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思国忧民——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与传播(45分钟75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安徽适应性测试)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如图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解析】选C。据材料“亚”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可得出“亚”字整体变化不大,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汉字演变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这体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C正确;“多元”表现为不同地区文明的多样性,“一体”表现为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而材料是汉字在时间发展上的演变,材料不涉及“多元一体”和文化交流、博采众长,排除A、B、D。2.《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商汤灭夏后遭遇大旱,巫吏卜筮说需要以人作为牺牲来求雨;商汤不忍,剪发缚手,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向神灵求雨,不久,天便降下大雨。这一故事可作为史料印证 ()A.商朝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商汤废除了活人祭祀制度C.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传播D.诸子百家对统治者的美化【解析】选C。据材料“商汤不忍,剪发缚手,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向神灵求雨”可知,《吕氏春秋》将商汤塑造成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君王,反映了当时民本思想的传播,故选C;“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说明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本而不是神权,排除A;《吕氏春秋》的记载是对商汤统治的美化,主要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国家治理的诉求,不是记述商汤统治时期的真实场景,排除B;《吕氏春秋》不能体现诸子百家对统治者的态度,排除D。3.(2024·邯郸三模)孔子认为,真挚的血缘亲情是“仁之本”,人有了这种真情感并且依照这种情感推衍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这反映了孔子重视 ()A.贵贱有序 B.人性本善C.人伦道德 D.天人关系【解析】选C。据材料“真挚的血缘亲情是‘仁之本’”“爱人之心”“孝悌”可知,孔子推崇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人伦道德,故选C;材料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人伦道德层面的关系,并未涉及任何等级贵贱,排除A;材料强调仁爱、孝悌,但并未指出这些道德品质是人性本来如此,抑或后天形成,因此无法体现“人性本善”,且结合所学可知,“人性本善”是孟子而非孔子的观点,排除B;材料所述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不涉及天人关系,排除D。4.(2024·贵州适应性测试)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C.博士官的权力逐渐增大D.儒家典籍亟须保护传承【解析】选B。根据材料“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社会地位提高,官方为加强其地位与作用,设立官方机构“五经博士”宣扬儒家学说,B正确;本题主旨为“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而非“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排除A;材料中体现了“博士官”的职责变化,没有体现其权力的增大,排除C;“儒家典籍亟须保护传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补偿训练】据《史记》记载,有汉一代“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重用法家张汤、黄老学派汲黯以及纵横家主父偃。这反映出汉代 ()A.学术领域的争斗与动荡B.治国理念的并蓄和包容C.官学延续了诸子的学说D.儒学独尊地位遭受冲击【解析】选B。《史记》中提到了汉武帝时期,各种学术流派和学说都得到了重视和发挥,如法家、黄老学派和纵横家等。这表明汉武帝在治国上并不只依赖某一种学说或流派,而是对各种学说都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故选B;从材料中并没有看到学术之间的激烈争斗或动荡,反而体现了一种和谐共存的局面,排除A;材料中并没有特别指出官学延续或采纳诸子学说,只是提到了汉武帝对各种学术流派的重视,排除C;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遭受冲击”不符合史实,排除D。5.汉代重视发展私学,下表为汉代私学学习内容的简要情况。政府重视发展私学主要是为了 ()阶段主要学习内容蒙学教育识字教育,多为姓氏、衣着、饮食等方面的日常用字经书学习《孝经》《论语》《诗经》《尚书》等专经教授经学、黄老之学、法律、天文、星历、卜筮之术、医学等A.凸显儒学独尊地位 B.培养人才综合素质C.加强基层民众教化 D.创新教育实施路径【解析】选B。材料提及汉代私学学习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儒学、黄老之学、法律、天文等诸多方面,可知汉代私学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故选B;“凸显儒学独尊地位”不合题意,与材料专经教授阶段主要学习“黄老之学、法律、天文”等相悖,排除A;“加强基层民众教化”不合逻辑,私学教育群体范围小,无法达到加强基层民众教化的成效,排除C;“创新教育实施路径”不合史实,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D。6.“飞天”是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飞天多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双手合十,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开始向女性化发展,五官均匀,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A.时代变迁影响壁画艺术风格B.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C.外来文化决定飞天风格变化D.北魏儒学受到巨大的冲击【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是印度佛教的艺术形式,后来传入中国,北魏以前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逐渐中国本土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这表明时代变迁影响壁画艺术风格,故选A;“飞天”是印度佛教的艺术形式,材料体现的是中外文化交流,排除B;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天风格变化,并不能决定飞天风格变化,排除C;魏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排除D。7.(2024·贵阳二模)唐代的诗歌繁荣、种类丰富,其中讽喻诗具有明显的“谏言”性质。如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说明唐代讽喻诗 ()A.具有经世精神B.促进监察制度的完善C.体现吏治清明D.推动科举制度的繁荣【解析】选A。据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可知,白居易认为诗歌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意思是说,讽喻诗的创作要为社会现实服务,因而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故选A;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监察制度不断完善,但与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不符合,排除B;材料表明白居易主张讽喻诗要为现实服务,吏治清明是指为官者清正廉洁,洁身自好,不贪不义之财,不收受财色贿赂,为官一方,为民服务,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白居易认为讽喻诗要服务于现实,与科举制度的繁荣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排除D。8.(2024·茂名一模)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男女服装、婚丧嫁娶同汉族习俗一样。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及第可以做官。这说明了当时 ()A.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唐朝的繁荣昌盛C.唐文化兼具包容性和辐射力D.