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合成专题03卤代烃练习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合成专题03卤代烃练习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合成专题03卤代烃练习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合成专题03卤代烃练习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合成专题03卤代烃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卤代燃

1.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能一步实现图中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X---7

W

选项XYZW

AAlAI2O3NaA102Al(OH)3

BFe30iFeFeChFeCh

CH.SO,S02SSO3

DCH3cH国CH2=CH2C曲OHCH2BrCH2Br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A1与。2反应生成A1Q,AI2O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z和乩0,NaA102

溶液与过量CO?反应生成Al(0H);和NallCOs,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ld和H20,ALOa

不能一步生成Al(OH)3;B项,Fe。与CO高温反应生成Fe和C02,Fe与HC1反应生成FeCL

和H2,Fe与Ch加热时反应生成FeCl3,FeCb与CL反应生成FeCh,FeCh与Fe反应生成

FeCL:C项,Cu与浓H2sol加热反应生成CuSOi、SO2和HC,SO2与H2s反应生成S和比0,S02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O3,S与SQ,相互间不能一步转化;D项,CMMr在NaOH醉溶液中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XH2,CH2=O12与比0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2H5OH,CH2=CH2-tj

Bm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C2H50H与CH2BrCH2Br相互间不能一步转化。

详解:A项,A1与Q反应生成Al。,AI2O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z和H2O,NaAlO/溶液与过

量CO2反应生成Al(0H)3和NaHCO”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B和上0,A1Q不能一

步生成Al(0H)「Y-W不能一步实现;B项,Fe。与C0高温反应生成Fe和CO2,Fe与HC1

反应生成FeCk和山,Fe与CL加热时反应生成FeCh,FeCb与CI2反应生成FeCh,FeCh

与Fe反应生成FeCk,图中反应均能一步实现;C项,Cu与浓H2s0」加热反应生成CuSO」、S02

和比0,S02与H2s反应生成S和比0,S0?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03,S与S03相互间不能一

步转化,Z与W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D项,CH3cH於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生成CHKHz,CHEH2与IL0一定袤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HsOH,5期与Bn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CH2BrCH2Br,C2H50H与CH2BrCH2Br相互间不能一步转化,Z与N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

步实现;答案选B。

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

澳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生成气体通入酸性高

A有乙烯生成

锌酸钾溶液中,褪色

向试管中的浓硫酸加入铜片,盖好胶塞,导管通气入品

B铜片未打磨

红溶液,无明显现象

除去CuSO,溶液中Fe":先加足量H2O2,再加Cu(0H)2调溶

CKs,[Cu(0H)2]>Ksp[Fe(0H)2]

液pH=4

将有色纸条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D氯气漂白不是Ck分子直接作用的结果

无明显现象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乙静具有挥发性,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a溶液褪色;B项,Cu与浓H2soi

加热时才反应;C项,加入足量反。2将Fe‘氧化成F/,再加Cu(0H)2调溶液pH=4时Fe/

转化成Fe(OH)3沉淀而除去;I)项,干燥的CL不能使有色纸条褪色,CL分子没有漂白性。

详解:A项,乙醇具有挥发性,溟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CH3cH2(用

(g),CH3CH2OH也能使酸性KMnOj溶液褪色,气体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乙烯生

成,A项错误:B项,Cu与浓H2soi常温下不反应,Cu与浓H2soi加热时才会反应产生SOz,B

项错误;C项,加入足量H2O2将F/氧化成Fe"再加Cu(0H)2调溶液pH=4时Fe”转化成

Fe(OH)3沉淀而除去,说明Fe(0H)3比Cu(OH)2的溶解度更小,F/Cu(OH)2]>KSP[Fe

(OID3],C项错误;D项,将有色纸条放入盛满干燥Ch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无明显

现象,说明Cb没有漂白性,氯气漂白不是C12分子直接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选D。

3.环丙叉环丙烷(b)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受到结构和理论化学家的注意,根据其转化关

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

B.p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生成烯燃

C.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共有5种

D.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消去反应

【答案】C

【解析】b中含有单键碳,所以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故A错误;p分子3-C

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m的同分异枸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

