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民为贵》
【教学目标】
1、XX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
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3、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
《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教学设想】
本课包括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对每则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等
都要熟读、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因此,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文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
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此外要结合前几课,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比喻、
对比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从前面孟子关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导入(结合"引入话题")
"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
一—重民。
二、朗读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
三、整体感知(讨论、提问、明确)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
百姓最为重要。
2、"xx,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一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
么思想?一一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
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
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四、讲读第1则
工、"读〃与"xx”
2、讨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
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
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
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
朵来听〃,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
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
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
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
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
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
综上所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从"民为贵"这
句话就可以看出是提倡"以民为本〃,从“君为轻”可以看出是与王道思想完全相反
的观点。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读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
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
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
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
正的“天子〃。因为天的聪明,是通过民的聪明来表现的;天的视听,是借助民
的视听来实现的。民众的意愿,天总是顺从的。可见民众才是"天〃的代表,是
真正的“天之骄子
至于所谓“君〃,则是民众抬举出来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民众有力量抬举出一个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为天
下民众设的,谁来做君完全应当由天下民众决定。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
无论这个"君"叫做国王,叫做皇帝,叫做总统,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只不
过在古代,人们尚未能设计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来落实这个道理,使
之成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不能马上兑现。
但这并不说明这个道理本身不成立。实际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会
里,上述道理有时也会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强行发生作用。只要看看历史上无数
昏君、暴君最终被推翻,身败名裂的下场,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而且在国家(社稷)之上。因为国家的权力也是人
民所赋予的,国家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从逻辑上来说,
必须置民众的地位于国家之上。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坚持这个原则,
可以防止少数政客假借”国家〃的名义,侵害民众的权力和利益。为"君〃的如果真
能认识到上述道理,就应当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坦诚接受民众的监督,关心
民生疾苦,与民同乐。
(2)孟子说:“理想的政治,应确立如下原则: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民为贵",是说人民的地位与权力,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一切政治
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
"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产,乃是养
育人民,建立国家的物质基础,当然十分重要。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所以也可以说“社稷〃就是国家。作为一个国家,当然要有制度,要有宪法。但
制度也好、宪法也好,终究还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
人民。
“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
与权力是民赋予的,没有民就没有君,君怎么可以与民相提并论呢?社稷是一
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国家可以既没有山川大地,又没有五谷物产,
也没有宪法制度。一个国家死掉个把国君,仍然不失为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
社稷,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论。
(3)得到广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资格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才可以做
诸侯;得到诸侯的任命,才可以做大夫。可见一切政治权力,从根源上来说,
都是来自于民众。
君主如果危害到社稷,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就应该将他罢免、撤换!
在古代,对于土地神和谷神,祭祀的物品没有欠缺,祭祀的时间也没有耽
误,却仍然发生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就说明这个土地神或谷神不灵了。那就
应当砸了它们的庙,毁了它们的神像和灵位,重新改造、撤换。
同理,如果某种思想、某种主义、某种理论、某种制度,用来治理国家,
认真实行之后并不见效,那也要对它进行修正、改造乃至撤换。
五、作业:
阅读、思考第2、3则,初步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基础是什么?第二课时
一、提问导入
xx"民本思想〃的基础是什么?
二、朗读第2、3则
三、讲读第2则
1、“读〃与〃xx”
2、译文: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
说:"传言中有这样的事。”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
"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
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杀君主一类的事情。〃
3、解读:
这一则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段千古名章。
它是什么意思呢?
