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4013第一章项目概述 3226301.1项目背景 3173561.2项目目标 4196421.3项目范围 431355第二章项目组织结构 4229852.1项目团队组建 4316462.2角色与职责 5108922.3项目管理层次 59581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638353.1需求收集 6123353.1.1需求收集方法 6116863.1.2需求收集注意事项 6250813.2需求确认 638523.2.1需求验证 6310053.2.2需求确认方法 7145273.2.3需求确认注意事项 7192703.3需求变更管理 7324093.3.1需求变更识别 7180153.3.2需求变更评估 788323.3.3需求变更审批 7106703.3.4需求变更处理 724479第四章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8165894.1项目计划制定 892014.1.1明确项目目标 8305674.1.2制定项目实施策略 850084.1.3规划项目资源分配 850914.1.4确定项目进度 828664.2进度监控与调整 862434.2.1制定进度监控计划 8173194.2.2实施进度监控 812184.2.3分析进度偏差 916434.2.4调整项目进度 9188044.3项目风险管理 990814.3.1风险识别 9313514.3.2风险评估 969174.3.3风险应对 927404.3.4风险监控 916846第五章质量管理 9234245.1质量标准制定 974515.1.1目的 923405.1.2制定原则 10234705.1.3制定流程 10257405.2质量控制 10151475.2.1目的 10193475.2.2控制方法 10260475.2.3控制流程 10236835.3质量改进 11292025.3.1目的 1199225.3.2改进方法 11163345.3.3改进流程 1118886第六章成本管理 11320556.1成本预算 11155576.1.1确定预算编制原则 11180916.1.2成本预算编制步骤 1232566.2成本控制 1258946.2.1成本控制目标 1229886.2.2成本控制措施 12143946.3成本分析 128936.3.1成本分析目的 1275846.3.2成本分析方法 1320323第七章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 1376237.1人员培训与激励 1369147.1.1培训目的与内容 13286247.1.2培训计划与实施 13150637.1.3培训效果评估 13124427.1.4激励措施 13289897.2团队协作与沟通 1456987.2.1团队协作原则 14195467.2.2沟通渠道与方式 14278517.2.3沟通效果评估 14278307.3冲突解决 1433117.3.1冲突识别 14167137.3.2冲突处理原则 14180087.3.3冲突解决策略 14279747.3.4冲突解决效果评估 1516604第八章风险管理 15278848.1风险识别 15134298.1.1目的 15312628.1.2方法 1556368.1.3工作内容 15303658.2风险评估 1518278.2.1目的 1543648.2.2方法 1624508.2.3工作内容 16171978.3风险应对 16151088.3.1目的 16314828.3.2方法 16174928.3.3工作内容 163459第九章项目收尾 17162389.1项目验收 17188729.1.1验收准备 17126539.1.2验收流程 17293189.1.3验收标准 17252789.2项目总结 17253399.2.1总结内容 17279789.2.2总结方法 18297589.3项目评估 18227679.3.1评估目的 18155259.3.2评估内容 1884079.3.3评估方法 1814389第十章项目后评估与改进 18420310.1项目成果评价 181184610.1.1评价目的 18741010.1.2评价标准 19131610.1.3评价方法 191872010.2项目经验总结 193171510.2.1经验梳理 191897610.2.2成功经验 191735510.2.3不足之处 19866310.3项目改进措施 203224710.3.1改进方向 201651010.3.2具体措施 20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增强。为提高组织内部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众多企业纷纷启动了信息系统项目。本项目旨在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以下是本项目背景的具体描述:(1)企业业务发展迅速,现有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业务需求;(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3)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规范;(4)企业内部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体验有更高的期望。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完成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2)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3)保证信息系统符合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保障信息安全;(4)提升员工使用体验,增强企业内部满意度;(5)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市场竞争力。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启动阶段: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时间表等;(2)项目规划阶段: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资源分配、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等;(3)项目执行阶段: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完成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相关工作;(4)项目监控阶段: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5)项目验收阶段:评估项目成果,保证达到预期目标;(6)项目收尾阶段:总结项目经验,进行项目绩效评估,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7)项目后续支持与维护: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优化,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二章项目组织结构2.1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组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经验等因素。以下是项目团队组建的主要步骤:(1)明确项目目标:在组建项目团队前,需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以便为团队成员分配合理的工作职责。(2)确定团队规模:根据项目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项目团队的规模,保证团队成员能够高效完成任务。(3)选拔团队成员: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经验的团队成员,注重团队成员的互补性。(4)分配角色与职责: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合理分配角色与职责,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5)建立沟通机制:搭建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平台,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提高协作效率。2.2角色与职责项目团队中的角色与职责明确,有助于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以下为项目团队主要角色与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监控,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2)项目助理:协助项目经理完成日常工作,负责项目文档的整理和归档,以及其他事务性工作。(3)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保证项目技术的可行性。(4)业务分析师:负责项目业务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保证项目满足用户需求。(5)开发工程师:负责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实施,保证项目软件质量。(6)测试工程师:负责项目软件的测试和验收,保证项目软件符合预期功能。(7)运维工程师:负责项目软件的运维和保障,保证项目软件稳定运行。2.3项目管理层次项目管理层次是指在项目组织中,按照职能和级别划分的管理层级。