CH20HOCHj

物的有

共5种,故C正确。b中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上共结合一个基团,所以反应①属于加成反

应,物质p为卤代煌,卤代燃要发生水解,生成醇,根据同一个碳上连有两个羟基时要脱水,

最终生成物质m,故反应的类型先是取代反应后为消去反应,故D错误。

4.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选用仪器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除去NO?中的MOB.用乙装置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碟酸钠溶液

C.用丙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丁装置验证澳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B

【解析】用甲装置除去NO中的N(k故A错误;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可用

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故B正确;将海带灼烧成灰用用烟,故C错误;乙

醇易挥发,乙醵能使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5.下列实验中,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将CHCHz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

A产生淡黄色沉淀CH3CH2Br含有澳原子

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AgN(h溶液

KN0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

B试纸变为蓝色N03被还原为原3

管口放湿涧的红色石蕊试纸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40℃所得气体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气体一

CKMnOi溶液褪色

直接通入酸性KMnOi溶液中定是乙烯

向体积为100mL浓度均为0.Olmol/LNaCl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同温下,溶度积常数:

D和NaKrOq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Olmol/L

生砖红色沉淀(Ag£rOjKsp(AgCl)<Ksp(Ag2CrO..)

的AgNCh溶液

【答案】B

【解析】A、CLCUBr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检验浜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应水解后、

冷却加酸至酸性,再加AgN0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故A错误;B、氨气能使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KNQ,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试纸变蓝色,说明有氨气生成,则NOJ还原为NIK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强氧

化性,在反应中,碳和浓硫酸之间会反应生成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气体,该气体也能使高

钵酸钾褪色,故C错误;D、向体积为100mL浓度均为O.Olmol/LNaCl和Na£rO4的混合溶液

中滴加0.01mol/L的AgNd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砖红色沉淀(Ag£rOj,由于AgCl

和Ag2CrO)的组成形式不同,不能比较溶度积常数Ksp(AgCl)和Ksp(Ag2CrO,)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6.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I

MNQ

A.M的名称是2一甲基一丁烷

B.N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Q

C.Q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共面

D.N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包括本身)

【答案】D

【解析】由转化关系可知,M为异戊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N为氯代燃,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烧。A.M含有5个C原子,系统命名为2-甲基丁烷,故A错误;B.卤

代危的消去反应需要的条件为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力口热,故B错误;C.Q中甲基、次甲基

均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故C错误;D.N的同分异构体可看作戊烷的一

氯代物,其中正戊烷有3种H原子,异戊烷有4种H原子,新戊烷有1种H原子,则一氯代

物共有8种,可知N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故D正确:故选D。

7.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装置①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NH3或a

B.可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

C.实验室可用装置③收集HC1

D.验证溟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煌的实验可利用装置④进行

【答案】B

【解析】A,装置①为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制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氨水作用

制限可选用装置①,实验室用便2和MnOz作用制可选用装置①,A项错误:B,关闭活

塞,从a处向U形管中加水至两边液面不平,静置若两边高度差不变则装置②气密性良好,

反之装置漏气,B项正确;C,HC1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法收臭HC1时导气管应“长

进短出”,C项错误;D,由于CH£H20H具有挥发性,CH3cH20H(g)也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

色,酸性KMnO」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一定有烯燃生成,D项错误;答案选B。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

向酸性含碘废水中加入淀粉溶液,然后滴入少量Na2s溶液,

A该废水中可能含10;

废水立刻变蓝色

向Fe(NO3)3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报荡,再滴加少量盐酸

B原Fe(NCh)3只有部分被Fe还原

酸化后,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向1-溟丙烷中加入KOH溶液,加热并充分振荡,然后取少量

C1-澳丙烷中混有杂质

液体滴入AgNCh溶液,出现棕黑色沉淀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

D产生的气体一定是乙烯

KMnOi溶液,溶液紫色逐渐褪去

【答案】A

【解析】A、Na2sQ,具有还原性,含碘废水中加入淀粉和Na2s。3溶液后变蓝色,即有b生成,

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I元素化合价一定降低,即可能含10-故A正确;B、加入的盐酸

使NO「具有了强氧化性,将Fe?'氧化为Fe*遇KSCN溶液变红色,因此Fe(NO。3不一定是部

分被Fe还原,故B错误;C、滴加AgNQ3溶液,出现棕黑色沉淀,可能是KOH与AgNO?反应

生成,不能说明1-溪丙烷中混有杂质,故C错误;D、乙醉与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

乙烯气体中可能含有S02、乙醇蒸气等,它们都能使酸性KMnO,溶液紫色逐渐褪去,故D错

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9.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检验CILCILBr中存在漠原将CFLCIL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

A.

