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课程标准及单元导言解读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单元导言】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宋元政治:由民族政权的并立对峙到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宋代中央二府三司制到地方全面收权;元朝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宋代不抑兼并推动租佃制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宋);农业、手工业全面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宋代商业革命)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传统科技取得突出成就;世俗化、大众化的市民文化兴起并发展民族关系:政权并立到统一、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碰撞交融到边内一体,中华民族大交融顶峰阶段特征宏观把握课程标准及单元导言解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A.建筑修建注重规模性和实用性B.宋辽边境地区形势依然紧张C.西北地区是宋政府防御的重点D.南方经济得到很大程度发展
材料一: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愈》,《历史研究》1954年2期材料三:历史进入了宋朝就好像从古代进到了现代。——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七辑,1974年结合上述材料,以“唐宋之变”为主题,拟一个书名,并运用史实对其进行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材料一: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愈》,《历史研究》1954年2期材料三:历史进入了宋朝就好像从古代进到了现代。——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七辑,1974年结合上述材料,以“唐宋之变”为主题,拟一个书名,并运用史实对其进行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唐宋之变——从士族政治到平民政治唐宋之变——城市的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唐宋之变——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唐宋之变——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唐宋之变——文化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唐宋之变——平民社会的到来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从统一到多政权的并立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从统一到多政权的并立从开明专制(三省六部)到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府三司、地方收权)相权三分,加强君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①军事: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由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③财政:设转运使,地方赋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北宋加强专中制度的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割权力,互相制约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代,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基本解决;但形成三冗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2023年湖南卷)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从大一统到多政权的并立从开明专制(三省六部)到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府三司、地方收权)科举制的成熟完善(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文官政治形成)《旧唐书》所载从唐肃宗到唐代末年之间的人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出身于寒庶者不及七分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更加悬殊(80%∶7%)
《宋史》所载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均摘自梁庚尧《宋代科举社会》需要注意的是,科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发展,但在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
——杨宁一《新视野、新知识》963年,宋太祖下诏:“礼部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为杜绝朝臣请托,宋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锁院制”,即主持考试的知贡举(考官)确定下来后,马上进入贡院(考场),不得出外,不得与外人交通,食宿都得在贡院之内。”——吴钩《宋朝的科举制度和唐朝有什么不同?》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时期精英的身份属性精英的社会成分唐代门阀(出身)世家大族北宋学者—官员(政事)文官家族南宋文人(文化)地方精英官员身份变化:以门阀士族为主——以寒门庶族为主
政治特点:士族政治痕迹浓厚——纯粹的官僚政治(文官政治)
科举制度的变化:仍保留察举和推荐——禁止公荐,推行锁院制,完善科举制(2023年全国乙卷)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2023年海南卷)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从大一统到多政权的并立从开明专制(三省六部)到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府三司、地方收权)科举制的成熟完善(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文官政治形成)经济变革土地制度:从均田制下的自耕农经济(限制兼并)到田制不立下的租佃经济(不抑兼并)宋代诗人大多并不需要像陶渊明那样荷锄躬耕,身处地主阶层的诗人下乡检校田有了接触田园景象的机会,宋人笔下的田园已不再是桃花源式自给自足的小衣经济社会。由此可以推知宋代①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②地方士族庄园经济兴盛③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④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从大一统到多政权的并立从开明专制(三省六部)到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府三司、地方收权)科举制的成熟完善(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文官政治形成)经济变革土地制度:从均田制下的自耕农经济(限制兼并)到田制不立下的租佃经济(不抑兼并)从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秦汉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魏晋南北朝南方初步开发(奠基)唐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最终完成元明清经济重心南移格局巩固并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乱南定北民南迁,提供劳技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南方生产条件、自然环境优越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风俗习惯的变化加强南北的区域贸易(大运河、漕运)、海外贸易的发展南方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促进南方人口迅速膨胀促进民族融合(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从大一统到多政权的并立从开明专制(三省六部)到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府三司、地方收权)科举制的成熟完善(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文官政治形成)经济变革土地制度:从均田制下的自耕农经济(限制兼并)到田制不立下的租佃经济(不抑兼并)从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从坊市制度到坊市打破(商业革命)①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大批繁荣的城市②市坊格局打破,夜市普遍③“草市”更为普遍,服务设施较完备④各地经济交流频繁,榷场贸易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海上丝绸之路)⑤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⑥出现交子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1.宋朝商业革命有何表现?你如何评析宋朝发生商业革命这一观点?(可以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理由充分)2、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商业处于从属地位,新生产关系还未萌发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思文: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3、为何15—16C欧洲“商业革命”能推动欧洲步入近代社会?经济:欧洲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政治:封建统治相对薄弱,“重商主义”盛行,新兴资级日益壮大思文: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人文主义倡导进取与冒险(2022年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2021·全国甲卷高考·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2022年天津卷)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从文化的多元包容到文化的专制(理学——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普及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材料三: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育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从文化的多元包容到文化的专制(理学—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普及化)材料一:由唐入宋,中国的绘画也从人物画的主流过渡到山水。……色彩在中国褪淡为水墨,正说明着中国人对客观对象,从外在追逐到内在静观的过程。唐代感官上的繁华绚烂,逐渐净化成宋元人已经淡远的水墨。——蒋勋《美的沉思》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唐宋艺术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材料二:变化:从贵族文化
(雅)到
市民文化(俗),雅俗共赏;
从外向开放到内敛自省原因:理学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封建士大夫的推动(2022年重庆卷)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一: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从文化的多元包容到文化的专制(理学—儒学哲学化、思辨化、普及化)从贵族文化到平民文化(从外向开放到内敛自省)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二: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从碰撞交融到边内一体)(元)文宗(1304年—13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上海市嘉定、长宁、金山区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刮泥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如何制定个人年度阅读计划
- 河南省花洲实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节能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客运汽车站服务合作协议书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乐队编排与指挥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宁师范学院《中外文化交流(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13171.2-2022 洗衣粉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综合验收记录表
- 楷书(课件)课件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工程监理部人员分工与职责
- 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说明书
-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PPT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汇总
- 生命体征的测量PPT幻灯片课件
- 吉林省吉林市高考报名登记表
- 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图(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