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论衡 非韩》 阅读详解_第1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论衡 非韩》 阅读详解_第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论衡 非韩》 阅读详解_第3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论衡 非韩》 阅读详解_第4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论衡 非韩》 阅读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论衡非韩》阅读详解

01文言文做题步骤

一、读题概要:读内容概述和简单题了解文章概要

二、读文分层:按照时间、地点、职务转换等快速分层

三、先随文解决断句和概述:边读边解决断句,再逐层解决内容概述

四、后就题解决其他选择题和文言翻译

02原题呈现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而求饮食也。使礼

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土不

得战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

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

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蹈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

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

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履者,居

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

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之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

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博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

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

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

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

大焉,赏英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日狂询、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

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

益而有损也。

夫狂询、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大公诛之,无所却、无所至:魏文式之,却强奉

而全馥,功孰大者?狂端、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能文

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

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

魏文;魏文侯,战国初

魏国君主。【4】解沮:瓦解、涣散。

6.下列对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耕战而贱儒生贱:轻视

B.使礼义废,纲纪败使:假如

C.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防:防备

D.薄夫敦,鄙夫宽敦:敦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上下乱而阴阳谬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开不为上用之路

8.卜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小止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儒名而俗行

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

B.不徇爵禄

不为J'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C.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

C.韩非认为留着狂诵、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D.本文认为狂谄、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10.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

相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

(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子日:“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日:“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赁》)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

己的话加以解释。

03解析过程

一、读题概要:读内容概述和简答了解文章大义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

C.韩非认为留着狂谄、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D.本文认为狂遹、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读题:从本题看,是本文作者和韩非对待儒生的态度异同,以及对狂谪、华士与段

干木三者的不同态度。

二、读文分层:按照时间、地点、职务转换等快速分层

这道题已经自然分段

三、先随文解决断句和概述:边分层读边解决断句、内容概述和筒答

夫儒生,礼义也(PD);耕战,饮食也(PD)。贵(重视,形容词意动)耕战而贱(轻

视,形容词意动)儒生,是(这是)弃礼义而求饮食也(PD)。使(假使)礼义废(BD),

纲纪败(BD),上下乱而(顺承关系)阴阳谬(错乱),水旱失时(违背时节),五谷

不登(收成),万民饥死,农不得(能)耕,土不得(能)战也。故(原)以(认为)

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认为)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

世,礼义之旧防也((PD)就是维护礼义的原有堤防),有之无益(好处),无之有

损。夫礼义,无成效(产生效具体果)于人,然(但)成效者须(依靠)礼义而成。

优(就像)足蹈路而行,所蹈之路须(要靠)不蹈者;身须(要靠)手足而动,动者

待不动者。故(所以)事或(或许)无益,而(但是)益者须(依靠)之;或(或许)

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必须依靠)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9A.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后半部分本文作者正确。

韩子非(指贡)儒,谓(认为)之无益有损,盖(大概)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

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义上是儒,行动却和一般人一样工,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

故(所以)不足(不值得)贵。夫志洁行显,不徇(追求)爵禄,去(抛弃)卿相之

位若(像)脱屣者,居位治职[处理政事),功虽(即使)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PD)

但却是以推行礼义为事业的人)。国之所以(原因)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

危主。今儒者之(的)操,重礼爱义,率(引导)无礼之士,激(激励)无义之人:

人民为(变得)善,爱其主上,此亦(也是)有益也(PD)。闻伯夷风者,贫夫廉(变

得廉洁),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变得敦厚),鄙夫宽(变得宽宏大

量)。此上化也,非人所见1(PD)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Z一

9A.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前半部分正确)

段干木【2】阖门(闭门)不出,麹文【3】敬(敬重)之,表式(扶轼俯身表示

敬意)其闾(里巷),秦军闻之,卒(终于)不攻魏。使(假使)魏无干木,秦兵入

境,境土危亡(BD)(被灭亡的危险)。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

破,三军兵顿(即使苦战),流血千里。今魏文式(表示敬意)阖门之士,却(使……

退却)强秦之兵,全(保全)魏国之境,济(拯救)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9R.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正

