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验室计量器具和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确保试验室计量器具和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通过对计量器具和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试验误差和安全事故。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试验室所有计量器具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检测仪器、标准物质、量具等。3.职责分工试验室负责人全面负责试验室计量器具和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并监督实施。协调解决维修保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设备管理员具体负责计量器具和设备的台账建立、档案管理及标识管理。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性能特点,制定详细的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联系外部维修机构,安排设备的送检、校准和维修工作。使用人员负责所使用计量器具和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和简单故障排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设备管理员,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二、计量器具和设备的分类与标识1.分类依据根据计量器具和设备的用途、精度要求、使用频率等因素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A类: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设备,如各类高精度分析仪器、标准计量装置等。B类: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如常用的检测仪器、量具等。C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的一般性设备,如辅助工具、办公设备等。2.标识管理标识内容设备编号:为每台设备赋予唯一的编号,便于识别和管理。校准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停用"三种,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标签表示。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基本信息。标识粘贴位置校准状态标识应粘贴在设备显著位置,设备编号等其他标识可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合理粘贴。标识更新当设备校准状态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换相应的标识。停用设备应在设备上张贴"停用"标识,并隔离存放。
三、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1.制定原则依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及厂家建议,结合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实际使用频率,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维修保养计划应涵盖设备的日常维护、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定期校准等内容,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2.年度维修保养计划设备管理员每年年底根据设备台账和实际使用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计量器具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时间、责任人等信息。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应明确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如A类设备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保养,B类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保养,C类设备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在制定年度维修保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易损件更换周期、校准周期等因素,合理安排维修保养工作。3.月度维修保养计划设备管理员每月初根据年度维修保养计划和设备上月运行情况,制定当月的计量器具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月度维修保养计划是年度维修保养计划的具体细化,应明确当月需要进行维修保养的设备清单、具体维修保养内容及责任人。对于日常使用频繁、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应适当增加月度维修保养的频次。月度维修保养计划应提前通知相关责任人,确保维修保养工作按时、有序进行。
四、日常维护1.使用前检查使用人员在每次使用计量器具和设备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设备是否清洁、零部件是否齐全、连接是否牢固等。检查设备的电源、气源、液路等是否正常,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启动。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开机预热,检查设备的运行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如温度、压力、流量等。2.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设备管理员。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设备有异味、异响、振动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保持设备的工作环境清洁、整齐,避免灰尘、杂物等进入设备内部,影响设备性能。3.使用后清洁与维护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应及时对计量器具和设备进行清洁,清除设备表面的污垢、灰尘等。对于一些易受污染的部件,如样品容器、传感器等,应进行彻底清洗。关闭设备电源、气源、液路等,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对于一些需要定期更换的耗材,如滤芯、电池等,应及时进行更换。使用人员应在设备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状态及维修保养情况等信息。
五、一级保养1.保养周期一级保养每季度进行一次,一般由设备使用人员在设备管理员的指导下进行。2.保养内容设备外观清洁:包括设备外壳、操作面板、显示屏等的清洁,去除表面污垢和灰尘。设备润滑:对设备的转动部件、传动部件等进行润滑,检查润滑油(脂)的油位和质量,及时补充或更换润滑油(脂)。设备紧固:检查设备各连接部位的螺栓、螺母等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设备电器检查: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是否正常,插头、插座是否接触良好,熔断器是否完好等。设备附件检查:检查设备的附件、工具等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失或损坏应及时补充或更换。3.保养记录设备使用人员在完成一级保养后,应填写设备一级保养记录,记录保养的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信息。设备管理员应对一级保养记录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
六、二级保养1.保养周期二级保养每半年进行一次,一般由设备管理员组织专业维修人员进行。2.保养内容设备内部清洁:打开设备外壳,对设备内部进行全面清洁,清除灰尘、杂物等。设备部件检查:对设备的关键部件、易损部件等进行检查,如传感器、电路板、传动带等,检查其磨损情况、性能指标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或维修。设备精度调整:对设备的精度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对于一些需要校准的设备,应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设备性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如稳定性、重复性、分辨率等,检查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设备软件升级:对于一些具有软件功能的设备,如检测仪器、分析软件等,应及时进行软件升级,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功能。3.保养记录设备管理员在完成二级保养后,应填写设备二级保养记录,记录保养的时间、内容、更换的部件、校准情况、性能测试结果等信息。二级保养记录应作为设备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备查。