以下是项目管理层次的结构:(1)项目管理层: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监控,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助理等。(2)技术管理层: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包括技术负责人、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3)业务管理层:负责项目业务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包括业务分析师、运维工程师等。(4)职能管理层:负责项目组织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通过明确项目管理层次,有助于提高项目组织的管理效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3.1需求收集需求收集是项目需求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和获取项目相关的需求信息。需求收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项目背景、业务目标、用户需求等因素,保证收集到的需求全面、准确。3.1.1需求收集方法需求收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用户对项目的需求意见和建议。(2)访谈:与项目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3)用户故事:通过编写用户故事,描述用户在项目中的需求和使用场景。(4)工作坊: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者参加需求分析工作坊,共同讨论和确定项目需求。(5)文档分析:分析现有文档和资料,了解项目背景和相关需求。3.1.2需求收集注意事项(1)保证需求收集过程公正、客观,避免偏见和误解。(2)收集到的需求应具有可度量性,以便后续评估和验证。(3)需求收集过程中,要充分沟通和协调,保证各方利益得到平衡。3.2需求确认需求确认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验证和确认的过程,以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需求确认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2.1需求验证(1)验证需求的完整性:保证收集到的需求涵盖项目所有相关方面。(2)验证需求的正确性:保证需求描述准确无误,符合项目目标和用户期望。(3)验证需求的可行性:评估需求实现的难度和成本,保证项目在技术和资源方面的可行性。3.2.2需求确认方法(1)需求评审: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者对需求进行分析和讨论,达成共识。(2)原型设计:根据需求描述,设计原型,以便更好地展示和验证需求。(3)用户测试:邀请用户参与测试,收集用户对需求的反馈和意见。3.2.3需求确认注意事项(1)保证需求确认过程充分沟通,避免遗漏和误解。(2)及时记录和更新需求确认结果,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依据。3.3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变更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需求变更进行识别、评估、审批和处理的过程。需求变更管理旨在保证项目需求在变更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产生不利影响。3.3.1需求变更识别(1)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需求变化,及时发觉需求变更。(2)收集需求变更信息,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等。3.3.2需求变更评估(1)评估需求变更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影响。(2)评估需求变更的优先级和可行性。3.3.3需求变更审批(1)设立需求变更审批机制,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2)对需求变更进行审批,保证变更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3.4需求变更处理(1)根据审批结果,对需求变更进行实施,保证变更内容得到有效落实。(2)更新项目相关文档和资料,保证项目信息的一致性。(3)对需求变更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参考。第四章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4.1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制定是保证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实施策略、规划项目资源分配及确定项目进度。以下是项目计划制定的主要步骤:4.1.1明确项目目标项目目标应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包括项目的业务目标、技术目标和约束条件。明确项目目标有助于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4.1.2制定项目实施策略项目实施策略包括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管理流程、项目实施方法等。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策略有助于提高项目实施效率,降低项目风险。4.1.3规划项目资源分配项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合理分配项目资源,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资源分配应考虑项目需求、资源可用性、项目进度等因素。4.1.4确定项目进度项目进度是指项目从开始到完成所需经历的时间。确定项目进度有助于监控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项目进度计划应包括关键里程碑、关键任务、任务时长等。4.2进度监控与调整进度监控与调整是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按照既定进度推进,及时发觉和解决进度偏差。以下是进度监控与调整的主要步骤:4.2.1制定进度监控计划进度监控计划包括进度监控的方法、频率、责任人等。制定进度监控计划有助于保证项目进度监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4.2.2实施进度监控根据进度监控计划,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关键任务进度、关键里程碑达成情况、项目风险等。进度监控可通过项目进度报告、项目会议等形式进行。4.2.3分析进度偏差在进度监控过程中,及时发觉项目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资源分配、外部环境等。4.2.4调整项目进度针对进度偏差,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保证项目按照既定进度推进。调整措施包括调整任务分配、优化资源利用、调整项目计划等。4.3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过程。以下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4.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发觉和列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风险识别可通过专家访谈、历史数据分析、现场调查等方法进行。4.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有助于确定项目风险优先级,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4.3.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接受等。4.3.4风险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的变化,保证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风险监控包括定期评估风险状况、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等。通过以上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有助于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项目成功率。第五章质量管理5.1质量标准制定5.1.1目的质量标准制定旨在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提供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保证项目成果满足用户需求和相关法规标准。