子加入AgNG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检验Fe(N()3)2晶体是否已

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Ch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氧化变质

将少量溟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

C.验证氏2的氧化性强于12

液体呈紫色

验证Fe(()H)3的溶解度小于将FeCC溶液加入Mg(0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

D.

Mg(0H)2红褐色

【答案】B

【解析】A.检验有机物中的湿元素时,先将浜元素转化为湿离子,再用硝酸酸化溶液,最

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溟离子,如果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就说明含有旗元素,否则没有演元素,

故A正确:B.加入稀硫酸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

为铁离子而干扰实验,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错误;C.将少量浪水加入KI溶液中,

再加入CC1.,,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1+BrrfBr+L,滨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澳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能实现实验目

的,故C正确;D.溶解度大的物质能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将FeCL溶液加入\lg(0II)2

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说明FeSH):.的溶解度小于Mg(0H)2,

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B。

10.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1)

【答案】B

【解析】A、A属于取代反应,A错误。B、B属于二烯煌的1,4-加成反应,B正确。C、C

属于酸与醉的酯化反应,也即取代反应,C错误。D、D属于静的消去反应,D错误。正确答

案为B。

11.根据实验的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锦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焕生成

将滨乙烷与NaOH的乙醉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

B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性高锌酸钾溶液中

将溟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溟

C滨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水中

D将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迅速升温到170c产生的气体滨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通入到溟水中

【答案】C

【解析】A.乙焕中混有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则气体通入酸性KMnOi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

说明有乙焕生成,故A错误;B.乙醇易挥发,且能与酸性高锦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

排除乙醇的影响,应先通过水,除去乙醇,故B错误;C.滨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

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只有乙烯使滨水褪色,则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故C正确:

D.滨易挥发,生成的HBr中含有滨,浪和硝酸银溶液也生成淡黄色沉淀,从而干扰实验,故

D错误;本题选C。

12.下列实验装置及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图1为实验室制备澳苯的装置

B.图2中充分振荡后下层为无色

C.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D.图4装置中KMnOi溶液退色可证明CH^Br发生了消去反应

【答案】B

【解析】A.实验室制备澳苯水溶加热,要有长导管回流,选项A错误;B.图2中振荡后

分层上层为水层,碱和滨水反应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溶液无色,选项B正确;C.制备乙

酸乙酯时通到碳酸钠溶液的长导管不可以插入水中,否则发生倒吸,选项C错误;D.图4

装置发生消去反应,无法检验烯燃,因为醇也可以还原酸性高钵酸钾,选项D错误。答案选

Bo

13.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IO,倍的“超级温室

气体”一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

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FFF

一♦♦♦♦♦♦

F;c:c:c:F

♦♦♦♦♦♦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FF

相同压强下,沸点:

C.C3F8<C3HS

D.全敏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答案】D

【解析】A、全氟丙烷(CFJ可以看做2个-CF3代替CF,中的2个F原子形成的,具有四面体

结构,3个碳原子呈V形,A错误;B、电子式中F原子最外层应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而不是2个,B错误;C、CF8与C3H8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沸点:

CEAGHa,C错误;I)、全氟丙烷分子中C-C是非极性键,C-F是极性犍,D正确,答案选D。

14.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可用酸性高钵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杂质乙烯

B.可用溟水鉴别己烯、己烷和四氯化碳

C.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证明滨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了乙烯: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答案】B

【解析】

A.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能够将乙烯氯化成二氧化碳,产生了新的杂质,违反了除杂原则,A选

项是错的;B.四氯化碳、己烷和己烯与溟水混合的现象分别为:分层后有机色层在下层有颜

色、分层后有机色层在上层有颜色、滨水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所以故B正确;C.将乙烷

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反应产物为氯代燃的混合物,无法达到纯净的滨乙烷,

故C错误;D.生成的乙烯中混有乙醇,乙醇也能够使酸性高钵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了检验结果,

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5.下列卤代燃不熊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HC—c—CHC1H,C-C—Cl

52I

B.CH,c.CH3D.

