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清远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好恶相投,连臭味都一般。要达到这境界,却有一个条件,就是没有什么差别在阻碍着各人间的充分了解。空间的位置,在乡土社会中的确已不太成为阻碍人了解的因素了。人们生活在同一的小天地里,这小天地多少是孤立的,和别群人没有重要的接触。在时间上,年长的人可以了解年轻的人,他们甚至可以预知年轻的人将要碰着的问题。年轻的人在把年长的人当作他们生活的参考蓝图时,所谓“不了解"也不是分划的鸿沟。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
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互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
乡土社会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有删改)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准地衡量。毛泽东在1939年“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指出: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是密切联系着的。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曾经存在“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荒谬思想以及要求女性裹小脚等直接戕害女性的做法;更有甚者,将女性物化和奴化,用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四大绳索束缚和迫害女性。这样的社会,注定是个病态的社会,而要进行医治,必须用猛药才行。
1911年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废除了君主专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以及“娜拉走后怎样”等脍炙人口的演讲,在北平高校师生中造成强烈的轰动效应。《我之节烈观》批评传统男权社会单向度贞操观对性思想的禁锢,提出“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的重要口号,呼吁男女青年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倡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觉醒的父母”,对于子女应当“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而在1923年底发表的《娜拉走后怎样》中,他认为,女子要真正独立,必须实现社会的经济制度改革,女性能够获得经济独立和自由。可以说,这一演讲标志着鲁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从追求个人解放转向社会变革,从“改造国民性”转向改造旧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祝福》《伤逝》《离婚》等名篇也正是作于这一时期。
这些小说虽数量寥寥,但所反映出的问题与当时人们的生存现状直接相关并且有极大的普遍性,也最易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引起强烈的共鸣,遂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选择。
1922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就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深受“五四运动"思想熏陶的毛泽东及党中央同志,明确提出应当废除私有制,实现妇女解放,同时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女性与男性的平等权利、婚姻自由以及经济权、继承权等各项权利。新中国成立后,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从社会制度上规定了女性应有的经济、政治、法律、婚姻、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的权益,将鲁迅先生所追求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经济独立等一系列“幸福”指标,用社会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实现了真正的女性解放。
(摘编自《鲁迅的女性题材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多少差别在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充分了解,是乡土社会能够形成亲密群体的重要条件。
B.在乡土社会,因地域空间所限,生活在同一天地里的人们和其他人群没有什么重要接触。
C.在世代互婚的乡土社会,男女之间为了生育而结合,就不得不造成男女生理上的分化。
D.乡土社会要求男女关系稳定,就需要遵循男女有别的原则,包括有形的和心理的隔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的亲密群体之所以能够建立,得益于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性和稳定性。
B.乡土社会中,男女共同生活愈向深处发展,相异程度也愈深,就越难实现“求同统一"。
C.妇女社会地位与性别平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需要以社会制度为依托。
D.男女平等要求女性工作时忘记性别,巾帼不让须眉;生活中记住性别,解放自己。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大学》中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句流传很广。
B.《百合花》中通讯员与“我"同行却始终与“我”保持距离,坐下时也背对着我。
C.《拿来主义》的论证中,选择将“姨太太"与烟灯、烟枪等归属为宅子里的遗产。
D.《礼记》中记载“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请概述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当前,因需要照料家庭而主动退出职场的“全职妈妈"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因用人方不想承担生育成本导致女职工害怕被辞退的现象也很普遍。请结合材料,对于女性地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谷
魏巍
(前情梗概:志愿军战士假装生火做饭,用“炊烟”将两架敌机引进伏击圈,结果只击伤了一架,没有击落。)
政委周仆和团长邓军席地而坐,一起研究刚才对空射击的问题。警卫员小玲子忽然说:“停停吧,又来啦!"
大家凝神静听,把耳朵都使疼了,还是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有那湾山溪叮叮咚咚地低唱。但是,由于是小玲子讲的,又不敢不信。
果然,时间不大,对面草帽峰上“乓……乓……”地响起了防空枪声。
邓军少有地亲昵地望了小玲子一眼:
“你这个小鬼!真是个好通讯员的材料儿!又是千里眼,又是顺风耳!"
