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练习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练习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练习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练习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冲刺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冲刺练习

一、2014年高考真题

(江苏卷)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

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

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

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

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享

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

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

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

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

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亚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

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占,师不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1.【答案】B

【解析】从前文看严是要拜柳为师做柳弟子的,因此对柳应该是很尊重的,且由前文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推知“吾子无以韩布我”的“贵”字解释为“指责”不合情理,应由“市成”

意引申为“要求”,要求柳向韩愈学习。

【评价】实词题已考过多年,似乎已走到山穷水尽之时了,既然划定了120个实词,

为何又“节外生枝”呢?在此题中,去年只有“及”字是120个实词中的,今年也仅一个有“爱”

字是120个实词中的,其余全是“节外生枝”!其实,“120个实词”这个概念已沉入历史,

下届考生应知多识广,并且掌握根据语境推断词义技巧才是!

2..【答案】B

【解析】“其”是《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主要用作代词(可用作

第一、二、三人称,还可用作指示代词)、副词(表推测、反问、商量和祈使语气)、连词

(表假设和选择关系)、助词(用在句中,无实意)。根据句式结构和语法分析,B项中的

“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其它选项中的“其”均为指示代词。

【评价】文言虚词已有多年未单独设题了,今年重新考查虚词,这是昱包上的一种回

归,下届考生应当重视对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积累才是!

3.【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

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占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

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

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⑵句能理解“知道”是个古今

异义词和“诸”是个兼词,和语句通顺即可。

【评价】翻屋由往年的三句10分,改为今年的两句8分,总分减少,但每句分值去]

增加了,因此,今年高密语句通顺必将成为一项得分点,这就要求考生翻译时除了准确还

须做到句顺,最好考虑到“信、达、雅”二方面的要求。

4.【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可从文中筛选出“仆之所避者名也”、“内不足为,

外不足当”、“亦可交以为师矣”等语句并概括得到。既然要求‘简要概括",答案应避免直接

引用原文。

【评价】今年文言阅读文本取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这延续了近年的趋势,但由写人文

本改为叙事文本,这反映出选材的新变化,有可能成为今后的方向。题型设计上,将原来

的筛选信息和概括文意两道选择题6分改为二M简答题4分,分值有所降低,能力要求却

有所提高,此举可能是为了适应所选文本,但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不过,这是否代表未

来的方向还为未可知。

【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

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

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称,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

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

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

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

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

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

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

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

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

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

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

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

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

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

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

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

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

缺乏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各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

麻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c这

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

宗元回复。

(江西卷)裁冠雄鸡志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呜二r二者,七其雄)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鸣,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栗而长鸣,如

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

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

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悬....

翱异之日:“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日: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

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吊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

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

鸡也,于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呜

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

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极

气雄鸣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书日:“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票精气,义而介焉者。客

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侍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

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燮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志:记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掏栗投于地而•呼之庄宗受地藏之于庙

B.鸡,禽于家营也技扶摇而上希九万里

C.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子石武城,闻弦歌之声

D.客鸡义勇超乎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7.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A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答案】A连词,表承接。

【解析】B.前“者”表判断;后肃”(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

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代词,代指“鸡”;动词,至上(《论语

•阳货篇》)D.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诃词尾,译为“……

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7.【答案】B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

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喙

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

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

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

却都讨厌被切了鸡角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

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

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

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

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

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翅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

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

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

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鸣,是做客(外来)的鸡,我

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

(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

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

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

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

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票赋优

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

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

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

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

人的一面镜子。

(北京卷)偃虹提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内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啰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

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

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日:“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

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

恐、安溺之层。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

之力,日:“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

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日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然日:“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提,御天下至险不

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

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佟提土石聿久不朽,则曝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

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

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

天下岂有遗利乎?此下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隼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

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

由以三定技丕可必丕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膝侯:即膝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面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

鼠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蜃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得俞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白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C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膝候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3.《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J

