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

(附答案解析)

一、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辨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注:加横线的是人名】

A.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被:通“披”

B,朕欲别除一官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曩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趣:催促

【答案】D"趣”通“促”。A中的“被”是“受”之意,;联想课文“被

八创”°B项“除”在古代与官职等词语联系到一起时,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C项的“闲”通“娴”,熟习,从句中“少年”一词和后文对他为“吏事”失误

的列举判断,这里应是“熟悉、熟习”之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足()

A.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曾:曾经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

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顾:只是

D.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期待

【答案】CA.曾:竟B.殆:几乎D.约定

3.下列选项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旗尾略不沾湿

C.今南方已定,兵早已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乃记之而去则有去国怀乡

【答案】C兵器;士兵A.浅陋,粗鄙B.略无:毫无D.

离开

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适得其反

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适得府君书

【答案】D至L往。A出嫁B恰好C刚才

5.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

B.族庖月更刀,折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

【答案】D,族。A类。B众,一般的。C丛聚,集结之处

6.选出与“向使三国冬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跳躅

【答案】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

7.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绘殿阁,类兰若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

【答案】B,种类。A像。C条例。D事例

二、虚词辨析。

8.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烈于猛火。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②③B.®@

C.④⑤D.③⑥

【答案】B,解释为介词。“比”。(2和,同;3从,介词5介词,被6介

词,由于)

9.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而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直邪

C.秦王恐其破壁。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答案】C代词,他。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B.表选

择D.代词,自己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的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B.四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C.偷本非礼,加以不拜。

D.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加以成功也。

【答案】:A用来…的(B…的原因、C所以、D…的原因)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加问客日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加气候不齐

③芬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苏声呜呜然

A.①与②相同,③©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也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相同

【答案】D①表示承接关系。就、来②表转折,但,③④指示代词,表示远

指。“那些”

三、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12、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晋侯饮赵盾酒。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参考答案:A。B饮,动词的使动用法C小,形容词意动用法D尊,形容词

使用用法

13、只有一个字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是()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参考答案:D西南,名词用作动词。A完,馆B百,宾客D老,幼

14、词类活用最多的一项是()

A.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B.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今以女妻之

参考答案B。B臣,友。A序C最后一个死D妻

15、下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借书满架。

B.良庖岁更刀。

C.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参考答案:B岁,名作状,每年。ACD满,短,高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16、下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

A.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D.忧劳可以兴国

参考答案:A。A官,名作动B忿恚,形容词使动C昂,形容是使动D兴,

形容词使动

17、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奇货可居

参考答案:C,意动用法,以……为奇。A零头。B适宜,适合。D珍贵

18、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B.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C.晏子,一节俭力行重于齐。

D.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参考答案:CoA北面,面向北(称臣)B不避,不次于不少于D会计,会面

商量

19、划线词语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A.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B.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肃宜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

谈对

参考答案:DoD殷勤,关切问候A包罗概括:自然稳定太平B军队士兵:

品行作为C形体容貌;祭礼的牲畜

2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C)

A.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大古义:秋日的大空。今义:秋季。

B.上初即位,富于春秋o

春秋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C.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

风俗

D.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中国古义:中原。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D)

A.友人被贬,未别离去,及至河边,已在舟中也。

古义:分别,离去。今义:离别

B.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今义:指导

C.因其有韭赏之量,故能就非凡至业

古义:不寻常;今义:副词,很

D.今是工弃反天性,捐冠带

2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是(C)

A.率妻壬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况

B.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古义:分开区别;今义:别离

C.五年三月,朝恩伏法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骰函之固,自若也。

古义:变小变弱;今义:小而弱

四、偏议复词与特殊句式。

23、以下古文中不包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B.但欲求死,不负顾利害

C.昼夜勤作息,伶得萦苦辛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答案】选D。

A盈虚,偏虚;B利害,偏利;C作息,偏作;D得失,不是偏义复词

24、以下古文中包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B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C杀子屠兄,弑君鸩母

D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答案】选A。

A园圃,偏园。园指种树的地方,圃指种菜的地方,源于《墨子•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入圆圆,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接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入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

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

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参考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

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

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根入更多。如果损人越多,

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亍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

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

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

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

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

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

的分别吗?