“我本来就是通讯员出身嘛!”小玲子扬扬眉毛高兴地说。这邓军当面表扬他的警卫员并不太多。
邓军说着,迅速抽出驳壳枪,向孙亮开会的方向,“乓乓乓"一连打了三枪,这是催促战士们迅速进入阵地的信号。
人们举目凝望,这次共来了十架敌机。为首的一架是红头的指挥机,紧跟着是一架校正机,再后是四架野马式,最后是四架蚊式飞机。它们排列着威风凛凛的阵势,一来就打圈子,看样子是直扑这个目标而来。沉重的隆隆声,震动着群山。
“都下到工事里去!”邓军命令道。说着,自己也跳下掩体,紧靠着电话机,眼望着天空。
那十架敌机盘旋了两个圈子,忽然,为首的那架红头指挥机,打出好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来,一闪一亮,像小鼓似的“卜卜卜"响了一阵。然后就闪开去路,绕到圈外。接着,其余四架野马式和四架蚊式,立刻降低高度,改变队形,成一路纵队,一架跟着一架俯冲下来。顷刻间,山谷中烟火弥漫,群山震动,那架校正机则仍在原来的高度,不慌不忙地哼哼着,给它的伙伴观察着轰炸效果。
轰炸效果当然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山谷中的一大片树林被炸中起火,有几缕“炊烟”被吞没了。但是边远处有三两缕“炊烟”,轰炸过后,仍然舒卷自如,像抒情诗般地袅袅上升……
孙亮几次要求开枪射击,都被邓军制止住了。他对着送话器大声喊:
“孙亮!你沉着一点好不好?敌人的胆子还小得很,等它们再飞低一点!”
敌机轰炸过后,见没有什么动静,敌人胆子渐渐大起来,连续降低高度,向山头低飞扫射。机枪射手们同空中敌人一场激烈的对射战又展开了。
最激烈的对射战,集中在山谷左面的双尖山上。那里隐伏着的不知是哪位射手,射击极其沉着,常常是当飞机俯冲时,发出迎头痛击的火力。开始是几架敌机、最后几乎是全部敌机都集中对付他,一架跟着一架向他俯冲轰炸扫射。但是,由于山势陡峭,多数炸弹全落到山尖下面去了,卷起的黑烟顿时遮住了山尖。就在那黑烟里,仍然听见他那顽强的猛烈的机枪声。
“这家伙真能顶住个儿!"邓军叹赏地说。
“那是谁呀,老邓?”周仆说,“快让大家支援他才好。"
说着,刚要拿起耳机吩咐孙亮,只听小玲子惊叫了一声:
“糟啦,汽油弹落上去了!”
大家一望,一架俯冲的敌机刚刚拉起,山尖上呼地闪出一大溜暗红色的火光,像倒下一股血水似的,顷刻间燃烧成一片。当第二架敌机接着又扎下来俯冲扫射的时候,那火焰中,出人意外地又响起了激烈的机关枪声,可是只打了半梭,射击声就突然中断了……
一种不幸的预感,罩住人们的心头。
周仆抓起耳机,立刻吩咐孙亮派人到双尖山上去了解情况。最后又问:
“你知道这个战士的名字吗?"
“听郭祥刚才说,叫乔大夯。”
“噢,是他呀!"
周仆立刻想起,出国签名会上的那个大个子。他体魄雄伟,性格温厚。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周仆觉得这个一向不引人注意的战士,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极其深厚的东西。现在在双尖山上那堆火焰里的,难道就是他吗!
周仆望着那座跃动着火焰的通红的顶峰,一时觉得这个身材高大的射手,全身都燃烧着烈火,心头上不由得一阵火辣辣的。正在这时,一架敌机又猛扎下来,还没有来得及开火,出人意外地,在那通红的火焰之中,突然间“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又响起了一阵极其猛烈的机枪声。眼看着那架敌机,噗地冒出一股火来。
“打中了!打中了!”小迷糊和电话员都跳起脚喊。
“这次,我完全肯定!"小玲子学着团长的姿势,把手猛地一挥。
果然,那架敌机拖着长长的烟带,斜过双尖山,一头栽到另一座山谷里去了。
远远听到整个山头都传过来欢腾的喊声。
邓军立即命令孙亮派人前去搜捕俘虏。小玲子想去,却不敢提;小迷糊不管这一套,马上说:
“让我也看看去吧。我长这么大,光挨飞机炸了,还没在近处看过飞机哩!”