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解析:试题中“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膝子京在伫

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

记》的此句意义相似,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

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

14.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

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二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喽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

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

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与过去阅读延伸题的答题

思路完全一致。

9.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

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

不书

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

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11.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

此处为“改变”意。

12.答案: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

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

记述的文字。”我打开信查看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

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

问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

么好处,问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湖泊,岳阳又是荆州、潭州、贵州和蜀州四个

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那些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要绕远路又很疲惫,而且常常害怕风波兴起,担心船被打翻,人

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路又近又不用担心。”我问这个堤

规模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堤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

尺,到最上边能达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而且不超过时间完

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

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

行,他们都没能改变我们太守的决定。”又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

文字。”

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

的功效多。凭借百步远的湖堤,抵挡天下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使当地百姓得到好

处并且遍及荆州、潭州、贵州、蜀州,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

堤的好处。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

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

它废弃。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假使其继承者

都像刚开始建造的人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

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

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

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

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

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

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

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二、2015年冲刺练习题

盖公堂记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发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

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

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

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督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

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

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

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

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

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祈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

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而齐故诸儒以百教,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

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乜,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

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

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夫曾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

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

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惧而厘之反:同“返”,回来

期•月•而百疾作期月:约定一个月的期限

B.三易医而疾愈越甚:严重,厉害

里考?教之曰老父:年老的父亲

C.立法更制更:改变

臭・味♦乱于外臭味:恶臭的气味

D.可见而不可裁致:招来

度复见如公者庶几:几乎,差不多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治且杀人年耳九十,面山而居

B.三易医耐疾愈甚若无罪地就死地

C.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D.召长老诸先生问用以安集百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处讲了一个庸医误人的故事,医生不能辨症施治,致使小病成了大病,病人

深受其害,这个故事带有寓言的性质。

B.“昔之为国者亦然”是全文立意的关键。指出苛政、繁政扰民,则民不堪重负;与民

休息,则天下安定: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C.作者在胶西做地方官,没有找到盖公的子孙、坟墓,就新建盖公堂,并且和自己的属

下在那里游玩、居留,来表达对盖公的敬仰和追怀。

D.由史书没有记载盖公的逝世,作者想到得道的人可以不死,进而甚至希望自己也能一

睹盖公的风采。其事未免虚无,但其情则殷殷可鉴。

18.用“尸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

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日盖公堂

1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16.D17.C

18.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

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3分)

19.(见“参考译文”)

①“谢”译为”拒绝、推脱“1分,“嗜”译为“爱好、特别喜欢1分,大意1分)②

“安”译为“怎么、哪里”1分,“足以”译为“可以、能够”1分,前后两句大意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前我在家乡居住的时候,有人患寒病而咳嗽,去问医生,医生认为是腹中有毒虫,

如不医治会死人。收取了病人百金而替他治病,喝杀蛊虫的药,肾肠就像受到攻击和讨伐,

皮肤身体也像遭到烧灼一样,并禁止吃好的食物。到了一个月的时候百病都产生了,发热

怕冷,咳嗽不停。这一切症状倒真的像腹中有虫了。又去请医生诊断,医生认为是热病,

给吃凉药,早上呕吐,晚上腹泻,于是开始不能饮食了e病人很恐惧,便又回头去找原来

认为是蛊病的医生医治,便连石钟乳、乌头之类乱七杂八的药都吃,然而,病未见好,却

又恶性脓疮和奇痒的疥疮,以及眼睛昏花等多种毛病都一齐发作。换了三次医生而病情更

加严重,乡里的老人才教导他,说:“这是医生的罪,药物的错。你有什么病!人活着,

以气为主,食物为辅。现在你成天药不离口,药臭在外面扰乱,而各种药的绿性在你内脏

里互相侵袭,劳损你的气,隔断你的正常饮食,因此才发病。你回到家里好好休息,谢绝

医生和药物而吃你所喜欢的食物,气充实了,吃好了,则对症下药,一剂药即可见效。”

