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含答案)_第1页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含答案)_第2页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含答案)_第3页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含答案)_第4页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含答案)《陋室铭》《爱莲说》同步比较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豫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以东南先朝阳

而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

故以植乎西北。中又杂植梅数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

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②其出入之途在正东,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夹道凿小渠引水经其所居,以入于东池。渠

之上古木参天,其先祖所手植也。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为堂八楹,以为子

弟讲肄之所。又北为堂六楹,以馆宾客。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此其园外之事,又所以为

成趣之本。

③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之

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

(节选自揭傒斯《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

②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③客至.则觞咏啸歌: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

3.文末画横线句“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让小冀同学想到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请帮

他阐述其中的原因。

原因: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芙蕖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

于陆者曰早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

①于前人也;以芙

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

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

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

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成说:通行的说法。②徂(cú):到。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①中通.外直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D.①请备.述之②前人之述备.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②杂然而.前陈者

D.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

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该句是判断句)

C.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芬”,这里是使动用法)

D.【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

点。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8.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

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

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dài):及,等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蕃:

宜.乎众矣宜:;

及.其茎叶既生及:

则又日高日.上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11.请写出【甲】文中以莲花的体.态.暗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并加以描述。

12.【甲】【乙】两文都写了对莲的喜爱,请分别说说“爱莲"的原因。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

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

③竹本固.()④故君子人多树.之()

1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无丝竹之乱耳

C.两狼之并驱如故D.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5.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7.结合文章内容,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说说【甲】【乙】两文的异同。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及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种莲

余性有濂溪之癖,尝植莲于东园小池,时二月水寒,仆夫①以足踏藕入淤泥中,后数日,悉浮水

面成朽质矣。明年春,则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蓄鱼,正是荷苗出水,辄为啮断。池中积

石为岛,水环四面。又明年,则命植根北面,东西断以帘。春暖鱼行,辄复跃入帘中,啮尽无余矣。

又明年,则命筑土成堤,东西断流,由是鱼不得复入。荷苗无恙,始见青钱②贴水,继而翠盖擎珠,

终则红妆烂然,清香袭人,可彻肌骨。举酒临风,真若水宫仙子,含馨佩芳,争妍竞秀③,环侍左右

也。或曰:“予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何也?”余曰:“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不

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直莲哉?"

(选自《祐山杂说》)

【注释】①仆夫:仆人。②青钱:色绿而形圆之物,指荷叶。③含馨佩芳,争妍竞秀:戴着鲜

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

18.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方法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课内迁移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①

而不染

悉.浮水面成朽质矣参考成语法:铢两悉.称②

查阅字典法:①死。②终于。③同“猝”,

而卒.享其成③

突然。

语境推断法(结合前后的语境,进行合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④

理推断)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句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2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乙】文中“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停顿正确。

C.【甲】文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

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

D.【甲】文中“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21.【甲】文《爱莲说》与【乙】文《种莲》都是借“莲"说理。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

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②不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直莲哉?(《种莲》)

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

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③”者也。兰虽含香体洁,

平居④与萧艾⑤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⑥,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⑦。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

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君子避世,乐在其中,不觉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也不烦闷。

④平居:平时。⑤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⑥蔼(ǎi)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⑦含章以

时发者也:人的美在内心,遇到适当之时必发之于外。

2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3.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24.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撰写了《爱莲说》和《书幽芳亭记》。

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填写

下面的积累卡片。

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君子”

花的特点君子之德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莲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①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君子能耐得住寂寞,不因无人赏识自己而忧愁烦闷

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

其性

25.昆明翠湖有荷田数十亩,在打造九巷十三坡的改造提升中,有人提出在西仓坡、学院坡和牛角坡

栽种兰花和莲花,你觉得设计者的用意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犊,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

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

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太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犊: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ì,相见。

26.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或陈于前

妻子不觌

27.下面句中的“而"与“而乱书围之”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康肃笑而遣之

C.温故而知新D.而顷刻两毙

2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30.【乙】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填原文语句)

31.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自《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乙〕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毛羽脱落,索然如毂雏①,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者,率②不甘湛涪③乡