5.1.2制定原则(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并分析用户需求,保证质量标准与用户期望相符;(2)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项目质量符合法规要求;(3)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标准;(4)注重质量标准与项目成本的平衡,实现质量与效益的最大化。5.1.3制定流程(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用户需求、法规标准、行业最佳实践等;(2)分析项目特点:对项目类型、规模、技术难度等进行评估,确定质量标准的关键要素;(3)制定质量标准: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质量标准文档,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和要求;(4)审查与批准:组织专家对质量标准进行审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经批准后予以发布。5.2质量控制5.2.1目的质量控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控和纠正,保证项目成果满足质量标准要求。5.2.2控制方法(1)过程控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保证各阶段质量目标的达成;(2)结果控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验证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3)变更控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更进行评估,保证变更对质量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5.2.3控制流程(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范围、内容、方法和频率等;(2)实施质量控制: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对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3)发觉问题:及时发觉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4)整改落实: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5)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结果,优化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提高项目质量。5.3质量改进5.3.1目的质量改进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提高项目质量水平。5.3.2改进方法(1)数据分析: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质量现状,找出改进点;(2)过程优化:针对分析结果,优化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3)技术升级: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项目质量水平;(4)人员培训:加强项目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5.3.3改进流程(1)制定质量改进计划:明确项目质量改进的目标、内容和措施;(2)实施质量改进:按照质量改进计划执行,对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优化;(3)评估改进效果:对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验证其有效性;(4)持续改进:根据改进效果,调整质量改进策略,实现项目质量的持续提升。第六章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以下是成本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6.1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需求、资源状况和项目进度计划,合理预测并分配项目成本。以下是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6.1.1确定预算编制原则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预算应涵盖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成本。(2)准确性原则:预算数据应真实、可靠,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3)灵活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6.1.2成本预算编制步骤成本预算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需求、资源状况、进度计划等。(2)分析成本因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分类和分析。(3)确定成本估算方法: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估算方法。(4)编制成本预算表:将成本估算结果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成预算表。6.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保证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以下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6.2.1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1)保证项目成本不超过预算。(2)及时发觉并解决成本偏差问题。(3)优化项目资源配置,提高成本效益。6.2.2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环节。(2)定期进行成本审查:对项目成本进行定期审查,分析成本变化原因,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3)加强成本监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成本问题。6.3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了解项目成本变化趋势,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以下是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6.3.1成本分析目的成本分析的主要目的包括:(1)评估项目成本控制效果:通过成本分析,了解项目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预测项目成本趋势:根据成本数据分析,预测项目成本变化趋势,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3)优化项目成本管理:通过成本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6.3.2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成本比较法:将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偏差原因。(2)成本结构分析法:对项目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成本组成及比例。(3)成本趋势分析法:根据项目成本数据,分析成本变化趋势。第七章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7.1人员培训与激励7.1.1培训目的与内容人员培训旨在提升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培训内容应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7.1.2培训计划与实施(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项目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形成详细的培训计划。(2)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7.1.3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团队成员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情况、培训满意度等。评估结果作为后续培训改进的依据。7.1.4激励措施(1)物质激励:通过提高薪酬、奖金、福利等物质待遇,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精神激励:通过表彰、晋升、赋予荣誉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在激励团队成员的同时加强考核与监督,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7.2团队协作与沟通7.2.1团队协作原则(1)明确团队目标:保证团队成员对项目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形成共同的方向。