周仆笑着点了点头。吩咐说:“告诉他们,一定要捉活的!"话音还没落地,小迷糊已经一溜烟跑远了。
邓军正要利用有利时机,布置进一步打击敌人,这群敌机已经争先恐后地往上钻,很快升到了1000米的高度,而且拉开了距离,也不俯冲了。可以感觉出,在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恐怖。红头的指挥飞机,大约也被这种恐怖感染,踉跄地抢先向南飞走了。
双尖山的峰顶,依然烧得通红。周仆正在担心,孙亮在电话里报告:那个名叫乔大夯的战士,已经下了阵地,只负了一点轻伤。这使得周仆更加高兴,很想马上去慰问他。
当周仆走下山岭时,不知怎的,对这座幽谷颇有一点恋恋不舍的样子。也许人们对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尤其是打了胜仗,实现了他们心愿的地方,都是这样的。他一边走,一边看,这山谷呵,仿佛由于刚才炸弹和枪火的轰鸣,它显得更加清幽可爱了。仙女洞下的山泉声,又像管弦乐一般传来,忽高忽低,时断时续,有如一根看不见的细丝,抚爱着、缠绕着这座山谷,仿佛不愿立刻走去似的。尤其神奇的,动人的,是那早晨点起的“炊烟”,经过轰炸,依然有三两缕在袅袅上升。也许战士们昨晚堆的柴禾多了一些,此刻,它不仅袅娜多姿,毫无倦意,而且在这无风的中午,经太阳一照,一缕缕蓝莹莹的,像永远扯不断似的上升着,上升着……
(选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东方》,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听不到敌机声音但又不敢不相信小玲子,可见小玲子曾多次准确预报敌机的到来。
B.十架敌机排列有序,表明敌人训练有素,由此更能反衬出我志愿军战斗的艰辛和顽强。
C.画线句“轰炸效果当然是有的"是反语,实际上敌人的轰炸并未对我军造成任何伤亡。
D.周仆对出国签名会的回忆属于插叙,通过周的回忆侧面展现乔大夯高大、温厚的形象。
7.关于本文结尾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情景交融,作者把山泉声比作管弦乐,乐声像细丝抚爱、缠绕山谷,这正贴合周仆打胜仗后的愉悦心情。
B.这段文字融合议论与描写,细腻而丰富地展现周仆的心理活动,集中表现其因打胜仗而将功成名就的暗喜之情。
C.结尾写“炊烟”婀娜多姿、毫无倦意,采用拟人修辞,既生动地表现志愿军胜利后的豪迈心情,同时也舒缓了叙事节奏。
D.“炊烟"不断上升,既象征我军抗美援朝的必胜信念,又蕴含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热爱之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8.著名作家丁玲曾评论《东方》:“(魏巍)轻轻的几笔,这个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同为战争题材小说,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的写作特色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①,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故君子必立其志。
贤者不能学于远,乃学于近,故以圣人为师。昔颜渊之学圣人也,闻一以知十,子贡闻一以知二。斯皆触类而长之,笃思而闻之者也。非唯贤者学于圣人,圣人亦相因而学也。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汤,成汤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尧、舜。故六籍者,群圣相因之书也。其人虽亡,其道犹存。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
(节选自徐干《中论·治学》)
【注】①亹亹(wěi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日习则学A不忘B自勉C则身不堕D亟闻E天下之大言F则志G益广。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用来……的,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义相同。
B.徒,是指学生、徒弟,与《师说》中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的“徒”意思相同。
C.“昔颜渊之学圣人也"的“之”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之”用法一样。
D.因,沿袭,继承,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善于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材料二认为学习就如同天空的运转、日月的运行,须终身勤勉不倦,这与材料一中“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是一致的。
C.两则材料都认为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能够提升人的素养,使人通达思想、修养品性,养成美德,树立品行。
D.两则材料用多种说理方式展开议论,用比喻阐述道理,生动形象,用对比将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14.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田园杂兴五首(其四)
陈希声
田园兴在半春天,春事关心夜不眠。
护撒秧畦须拥水,辟栽蔬圃更堤川。
青囊子粒乡风旧,翠箬灵芽社雨前。
独立斜阳无限意,一声拨谷野桥边①。
【注】①拨谷:鸟名,即布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过半,诗人无法入眠,是因为关心春天的田园劳作事务,不想错过春天劳作。
B.颔联描绘了春日田园劳作的具体场景,“须"更”二字强调了田园劳作的忙碌。
C.颈联描写了春日田园的很多自然意象,营造出和谐宁静的画面,让读者浮想联翩。
D.最后一句“一声拨谷野桥边"给人以听觉上突然的冲击,打破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16.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同属田园诗,但诗人表达的情感有同有异。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文课上,李老师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进行联读鉴赏时讲到,两个文本都写了三国时期的英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了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周公瑾“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容潇洒地战胜强敌;《赤壁赋》引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英雄,进而又描写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场大将形象,展现了一世之雄的风采。
(2)古诗词中常用叠词来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秋天景象,再如白居易的“__________”一句连用两个叠词来形容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又如李清照的“__________"一句则运用叠词来抒发悲愁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果、蔬菜和谷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对人类肠道乃至整个身体的健康都非常有益。科学家揭示,膳食纤维能影响结肠内细菌的行为,从而增加体内的有益物质,减少有害物质。
人们肠道内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它们会争相利用一种名为色氨酸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这种“竞争”可能给身体带来好的结果,(甲),而膳食纤维在色氨酸“争夺战"中起决定作用。当人们摄入大量膳食纤维时,肠道菌更容易将色氨酸转化为有益物质;(乙),色氨酸就会被肠道菌转化为有害化合物。
