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作者:刘千里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而且,这是普遍现象。“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淑湘先生几十年前感叹的“拙拙怪事”到现在依然如故。这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占据了语文教学大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忽视了语用训练。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一、要有训练意识针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在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声。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他说:“阅读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要实现多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第二个转向是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个转向就是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他指出:“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任务,语文可以工具性、人文性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首先的任务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会渗透着一些文学的、文化的等内容,但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这种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人的积累和运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捕捉训练点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所谓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标”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或部位。语言文字训练点确定得好,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即是要练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词语的训练一般可分三步走,即析解形义、领略情味和学以致用。析解词义一般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完成:①理解词语字面意思;②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③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讲到“雪中送炭”一词时,可先让学生理解“雪中送炭”字面上的意思: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然后理解其基本义: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最后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文中的“雪”是指战场上环境险恶、敌机封锁、供应困难,“送炭”是指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在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后,还要引导学生领略其情味,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即品味词语。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词语的品味中,比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比较”、“删词比较”、“添词比较”等方法来品味词语。如,上面“雪中送炭”一词,在学生理解词义后,可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如“急人之困、济困解危、济困扶危”等)替代进去句子中,朗读比较一番。学生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到“雪中送炭”在这里是用得很准确的,它准确表达了志愿军叔叔对朝鲜人民“冒死送打糕”的感激(感动)之情。第三步,学以致用。在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词义及领略情味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填空:在我们饥饿难忍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打糕,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我们口干舌燥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茶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我们衣不抵寒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衣物,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我们缺医少药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药物,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词造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至此,一个词语的学习才算完成。这样的词语学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性。

2.句子的训练。理解句子不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一般应深入到如下几个层次。理解词义;疏通句义;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味赏析;积累运用。而品味赏析一般也是用换句比较、增删比较的方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可先让学生弄明“代价”的含义:原意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课文是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至残;接着让学生弄懂句义: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至残,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大嫂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然后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反问句,放在段末强烈表现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最后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两句子的异同。经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运用反问句能更强烈表达出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训练注意事项:1.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使“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让学生知道练什么、怎样练,通过练习达到怎样的要求。要严按目标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直到达成目标为止。2.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要脱离文本脱离语境单纯进行语言训练,所进行的训练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我们来看一个教例:一位教师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称赞》一文时,抓住“一个比一个好”进行的语言训练。她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后,分别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南瓜的图片和一粗一细两棵树的图片,让学生仿说句子:(南瓜)一个比一个大;(树木)一棵比一棵(大或粗)。[这是机械的语言训练——因为它脱离了文本,无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在学生明白基本意思后,可引导学生换词说说什么是“一个比一个好”。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找到“好”的具体表象:不粗糙、光滑、整齐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好”的小板凳的样子,体会小獾做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如此就将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了。]相反,前文《再见了,亲人》中的“雪中送炭”一词“学以致用”的训练,则是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好例子。

3.要面向全体学生。训练形式多样化,可将训练题分为基本题、综合题和发展题,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提高。4.要确保足够的时间。当一个问题提出或一道练习出示后,要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思考时间,或独立思考、或交流讨论,然后再汇报。在回答问题时,要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以确保训练真正落实到位。

七、教学结构模式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势必要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模式上就必须堵住对内容情节的繁琐分析的路,把时间挤出来,放在语言文字训练上。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阅读教学课一般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了解内容——品析语言——语言练习(1:1:1)

1.了解内容。(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教师讲读、导读,梳理文路,着重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读中教师要尽可能以读代讲、以读助讲、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要通过读使学生真正地体会课文的情味和情趣。这样,就要求读必须有时间保证(一节课一般不应该少于15分钟),读必须体现目的性和层次性(初读了解内容,再读品词赏句,三读体会感情),读必须因文而异,形式多样。尽可能杜绝单纯的情节内容分析,并且控制理解的深度,避免在挖掘课文的微言大义上花过多时间。在这一环节中,重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使讲读方便,一般不进行词句方面的训练。2.品析语言。(1)语言品析的内容:解字、品词、析句、赏篇。(2)语言品析的要求:理解品味、识记积累、内化运用。(3)语言品析的方式:听、说、读、写。(4)语言品析的方法:比较法、联想法、深抠(kōu)法。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阶段,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特质,即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和内化,又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3.语言练习。(1)识记内化词语:①听写词语;②用所学的词语填空;③听写含有所学词语的简短短文;④运用所学词语缩写课文。(2)学习课文重点句段的结构方式进行仿说或仿写。(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