HjC—C—CH—CH.CI

CH3cH?

【答案】B

CH,

aClI

H3C—c-CH2C1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A错误;B.CH,中与一CH2cl

H,C—C—Cl

I

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正确:C.CH?发生消去反应

生成2一甲基丙烯,C错误;

16.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P溶液

B.在氯乙烷中加蒸储水,然后加入AgNOs溶液

C.在氯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再冷却后酸化,然后加入AgN(h溶液

D.在氯乙烷中加入硫酸加热后,然后加入AgNOs溶液

【答案】C

【解析】氯乙烷可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生成氯离子,也可以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

消去反应生成氯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

Co

点睛:本题考查氯代燃中的C1元素的检验,注意不能直接检验,因为氯乙烷不溶于水,不

能电离出氯离子。

17.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

实睑检睑混乙烷的消检验碳与浓H2s04反应险证铁的析氢腐蛉证牺牲阳极的阴

目的去产物的产物中含CCh蚀极保护法

实勘

锌弧铁棒

C♦浓心S04/0二一

装置1

Uli』展

、■住nr,不病加

LI世:铁氟化钾

【答案】D

【解析】A、溟乙烷的消去产物为乙烯,能被高钵酸钾氧化,利用高钵酸钾溶液褪色可检验

乙烯,但气体应“长管进、短管由”,装置连接错误,故A错误;B、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S02,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C0,之前,应先除夫S6,品红溶液一般

应用于检验S02,不能用于除SO2,故该装置不合理,可将品红修改为足量酸性高锯酸钾溶液,

故B错误;C、食盐水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析氢腐蚀,故C错误;D、

向溶液中滴加铁氟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没有Fe?♦产生,铁未参与反应,则该装

置中,锌作负极,铁作正极,正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选D。

18.下列实验操作中,可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苯和淡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溟苯

B某有机物与演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确认该有机物含碳碳双键

CH3

CH3-C—CH2Br

将右电与氢氧化钠的乙醉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冷却,向

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生

C成沉淀的颜色检验该有机物中的溟原子

D乙醇与酸性高钵酸钾溶液混合检验乙醇具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A、苯和液浪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备澳苯,不能是滨水,A错误;B、烘烧也能与澳的

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根据浪水褪色判断有机物含碳碳双犍,B错误;C、卤代

CH3

CHo-C-CH9B

煌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

错误;D、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钵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答案选I)。

19.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

A.A装置用于检验浪丙烷消去产物

B.B装置用于检验乙狭的还原性

C.C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用装置D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答案】C

【解析】A.由于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电石与水反

应生成的乙快中往往含有硫化氢等杂质气体,硫化氢也能是高锯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实验室制硝基苯在50-60℃下发生反应,需要用水浴加热,故C正确;D.分液时,放出

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有机相,故D错误;故选C。

2U._L业上可由乙苯生产笨乙烯,反应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也可看作消去反应

B.乙苯、苯乙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C.1mol苯乙烯最多可以与4mol氢气加成,所得产物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

D.用酸性而钵酸钾溶液可区分乙苯和苯乙烯

【答案】A

【解析】A.上述反应类型为脱氢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同时反应C-C变为OC,为消去反应,

故A正确;B.乙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B错误:C.1mol苯乙烯最多可

以与4moi氢气加成,所得产物为乙基环己烷,其一氯代物共有6种,故C正确:D.乙茉

和苯乙烯均能被高锌酸钾氧化,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A。

21.环丙叉环丙烷(A)结构特殊,根据如下转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B.A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

C.反应②是消去反应D.A的二氯代物只有2种

【答案】A

【解析】A、根据反应A和R结构简式的对比,此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AJF确:R、“CH」

中碳原子是sd杂化,属于四面体,因此A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故B错误;C、对比B

