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黑石收购希尔顿酒店_第1页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黑石收购希尔顿酒店_第2页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黑石收购希尔顿酒店_第3页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黑石收购希尔顿酒店_第4页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黑石收购希尔顿酒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杠杆收购带来丰重利润——黑石集团收购希尔顿酒店案例分析摘要:黑石集团经过杠杆收购出资267亿美元将希尔顿私有化,投资金额累计约为64亿美元。经历了金融危机、营业下滑等冲突境况最终峰回路转,12月,希尔顿IPO发行股票1.128亿股,黑石集团将持有7.51亿股,约占总股本76%,市值约为146亿美元,实现最坏投资翻身。关键词:黑石希尔顿杠杆收购收购背景行业概况酒店行业含有漫长历史,旅客和商务人物对安逸居住环境追求促进了酒店业发展与繁荣,多种类型酒店遍布各个城市和旅游景点。现代酒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走上一条由单一酒店到连锁经营,由小集团经营到大集团联合道路,形成了其独特品牌优势,饭店经营管理专业化水平也不停提升。伴随世界经济不停复苏与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在全球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服务行业,研究表明,欧美发达国家酒店投资回报率最近都趋于一定稳定水平,前景明晰可见。双方介绍美国希尔顿饭店由康拉德-希尔顿创建于1919年,在不到1时间里,从一家饭店扩展到遍布世界五大洲各大城市,成为全球最大规模饭店之一。希尔顿饭店经过确立自己企业理念,发明“宾至如归”文化气氛,重视企业职员礼仪培养,并经过服务人员“微笑服务”表现出来。1949年希尔顿国际企业从希尔顿饭店企业中拆分出来,成为一家独立子企业。依据企业之间协议,“希尔顿”品牌由希尔顿国际(HiltonInternational)和希尔顿饭店企业(HiltonHotelsCorp.)共同使用。1964年希尔顿国际企业在纽约上市。1967年和1987年中,希尔顿国际三次被收购,最终由前身为莱德布鲁克集团希尔顿集团买下。截至12月,希尔顿品牌在84个国家拥有4080家酒店,包含超出672,000间客房。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又名佰仕通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家全球领先另类资产管理和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机构,是全世界最大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美国规模最大上市投资管理企业。黑石集团在1985年由曾共同在雷曼弟兄企业共事彼得·彼得森(PeterG.Peterson)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Schwarzman)共同创建。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在集团成立之初签订了不一样于“野蛮人”KKR规则——不做恶意收购,而是利用关系网开展收购。集团于1987年创建了私募股权基金部门(PE),累计管理6支基金,均无地域限制;只有一支基金专注于媒体通讯行业,其她无行业限制,其关键运作方法是杠杆收购。6月22日,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黑石管理着约2700亿美元资产,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它旗下投资企业有67家,每年营业收入超出了1100亿美元,雇员人数近100万。在过去不到30年中,黑石平均每年收益率高达33%。收购过程全球最大私募股权集团黑石于6月宣告以260亿美元私有化希尔顿酒店集团,收购价为每股47.5美元,较前一天希尔顿酒店集团收盘价溢价40%。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黑石集团是全球投资酒店业最大私募基金,而且它对于酒店业投资都有着良好投资回报。在过去3年时间里,黑石集团向其豪华酒店品牌LXR投入了大约10亿美元重建资金。自从2月黑石集团成功收购LaQuinta酒店,她们已经将该酒店品规模增加了45%。