齐宣王可能动了很久的脑筋想着怎么为难他的老师孟子,终于给他发现了
一个反击老师的漏洞。
他兴冲冲的找着老师孟子,马上就请教道:"老师,商汤把夏桀干掉了,周
武王把商纣王干掉了,是不是有这样的事啊?〃孟子是谁?不愧是千古名师,虽
然不知道齐宣王想做什么,但发现这小子来者不善,马上“狡猾〃的回答道:"历
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好一个“于传有之"啊!给自己留下无限的回旋空间!笨宣
王却没有发现这点,马上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总攻:“臣子杀死君王,下级杀死上
级,这也可以?"(因为儒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学说)
齐宣王以为自己这招是拿儒家的矛戳儒家的盾,自以为很高明啊!不过怎
么高也没有孟子老师高,因为孟子老师是守正不阿的!老师耐心的对齐宣王说:
“侵犯仁爱的人是贼,侵犯道义的人是残,拥有,残,和,贼,这两种品质的人叫,一夫,
(独夫民贼),我只听说把独夫民贼纣杀掉了,没有听说杀的是君王!〃
4、中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权合法有限性理论和革命性思想。
四、讲读第3则
1、"读〃与"xx”
2、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天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民;失去了人民,是因
为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有办法的: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得到人民是
有办法的:得到民心,就得到了人民;得到民心是有办法的:人民想要的就为
他们聚集,人民讨厌的不要给他们,如此而已。人民归附于仁,就像是水向下
流动,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树林赶来鸟雀的,
是鹤鹰,为汤武赶来百姓的,是桀和纣。如果天下的君主有爱好仁德的,那么
诸侯都会为他赶来百姓。即使他不想称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要称王的人,
就像是害了七年的病要用放置了三年的陈艾来灸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
就一辈子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就会终身忧愁受辱,直至死亡。《诗经》
上说,那如何能办得好,不过相与落水一块儿淹死罢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啊。〃
3、讨论:(畅所欲言)
怎样看待"天卜民民心仁政”的关系?
例:
(1)失去天下,首先是失去了民心,民心是什么?仅仅是要吃要穿吗?民
心就是人民大众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理!违背了社
会行为规范,违背了社会公理,人民就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而人民不承认你
这个统治者,就会跑到他们认为好的地方、好的国家去。
因此,统治者想要得到民心,首先自己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
理。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就是施行爱民政策,仁爱对待人民,
平等对待人民,不搞特权,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节制,才能得到人民的
拥护。
(2)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
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高度。
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
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
法。
(3)小而言之,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
也同样存在着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现象。
比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
发生的,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到另外的单位去。
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
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
的忙。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
不觉地做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
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了那"为渊驱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
雀”的鹦鹰。当然是但愿没有的好了。
4、小结
孟子这段言论,总结了殷、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掉了民心的历史教训;提
出了得天下之道是得人民、得人民之道,而得民心、得民心之道是与民所欲、
弃民所恶的观点;指出喜好推行仁德、仁政的君王自然会称王天下,否则会终
身不得天下,乃至忧愁受辱陷于死亡。
总之,孟子这段话,论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千古
不变的道理,充分表明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其中〃得天下之道、得人民之道、
得民心之道〃对于今人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此文在论说方法上,层层推进,环环紧扣,间用比喻、对比,从而使论证
无懈可击。
五、作业:
阅读、思考第4、5则,理解"君权谁授"的问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述“天卜民民心仁政"的关系
二、朗读第4、5则
三、讲读第4则
1、讨论
君权谁授?.…・•…
【提示】
(1)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
天子授与的。
这也就是xx的学生万章的看法。
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
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很明显,孟子是脚跨上下两个方面,一只脚跨在上天,有“君权神授〃的神
秘色彩;另一只脚却跨在民间,有"民约论"的味道。而他的论述,则正好是在
这两方面寻求沟通的桥粱,寻找"天意"与"民意"的结合点。
(2)所谓“究天人之际",研究天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
家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孟子在这里的探讨,是从政治、君权的角度来进行的,
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事实上,孟子在这里的分析论述,与其说强调"天〃的一方面,不如说强调
“民〃的一方面更为贴切。就以他所分析的舜的情况来看,舜之所以最终"之中国,
践天子位”,完全是因为"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
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帆歌舜〃。所以,与其说是“天授〃,不
如说是"民授"。他最后所引《太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
听。〃不也一方面说明了“天人之际”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说明了“天意”从根本
上说还是来自“民意〃吗?
