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1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2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3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4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如"使""浥""更"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借助注释、译文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诗意,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见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古人重情重义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珍惜友情的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惜别之情。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积极的情感力量,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情感。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含义、诗意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氛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播放一段古人送别友人的视频片段,展示古代送别场景的画面和音乐,营造出离别的氛围。2.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能感受到送别时的那种不舍之情吗?在古代,人们常常以诗歌来表达送别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3分钟)1.介绍作者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的诗大多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介绍诗歌创作背景《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时,王维在长安担任右拾遗等官职,他的朋友元二要前往安西都护府任职,王维为他送行时写下了这首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强调"使""浥""更"等字的读音。2.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语调。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4.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重点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四)理解诗句,体会诗意(15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句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小组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3.全班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指秦时的咸阳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代改为渭城。"朝雨":早晨下的雨。"浥":湿润。"轻尘":地面的尘土。这句诗的意思是: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柳色新":柳色清新。这句诗描绘了旅店周围柳树被雨水冲洗后格外清新的景象,同时"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的柳色新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远行。整句诗的意思是: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劝朋友。"更":再。这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殷勤劝酒的情景,希望朋友再多喝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故人":老朋友。这句诗是说朋友西行出了阳关就难以再遇到故旧亲人了,从侧面表现出远行的艰辛和友人之间的情谊深厚。整句诗的意思是: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旧亲人。4.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将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示例:渭城的早晨,一场春雨轻轻地湿润了地面的尘土。旅舍周围的柳树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格外清新。我劝朋友再喝一杯酒,因为一旦向西出了阳关,就很难再遇到老朋友了。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2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殷勤劝酒,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希望友人能再多停留一会儿,再多享受一些相聚的时光。"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直接点明了友人此行的遥远和艰辛,以及未来再难相见的现实,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惜别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和劝酒这一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真挚的离别氛围,充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4.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而是借助劝酒这一细节,将内心的不舍、牵挂、担忧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古人重情重义的美好品质。

(六)朗读感悟,体会意境(8分钟)1.引导学生带着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舒缓,读出惜别之情。2.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体会诗歌的意境。3.全班齐读,营造出浓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4.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渭城的清晨,细雨蒙蒙,友人即将踏上西行的道路,诗人在旅店中与友人举杯劝酒,千言万语都蕴含在这一杯酒中......通过想象画面,加深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七)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送别诗请学生回忆学过的或积累的送别诗,与同学们分享。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2.比较这些送别诗与《送元二使安西》在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诗歌的内容、情感基调、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相同点:都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不同点:《送元二使安西》侧重于通过劝酒这一细节含蓄地表达情感,意境较为深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通过描写友人离去的画面,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祝福;《芙蓉楼送辛渐》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品格和对亲友的深情,以"一片冰心在玉壶"展现自己的纯洁和深情。3.教师总结拓展内容通过比较不同的送别诗,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诗人在表达相同情感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这体现了诗歌的丰富多彩和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一些送别诗,感受古人的离别情怀,同时也提高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八)课堂小结(2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可能会说:学会了朗读和背诵《送元二使安西》;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和诗歌表达的情感;知道了一些送别诗及其特点等。2.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等环节,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身边的朋友,同时也能从古代诗歌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布置作业(2分钟)1.背诵并默写《送元二使安西》。2.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要求语言通顺,能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3.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诗歌背景、相关图片、朗读音频等。2.黑板、粉笔。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朗读、诗意理解和情感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时,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经验和文学素养的限制,理解还不够深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