和C结构简式,发生的反应不是消去反应,故C错误;D、固定一个氯原子,另一个氯原子

进行移动,因此有4种结构,故D错误。

22.下列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苯中的甲苯,可使用酸性KMnOi和NaOH,然后分液

B.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NaOH溶液,然后分液

C.检验滨乙烷中滨元素,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D.实验室制备乙烯时,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溟水,滨水褪色,证明有乙烯生成

【答案】A

【解析】A.甲苯能够被酸性KMn5溶液氧化为苯甲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

盐,而苯不溶于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B.乙醇与水混溶,不能分液分离,

故B错误;C.检验溟乙烷中溟元素,需要先加入硝酸酸化,故C错误;I).实验室制备的乙

烯中往往含有二氧化硫等气体杂质,二氧化硫也能使澳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A。

2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检验Na2s03晶体是否已氧化

A将Na2s03样品溶于稀硝酸后,滴加BaCL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变质

证明澳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澳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

B

有乙烯生成气体通入滨的四氯化碳溶液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稀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证明Mg(0H)2沉淀可转化为向21nLimol/L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MgCh溶液,再加入

D

Fe(0H)3沉淀3滴1mol/LFeCh溶液

【答案】B

【解析】A.硝酸能氧化SOj-生成SO;,故A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滨乙烷和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滨的四氯化碳溶液,若浪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可知滨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B正确;C.制氢氧化铁胶体时应向沸水中滴加氯

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故C错误;D.NaOH溶液体积未知,可能过量,

不能说明沉淀转化,过量NaOH与氯化铁反应生成Fe(OH)3沉淀,故D错误;答案为B。

24.欲用下图装置对所制备的气体进行除杂检验,其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制备气体X(除杂试剂)Y(检验试剂)

A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1120KMnOi酸性溶液

电石与NaCl水溶液Bn的水溶液

BH2O

CC2H50H与浓硫酸加热至170℃饱和NaHS03溶液KEnO,酸性溶液畛X眇V

D生石灰与浓氨水浓硫酸红色石菰试纸

【答案】A

【解析】A.OUU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而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铳酸钾溶

液褪色,干扰检验试验的进行,需要用水吸收乙醇,故A正确;B.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

焕中有硫化氢杂质,均具有还原性,应该用硫酸铜溶液除去硫化氢,故B错误;C.乙醇在

浓硫酸加热170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同时乙醇和浓硫酸在170C以上能发生氧化

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硫不能被饱和NaHSO,溶液吸收,

而二氧化硫也能使K2c心0?酸性溶液褪色,故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

时放出大量热,使浓氨水分解,放出氨气,氨气能够与浓硫酸反应被吸收,不能检验到生成

的氨气,故D错误:故选

25.下列各组物质中,能一步实现右图所示①〜⑤转化关系的是

Z

W

XYZW

AFesOiFeFeCl2FeCl3

BAlAhChNaAKhAl(OH)3

CH2soiS02SS03

DCILCILBrCH2=CH2C2H5OHCH2BrCH2Br

【答案】A

【解析】A.四氧化三铁通过铝热反应生成单质铁,铁与弱氧化剂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FeCk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FeCL;FeCL加入铁粉生成FeCL,各步转

化都可实现,故A正确;B.Y(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W(氢氧化铝),不符合条件,故B错

误;C.Z(硫)不能一步转化为W(三氧化硫),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D.Z(C2HRH)不能一

步转化为W(QWrCH2Br),要先消去,再加成,故D错误;故选A。

2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h饱和溶液,继续煮溶液变红褐色,出现

A产生了Fe(0H)3胶体

沸,并用激光笔照射丁达尔效应

向FeCL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

B溶液变蓝氧化性:FeDh

滴淀粉溶液

C将浪乙烷和NaOH的乙醉溶液混合加热,产生酸性KMnOi溶液褪色产生了乙烯

气体通入酸性KMnO,溶液

向滴有酚酰的Na2c。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

D溶液红色逐渐褪去BaCL溶液呈酸性

溶液

【答案】AB

【解析】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h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变红褐色,制得的是氢氧