25、以下特殊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选B。以“乃”为标志的判断句

A.上使(之)外将兵,省略宾语。

C.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省略介词。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动词。

26、以下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B.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答案】选D。

A.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宾语前置句。B.唯求敌,宾语前置句。“是”

为音节助词。

C.大四海,定语后匿句°“之”是定语后设的标志C

D.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省略句。

27、以下特殊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焉

B.多多益善,何以为我擒

C.欲求非常之功,则尢务为自全之计

D.故有备则治人,无备则制于人

【答案】选C。

A.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B.“为”表被动。D.“于”表

被动。

五、通假字。

28、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D)

A.昔我先父以身徇国,“徇”通“殉”

B.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亨”通“烹”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

D.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9、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C)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与”通“欤”

C婵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王长者,不倍德。“倍”通“背”

30、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足(A)

A.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B.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

C.群臣百官皆畔“畔”通“叛”

D.昌宗从旁趣说(说为人名),便速言。“趣”通“促”

31、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C)

A.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匈”通“胸”

B.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通“警”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D.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锡”通“赐”

3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A)

A.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B.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C.卒起不意“卒”通“猝”

D,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失”通“屎”

六、断句.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北徒焉

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A.双实/以1民豪宗一百苦日褪需/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B.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品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检

C.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品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D.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隆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

答案B

解析可抓住关键词“以”“或”“故”,结合动宾结构断句。

【参考译文】

廉范,字叔度,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

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隆(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

是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褒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

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黄千字直卿,福州闵N人。干往见朱熹。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土以图塞

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

互达*妻语人曰:“看卿志坚思喜占之显金看总”£遂以戈字星,。

(节选自《宋史・黄千传》,有删改)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

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

解带/少偻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丁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忌始归/T・自见忌/夜不设榻/不

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

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答案C

解析“干自见熹”一句中,“熹”做“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可

排除A、D两项。“不解衣者二月”是说黄干两个月没有脱衣服,其间不能断开,

故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是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朱黑。当时天正下大雪,到后朱

熹却已经外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

衣服,两个月后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

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黑告诉别人

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朱熹就把自

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橙孙也。性方毅有守。拜西川节度使。必病丐致仕

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近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

保分由c军,军七与二C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A.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i巨饿死乎

/书/闻辄还东都/

B.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诅饿死乎

/书闻/辄还东都/

C.以病力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诅饿死乎

/书闻/辄还东都/

D.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诉饿死乎

/书/闻辄还东都/

答案C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有两处不同,分别是“或谏公”“书闻”。结合内容,

“或谏”意思是有人劝他,下文的“廉洁亡素储”的主语是“公”,“或谏公”

应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书闻”是奏章递交朝廷,不能断开,故可排除

D项。

【参考译文】

李景让,字后己,是迨赠太尉李憧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拜授西

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

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

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后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数性弘厚务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喳初放

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晟男石,未及成长而军亡,薪嗣孤弱,

放常赡恤之。

(节选自《梁书♦书放传》)

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阵/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

因指为婚姻/

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

因指为婚姻/

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

因指为婚姻/

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库/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

因指为婚姻/

答案C

解析结合前后文,“弘厚笃实”是一个方面的品德,“轻财好施”是另一

个方面的品德,不能分开搭配,故可排除B项。“怀孕”的主语是“侧室”,不

是“放”,故可排除A、D两项。

【参考译文】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

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

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

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顼是()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

至礼文制度率待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1遂代,君函书诏召由师领占竹于四川,I力

谏,帝不从。

(早选自《明史・倪岳传》)

A.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

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B.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待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

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C.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持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

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D.岳好学文章/敏捷博综/经世之务尚书/耿裕方正待大体/至礼文制度/率待