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④,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扬,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

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可哀已。

(选自〔元末明初〕陶崇仪《南村辍耕录》,有改动)

〔注释〕①毂雏:待哺雏鸟。②率:大都。③湛涪:沉浮。④诧九族侪类:夸耀于亲族朋辈。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陶后鲜.有闻:

③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4.根据甲、乙、丙三则诗文的内容,完成下表。

“物”的表现人的品性

甲咬定青山不放松

乙“,"洁身自好

当羽毛色彩艳丽时,自鸣得意;

(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志薄弱

35.以上诗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三位作者在运用这一手法时的异

同。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甲文]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君子亭记

(明)王守仁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

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

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揖逊俯仰,若洙、泗

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

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

[注]①阳明子: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

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

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36.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37.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洗)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

C.陶后鲜.有闻(新鲜)D.无所不宜.(合适)

3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39.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

提出三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①;对离披②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若夫火山灭焰,汤

泉沸泻;日悠扬③而少色,天阴霖④而四下。于时直木先摧,曲蓬多陨;众芳摧而萎绝⑤,百卉飒以徂⑥

尽。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涂,厉⑦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⑧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

凋,夫何独知于松柏!

——萧子晖⑨《冬草赋》

[注]①罗生:丛生。②离披:草木凋落的样子。③悠扬:太阳落山的样子。④阴霖:连绵

雨。⑤萎绝:枯萎凋谢。⑥飒:凋零,衰残。徂:同“殂”,死亡。⑦厉:同“砺”,磨砺。⑧抚心:

捶拍胸口,一种感慨的动作。⑨萧子晖:南齐宗室,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之子,后入

梁为官。

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直木先摧.

③凌.霜自保

④已.矣哉

41.[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2.简要说明[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古诗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臣某言:伏奉①去年二月十五日敕②,苏州宣赐米一十二万硕,委刺史据户均给者。恩降九

天,泽流万姓。伏以臣当州去年,灾诊③尤甚。水潦虽退,流佣尚多。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

无不涕零。询访里闾,备知凋瘵④。方具事实,便欲奏论。圣慈忧人,照烛幽远。特有赈恤,救其灾

荒。苍生荷再造之恩,俭岁同有年之庆。臣忝⑤为长吏,倍万恒情。无任感激抃跃⑥之至。

(刘禹锡《苏州谢赈赐表》)

【注释】①伏奉:敬谨承奉。②敕:皇帝的命令。③灾诊(lì):自然灾害。④凋瘭(zhài):

衰败。⑤忝(tiǎn):有愧于,谦辞。⑥抃(biàn)跃:手舞足蹈,表示欢欣鼓舞。

【丙】庭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4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②往来无白丁

③灾诊尤甚④流佣尚多

4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方具事实,便欲奏论。

③特有赈恤,救其灾荒。

46.《庭竹》一诗中刘禹锡说,竹“依依似君子"。请结合《陋室铭》《苏州谢赈赐表》两文,说说刘禹

锡“君子”形象的内涵。

阅读

【甲】爱莲说

【乙】芙蕖

[清]李渔

予夏季倚.芙蕖①为命者,非故效颦②于茂叔而袭③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

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人皆过而不问。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

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④。迨⑤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

自.夏徂⑥秋。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⑦。此皆言其可目

者也。可鼻者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芙蓉、菡萏、莲花等。②效颦(pín):胡乱模仿。③袭:相

因、因袭。④妍:容色美好。⑤迨:及,等到。⑥徂(cú):到。⑦擎(qíng):高举,这里指耸

立。

4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字词方法解释

予夏季倚.芙蕖为

字源推测法:依也。从人。奇聲。(《说文解字》)①)

香远益.清参考成语法:精益.求精②

自.夏徂秋课内迁移法: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③

查阅词典法:①具备;②详细;③尽,皆;④防备。(《古

请备.述之④(填序号)

代汉语词典》)

4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可鼻者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4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50.仿照示例,结合上下文,谈谈文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一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示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分析:“焉"在这里相当于“啊”,表示赞叹语气,表达作者对莲花庄重高雅形象的赞美之情。