为了这一收购交易,黑石集团早在夏天便开始与希尔顿方面高管频繁接触。时任希尔顿集团CEO斯蒂芬博伦巴赫,在咨询代表陪同下,与黑石集团全球地产投资部部掌门人、高级董事总经理乔纳森格雷进行了多轮谈判。博伦巴赫当初有充足理由对这笔交易充满爱好:彼时希尔顿股价较为低迷,与其她竞争对手相比,处于较低估值水平,假如能以一个好价格卖给黑石,对于股东来说再好不过。但黑石最初报价令她心凉了一大截:每股30美元。要知道,对博伦巴赫来说,理想价位起码在每股40美元以上。此时,博伦巴赫开始在心里打起如意算盘:既然黑石报价不高,假如引入其她买家来竞购,可能有机会将价格谈更高。双方谈判接下来又进行了多个回合,黑石方面毫不松口,直到5月份,当初正在主动筹备上市黑石态度忽然转变,格雷对博伦巴赫说:黑石能够考虑每股40美元以上。接下来是双方更多见面和谈判,博伦巴赫心里知道,黑石对这笔交易势在必得,在谈判上,她逐步取得了优势。黑石将收购价格深入提升到每股45美元,但前提是希尔顿方面不会主动引入其她买家来参与竞购,但这个价格现在已经满足不了博伦巴赫了,她叫出了更高价格:48美元。依据希尔顿当初提交给美国证交会股东委托书显示,格雷最终报出了每股47.5美元,低于48美元理由是当初信贷市场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下滑。对于博伦巴赫来说,47.5美元已经足够诱人,毕竟这比黑石最初报价已经足足高了近60%。在敲定收购价格后,希尔顿酒店集团董事会很快便经过了这一私有化决议,黑石集团则动用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贷款,利用杠杆收购将希尔顿酒店集团成功私有化,希尔顿当初旗下10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2800家酒店,近50万个房间全部被黑石收入囊中。但令双方都意想不到是,庆贺香槟才刚刚打开,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已悄然迫近。后续发展,在市场已经被金融危机摧残地支离破碎后,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商务活动大量降低,使得酒店生意陷入低谷,黑石不得不将希尔顿酒店集团价值减记,外界估量,金融危机期间,希尔顿酒店市值已经蒸发60亿美元,相当于黑石初始投入全部资金打了水漂。投资者恐慌在市场中显露无遗:为希尔顿酒店集团1000万美元债券在5年内发生违约事件提供保险信用违约交换产品价格曾在一年内暴涨300%。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得信贷市场几乎冻结,黑石经过杠杆收购而背负沉重债务无法重组,为这笔交易提供贷款高盛、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林、雷曼弟兄等华尔街投行,无法在市场中经过资产证券化来换取流动性,同时分散风险。尽管黑石方面曾一再强调,这笔交易是战略投资,而且70%损失仅仅是出现在账面上,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没有些人会理会这些徒劳解释,大家看到只有不停下跌数字和对未来恐惧。伴随金融危机逐步远去,事情逐步有了起色,麦特卡尔夫认为,黑石能将这桩交易“妙手回春”,运行才能和运气缺一不可。换言之,将这桩“悬崖边”交易拯救回来,依靠不仅仅是美国整体经济情况改善,还归功于黑石在收购希尔顿后,对其进行一系列经营管理方面改造,以及黑石在财务方面一系列技术运作。首先,黑石在私有化完成后很快,便力邀克里斯纳塞塔担任希尔顿酒店集团CEO,凭借着在酒店行业多年丰富管理经验,纳塞塔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开始实施一系列革新计划,包含将总部由加州比弗利山庄迁往弗吉尼亚州,更换高层管理人员,同时深入推进希尔顿集团特许经营权策略和大幅削减运行成本。希尔顿集团大约在前便开始进行酒店特许经营权模式尝试,黑石接手后,认为这是动用尽可能少资金拓展酒店业务绝佳模式,利用这一模式,用极少投资甚至不用任何投入,便能够使带有希尔顿品牌酒店遍地开花。依据希尔顿酒店集团提交上市文件显示,现在希尔顿遍布全球总共67.2万个房间中,超出70%是经过特许经营权运行,而在黑石收购之前,这一百分比为60%。从被私有化至今,即使身处金融危机,希尔顿也未停止酒店扩张步伐,现在,酒店数量已增加至4000多家,房间数量增加了34%至67万间,比世界上其她任何一家酒店集团扩张速度都要快,另外还有1000家酒店正在筹建中,其中多数布局在美国以外海外市场。