可见,孟子的政治学说里的确怎么也抹不掉"以民为本〃的思想。
4、小结
君权谁授?
从根本上来回答,是民授而不是神授、天授,当然更不是哪个个人所授,
即便你是伟大如尧,也没有那样大的权力。
三、讲读第5则
1、“读〃与〃xx”
2、解读
法家重政令法治,儒家重教育德治;政令法治治人,教育德治治心:治人
人畏,治心心服。以儒者的眼光来看,心服才是真服。因此,法治是不得已而
为之,德治才是根本所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德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这是法治。
XX法治双管齐下,天下才能大治。
这是我们今天的看法。是不是有点亦儒亦法的味道了呢?
4、探究创新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
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
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
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
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
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
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
兴。
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
思想?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
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
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XX民本思想的进步性
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学说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有尊重民权的意味;强调统治者应尊重民心、民意。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
上。
第二,批判性。孟子依此来批判不义之战和暴政,对后世督导君权、激励
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进步性。孟子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从理论上证明了人具有先
天平等性,并且以德抗位,尚道蔑势;提出制约君权的思想;提出了许多以利
民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显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
具有进步意义。
他的"以民为本〃思想显示了其匡时济世、救民水火的抱负胸襟和孜孜不倦、
为民请命的使命感。
对后世的影响:
例1、唐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
制,还农民以一定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初唐“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xx"反苛政〃。
例3、宋代xx"忧民之忧〃。
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探究创新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
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
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
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
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
略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
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XX解读:
1、《民为贵》选文1、2、3则解读
孟子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
失天下,所以"民为贵"。
选文1记载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指出诸侯国的
国君是可以重立的,如果他危害土神谷神;土神谷神也是可以重立的,如果它
们得到了适当的祭祀,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但是庶民是不可动摇
的。
在现实社会中,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
依据则是“得乎丘民〃。在我国古代,孟子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很有震撼性的。
书中类似内容曾经惨遭删削,也可以看出它的独特意义。
选文2是xx和xx的一番对话。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孟子毫不回避书
册之中记载了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
于是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对孟子来说,这个问题真是咄咄逼
人。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而另一方面;孟子
把商汤看成是“以德服人”的代表;对于周武王的德行,孟子也是高度肯定的,
曾说尧和舜实行仁义是根于本性,商汤周武王实行仁义是身体力行。
一方面强调君臣父子秩序,一方面又肯定流放夏桀的商汤和讨伐殷纣的周
武王,这样孟子面对齐宣王,似乎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看孟子怎么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
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
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也就是贼和残)叫做独夫。由于夏桀、殷纣
残害仁义,商汤、周武王诛灭夏桀和殷纣,就只不过是诛灭了残暴无道、众叛
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
这一回答,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
选文3和选文1、2的内涵其实是相通的。孟子认为,要想赢得百姓的心其
实很简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
们身上,如此而已。而这样做也便是仁。
孟子接下来用"犹水之就下、兽之走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七年之病求
三年之艾〃等比喻,说明国君如果平时不践履仁、不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有丧
失天下人民的隐忧和耻辱,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并引用经典来作
印证"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进水中被淹。〃
开放式讨论。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可参阅下文:
朱元璋认为:“若非天生人君以育之,又何言斯民之有哉?”
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是丝毫不能侵犯的。他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北民族大学《妇产科学床边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大学《证券市场基本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益阳市数学五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春季疾病防控知识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1讲 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 大学生性别教育
- 上海市奉贤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备考提升核心试题库-500题
- 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药学类近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教育销售培训资料
- 饭店转包合同
-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 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注意事项课件
- 高档汽车租赁合同书
- 小学急救知识PPT模板
- 2023年新版新汉语水平考试五级HSK真题
- 《交变电流》说课一等奖课件
- 小学英语三年级英语绘本阅读公开课Dear-zoo优质课件
- JJG 141-2013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
- 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 GB/T 1852-2008船用法兰铸钢蒸汽减压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