病人听从了老人的劝告,到满一个月的时候,病即完全好了。

过去治理国家也是这个道理。我看到秦国从孝公到秦始皇,都在进行变法和制度改革,

用很细密的办法来锻炼人民,其严格苛刻的程度可以说到了极点。汉代的萧何、曾参亲眼

看见了人民在秦朝严刑峻法统治下所遭受的摧残,而现在的人民都是秦末战乱后的幸存

者,不能再驱使他们去干这干那,因此一切政策都是让人民得到休息,而天下也就安定了。

起初,曾参作齐王相国时,曾召集长老和一些儒生,征求他们对安定、聚集百姓的办法,

齐地过去的儒生数以百计,每个人说的意见都不一样,曹参举措不定。听说胶西郡有叫盖

公的人,精通道家的学说,于是,曹参派人把盖公请来。盖公给曹参讲治国之术在于重视

清净,这样,人民自然会安定,并以此类推具体而言之,曹参于是让出正堂来款待盖公,

用他说的办法来治理齐,使齐得到了大治。以后,曹参接替萧何作了汉王朝的丞相,便用

同样的办法来治理天下,到现在,人们还在称赞他的贤能。

我作密州知州,知道盖公是齐地人,寻求他的坟墓和子孙后代而没有结果,我深深感

慨而怀念盖公。师法他的言论,想像他的为人,几乎处处像再见到盖公那样的人。于是在

知州办事堂之北整治新的寝室,改变原来的凋弊破陋,开通原来堵塞遮蔽之处,一重一重

的门也大开,从城之南北两端,相望像牵线一样笔直,取名叫“盖公堂”。随时和宾客同

僚吏员们一起,到这里来游乐休息,但不敢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如盖公那样的人来住。

曹参为汉朝的宗臣,而盖公作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一件盛事,但历史没有记载盖公

的结局,岂不是古代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得道成仙而没有死吗?胶西东面有大海屏蔽,南面

依傍九仙山,北面隶属于崂山,这些地方有不少隐士,但只听传闻而见不着人,即使可以

看见人,也不可招致,谁又知道盖公不往来在这些隐土之间呢?我怎样才可以见到他呢!

叙小修诗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慎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

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言,虽不大佳,然?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

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

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旌①必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

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xzww*^*^w***^*^r^z^w*^*«*w*^v*w^w*^***w*w*^^^^^w*^*«*w*^*^*^s^w*^*^***w*^*^*^rw*^«✓"^*«*»*w*^r^*Z"^"wZ"^*«*»*w*v*v*'^%zw*^Rw*»*^*^*^*v%zw*^Rw*w*^v*'h**^w*w*rf*«*w^*v*^*s^w*^*^Rw*w*w*^*^*^v*^y"^*w*»*^

非从自己胎腱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住处,亦有疵处,住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

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僻,以为未能尽脱近代

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串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

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用芸字字学

《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

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

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

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

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赦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

哀乐、嗜好情欲,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

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

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

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慈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

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

若夫劲质而多怒,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选自《袁宏道

集笺校》)

[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现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视:看

B.既长,胆量愈廓廓:广大,开阔

C.文欲举于秦、汉准:遵循,遵照

D.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很恨:遗憾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B.不效颦干汉、魏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画

D.予读而悲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2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为弟弟小修的诗作序,指出小修诗作的价值所在,进而引

出并阐述自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主张。

B.第二段以今之诗文不传与民间歌谣可以流传的判断,大胆批判近代蹈袭的习气,

末段以《离骚》为例,连用反问,证明情至之语的重要C

C.作者认为秦汉文、盛唐诗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对前人的超越,而小修诗“多

本色独造语”的瑕疵之处恰恰就是一种创作上的亮点。

D.作者认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小修与众不同的性格才情,他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

于诗,这些诗是真情流露,虽然不雅,却可以流传于世。

2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