4.唐朝对日本的影响。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一)含义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遣唐使”。1.什么是遣隋使、遣唐使?李白《哭晁卿衡》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汉名晁衡,字巨卿。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公元770年正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并埋葬于长安,时年72岁。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二)目的日本为什么要派“遣隋使”“遣唐使”来华?材料1:东方各国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2: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3:(唐朝政府)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名成太学"的阿倍仲麻吕得吏部奖掖,授校书郎,深得玄宗、肃宗的信任,多次升迁,官至从三品秘书监。——《日本书记》齐明天皇五年引《伊吉博德书》汲取隋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三)特点目标导学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四)影响日本仿照唐朝的先进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律令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都城平城京的建造仿照长安城。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相关史事遣唐使将中国的很多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有些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遣隋使、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2.产生了什么影响?◎鉴真东渡◎目标导学二新课学习学生阅读“遣隋使和遣唐使”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图片,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鉴真其人?鉴真为何要东渡?2.鉴真东渡的贡献?他的东渡对唐朝及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一)鉴真其人鉴真,江苏扬州人,幼年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潜心钻研佛学,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人员中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后人所塑的鉴真像,为日本一级国宝。鉴真为何要东渡?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一)鉴真其人六次东渡:1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23456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弟子好心阻拦未果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66岁东渡成功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二)贡献、影响日本·唐招提寺①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③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1.鉴真东渡的贡献?2.鉴真东渡产生了什么影响?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咏鉴真诗◎与新罗的交往◎目标导学三新课学习学生阅读“与新罗的交往”这一子目内容、材料研读、图片,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唐与新罗交往的背景。2.与新罗交往的概况(目的、人员构成、交往内容、影响)

目标导学三:与新罗的交往(一)背景隋唐和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往来频繁。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据史书记载,至少有数十人参加了科举考试,及第后还有人留在长安做官。其中,最著名的是崔致远,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的官员。材料一:遣使入朝……并献方物,前后相属……所输物产,为诸蕃之最。——《唐会要·新罗》材料二: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旧唐书·新罗传》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目标导学三:与新罗的交往(二)代表人新罗人·崔致远秋夜雨中(唐)崔致远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时考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代表作《桂苑笔耕集》。目标导学三:与新罗的交往(三)概况目的人员组成代表往来影响使臣、留学生、商人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崔致远唐新罗科举制、医学、天文、历算建筑、艺术、服饰等音乐往来频繁双向交流密切了唐与新罗的的友好交往◎玄奘西行◎目标导学四新课学习学生阅读“玄奘西行”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历史地图、图片、想一想,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玄奘与天竺。2.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目的、路线)。3.玄奘的贡献,《大唐西域记》。4.鉴真、玄奘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一)玄奘与天竺玄奘(602—664)西行求法(邮票)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相关史事在玄奘西行前,古印度被称为天竺,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大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于是就用“印度”两字。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二)西行概况贞观初年佛经中有些称呼、翻译等问题不准确。从

出发,经

到西域,跨葱岭经中亚往南最终到

。长安1.时间:2.原因:3.西行路线:河西走廊天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目标导学四:玄奘西行(三)贡献①研习佛法;②带回佛经;③翻译经书;④成书《大唐西域记》1.玄奘主要事迹:2.《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合作探究: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鉴真前后六次东渡用了12年时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目标导学五新课学习学生阅读“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这一子目内容,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唐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史事。唐与大食的交往史事。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2.合作探究: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目标导学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一)交往史事东罗马帝国开元时,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大食(古代阿拉伯)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史书记载的就有40多次。中国的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其他国家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目标导学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二)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材料1:唐朝均田制......为中国乡村的稳定和富裕提供了基础......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大大巩固了中国政府......——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3:隋、唐、宋是的域外交通很发达,尤以唐中叶为盛。无论从交通路线的远近谁,或是从交通密度的疏密说,唐均为隋、宋所不及。——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2:长安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七下历史课本材料4:唐王朝为了接待外国客人,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置了鸿胪寺。——启良《中国文明史》①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③唐朝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较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课堂总结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唐与新罗的交往唐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唐朝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新罗派遣大批的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双方陆上、海上贸易非常活跃;新罗引进唐朝的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东罗马帝国:唐太宗唐玄宗两次遣使臣来华;大食:多次派使通好,把造纸术传播到西方。唐与天竺的交往双方交往频繁;唐太宗初年,玄奘西行;玄奘回国后主持翻译佛经,弟子记录《大唐西域记》。当堂练习1.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2.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当堂练习4.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下列能印证这一论述的史事是()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B.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00多个国家C.有70多个国家与唐朝有来往D.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3.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