中朝关系较和睦【解析】选C。据材料“新罗使用唐代年号……同汉族习俗一样”可知,新罗文化深受唐文化影响,这说明唐文化具有辐射力;据材料“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及第可以做官”可知,唐朝允许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并做官,这说明唐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选C。【拓展延伸】“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大体形成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9.(2024·河南适应性测试)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材料反映这一时期 ()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了冲击【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太极书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书院,设置周子祠,与此同时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说明这一时期理学受到元和南宋统治者的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增强,C正确;材料强调南北政权都对理学思想加以重视,并非阐述其差异,排除A;北宋统治时间为960—1127年,此时北宋已经灭亡,排除B;以朱熹理学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宋代儒学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备,儒学复兴的目标完成,而不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补偿训练】“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由此可知,理学的创新在于 ()A.将儒学思想上升到哲学化的高度B.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C.理学思想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开始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解析】选A。这段话强调了“理”的根本性和普遍性,将天理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根源,把儒学思想上升到了哲学化的高度,这是理学的重要创新之处,故选A;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理”的本原地位和涵盖范围,而非道德修养和克服欲望,排除B;材料中理学思想所属的哲学范畴是客观唯心主义,而非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及融合佛道思想的内容,而是专注于阐述理的普遍性和核心地位,排除D。10.(2024·太原三模)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氾胜之书》,记述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宋代陈旉的《农书》,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这些农书 ()A.得益于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B.表明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C.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意在推广先进的农业工具【解析】选C。从材料给出的农书内容来看,它们分别记述了耕作技术、提高地力的技术和大量农业工具。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使用都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细致和深入,即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材料中描述的农书内容是农业技术和工具的发展,而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是这些技术和工具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材料中的这些农书均是由私人编写,并不能表明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排除B;虽然元代王祯的《农书》中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但其他两部农书的主要内容并非推广农业工具,排除D。11.从唐代中期到宋代末期,江西、福建、广东交界处的大片山区,曾经接受过五次大规模的外来移民,分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末五代宋初、两宋和平时期、两宋之际、宋元之际。这些移民与本土人混合后,福建汀州等地士人群体“风声气习颇类中州”。这反映了 ()A.移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士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C.人口迁移推动文化认同D.南方山区与中原习俗趋同【解析】选C。福建汀州等地由于接受过五次大规模的外来移民,导致士人群体“风声气习颇类中州”,这反映出人口迁移推动了南方地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选C;题目主旨是强调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文化认同的作用,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影响,排除A;士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是需要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的,而题干并没有相关的比较信息,所以单凭题干信息不能得出B中的结论,排除;由“福建汀州等地士人群体‘风声气习颇类中州’”可知,这是强调移民对当地文化认同的影响,而不仅是对社会习俗的影响,排除D。12.(2024·泰安四模)顾炎武在《日知录·自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顾炎武旨在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B.宣传维护传统儒学C.倡导务实求真思想 D.批判封建君主制度【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年少时读书会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且会加以修改,符合自己的需要,同时也会借鉴古人的一些作品,向他们学习,这体现了顾炎武求真务实的思想,故选C;“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体现在顾炎武对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策的批判,排除A;“宣传维护传统儒学”与顾炎武主张弘扬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精神和修己治人的实学不符,排除B;“批判封建君主制度”体现在顾炎武反对“独治”,提倡“众治”的主张,排除D。13.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 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 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解析】选B。据材料“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康济群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思想家李颙提出了明体适用的实学思想,强调体用的统一,要求学者兼具高尚的德性修养与经世致用的实际功业,故选B;据材料“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可知,李颙实际上将明体之事置于优先的地位,特别强调心性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没有主张个性自由倾向,排除A;据材料“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可知,受明清之际社会剧烈变动的影响和当时实学思潮的熏陶,李颙学术倾向更准确地可以说是“实学化的心学”,而非离经叛道,排除C;李颙彰扬了儒学的经世致用传统,力斥了空谈身心性命不重躬行践履的空疏学风,材料强调了心性与实用的结合,排除D。14.(2024·南昌三模)明清时期拇战通行南北,花样繁多,粗犷豪放。结合如表可知,明清拇战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拇战”“哑拳令”,两家不出手,不须口叫,有言者罚,拳数多寡,或通关,听人临时酌定。明《六砚笔记》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B.映射了世俗文化的发展C.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D.推动南北生活习俗趋同【解析】选B。