而对于私有化过程中黑石背负200亿美元债务,美联储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给黑石帮了大忙,市场中流动性逐步恢复,信贷市场再度活跃,黑石充足利用本身财务运作智慧,在接下来几年中处理了超出40亿美元债务,这些方法包含动用10亿美元进行债券回购并进行重组、将部分债务转换成优先股等。在黑石努力下,希尔顿多年来经营和财务情况连续改善。酒店入住率稳步上升,由68.4%提升至现在72.3%,去年整年营业收入近100亿美元,息税前利润增加17%,净利润大幅增加66%至3.6亿美元。12月12日,希尔顿以每股20美元价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筹资23亿美元,创下今年美国资本市场融资额第二大IPO。超出了上个月刚刚上市筹资21亿美元Twitter,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商PlainsGPHoldingsLP29亿美元筹资总额。希尔顿IPO也创下了历史上酒店类企业上市融资最大规模统计。事实证实,希尔顿上市受到了投资者追捧。上市当日股价最终报收于每股21.63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15%。毫无疑问,黑石是希尔顿上市最大赢家。在将希尔顿成功推进上市后,黑石仍持有其76%股份,价值超出140亿美元,按此计算,黑石投资回报率将超出2.5倍。依据希尔顿上市申请文件,黑石在其上市后并不急于抛售其所持有股票,外界分析认为,黑石将在未来3-5年中逐步减持。包含德意志银行、高盛在内23家庞大投行承销团,从希尔顿上市中总共将分得约1亿美元承销费。启示,希尔顿酒店总交易价格是260亿美元,其中黑石持有份额为60亿美元,而当初希尔顿市值为185亿美元。随即,在房地产泡沫环境下,希尔顿成了黑石沉重负担,即使到现在,经历了结构重组和房市回暖希尔顿也不能够达成黑石买入时高价格。,黑石这笔60亿美元投资亏掉了70%,而现在希尔顿上市以后,黑石能够取得超出85亿美元账面利润。经历了6年辛劳重组,黑石并没有在情况好转时候立刻把希尔顿这个“包袱”甩掉,而是用更长远投资策略来实现收益最大化。扛了这么久,扛得这么辛劳,当然不能为了既得利益放弃这块肥肉。12月,黑石将希尔顿上市,正式标志着格雷和纳塞塔使希尔顿成为有史以来利润最丰厚私募股权收购交易。成功一个关键显而易见: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保持在历史低点。但很多其她交易也得益于低贷款利率,却以失败告终。实际上,与黑石收购希尔顿同时完成其她9个酒店类杠杆收购交易中,只有希尔顿和LaQuintaInns&Suites(也是黑石收购)没有被迫申请破产或进行债务重组。这个杠杆收购史上最盈利交易实际上是一个私募股权成功运作经典案例。经过说服其债权人延缓偿债期限,在不得不采取行动之前就重组债务,实施良好管理,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削减成本和裁员,黑石提升了希尔顿业绩,超乎大部分人意料。另外,黑石集团快速强效地收购希尔顿,事实也证实了其选择正确性,展示了黑石富有成效投资策略。多年来,黑石集团管理层在进入和建立多种业务以及决定其投资基金进行何种投资过程中,看重是长久最好业务和投资效果上,而不是短期营收、净收入和现金流所带来影响。作为一家立即上市企业,黑石集团将坚持将关键放在实现长久成长目标上。黑石招股书指出,私人股权投资收益难以估计,企业侧重投资长久性回报,所以不会着眼于每季度收益数字,也不会公布收益指导,只说明基金投资者利益将高于股东。但基金投资人和股东之间存在天然利益冲突:投资人期望降低管理费用,而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动力要求提升管理费用。对此黑石十分明确地答曰:满足投资者需求优先于持黑石股票股东。黑石运作模式:经过杠杆收购方法并购企业,对其进行重组,运行几年后再将其出售或上市。最大优势就在于其资金起源是私募,无须公开业绩、职员薪酬等信息,能够避免季度评定压力。用资金少,投资回报率高。黑石完成收购希尔顿后,在其官方新闻稿中称,黑石将希尔顿看作是一项“含相关键意义战略性投资”,而且不会“重大”分拆出售。从首先看,收取酒店管理费要比持有酒店利润更高而且风险更小;不过从其次看,酒店是中长久投资回报率较高地产项目,而在全球范围内房地产兴旺行情是变现不动产大好时机。彭博社数据显示,对希尔顿酒店收购在多年来黑石各项收购中属于较高水准。黑石在也有类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