岳而决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为尚书/

答案A

解析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名词较多,如“岳”“文

章”“尚书耿裕”“礼文制度”“六年”“裕”“吏部”“尚书”等,可以借助

语法知识进行排除。如“敏捷”是形容“文章”的,二者不能断开,故可排除B、

D两项。“尚书”是“耿裕”的官职,二者不能断开,故可排除C项。

【参考译文】

倪岳,字舜咨,是上元人。倪岳好学,文思敏捷,广泛综览经世之务。尚书

耿裕为人方正,秉持大礼,以至礼文制度都要倪岳决断。六年,耿裕调到吏部,

由倪岳代任礼部尚书。孝宗从四川召国师领占竹来京,色岳极力劝谏,孝宗不听。

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赵希瑁,字君锡,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炯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

会像佐议守城,希坨下坐无一语,宠呈至旦丕直簧毛百祖见于金度旦立城韭蓼也

距城三十里有关日古城若悉精锐以兀其彳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瑁夜半,贼数百衔

枚突至,宗瑁严兵以殍。贼且至,始,矢石俱下,最无一免,奉党闻风而遁。

(节选自《宋史・赵希瑁传》)

A.守异之/日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培/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

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珞/

B.守异之/日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箝日/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日古

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描

C.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蒐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日古

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培/

D.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培/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

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珞/

答案C

解析本题中,前两个"日”可看作是断句的标志,其后应断开,故可排除

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得无……乎”是固定结构,“希瑁”是人名,

再结合上下文可知,C项正确。

【参考译文】

赵希玲,字君锡,中进士以后,调任汀州司户。炯寇李元砺正起事,汀州百

姓震惊惧怕,州里聚集官吏商议守城,赵希瑁坐在末位一言不发。知州感到奇怪,

说道:“莫非有什么见解吗?”赵希瑁说:“守城不是办法.离城三十里有一座

古城,如果调发全部精兵来把守要道,就用不着担心强盗了。”知州就把它交付

给赵希瑁。半夜,强盗几百人口中衔枚突然来到,赵希瑁整兵以待。强盗将要到

来,才下令一起往下射箭投石,强盗没有一个逃脱,其余的同党闻风而逃。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罗含,孑君章,桂阳耒阳人也。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向尝昼卧

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日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率自应后藻思

日薪。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A.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

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

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

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向/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

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答案C

解析注意“一鸟文彩异常”是“梦”的内容,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B

两项。“朱氏”做后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故可排除D项。

参考译文

罗含,字君章,是桂F日耒阳人。罗含幼年时成了孤儿,是被叔母朱氏养大的。

罗含少年时有大志向,曾经白天睡觉时,梦见一只鸟毛色异常艳丽错杂,飞进自

己口中,于是惊醒起来说起这事。叔母朱氏说:“鸟毛色艳丽错杂,预示你以后

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从此以后,罗含作文的才思一天比一天进步。

4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帝(指明孝宗)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

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A.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

词详切/帝数称善

B.迁己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

词详切/帝数称善

C.迁己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

词详切/帝数称善

D.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

词详切/帝数称善

答案C

解析句中“正”的对象是“衣冠”,不能断开,己攵可排除B、D两项。“积

诚开帝意”是“务”的宾语,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项。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是余姚人。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

讲,致力干羯诚启发开导皇帝0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

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李弼字景和,辽东莪平人也。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

破赤水的。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天光赴洛弼因隶侯斐陈悦

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

佥区直克注。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A.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

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B.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

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C.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

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D.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

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宜散骑常侍。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星有克捷。

【参考译文】

李弼,字景和,是辽东襄平人。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任命他为别将,他随

从尔朱天光西征,打败赤水易。凭借战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食邑五百

户。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英陈悦,任大都督,加授通直散骑常侍衔。

太昌初年,被任命为清河郡守、恒州大中正。不久又任南秦州刺史。跟随侯莫陈

悦征战,多次取得胜利。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

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义遣迁哲赴援

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节选自《周公•李迁哲传》)

