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1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2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3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4页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单元体系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什么怎么做怎么做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快侦快破拐卖现案,集中攻坚拐卖积案,累计侦破拐卖现案、积案550余起,抓获一批拐卖犯罪嫌疑人,找回一批失踪被拐妇女儿童,其中被拐时间最长达30年之久,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你认为应当怎么惩罚?(2)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议题一:法治社会下,愿每个孩子都安全p80探究与分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1997年1999年2014年201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2年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法制”和“法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法制法治区别内涵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

相对于“人治”而言,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范围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实践上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侧重点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区分:“法制”和“法治”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法院经审理查明,余华英为谋取非法利益,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拐卖儿童十七名。据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不服,提出上诉。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余华英死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安排余华英会见了近亲属,充分保障了被执行罪犯的合法权利。议题二:依法斩“恶魔”,为儿童撑起保护伞结合视频及书本内容,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行依法治国?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P74、P81(1)必要性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p81第一段+p74单元引言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p81最后一段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p73、P74、P81

(2)重要性①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p81第一段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p73单元引言③依法治国/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P74课引言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①法律规范体系②法治实施体系③法治监督体系④法治保障体系⑤党内法规体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基础)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八课政治保证工作重点工作布局努力方向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科学内涵

P81第二段(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达成效果前提法治体系(总抓手)贯彻实施最根本的保证根本制度基础根本遵循行动指南(2)科学内涵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使法律及时、系统、针对、有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重点和难点党内、国家机关、司法、群众、舆论监督规范约束公权力政治和组织保障法治队伍保障物质经费制度保障中央:党章、准则、条例+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重要依据(1)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产生: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3)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P81相关链接:习近平法治思想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P81最后一段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②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议题三:新提案之光,照亮儿童成长路(1)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你们怎么看?(2)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新提案体现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什么样的原则?李紫微说,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严重践踏人权尊严,破坏家庭完整与社会稳定。她建议,废止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拐骗儿童罪”,将该类行为统一纳入“拐卖妇女儿童罪”范畴,增设“组织非法送养”“伪造亲子关系证明”等新罪名,填补法律空白,提高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量刑基准,实现“买卖同罪同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保证)P82第一段(2)要求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产党自身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知识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注意:党不能进行立法,不能制定法律,不能严格执法,不能公正司法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知识拓展: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领导立法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执法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司法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要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带头守法要使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1)原因(为什么)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怎么办)①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力量源泉)P82第二段(1)原因(为什么)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怎么办)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守法平等)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护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司法平等)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价值追求)P82最后三段知识拓展:如何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易错点:①适用法律≠立法,平等地适用法律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法律实施上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②平等≠同样、同等、均等、一样,平等地享有权利是指机会均等,并不是享有的同样权利。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享有同样的权利,也不是履行同样的义务。这是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行为能力等不同。例:人大代表享有的质询权,只有人大代表才享有,并非人人都享有。③平等≠完全实现了平等。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P82探究与分享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精神支撑)P83第一段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区别实施方式不同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发挥作用不同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联系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②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③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知识拓展——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区别地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执政的基本方式政府行政的基本准则主体全体人民群众执政党,主要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联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法律规范、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知识拓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求:①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②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践基础)P83第二段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要求(怎么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力量源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价值追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精神支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践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课堂总结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归纳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为什么)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1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③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74④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P81⑤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P81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易混易错1、法治是人类文明重要成果之一,我们要全面移植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解析:×

法治是人类文明重要成果之一,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2、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解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