①研究人员解释说,②肠道的大肠杆菌将色氨酸可以转化为一种名为吲哚的有害化合物,③但另一种肠道菌,④产孢子杆菌会将色氨酸转化为有益物质,⑤有助于预防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
研究人员还证明,多形拟杆菌能将膳食纤维分解成单糖,大肠杆菌更偏好这些糖而非色氨酸,从而阻止了大肠杆菌将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也让产孢子杆菌能利用色氨酸产生有益化合物。因此,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变肠道菌的类型,使其产生有益成分,通过影响肠道菌的行为,增进人体健康。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0.文中加点的量词增强了表达效果,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渴睡人的眼”比喻“灯光”,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星光”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人认为,趁着年轻,就应该去享受生活;有的人认为,青春是热血的,无奋斗不青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C(3分)
2.D(3分)
3.A(3分)
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影响乡土社会“熟习"(或“群体亲密”)的因素,指出空间和时间不会阻隔人与人的充分了解;(4分)
②进而提出“个人生理上的差别”,即男女两性才是影响因素;最后指出“男女有别”的原则,即不必求同,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原因。(4分)
5.①提高男女平等意识,明确家庭的分工责任,呼吁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分工。(4分)
②女性自身要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追求人生自由和经济独立。(4分)
③国家政策、制度要更加完善,保障女性与男性享有同样的社会权益。(4分)
6.C(3分)
7.B(3分)
8.①邓军当面表扬小玲子时“亲昵地望了"一眼,作者用这个小小的细节就勾勒出了邓军的平易近人的形象。(4分)
②打中敌机后,小玲子高兴得学起团长的姿势,“把手猛地一挥”,轻轻一笔,就凸显了小玲子调皮活泼的形象。(4分)
③命令搜捕俘虏时,小迷糊没等周仆话音落地,就“一溜烟跑远了”,轻轻一笔,就展现出小迷糊急切而率真的性格。(4分)
9.①本文直接描写战争场景,情节较为紧张、激烈,而《百合花》通过小人物的经历间接展现战争,场面相对平静,情节相对柔和。(4分)
②本文主要塑造志愿军将领和士兵英勇善战、团结抗敌的形象,人物角色较多,而《百合花》主要塑造通讯员和小媳妇纯洁、高尚的形象,人物角色相对较少。(4分)
③本文的主题是表现志愿军英勇、团结和必胜的信念,传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热爱,而《百合花》则以小见大,表现深厚的军民之情,传达高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4分)
④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比较客观且多角度呈现战争场面和人物,而《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真实感更强,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4分)
10.BDF(3分)
11.B(3分)
12.D(3分)
13.(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并且行动不犯错误了。(4分)
(2)求学的人不要忧虑自己的才能不够丰富,要担心远大志向是否确立。(4分)
14.①利用外界事物,从生活实践中学习,从圣人身上学习。(2分)②逐步积累,坚持不懈。(2分)③用心如一,专心致志。(2分)④树立远志,坚定志向。(2分)⑤勤奋刻苦,学习前人经典。(2分)
15.D(3分)
16.相同点:两诗均通过对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3分)
不同点:
①《归园田居其一》用比喻写官场生活,将官场比作“尘网”“樊笼"等,传达出诗人对污浊的仕宦生涯和尔虞我诈的官场的厌恶,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渴望。(3分)
②陈诗则通过对劳作场面和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丰收的期待,同时寄寓内心深处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追求。(3分)
17.(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弦弦掩抑声声思;凄凄惨惨戚戚(每空1分,共10分)
18.甲:也可能会带来坏的结果(2分)
乙:如果摄入膳食纤维不足(2分)
19.②句修改为:肠道的大肠杆菌可以将色氨酸转化为一种名为吲哚的有害化合物(2分)
⑤句修改为:有助于预防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2分)
20.示例一:量词“团”描摹出“烟雾"聚在一起的形态,写出“烟雾”成团聚积的特点,进而表现树色的阴沉朦胧的特点。(3分)
示例二:量词“带”描摹出远山的排列、分布的状态,写出远山像一条带子一样连续延伸的特点。(3分)
21.示例一:夜空中的星光闪烁跳跃,神采奕奕,是守护天空的明灯。(3分)
示例二:那漫天的星光,熠熠生辉,是宇宙撒落的珍珠。(3分)
示例三:夜空中的星光,是远古神秘的灯塔,为人们指引方向。(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营养师在宠物食品市场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食品检测仪器使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最佳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师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考试的关联性与试题及答案
- 殡葬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口腔护理目的及注意事项
-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目标测验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时间安排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发动机运转异常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车主与维修工的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民工学校开展活动记录
- 公司发票报销说明
- GB/T 17492-2019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技术要求和检验
- 2023年1月浙江首考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及答案(含听力原文mp3+作文范文)
-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讲座课件
- 异物管控记录表
- 公车私用管理制度
- 设备主人制管理办法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旁站监理记录表
- 幼儿园绘本:《小蛇散步》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