据材料“拇战通行南北”“粗犷豪放”及文学作品中对“拇战”的相关记载可知,明清时期“拇战”游戏流行,结合所学,“拇战”即划拳,是酒令的一种,能增添饮酒兴致、烘托气氛,而“拇战”文化的流行,折射出了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B;拇战是明清时期流行的通俗娱乐游戏,《红楼梦》中虽有拇战的记载,但并不能反映其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排除A;拇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令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印证了拇战的流行,并不能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排除C;材料仅反映拇战通行南北,未涉及南北其他生活习俗,无法据此得出南北生活习俗趋同的结论,排除D。15.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家班女戏”,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 ()A.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B.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C.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D.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解析】选C。明末清初,李渔在南京不仅从事戏曲、传奇的写作,还涉及了印刻和销售业务,并且他还组织了“家班女戏”进行巡演。李渔从事的印刻和销售业务明显与商品经济有关,而他的“家班女戏”巡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戏曲的接受程度和观念变化,故选C;史料中主要涉及李渔从事商业和戏曲活动,并没有提到政治变革或阶层流动的相关内容,排除A;史料内容虽然与戏曲艺术相关,但“国民素质”的提法较为宽泛,且史料中并未直接提及国民素质,排除B;世俗文化看似与戏曲有所关联,但史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主流思想的内容,排除D。16.(2024·新乡三模)清朝中期的科学家阮元在其编撰的《畴人传》中,不仅辑录了数百位中国优秀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历法家等的资料和主要研究成果,还对几十位西洋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主要缘于 ()A.西学东渐的强烈冲击B.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C.异域文化的强势崛起D.经世致用学说的影响【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期的科学著作中,西方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的科研成果被大量介绍。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随着西学东渐的兴起,西方的学术思想逐渐向中国传播,西方的科技人物及成果引发关注,故选A;清朝中期,政府依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只涉及西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不是整个西方文化,“强势崛起”过于绝对化,排除C;经世致用强调学以致用,材料未涉及对西方科技的运用,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27分)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礼乐文化在春秋以前一直占主流,春秋礼乐崩坏,周天子大权旁落。孔子作为三代文化的继往开来者,以复兴礼乐为己任,一方面“述旧”,继承三代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因革损益,创立“仁学”,建立仁、礼合一学说,纳仁入礼,将三代文化提升到哲学高度。由孔子开创的儒学,不但在“轴心时代”确立了显学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大流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影响十分深远。为适应文化下移,孔子公开收徒讲学,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晚年修订六经,使三代文化得以流传后世。——摘编自宋云生《论孔子对三代文化的继承与提升》材料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6分)答案:(1)贡献:继承发展三代文化,开创儒家学说;首创私人讲学,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编订六经,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等。(6分)【解析】第(1)题贡献:据材料一“作为三代文化的继往开来者”“继承三代礼乐文化”“孔子开创的儒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继承发展三代文化,开创儒家学说;据材料一“为适应文化下移”“孔子公开收徒讲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引领学术下移,打破学在官府局面;据材料一“晚年修订六经”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整理修订六经,传承儒家文化;据材料一“有教无类”“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答案:(2)原因:欧洲社会转型的思想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的传播;儒学本身蕴含的民本观念为西方进步人士所接受等。(4分)影响: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武器,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5分)【解析】第(2)题第一问原因,据材料二“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急切寻求新的思想”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社会转型急需思想理论支撑;据材料二“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传教士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将中华文化带回欧洲;据材料二“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在儒家文化中寻找到了共鸣,儒学本身蕴含的民本观念为西方进步人士所接受等。第二问影响,据材料二“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化传入欧洲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武器,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据材料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化传入欧洲促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18.(12分)(2024·河南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梁启超中国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冯友兰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庄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基础护理实践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轨道交通工程计量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基地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服装学院《体内药物分析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理工大学《数据分析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体育项目解说与评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永定县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含解析
- 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学校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
- 品管圈PDCA案例-提高成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我的家乡湖南岳阳
- 《QOHAB123-2023高端G系列冷镦钢用热轧盘条》
- 扬尘防治(治理)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华为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表
- 房地产项目能源管理制度制定
-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究
- DB11∕T 161-2012 融雪剂 地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