51.结合甲、乙两文,概括莲花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古诗文阅读

【甲】《陋室铭》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

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②然有声。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⑤在前,触发

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

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

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

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茎秆可用来编席,也是造纸和人造丝的原料。

②嶷然:卓异的样子。③机阱:这里喻指危险。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52.小文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帮她解释一下下列加点字的文言词义。

有仙则名.无案牍之劳.形及.冠

53.“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小文发现在学习文言文时,课内知识迁移是不错的方法。同时要通读全

文,理解文章主旨。请仿照示例,赏析乙文这句话的意思。

加点

字含作用

惟.

惟吾德馨的意思是“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字写出

了作者对内在美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洒脱和对精神世界的无上追

求。

惟.

54.用“/"为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5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56.对人生不如意之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刘禹锡和欧阳修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结合

【甲】【乙】两文,谈谈他们的人生观。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付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5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名:

②谈笑有鸿.儒.鸿儒:

③可以调素.琴素:

④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5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9.《秋词(其一)》和《陋室铭》中都展现了刘禹锡的人生态度,请你结合诗文内容分别分析。

文言文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

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

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

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6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

61.选出与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吾室之.内

A.无丝竹之.乱耳B.何陋之.有

C.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D.乃引客就观之.

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63.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①“”,书

巢主人的朋友评价②“”。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

思可以用甲文中的③“"来表达。

64.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环境和人的品行的关系。

【材料一】通篇总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虽陋亦不陋也。

(节选自林云铭《古文析义》)

【材料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节选自刘向《晏子使楚》)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

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

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日:"

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

项。③仕:指做官。

65.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

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

66.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68.[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

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

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辦,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

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

69.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

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C.有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

70.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辨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72.[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①《爱莲说》)

【材料二】

先生徙知南昌,潘兴嗣②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数百。盖先生平日俸禄,悉以周.宗族,

奉宾友。分司③而归,妻子饘④粥不给,旷然不以为意。

南安狱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⑤之。逵苛刻,众吏无敢争,先生独力争之。不听,则

委手板⑥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感悟,囚不得死。

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⑦之。”二年果

有得。……皇祐元年已巳,李初平卒,子幼,先生曰:“吾事也。"为护其丧归葬之,往来经纪⑧其家,

始终不懈。

(《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元,后人称其元公,道州营道人。②潘兴嗣:周敦颐好

友。③分司:职务,这里指公署。④饘:煮。⑤治:处惩。⑥手板: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

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⑦言:讲解。⑧经济:处理。

73.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陶后鲜.有闻

③悉以周.宗族,奉宾友

④郡守李初平贤.之

74.用“/”给材料二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潘兴嗣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数百。

7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妻子饘粥不给,旷然不以为意。

76.周敦颐在材料一中称赞莲为“花之君子”,而其行为就是“君子”的最好体现。请尝试探究“君子"的

美好品质。可以从材料二中找到与材料一相关联的语句,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

阅读

◎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

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

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

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日:是居也,春有锦绣谷围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噫!凡

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

好,又何以求焉?

[注解]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白居易上书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①

匡庐:庐山②嗒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剥:指时运不济。④锦绣谷:与后面石门涧、虎溪、炉

峰等都是当地景点。

77.补充加点字意思(注意结合方法)

其境胜.绝(查字典法:①胜利②打败(对方)③胜过,超过④优美的,美好的)

乐天既.来为主(词语推测法:既成事实)

旁睨.竹树云石(课内迁移法:睨之,久而不去)

应接不暇.(联系语境法)

78.刘禹锡说他的“陋室”不“陋”,我的草堂也不“陋”,你通读一下我的文章,就可以分析原因了。

79.写文章肯定要有所抒发,最后一句“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中,一个

“焉”字就藏了我当时的心境,你仔细联系文章内容体会一下。

80.请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陋室铭》跟“课外拓展"中的诗与文,谈谈你的看法,帮这位同学解惑。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类;命名,取名;到