(2)分工与协作: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实现优势互补。(3)信任与尊重:建立信任机制,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7.2.2沟通渠道与方式(1)正式沟通:通过会议、报告、通知等正式渠道进行沟通,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非正式沟通:利用日常工作、茶歇、聚餐等非正式场合,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3)沟通技巧: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技巧。7.2.3沟通效果评估定期对沟通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团队成员的沟通满意度、信息传递速度、问题解决效率等。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沟通策略的依据。7.3冲突解决7.3.1冲突识别及时识别项目中的冲突,包括任务冲突、资源冲突、人际关系冲突等,保证项目顺利进行。7.3.2冲突处理原则(1)公平公正:在处理冲突时,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各方利益得到平衡。(2)积极沟通:通过积极沟通,了解各方诉求,寻求解决方案。(3)灵活应对:根据冲突类型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7.3.3冲突解决策略(1)协商:在冲突双方之间进行协商,寻求共同点,达成共识。(2)调解:邀请第三方进行调解,协助解决冲突。(3)强制: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7.3.4冲突解决效果评估对冲突解决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冲突解决速度、解决方案满意度、项目进展等方面。评估结果为后续冲突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第八章风险管理8.1风险识别8.1.1目的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系统地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风险识别应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8.1.2方法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专家访谈:与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收集他们对项目风险的看法和建议。(2)历史数据分析:分析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3)SWOT分析:对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识别风险。(4)头脑风暴:组织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觉潜在风险。8.1.3工作内容风险识别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风险识别的范围和内容。(2)收集风险信息。(3)分析风险来源和风险因素。(4)编制风险清单。8.2风险评估8.2.1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8.2.2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定性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定性排序。(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3)风险矩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8.2.3工作内容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指标。(2)对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类。(3)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4)编制风险矩阵。8.3风险应对8.3.1目的风险应对的目的是针对已识别和评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8.3.2方法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风险规避:通过改变项目计划,避免风险的发生。(2)风险减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保险公司。(4)风险接受:对无法规避和减轻的风险,采取接受的态度。8.3.3工作内容风险应对的工作内容包括:(1)制定风险应对计划。(2)明确风险应对措施。(3)分配风险应对责任。(4)实施风险应对措施。(5)监控风险应对效果。第九章项目收尾9.1项目验收9.1.1验收准备项目验收前,项目团队应充分准备以下资料和条件:(1)完成项目合同、任务书等文件规定的所有工作内容;(2)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成果;(3)保证项目成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4)保证项目成果质量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9.1.2验收流程(1)项目团队向甲方提交项目验收申请报告,报告中应详细说明项目实施情况、成果质量、项目目标达成情况等;(2)甲方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必要时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3)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提出验收意见;(4)甲方根据专家组意见,对项目成果进行审批,确定验收结果。9.1.3验收标准项目验收应遵循以下标准:(1)项目成果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2)项目成果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3)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4)项目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9.2项目总结9.2.1总结内容项目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背景及目标;(2)项目实施过程;(3)项目成果及评价;(4)项目管理经验及教训;(5)项目团队贡献及表彰;(6)项目后续改进建议。9.2.2总结方法项目总结可采用以下方法:(1)项目团队内部讨论;(2)召开项目总结会议;(3)编制项目总结报告;(4)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9.3项目评估9.3.1评估目的项目评估的目的是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和改进。9.3.2评估内容项目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实施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2)项目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项目成果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4)项目团队协作和沟通是否有效;(5)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控制是否合理;(6)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创新和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站安全用电协议书
- 捐赠学校资金协议书
- 未按还款协议书履行
- 种苗买卖协议书范本
- 社区宣传活动协议书
- 培训转岗协议书范本
- 结算货款协议书模板
- 婚姻背叛和解协议书
- 追回投资亏损协议书
- 食堂临时租赁协议书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作家明前茶及梁晓声相关阅读训练
- 形势与政策:“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系列专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19版-支气管镜检查指南
-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说课稿
- 杜甫《客至》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 三创赛团队指导老师承诺书
- 机械制造厂质量管理手册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全国国家级园区名单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加减消元法 全国一等奖
- 利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