齐有高节之(的)士,日狂遍、华士,二人昆弟也,义(坚持自己的主张)不降

志,不仕(做官)非其主。太公封于齐(BD)(被封在齐),以(认为)此二子解沮

(使……瓦解人心涣散)【4】齐众,开不为(替)上用(君主效劳)之路,同时诛

之。韩子善(赞赏)之,以为(认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9C.韩非认为留着狂诵、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夫狂询、华士,段干木之类(这类人)也,太公诛之,无所却(排除)、无所全;

魏文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谁)大者?狂询、华士之操(的高尚节操),干木

之节也。使韩子善(赞赏)千木闽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就是对的),则善(称

赞)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指责)干木之行、下(贬低)魏文之式,则干木以(因)

此行而有益(有好处),魏文用式(尊敬)之道为有切,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这

可见韩非不奖赏功劳,不尊敬有益的人)。

9D.本文认为狂痛、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错误

根据第4段“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

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认为他们对保全国家没用处的是韩非子,不是本文

作者。根据5段末尾,作者批评韩非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四、后就题解决词语解说和翻译

6.下列对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耕战而贱儒生贱:轻视

B.使礼义废,纲纪败使:假如

C.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防:防备

D.薄夫敦,鄙夫宽敦:敦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B.上下乱而阴阳谬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开不为上用之路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儒名而俗行

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

B.不徇爵禄

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C.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

6-8分别考查实词、虚词、翻译。

三题,可以采取在看原文中,逐项将题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一则可以降低翻译

原文的难度,二则在翻译中可判断正确与否。

6C“防:防备”错误。本句意为:原以为旧堤防是没用的而把它拆擦,肯定要遭

水灾。防:名词,堤防。

7.B

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B.两个“以”均为动词,认为。

C.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

D.动词,变得;副词,被。

8.B.“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错误。木句意为:不追求爵位、俸禄。

徇:追求。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子日:“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

己的话

加以解释。

11.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

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

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

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04参考译文

儒生讲的是礼义,耕战讲的是饮食。重视耕战而轻视儒生,是抛弃礼义找饭吃。

假使礼义被废掉,维持统治秩序的礼法就会被破坏,上下关系一片混乱,阴阳二气也

会错乱,天晴下雨违背时节,五谷没有收成,于是老百姓饿死,农民无法耕种,士兵

也无法打仗。原以为旧堤防是没用的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灾;认为原有的礼义没

帮助而把它取消,肯定要有灾祸。儒者活在世上,就是维护礼义的原有堤防,有他们

看来没有好处,但要没有他们就会带来损害。礼义对于人不产生直接的具体效果,但

有具体效果的事情都要依靠礼义来完成。就像脚踩着路行走,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被

脚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体要靠手脚才能行动,然而行动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

动.所以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好处而好事却要靠它,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直接效果而

有直接具体效果的事却要依靠它。儒生,耕战必须依靠他们,要是抛弃而使他们不存

在,那怎么行呢?

韩非指责儒生,认为他们有害无益。大概是说一般儒生操行不好,举止不重礼义,

名义上是儒,行动却和i般人一样,用真才实学作幌子,而提出些有害的主张,一心

想做官发达,所以值不得尊重。至于志向纯洁,行为光明,不追求爵位、俸禄,抛弃

脚相官位就像脱鞋一样的人,才会居于官位处理政事,即使他们没有建立功绩,但却

是以推行礼义为事业的人。国家能存在的原因,是有礼义。老百姓不懂礼义,国家就

要灭亡,君主就要遭殃。今天儒者的操行,是重礼爱义的,他们引导不懂礼的人,激

励没有义的人,使人民变得善良,喜爱自己的国君,这也是很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