2.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

3.示例: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赋诗交友,生活悠闲而高雅。刘禹锡身居陋室,与

鸿儒谈笑,弹奏素琴,阅读金经,安贫乐道,享受陋室生活的乐趣。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答案】4.D

5.A

6.D

7.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②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8.同样热爱莲花,甲文的作者爱莲洁身自好、质朴、正直、庄重的品质,而乙文作者喜欢莲有可目、

可鼻、可口、可用的实用价值。

【答案】9.多;应当;等到;一天天

10.①对于菊花的爱,从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

②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

11.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莲柄内部是通着的,外部是笔直的,它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

茎。

12.示例一:【甲】文作者喜欢莲的原因是莲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许,正直而不攀附的品格。是喜

欢它的精神品格。【乙】文中作者喜欢莲的原因是从出叶、长茎、开花、结果都可以观赏。是喜欢它

的实用价值。示例二:【甲】文作者喜欢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乙】文作者喜欢莲的原因是“荷钱出水之日,

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与翠叶并擎。”

【答案】13.①.多;;②.少;;③.坚固;;④.种植

14.D

15.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16.①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17.相同点: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不同点: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

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答案】18.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全,都;;终于;;亲近而不庄重

19.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春天暖和了,

鱼自由游动,就又跳入帘中,把荷苗全部咬断,没有剩余了。

20.B

21.运用反问修辞手法。

甲文通过强调自己对莲花的喜爱,表现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乙文说明生活中不止种莲会被困难阻

碍,进一步点明立志的重要性。

【答案】22.多;横生藤蔓;衰败;年

23.①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②(兰花)生长在深山草木丛生的地方,不因为没有人(观赏)就不散发芬芳的香气。

24.君子正直不苟,不趋炎附势;君子虽遭遇困境,屡受打击,却依然能够坚守本性和内心的志向

25.示例:这三个地方都有中国革命先烈的事迹流传,这些革命先烈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洁身自

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危险面前仍旧坚定自己的革命信仰,兰花和莲花所代表的君子品格与之契

合,具有很好的象征性。

【答案】26.陈列;妻子和儿女

27.D

28.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29.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0.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31.【甲】书屋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特点是书多。

【答案】32.只;少;到……时候(等到)

33.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34.)顽强/坚韧/坚贞/坚毅/坚定/坚忍/坚韧不拔;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

羽毛脱落稀少时,灰心丧气/得过且过/垂头丧气;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35.甲诗中的“竹”和乙文中的“莲"皆是有操守的君子形象,两位作者对此都表达了喜爱与赞美。丙文

中“无所守者”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稍遇挫折便摇尾乞怜;作者对这类自以为是、意志薄弱的人持嘲

讽和鄙弃的态度。

【答案】36.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37.C

38.①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②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以“君子"命名,竹子是无愧于这个名字的。

39.(示例)洁身自好、正直、通达、虚心、谦恭、不屈不挠等。

【答案】40.①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②遭受摧残;③迎着,冒着;④算了,罢了

41.[甲]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的批判厌恶。[乙]文表达了

作者宁受欺压、决不低头的态度。

4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对莲花形象的描写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的

赞美,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乙]文通过对蔓草凌霜自我保护,“挺秀色于冰涂,厉贞心于寒道"的

描写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品格。

【答案】43.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严重、厉害;还

44.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45.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正在完备事实情况,就想上表奏请。

③(朝廷)特地准备赈灾救护的钱物,救济百姓(因为)水灾带来的饥荒。

46.刘禹锡君子的内涵:应该“无地不相宜”,在任何“位置"都能有所作为,随遇而安,始终保持自己

的美德。具体来说:①从政为官,勤政爱民。【乙】文中,刘禹锡任地方官时,知百姓受水灾严重,

他奏报朝廷,救黎民于危难。②闲居陋室,安贫乐道,生活情趣高雅。他调素琴,阅金经,与鸿儒

谈笑,乐在其中。

【答案】47.靠,依靠;更加;从;②

48.可鼻者/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49.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芙蕖)就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50.“乎”在这里相当于“吗”,表示反问语气,表达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