七、定期校准1.校准周期计量器具和设备的校准周期应根据设备的类型、使用频率、精度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A类设备校准周期为每年一次,B类设备校准周期为每两年一次,C类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校准周期,但最长不超过五年。对于一些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关键设备,如标准计量装置、高精度分析仪器等,应缩短校准周期,增加校准频次。2.校准机构选择应选择具有资质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经认可的校准机构对计量器具和设备进行校准。校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计量标准和技术能力,能够按照国家相关校准规范进行校准。在选择校准机构时,应查看其资质证书、认可证书等相关文件,确保校准机构的合法性和权威性。3.校准程序设备管理员在设备校准周期到期前,应提前联系校准机构,安排设备的校准工作。校准前,应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将设备送至校准机构后,应与校准机构签订校准合同,明确校准项目、校准要求、校准费用等内容。校准机构应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证书。设备管理员收到校准证书后,应认真核对校准证书的内容,如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校准日期、校准结果等,确保校准证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联系校准机构,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4.校准标识管理设备校准合格后,设备管理员应在设备上粘贴校准合格标识,并注明校准日期和有效期。校准标识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对于校准不合格的设备,应在设备上粘贴"停用"标识,并隔离存放。设备管理员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维修后重新进行校准,直至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八、故障维修1.故障报告使用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报告设备管理员。报告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故障现象、故障发生时间等信息。设备管理员接到故障报告后,应及时对故障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一些简单的故障,维修人员可在现场进行维修;对于一些复杂的故障,维修人员应将设备带回维修车间进行维修。2.维修流程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前,应先对设备进行检查,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维修方案应包括维修步骤、所需更换的零部件、维修时间等内容。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对于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应使用原厂正品或经认可的替代品,并做好更换记录。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维修人员应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记录维修时间、维修内容、更换的零部件、维修结果等信息。3.维修验收设备维修完成后,设备管理员应组织使用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精度等方面。使用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设备仍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反馈给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应进行再次维修,直至设备验收合格为止。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员应在设备维修记录上签字确认,并将设备维修记录归档保存。
九、计量器具和设备的报废管理1.报废条件计量器具和设备存在严重故障,经维修后仍无法正常使用,且维修成本过高,已无维修价值。设备的技术性能严重下降,已不能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要求,且无法通过升级改造等方式恢复其性能。设备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且其精度、可靠性等指标已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因试验室搬迁、改造等原因,设备已不再使用,且无转让或调拨价值。2.报废申请当计量器具和设备符合报废条件时,使用人员或设备管理员应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详细说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时间、报废原因等信息。设备报废申请表应经试验室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3.报废处理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报废的计量器具和设备,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报废处理方式可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如出售给废品回收公司、拆解后回收有用零部件等。在报废处理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如报废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报废时间、处理方式等信息。设备报废记录应作为试验室设备管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备查。
十、监督与考核1.监督检查试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计量器具和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维修保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设备的运行状态、标识管理等方面。设备管理员应每月对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进行检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2.考核制度建立计量器具和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考核制度,对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工作方案
- 老师2025年度工作方案
- 2025年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主题方案
- 202x工作汇报总结报告模板
- 酒店摄像头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作的实施方案
- 2025年幼儿园春季保健工作方案演讲稿
- 2025年学校教职工元宵节活动方案策划
- 目标与未来概述
-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车辆振动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核工业集团794矿4.6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
-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课件
- 对外汉语教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
- 乐泰胶用户手册
- 社会工作行政教案
- 通力电梯ctp-10.65s2a kce控制系统
- 课件:国产C919大飞机
- 反应釜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卡
- GB/T 701-200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 GB 9706.19-2000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内窥镜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 遵义会议介绍及历史意义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