A.时信州为蛮酉7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

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

/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西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

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己陷五子王

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答案C

解析原文标点: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文遭迁哲赴援。比至,

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参考译文

李迁芳,字孝彦,是安康人c李迁芳常常率领勇猛之士担任前锋,每次作战,

无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开拓疆土三千余里。当时信州为蛮族首领向五子

王等人所包围,田弘又派李迂哲前去救援。等赶到时,信州已经沦陷。向五子王

等人听说李迁哲到了,吓得狼狈逃跑。

七、文化常识。

4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

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

的。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

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

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

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选A“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

号。

4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

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

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

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

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解析:选B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

考取生员(秀才)资格的,都称作童子。

4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

解析:选D“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

4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

才是乡试中试者的统称C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

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C.起居注,我国占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

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

规范,乐指音乐。

解析:选A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要取

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童子试中被取录。而乡试中试者应称为举人。

4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

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

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

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

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

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

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

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

还给皇帝。

解析:选A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

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文化常识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

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

出官二年“O

4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

平民的衣着。

D.“财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

丧事的习俗。

B【解析】“出”是挂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4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考中会试的称为贡士。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

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

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

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

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B【解析】B项,根据《剂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微”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50、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

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为土德(崇尚黄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

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少牢”,只有羊、豕为“太牢”。由于祭祀者

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

用少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乍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

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C【解析】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恰恰

说反了。

5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作参乘,“乘”足两匹马拉的

车。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

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

田”等。

D.古时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

一天叫“晦”。

B【解析】B项,“左边”和“两匹马”解释错误,参乘应该是站在车的右

边担任卫的人:“乘”是四匹马拉的车。故选B。

52、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略有变化。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循环往复,易造

成混乱,古人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如《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一郎

就是以行第称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

D.“杀青”指写定著作,完成作品。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和便

于书写,先把竹简用火烤干叫做杀青。

C【解析】C项,“称韩愈为韩昌黎就是以为官之地来称呼”说法错误,“韩

昌黎”是以郡望称人。故选C。

八、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空3分,共27分)【注:加横线的是人名】

53.契丹深入,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而舟人邀利,小以时济。

54.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55.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56.(勾践)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57.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58.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是,而操此业不辍。

59.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

60.乖人事,违天时

【答案】(53-58题全是最近高调上的练习题里面的句子,第7题出自《乌

有先生传》,第8题考查学生运用“句式推断法”)

趣:通“趋”,奔向

得无……耶:该不会……吧?

报:回复,答复

赈:救济

无:无论

过:拜访

无乃....乎:恐怕....吧?

操:从事乖:违背

九、文言文阅读(共19分)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牵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

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潺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茸,虑雨坏米,撤居

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

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

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

浮海巡朱崖秋亳无扰州具而停车裁决奖煤劾贪风采<然。朱崖地产苦校,民或取

叶以代言,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

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若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和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翘召不已,

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

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

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珍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

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师多

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必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

咏、赵亦,名三贤祠。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

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

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原禄之人,凡奉余皆以

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参考译文】

崔与之,子正子,年纪轻轻就卓越出众有特别的气节,不远数千里到太学游

学。绍熙四年考中进士,广东学子由太学参加科考中第就是从崔与之开始的。

被授予司法参军。常平的粮仓很久没有整修了,漏雨泡坏了米.崔与之就拆掉自

己住的屋子的瓦去盖粮仓的屋顶。郡守想要将常平的积浪卖掉,崔与之坚持不让,

郡守很敬佩他,改变了主意并向朝廷推荐他。调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当地有个

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为难,斗殴中失手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儿子,当地长官想将

那个百姓流放。崔与之说:“这个百姓也是仓粹之间做出的事,怎么忍心让他一

家都跟着他流放呢?况且在事出有因的情形之下杀死他人子孙的,处罚止于剥夺

他的自由。”不久之后被特别授予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