化铁胶体,并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向FeCh溶液中滴加少量KI

溶液,氧化性:Fe”>L,氯化铁将碘化钾氟化生成碘单质,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故B正确;C、乙醉容易挥发,挥发的乙醉蒸汽也能使酸性KMnOi溶液褪色,故C错误;D、

向滴有酚酰:的NazCOs溶液中,逐滴加入BaCk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

使得碳酸钠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红色逐渐褪去,故D错误;故选AB。

C—C-l-OH

27.聚合物H(L\=/\=/J«)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广泛用于各种

刹车片,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C、D、G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o

②Diels-Alder反应:

(1)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D的名称是。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B~C”的反应中,除C外,另外一种产物是。

(3)D+GfH的化学方程式是o

(4)Q是D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4,则Q可能的结构有____种,其中核磁共

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3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

(5)已知:乙焕与1,3-丁二烯也能发生Diels-Alder反应。请以1,3-丁二烯和乙焕为原料,

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

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消去反应对苯二甲酸硝基、氯原子

(1)是由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故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D为:

,名称为:对苯二甲酸,F是,所含官能

团的名称是硝基和氯原子;

(2)B由乙烯和生成,故B的结构简式是:;“B-C”的反应即

为分子内脱水,除C外,另外一种产物是水;

HOOCCOOM

,故D+G-H的化学方程式是:n

(4)Q是D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4,则多一个QL分子中除了苯环,还有两个

拔基,碳原子还剩下1个,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为-CH(COOH)2,有一种;若有两个

取代基,则为-COOH和-(UCOOH.两者在本换卜的位置为邻间对二种:若有二个取代基,则

为两个竣基和一个甲基,先看成苯二甲酸,苯二甲酸两个按基的位置有则Q可能的结构有邻

间对,而苯环上的H再被甲基取代的分别有2种、3种1种,总计共10种同分异构体;其

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3的结构简式为

(5)乙焕与1,3-丁二烯也能发生Diels-Alder反应:

丁二烯和乙焕为原料,合成思路为:先用反应

合成六元环,再用卤素加成,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取代即可合成

28.28.2-苯基丙烯酸(俗名阿托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材料中间体,其工业合成方

法(从F开始有两条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CHiCHjBr-rNaCN-^*CH3CH2CN+NaBr

ii.CH3CH:CN-^^CH3CH5COOH

iii.

,

R-CH2-COOCH2R'+HCOOCH,必T"R-CH-COOCH:R+R*-CH2OH

I

CHO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名称为,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O

(2)检验E是否完全转化为F的试剂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o

(4)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其中苯

环上的一元取代物有2种的结构简式为o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FeCh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比为6:2:2:1:1

(5)路线二与路线一相比不太理想,理由是。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CHQOOH制备HOOCCH2COOH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

翅44剂》见土M剂》

的表示方法为:A反应《正》B……反应条件目标产物)

【答案】苯乙酸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H:C(XX^Hs...一定条件rC>-^HCO(K:.H,

!、十HCOOC2Hs-------OI+QH51

CHO

CH,

H(>CHO

3CH,由于H既有羟基又有峻基,所以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

反应时,会生成酯类副产物,影响2-苯基丙烯酸的产率

HC(XXH

Cli.COOII

CH,COOC1HCll(XHH'H

tnHSO,/A■

CHO

0“.so

(JI(-2*H(XX:CHC(X)II

AI

(()()11

H

或CH,C(X)U°,CH:CO()HCH;C(X)H*,°-IKKXVIIC(M)H

■人'm

ClCN

(1)C是",名称为苯乙酸,反应④由E生成F,醛基被氢气还原,反

应类型为加成或还原反应;

(2)检验E是否完全转化为F,即检验醛基即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HCOOC.Hs

(3)反应③由和•'生成,根据

fr

iii.R-CH,-COOCH;R+HCCXXJH,R-CH-COOCH:R+R*—CH:OH

CHO

信息的提示,化学方程式为

©pCNCOOQH,+HCOOC1H,士巴G^fHCOOC3H,+GHCH

CHO;

(4)D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要满足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

明有醛基②能与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③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比为6:2:

2:1:1,说明有5种H,且数目比为6:2: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